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圓住房夢到房住不炒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20世紀90年代的方莊夜景。張風

  買不買房?1992年2月25日,幾位北營房東裡的讀者在晚報頭版頭條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大家都是從擁擠的小房住進新小區,秦連英花了11684塊買到了一套一居室。儘管他的兒子當時結婚要用錢,可還是決定買房。「爸,買房是大方向,您別顧慮我,婚期可以延期,咱先湊錢買房吧。」西城區婦嬰醫院門診部主任趙文蔚說,自己買房花了15398元,「從長遠看,我認為自己掏錢買房是合算的。」

  1988年5月23日晚報1版

  當時買房的比例在市民中還算鳳毛麟角。隨著房改深入,買房的概念終於深入人心,錢不夠還可以貸款,買大房子、多買房子,逐漸從滿足需要,變成了投資手段。

  如今,「房住不炒」的概念伴隨著政府工作和調控手段出現在人們面前,房子逐漸向它最基本、最實用的功能回歸,人們也逐漸回歸理性。回頭看去不難發現,房產的市場化改革加以調控,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1988年,李幛喆分到了一套福利房,又通過房改房的方式,購買了房屋的產權。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房產,李幛喆在30多年前從未奢望。

  1999年,趙崗在天通苑購買了一套經濟適用房,他也因此成為第一批住進天通苑經濟適用房的居民,直到現在趙崗仍住在天通苑。

  幾天後,35歲的郭先生將參加共有產權房的選房儀式,他期待著落筆籤字的那一刻。郭先生的安居夢也因共有產權房的出現,向前推進了8年時間。

  改革開放40年間,北京人的居住環境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於住房,從福利分房到經濟適用房,再到商品房,直至近幾年出現的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從對住房的不敢奢望,到現如今靈活多樣的住房模式,終讓居者有其屋。

  講述人:李幛喆 身份:原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處長

  福利房 第一次上樓 玻璃擦了無數遍

  翠微西裡的一套兩居室內,退休後的李幛喆關注著報紙上的新聞,有時也炒炒股票。

  談到改革開放以來居住環境的變化,李幛喆感受頗深。

  1988年,32歲的李幛喆即將結婚,此前他一直與父母擠在筒子樓中。廚房、衛生間都是共用的,已過而立的他感覺十分不便。當時,李幛喆所在的單位有5套福利房即將分給職工,這讓他充滿期待。經過申請與審核後,李幛喆分到了一套位於人民大學附近的一居室。「房子不大,20多平方米,也是因為我快要結婚了,單位照顧我了。」

  「比中了大獎還興奮,像做夢一樣。」喜悅的心情讓李幛喆徹夜難眠,在拿到鑰匙後,他便第一時間來到了自己的「小窩」。房間中四白落地,單獨的衛生間和廚房,李幛喆拿著抹布把房間中的玻璃擦了一遍又一遍。

  配置了一張床、一個衣櫃、兩把摺疊椅與一張摺疊桌,李幛喆便住了進去。「當時也沒有裝修的概念,摺疊的桌子又能吃飯,又能看書學習。」

  分到了房子,同事們十分羨慕李幛喆。在小屋子裡,夫妻二人請來了同事,吃了一頓家常便飯。

  4年之後,李幛喆得到了第二次分房的機會。交了第一套房子,在翠微西裡小區分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兩居室。「這下感覺屋子大多了,又在屋裡添置了電視機、沙發。」

  一居室使用的電錶是李幛喆不久前花了20多元新買的,當要搬出小房子的時候,他向分到這間房子的人提出了電錶的費用問題。「那人很爽快地答應給我20塊錢,他也想趕緊搬進來住。當時的條件有限,現在想想特別好笑。」

  1998年,福利分房政策取消。與李幛喆所住的類似福利房,可以通過房改房的方式,將房屋產權賣給個人。「當時一年要交幾百元的房租,買下這個房子要3萬多元,等於三四十年的租金。」李幛喆起初沒有購買,直到2010年才將房屋買下。「這下我從『無產』變成『有產』了。」

  講述人:趙崗 身份:商人

  經適房 第一批業主 平房變成三居室

  天通西苑三區,多棟32層的塔樓建於小區中。61歲的趙崗常在家中侍弄陽臺中的花草,他已在天通苑住了18年。搬進天通苑之前,趙崗與父母一直住在帽兒胡同的單位宿舍中,一住就是30多年。

  1996年,趙崗從機關辭職下海經商,他因此錯過了單位的福利分房。「我愛人還在機關,但是因為差幾個月工齡,沒有在1998年的最後一次分房中分到福利房。」

  1998年年底,以回龍觀、天通苑等為代表的19個首批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在北京市房地產交易中心集中展示,也拉開了經濟適用房在北京大規模開發的序幕。

  「當時也是政府取消福利分房,開始推行個人購房的年代。」身邊的幾個朋友開始在天通苑地區看經濟適用房,買房開始被趙崗提上了議程。「第一次到天通苑看房子,周圍特別荒涼,只有一個售樓處,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道路也不好走。」

  經濟適用房的價格為2650元/平方米,6層的板樓。能夠接受的價格,以及令趙崗夫婦較為滿意的面積和戶型,買房大計就這麼定下了。「當年經濟適用房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很多人都抱著觀望的態度。我們商量之後就定了,都說金三銀四,我們選了三樓。」

  一年之後,鑰匙到手,趙崗也成為第一批入住天通苑經濟適用房項目的業主。「我們買的那棟樓是天通苑經適房裡最先交房的,也是最先入住的。」

  2005年,趙崗賣掉了舊屋,新換了一套145平方米的大房子,仍然在天通苑。

  天通苑地區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地鐵開通、立湯路通車,樓房越建越多。「商業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不再是荒地一片、人煙稀少的天通苑了。」在趙崗看來,價格低廉的經濟適用房在京城樓市扮演著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它讓許多居民能夠住進樓房中,從而提升了生活品質。

  講述人:郭先生 身份:行政人員

  共有產權房 第一次買房 住房夢提前8年實現

  這個周六,郭先生就將參加共有產權房的選房儀式。150套共有產權房等待著自己的主人,郭先生抽到了125號,雖然選房順序有些偏後,但是這一刻,他與家人期待多時。

  35歲的郭先生工作地在懷柔區,日常主要從事人事管理工作。今年7月,郭先生所在的單位開始做需求調查,了解哪些人有購買住房的剛性需求。「需求調查之後,就可以報名申請共有產權房了。」在郭先生眼中,這個新名詞讓他有些陌生,但他仍毫不猶豫地報名申購了。

  一年多以前,北京推出共有產權房政策,作為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共有產權房的戶型以中小套型為主,銷售價格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價格水平。一經推出,便得到了與郭先生一樣剛需群體的熱捧,郭先生將申購共有產權房當成在北京圓住房夢最重要的機會。

  「有一些申購的條件,比如要是當地引進的人才,在醫療、教育等行業。」在幾千戶的報名中,符合條件的有1700多戶,經過嚴格的審核,郭先生最終成功地進入到申購懷柔碧桂園共有產權房的名單中。

  「知道這個消息別提多高興了,這回有自己的住房了。租房的幾年中,至少搬了五六次家,不是房東不租了,就是房東要賣房了。」郭先生夫婦算過一筆帳,以二人的收入情況,要想買商品房,「至少需要再等8到10年」。

  郭先生的孩子剛剛兩歲,父母日常幫助照顧孩子。此次選房的三個戶型中,郭先生最想選的是118平方米的三居室。「這個項目房子精裝修後的房價是每平方米兩萬元,只是周圍項目價格的一半。如果能選上三居室的話,我們這一大家人就都能有自己的空間了。」郭先生申購的共有產權房,個人產權份額比例為65%。

  一年之後,郭先生便會拿到鑰匙,住進屬於自己的家。(記者:趙喜斌 欄目主持:張碩)

相關焦點

  • 「房住不炒」要到2035年?重慶房價還會繼續漲嗎?
    無需再強調的是,房住不炒的定位將會長期堅持。那麼到底會堅持到多久呢?最近,有專家指出可能要到2035年。房住不炒下,各地繼續加緊調控,但是為什麼重慶房價實際上還在微漲?這是市場本身情況決定的,何況還有「因城施策」。
  • 房住不炒,會不會成為一個「中國成語」?
    馬博士在中國房地產品牌測評年會上說:開發商很辛苦,要背誦新的成語,如「房住不炒」、「房短不刺」。成語,特有的中國文化現象,以四字形式為主,來源多為一個故事或典故。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為成語。換言之,成語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能夠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籍,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房住不炒,出處是兩年多前的中共十九大。
  • 北京住建部門就萬科自持租賃房焦點問題談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體系 嚴禁自持項目「以租代售」——北京住建部門就萬科自持租賃房焦點問題談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體系 嚴禁自持項目「以租代售」——北京住建部門就萬科自持租賃房焦點問題談規範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新華社記者梁相斌、孔祥鑫、魯暢
  • 趙秀池:北京共有產權商品住房與限競房、共有產權房的區別
    人民網:最近北京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出臺了共有產權房新政,這次新政被解讀為「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的綜合體,請問其和「限競房」出讓政策有哪些相似點呢?原來共有產權住房有購買人年齡限制為30歲以上。現在沒有年齡限制。(2)取消了有過買賣記錄的限制,即人生首套房。只需要符合限購條件即可,二套房也是可以買的。 第三,退出區別。主要體現在四點:(1)5年後購買人符合限購條件即可。不需要符合共有產權住房的資格。(2)5年後可以由購買人獲得全部產權。原來規定,共有產權住房為封閉循環,各自持有份額不發生改變。
  • 從房企「三道紅線」到銀行「兩道紅線」看「房住不炒」長效機制
    而此時距2016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房住不炒」定位已經過去了4年時間。 我們曾反覆提及重要論斷的背後都會有配套的政策在持續地推進除非論斷髮生改變。在「房住不炒」的要求下,我們看到各個參與到房地產中的主體,包括房地產企業,銀行,居民,地方政府等都陸續受到不同程度限制。
  • 一個多月建好4間磚瓦房,85歲貧困村民住新居!
    一個多月建好4間磚瓦房,85歲貧困村民住新居!幫助貧困老人姜玉泉圓了新房夢,是寧鄉市確保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寧鄉市住建局了解到,寧鄉市委、市政府把保障群眾住房安全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全力以赴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戶「4類對象」,截至2020年底,寧鄉市完成53285戶農村「4類對象」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蓋、檢查指導全覆蓋和問題排查整改全覆蓋。
  •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濟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約36.43平方米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濟南市住房條件顯著改善。濟南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在發布會上表示,濟南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 近年來一些地方多措並舉,如提出長期住房...
    【新華時評: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近來,部分城市樓市火爆,一些「網紅」樓盤甚至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現象。「打新熱」背後,新房、二手房價格「雙軌套利」浮現,樓市調控問題再次引起關注。堅持「房住不炒」,保障供給必不可少。近年來一些地方多措並舉,如提出長期住房保障計劃,停止商務公寓審批,推進低價公共住房建設等。
  • 平湖市落實住房保障,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平湖市住房保障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履行服務民生、保障發展的雙重職責,完善住房保障系統建設,聚焦城鄉危舊房目標任務不放鬆,積極推進農房建設管理工作,緊盯薄弱環節補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一、實施精準保障,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一是通過「主動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 農村老人說:「住了抬轎房,家敗人也亡」,什麼是抬轎房?有道理嗎?
    農村蓋房子可是大事情,一方面現在能給批塊宅基地很不容易,而且蓋房建設成本也很高,蓋好一棟二層房子要是沒有二十來萬根本不可能;另一方面蓋房時要考慮很多
  • 為什麼如今住房遍地空置,房企仍然在不停建房?樓市專家:兩因
    [what][what]據不完全資料統計,農村住房至少25%是空置著的,假如將僅僅過年回家住十多天的房子也算作空置房,那麼,至少50%的農村房屋是空置房。那城市的房屋空置率有多高呢?[what]官方的數據似乎並沒有發布過,我們只能通過其他資料來尋找。有牛人報導:國家電網通過監控了660個城市的用電情況,據統計大約有6500萬套房半年沒有用電。這些房子可以供2億人住。
  • 國管公積金二套房「認房又認貸」二套首付比例最低六成
    剛剛,國管公積金中心發布《關於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進一步優化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對二套房貸款實行「認房又認貸」,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為最低六成且最多貸60萬元。新政自2019年4月15日起執行,以網籤日期為準。  變化一:帳戶連續繳存半年以上方可申請貸款  貸款申請條件的調整,是新政的第一個變化。
  • 中房集團四十年:始終牢記為老百姓蓋房子的初心
    中房集團將依託中交集團強大資源,與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健康、可持續發展投資模式,為『房住不炒』和『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以西山美廬、頤源居、澳景華庭、天和人家、長遠天地、北京印象等為代表的大批商用及住宅項目,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發揮出了中房「國家隊」影響力。 不過,發展之路沒有一帆風順。激進迸發的房地產市場曾引發業界爭議,有關部門啟動了一輪市場調控。最艱難時,中房曾面臨「一個項目不批、一分貸款不貸」的行業困境。
  • 濟南: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約36.43平方米
    發布會邀請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等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和城鄉建設及「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約36.43平方米濟南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不斷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 ,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300 港元有大約20 萬香港人生活在這種房子裡是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地方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有些人回到的是這樣的「家」↓↓↓劏房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通常 ≤ 8㎡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劏,意為割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
  • 老房被拆,新房卻無蹤影!農民沒有房子住,當初承諾了啥?
    可是讓單雷不能理解的是,村裡明知自己只有這一套住房,為啥說扒就扒了呢? 木蘭縣吉興鄉五棵樹村 黨支部書記任玉峰:不知道他(屯長)咋跟你說的,咱們的政策是危房不能住了。你同意扒,優先給你們享受政策。 木蘭縣吉興鄉五棵樹村 村民 單雷:你優先,政策都沒有呢。你先給我扒了,我咋整啊?
  • 現在不買房,5年後「偷樂」還是「後悔」?董明珠、馮侖不謀而合
    有人認為今年買房,萬一將來房價下跌,那可不就虧了;也有人認為,今年不買房,房價以後如果再貴,那到時候更買不起了。那麼五年後房價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今明兩年不買房,五年後再買會虧了還是會佔便宜?在樓市狀況上,住建部秦虹指出,今後,我國將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並且,未來我國將建立以公租房和共有產權房為基礎,建立以出租房和商品房為基礎的住房供應體系的4大住房保障體系。
  • 貝殼找房入駐微信九宮格 能圓了騰訊的「房產夢」嗎?
    然而正式亮相還未滿一年的貝殼找房,已經躋身成為微信九宮格中一員。鮮為人知的是,脫胎於鏈家的貝殼找房已經漸成體量。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貝殼找房已進入全國100座城市,擁有120多個加盟品牌,連接1.8萬家門店。然而貝殼找房擴張的腳步沒有停止,其今年2萬億GMV的交易規模目標和前不久傳出的上市計劃,也在不斷考驗貝殼找房的野心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