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2021-01-10 談秦說漢

談秦說漢(368)沙丘為何這麼邪門?真的是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的困龍之地?

沙丘春秋以前屬於代戎部落居住的地方,稱之為代國,戎女性格開放,沒有中原人那麼多的禮數講究,所以是男人們理想的玩樂之處。公元前475年,趙國佔領代國,設為代郡,趙武靈王將其封給公子章。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沙丘仍歸代郡管轄。

把沙丘當作一個邪門的地方有失偏頗,將其形容為困龍之所更加荒唐。商紂王是喜歡在沙丘玩耍,但紂王死在鹿臺,跟沙丘沒什麼關係。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是有點離譜,但秦始皇東巡時已經病了,只是路過沙丘時才斷了氣,真怪不得沙丘。

商紂王屬於自殺、趙武靈王屬於他殺、秦始皇屬於病死,三位君主的死因各不相同,找不出內在聯繫,但統一歸罪於沙丘這個地方,真有點不太合適。

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商朝的紂王帝辛是乙帝與王后所生的小兒子,天資聰明,口齒伶俐,力大無比,能徒手與猛獸格鬥。因此,只要他認定了的事,大臣們很難用道理說服他。紂王不僅嗜好喝酒,還喜歡女人,十足的一個酒色之徒。特別寵愛妲己,對她言聽計從。

為了自己享樂,特別讓樂師製作了靡靡之音,讓美人邊唱邊跳,日子過得好不快活。為了滿足自己放縱的生活,不斷地加重百姓的賦稅。因此,鹿臺金庫裡的錢裝得滿滿的,糧食塞滿了鉅橋的糧倉,還不斷地搜尋狗馬等新奇的寵物藏置於宮中。

又擴建了沙丘宮的園林樓臺,將大量的飛禽走獸養在裡面,供自己偶爾觀賞。又召集了很多歌伎與舞會在沙丘宮裡玩樂,用美酒當作池子裡面的水,把肉懸掛起來當作樹林,讓男男女女赤身裸體在酒池肉林中追逐、戲鬧,夜以繼日地尋歡作樂。

由於紂王不管百姓生死,所以天下動亂四起。於是,周武王發動了牧野之戰。雖然紂王力大無比,但畢竟雙手難敵四拳,而商朝的軍隊也與紂王離心離德,還未開戰就臨陣倒戈了。於是,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鹿臺,穿上寶玉做的衣服,自焚而亡

鹿臺在河南鶴壁,類似於商朝的倉庫所在之地;而沙丘在河北省邢臺,類似於紂王的私人會所,兩個地方相差很遠。而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是發生在河南新鄉,戰敗後的紂王逃到鶴壁的鹿臺比較合理。因此,商紂王死於鹿臺,跟沙丘沒有關係。

趙武靈王被餓死於沙丘宮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趙國屬於四戰之地,北有樓煩與林胡,南鄰魏、韓兩國,西邊與強秦隔河相望,東邊與燕、齊兩國交界。趙武靈王繼位時,趙國在諸侯之中的影響力衰弱,強鄰對趙國的土地虎視眈眈,趙武靈王下決心勵精圖治。

趙武靈王看到胡人作騎馬射箭,作戰靈活,於是仿效胡人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建立了中原第一支輕裝騎兵軍隊,戰鬥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趙武靈王率領騎兵南徵北戰,打敗了林胡、樓煩部落,增加了雲中、九原、雁門郡,闢地千裡。

趙武靈王的原本已經立了韓女所生的兒子趙章為太子,但後來又娶一個漂亮的女子吳娃,生下趙何。趙武靈王十分寵愛年輕漂亮的吳娃,廢嫡立幼,改立趙何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引來了殺身之禍。

趙國稱雄於戰國,也讓趙武靈王有了更大的野心。於是,趙武靈王將趙章封於代地,將國君之位讓給太子趙趙,自己則號稱主父,專職負責開疆拓土。

然而,趙武靈王壯年退位,卻又忍不住插手國家大事,特別是幹涉王權。他看到趙章從代地回王宮開會時,對弟弟趙惠文王畢恭畢敬的樣子,心中十分難受,就想把趙國分成兩部分,趙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趙章當然很高興,趙何卻不樂意。

已經沒有了王權的趙武靈王事還沒辦,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趙章,讓趙章有了鋌而走險的念頭。於是,趁趙惠文王陪同趙武靈王在代地的沙丘看墓地之機,派兵包圍了趙惠文王所住的行宮,結果被趙惠文王的衛隊及增援部隊打敗,逃到沙丘宮。

因為趙武靈王接納了趙章,於是趙惠文王的軍隊包圍了沙丘宮。趙武靈王只好將趙章交給趙惠文王的軍隊,趙章被立即處決,但趙惠文王的軍隊仍然圍困沙丘宮,只允許沙丘宮內的工作人員逃出來,將趙武靈王圍困於宮內,最後竟活活地餓死了。

沙丘對趙武靈王與趙章來講,確實是個不詳的地方。但是,趙武靈王已經退位,卻仍然涉政,犯了大忌諱。手裡沒了權力,卻要犯上作亂,結局早已註定,怨不得沙丘。

秦始皇病死於沙丘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出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帶著左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幼子胡亥等人,開始了第五次東巡。但走到半路的時候,秦始皇就覺得身體不舒服,派蒙毅代替皇帝祭祀禱告山川神靈。

但出巡的車隊走到平原津時,秦始皇的病就已經很重了,到達沙丘時就駕崩了。這裡有個重點,秦始皇在出巡的半路上就已經生病了,古代的醫療條件不發達,生了重病,死亡的可能性很高,特別是舟車勞頓的路上,他們應該停下來就地治療。

因此,將秦始皇之死定義為沙丘這個地方不詳,的確說不過去,他在半路就已經生病了,在平原津就病得很重了。也就是說,秦始皇的車隊經不經過沙丘,也不能改變秦始皇生病死亡的結果,把秦始皇之死跟沙丘扯上關係是有點牽強附會。

寫在最後

商紂王因此施行暴政,被周武王的軍隊在牧野之戰中打敗,然後在鹿臺點火自焚,是死於貪婪與享樂,死於不得民心。而趙武靈王既然決定了中年退位,但又插手朝政,可以說是死於自己的愚蠢。而秦始皇積勞成疾,是因病死亡在工作的崗位上。

雖然紂王、趙武靈王、秦始皇,這三個君主活著的時候跟沙丘有那麼點聯繫,但他們的死亡時跟沙丘這個地方是沒有必然的內在聯繫。因此,將沙丘定義為邪門的地方的確不合適。

2021/1/6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中國最邪門的地方:歷代皇帝都害怕,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皆因它而亡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一個地方非常邪門,被人稱之為「墜龍之所」,顧名思義就是真龍天子的墜亡之地,言外之意就是凡真龍天子來到這個地方,都會困死在這裡。至於這個地方的名字,叫做沙丘,也就是現如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境內的大平臺村;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地方因為土壤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得名「沙丘」。
  • 河北一塊「困龍」之地,3位雄主在此隕落,後世帝王不敢踏足此地
    雖然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沙丘宮這個地方了,但是在古代,這卻是一個非常邪門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塊禁忌之地,甚至還有風水學者說這塊地方是「困龍之地」,讓歷代帝王忌憚不已。其實沙丘宮就位於如今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地理位置稱得上是相當不錯,畢竟距離山東、河南和山西都不遠。
  • 古代沙丘,位於今河北邢臺境內,為什麼說它是個很邪門的地方?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朝末年,紂王廣建沙丘苑臺,在其中放置了很多野獸和飛禽。紂王在這裡常搞大型派對,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並且使男女裸身在其中相互追逐,通宵達旦,長夜不休。其荒淫奢侈之程度可見一斑。此地在今河北邢臺廣宗縣境內,在戰國時期屬趙國領地。趙王在此地建立了離宮。
  • 英明一世的趙武靈王為何死於沙丘之變,他的朝令夕改成最大原因
    趙武靈王,其實是趙國歷史上的一個絕對的明主,對於趙國當時的強盛貢獻,完全比得上當初秦孝公對於秦國的貢獻那麼大。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輝煌的帝王,卻為何在最後,慘死在沙丘宮內呢?趙武靈王的人物雕像廢長立幼本來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長子,但是因為後來得到了吳娃,這讓其非常的喜歡和寵愛這個吳娃,甚至後來幾年內,都不出來吳娃之宮。
  • 趙武靈王為何餓死在河北邢臺?
    歷史上的趙武靈王趙雍絕對算的上是一個軍事天才了,可以說趙國的軍事上的崛起他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對於他晚年的悲慘遭遇也是因為他自己的所親手造成的惡果,為什麼這麼說呢?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國最有為的一代君主,但是死得很慘,怎麼死的呢?被活活的餓死的, 到底是怎麼回事?
  • 趙武靈王,究竟為何死於非命?關鍵是家庭關係不會處理
    在歷史上,很多君王大多是單諡,而很少有雙諡的君主,但趙武靈王就是個意外,他在他的光環中,不僅有著美諡武,也有著惡諡靈,他的一生就如諡號那麼如此戲劇性,前期雄才大略,後期昏聵糊塗,竟然活活被餓死於自己的行宮之中,那麼當他被困時為什麼沒有人來救他呢?
  • 關於趙武靈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邯鄲是一個古老的城市,邯鄲也稱之為成語之鄉,因為老家也是邯鄲的,從小在課文上就學習過完璧歸趙,胡服騎射,邯鄲學步等等這些成語典故,邯鄲還有一個稱呼就是千年趙都,為什麼這麼叫是因為邯鄲在兩千年前就是趙國的都城了,談到趙都就不得不提一下趙武靈王了。
  • 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之外還有一關鍵人,兩人之死使趙國失去理想
    大家都在等著趙武靈王謝幕,他殘喘的性命,已被趙國的政治集團拋棄。後世的人們惋惜趙武靈王之死,可即使他活下來,也無法再給趙國帶來輝煌。因為,在趙武靈王光環的陰影中,肥義已先他而去。趙武靈王和肥義的死,對趙國乃至整個戰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後的趙國,雖有名將但只是守成之國,曾經"西北略地,南襲秦國"的理想,已成往昔神話。
  • 司馬遷用1500字,記錄趙武靈王的一件事,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然而,趙武靈王時期,還沒有「漢服」這個稱謂,僅僅形成了早期的風格,為了方便後人們也稱之為「漢服」。 胡服是指當時北方遊牧民族的服裝,也只是一個歷史稱呼而已。 在當時,兩種服裝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1,漢族服飾,一般都是上衣下裳,胡服一般都是上衣下褲。
  • 遺憾:趙武靈王玩的權力平衡術,成了別人的嫁衣裳!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齊國、燕國一起消滅了中山國,把中山王遷到膚施城。趙武靈王十分高興,回到邯鄲就,論功行賞,施行大赦,並且設酒慶祝,下令讓全國都歡宴五天。趙武靈王原來有個長子,名叫趙章,他把趙章封到代,號稱安陽君。趙武靈王把小兒子趙何立為小趙王,他自己做了趙國太上王,但他並沒有享樂,而是選定繼承人之後,繼續率領他改造過的胡服鐵騎為趙國開疆拓土。
  •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國?
    趙武靈王把秦昭襄王送回秦國,主要是為了通過幹涉秦國的王位繼承,來鞏固趙國的霸業。只是趙武靈王打空了如意算盤,秦昭襄王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國君。在趙武靈王去世後,秦昭襄王通過長平之戰擊潰了趙國,徹底粉碎了趙國的霸業,為秦國一統天下掃平了全部的障礙。
  •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成為抗秦強國,卻被活活餓死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成為當時的軍事大國。趙武靈王除了改革是一把好手之外,他還有著一顆童心未泯的好奇心。他對秦昭襄王和宣太后的長相十分好奇,因為這兩個人名聲太大,他很想見識一下。居然在兩國對立的情況下,和隨從偷偷進了秦宮。不過趙武靈王也是英氣逼人,他的氣場之大,讓宣太后一下子就感覺到此人非凡人,欲殺之。好在趙武靈王跑得快,搶先一步跑回趙國,算是保住了命。
  • 趙武靈王為啥被梁啓超稱為黃帝以後第一人?一手推動趙國由弱變強
    1903年,梁啓超寫了這麼一篇文章《皇帝以後第一偉人趙武靈王傳》,他的論點是:趙武靈王和秦始皇、漢武帝、宋武帝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勝利的人之一。雖然梁啓超寫這篇文章可能包含了特定目的(主張自上而下改革,師夷長技以制夷),但趙武靈王在歷史上的地位確實值得肯定:作為戰國時期首個親自發起改革的帝王,他的胡服騎射具有特殊的意義——徹底提升了趙國的實力,躍升為能在軍事方面足以對剛虎狼之秦的強國;首次打破了華尊夷卑的思想束縛,為後世演示了開放、務實觀念的重要性。用一個詞來形容戰國初期的趙國:平平無奇。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不只是穿胡服那麼簡單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政策太有名氣了,以至於《戰國策》《史記》以及後來的《資治通鑑》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簡單來說,所謂的胡服騎射,就是趙武靈王要求所有的臣民都要穿著胡人樣式的衣服,就也是類似於當時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以便於騎馬射箭。當時,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國勢衰微,就連鄰近的小國中山國都想著侵擾他們。強大的秦國更是常常侵犯趙國。
  • 醫學發達的秦國,秦始皇去世前為何無預警?
    沙丘位於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150米,寬70米的沙丘。秦始皇當年僅49歲,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並在海上親自操弩,準備射殺鮫魚(即鯊魚,一說是鯨魚),但鮫魚沒來,後在之罘(今山東省煙臺附近),終於幹掉一條。從平原津到沙丘,不過140多公裡,也就是說,尚屬壯年的秦始皇從發病到去世,才挺了兩三天,所以歷代史家對秦始皇之死充滿懷疑。
  • 秦始皇死因之謎?司馬遷:病死的,郭沫若:被胡亥釘死的
    巡視天下是否過勞如果秦始皇真的是死在胡亥之手,儘管從最後的獲利方來看,似乎是如此,但是其實應該說可信度不高或者說辯證困難較大。因為《史記》的事實描述中,秦始皇明顯寫好了遺詔,讓扶蘇回來繼位,如果秦始皇是一個被他殺的人,又怎麼會知道自己會在哪個時刻就會去世,從而寫好遺詔呢?
  • 千古帝王: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何沒燒《易經》?
    而筆者認為,秦始皇為何不燒《易經》,不單單是因為《易經》在當時被歸類為卜筮之書,還有著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第一,從秦始皇的姓氏宗族來看《說文解字》說:「嬴,少昊氏之姓。」《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之先伯翳,嘗有勳於唐虞之際,受土賜姓。」
  • 《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馬為何排在六畜之首?
    這種習俗逐漸傳到了漢地,影響了中原王朝統治者。歷史上,劉邦曾殺過白馬,鄭重其事的與手下文武重臣約定「非劉氏不王!」「千乘之國」指的是大的諸侯國,「萬乘之主」則說的是王中王周天子了。至春秋戰國時,禮崩樂壞,諸侯國之間展開了瘋狂的軍事競賽,「千乘之國」已風光不再,相繼出現了萬乘之國的「五霸」和「七雄」。
  • 秦始皇和太子丹的關係之謎:從兩小無猜到勢不兩立
    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為了實現聯盟的關係,很多國家只好把太子抵押給盟友國家作為保證,比如楚頃襄王熊橫和楚考烈王熊完父子。太子丹的命運與熊橫和熊完很相似,在他年輕的時候先是被抵押給趙國,後來又被抵押給秦國。當太子丹在趙國充當抵押人質的時候,他遇到了那位後來統一六國的千古大帝秦始皇。那時候秦國王子子楚當時在趙國當人質,在趙國期間生下了嬴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 秦始皇死亡之謎——死於非命還是死於疾病?
    在《史記》中關於秦始皇死因的記述很是詳細,並且是病死之說的主要來源。《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說秦始皇贏政在小的時候就常常患病,體質非常羸弱。可是在他坐上皇帝寶座之後,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親自處理,什麼事情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具有強烈的控制欲,這使得秦始皇的工作強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