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2021-01-15 此情追憶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昭烈帝劉備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學而》

一個高風亮節的人,是非常看重自己的成長曆程的。看見別人助人為樂,他就會上前去幫忙。因為人生在世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在這個助人為樂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幫助了別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之中,所學會的東西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歷練自己的品行。

就在這個時候,假如我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或者別人的錯誤。我們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自己身體上的壞習慣、壞毛病給全部肅清。以防這些,小的錯誤積少成多,最終釀成大錯。防止託累自己,連累他人。

我們的內心要自始至終保持,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

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都是我們一直信奉了很多很多年,它讓我在充滿汙濁的社會之中保持著自己的最初的樣子。

我們平時在社會上所做的「助人為樂」講到底是不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必修之路呢?講真的真正的善良大可分為3層,你自己是在那一層呢?

最下層的善良:是要讓自己「爽」——小善如大惡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然後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一代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家鄉——日本鹿兒島發生了大地震,除了鹿兒島的居民沒有捐款來重建自己的家園。幾乎上全日本都發動了捐款。來援助鹿爾島的居民來重建家園,在這次的捐款之中。最為代表性的人就是出身於鹿兒島的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

從鹿兒島走出去那麼多的優秀的年輕企業家,為什麼讓稻盛和夫一個人一枝獨秀的脫穎而出呢?

只因為稻盛和夫講過一句話:「小善如大惡」。

在稻盛和夫的自傳之中記載:「話說有一位老人,家住在一個湖裡全部都是野鴨子邊上。每年到寒冷的冬季,野鴨子就會飛回來避寒。

有一年,寒流來得比往年早,有兩隻野鵝因為下大雪困在湖中,沒有地方有食物供這兩隻野鴨子吃飯。於是老人萌生了日行小善之心,就每天去餵鴨子。

第二年,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幾隻鴨子。老人繼續餵養。

一年又一年,野鴨越來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是野鴨必須要做的事情了,聰明的野鴨,都來老人這裡,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老人過世了。

結果這一年,數百隻前來乞討的野鴨,全部都被活生生餓死。」

數以千計的野鴨全部都是死於日行小善的那個老人之手。

善良的衝動,你都要看看自己的能力不能盲目的善良。

中層的善良:行有餘力——予以成長,收穫快樂

有句老話講的好:「所謂真正的行善,你一定要珍惜對方會飛的翅膀。」

古人云:「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才。」

假如你是真的想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更要關注一下這個人在接受了你的善行之後是否可以給他帶來更高的成長。

並不是為了只解決目前的困難而已。

並且我們在解決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可以獲得在解決之中的尋找答案的快感,還有找到答案的喜悅————要不然那就是「假的日行一善」。

稻盛和夫曾經告訴我這樣一句話:「請你來講一下流浪貓它在什麼時候最可憐呢?」

我說:「是在垃圾桶裡面翻垃圾尋找還可以吃的食物嗎?」

稻盛和夫說:「不是,流浪貓最可憐的時候是你給它買了最好的魚罐頭,但是在你走之前並沒有把它領回家。」

終上所述,假如你不想收留它,你就不要給它,讓它因為它可以和你回家的願望,然後你在給他最後的一絲絲的希望給弄破滅。

你這樣的行為還不如,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你只給這些流浪貓一下吃的,但是它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它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給他溫暖溫馨的家。

這些流浪漢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善良,你的那些只能被成為偽善。

流浪漢講:「我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但是我的貓,它有我,它不是流浪貓。」

最上層的善良:自給自足————大善最無情

稻盛和夫對善良認知的最後一層是:「自給自足—大善最無情。」

中國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經也講過:「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比如說日行一善的人來講,自己的能力越大,了解的事情就越多,也就會對自己所做出的善行,是否有助於自己和別人的成長,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做出謹慎的判斷,要在保護好他人的利益的同時,也不能損失自己的利益。

所以最上層的善良,在旁人看來是無情,自私自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只想著自己從不為他人著想。

自己能力越弱的人,眼界不開闊的人。然後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會產生很多顧慮。

他們只為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快感,然後來日行一善。其實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成就他的人,要是都沒有能力可以養活自己,那麼他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敷衍而已。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大善無疆,無跡可尋。每當你心裡想要對別人行駛自己的善良的時候,那你做出來的事情就不是純粹的善良了。

你只要可以把自己做好,讓別人取得成就的時候你也可以從中獲利,那才是最上層的善良。

最上層的善良就是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做不平凡的事情和成就不甘於自己平凡的人生。

大善就是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

相關焦點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行好事而獨善其身,這只是小善,可以說是做對了事情;而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則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冷漠,這才是真正達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 不以小恩小惠為善,而是助人時從全面考慮,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社會上一股做好事的風氣被鼓動起來,人心才能走上正軌,走向真正的善。
  • 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古訓中也有「大善即是大惡,大惡亦是大善」的說法,其實這些言語不該是成為「為善」的阻礙,究其最根本的意思中,我更覺得這話大有「人人生而平等」的意思。再者「大善即是大惡」,這話雖不是老子親口所說,卻很老子,很有道家的辯證思想,正如福兮禍兮、水滿則溢的相互轉折的意思,它真正的本意並不是簡單的「好心幹壞事」,正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樣,是告誡人們不要自以為是的去幹涉別人的人生軌跡,無論是你的善心還是惡意,因為無法對對方的未來負責,就莫要強行改變。
  • 稻盛和夫:真正命好的人,握著3張底牌,苦命者長嘆:知道的太晚
    他們懂得一些「逆天改命」之術,手裡握著3張底牌,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成為好命之人。1、感恩之心稻盛和夫提過,命好的人握有一張感恩之心的底牌。擁有感恩之心,就是對任何事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稻盛和夫在創立京瓷時,遇到無法解決的辦法,就去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前輩跟他說:「你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一件好事,等你熬過了這個時期,你的前途會一路光明。到時候,你會感謝現在的困難。」當時的稻盛和夫還不能理解這句話,等到他咬緊牙關。頂住這次的壓力時,他才真正明白這句話。
  • 任正非:你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我們趕不上他
    稻盛和夫與任正非,真正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家。他們知道一切精神、理念、好主意、創意,都必須有一個物質產品的載體,才可能存在,否則就只能是虛幻的空想。他們能推動社會變革的,不是他們的思想而是他們的絕活產品,是他們在做極致好產品過程中所顯露出來的精神和價值。兩人都是實幹家,又同樣在苦難中浴火重生的英雄,稻盛對任正非也是讚賞有加。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相比於其他三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一生更加充滿傳奇色彩,他是出生最平凡的那一個,卻也是成就最不可估量的那一個,稻盛和夫在27歲白手起家創立京瓷,52歲又成立了KDDI,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一輩子「三不問」,窮人感慨:太晚才知道
    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他白手起家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27歲時,他創建了京瓷,52歲時創建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進入世界500強行列。作為一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成就可謂輝煌。而作為哲學家,稻盛和夫也獨有建樹,他曾經說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要做到三不問。
  •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會出現3個徵兆,佔一個就恭喜了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過:「所謂命運,是上天註定無法改變的『宿命』,但有誰會真正遵從它呢?我們可以嘗試著改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稻盛和夫從一個「笨小孩」到「經營之聖」,他這一生都在「立命」。在他看來,一個人發財前,往往會出現3個徵兆,如果你能及時抓住,佔一個就恭喜了。
  • 稻盛和夫:真正牛的人「發財」,不靠天意,而靠這4種方法
    看他的實力,你可能和小編一樣懷疑人生:他一生中創辦了2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企業;他在日航被宣布破產時接管日航,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扭轉了局面,讓日航再次上市,影響了整個日本經濟;事實上,小編沒必要多說,只是這兩點就有了驚為天人的感覺。稻盛和夫的人生進化論,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幸運的是,稻盛和夫是一個願意分享自己經驗的人。
  • 稻盛和夫:心不喚,物不至,能大富大貴的男人,往往做對了3件事
    當有人問起他的成功秘訣是什麼時,稻盛和夫說:「即使是很平凡的人,只要調動出自己潛意識的力量,就能創造奇蹟。」在他看來,「心不喚,物不至」,能成大器的男人,往往都做對了這3件事。一、發生在你身邊的一切都是由「心」而來在稻盛和夫身上發生的兩件大事,讓他真正認識到了「心」的力量。
  • 稻盛和夫:一個人在變富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你有留意嗎
    窮人常常認為發財只是少數人的運氣罷了,但其實這只是他們為自己懶惰所找的藉口。普通人想要翻身,不妨聽聽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經驗之談,雖然他是一位在27歲創立京瓷,52歲創立KDDI兩家世界500強的成功企業家,但實際上他出生貧窮,自身條件也一般,甚至比其他人還要「笨」。
  •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佔一點就恭喜了
    稻盛和夫從年輕時就秉持了獨到的處世哲學和人生智慧,他透露:人在變富之前,多半會出現3個徵兆,如果你在自己身上發現了任何一點,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徵兆一:強烈且持續的渴望稻盛和夫說:「心不喚物,物不至,我們的內心要懷有強烈的渴望,才能實現願望。」
  • 稻盛和夫的經歷:想要改變自己的困境,需要有這兩種思維
    但是,稻盛和夫身處逆境,究竟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因為,他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擁有這兩種思維,或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1. 正面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行動,正面和負面的思維方式,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有2件事不會去做,人生才能越過越順
    有一種人,很有財富底蘊,卻一直寬容大方,心存善良。有一種人,把握每一分一秒的時間,只是為了將一切做到最好。這些人,都是真正厲害的人,將生活的一切做到極致,做到最好,但真正厲害的人,又有2件事,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具體是哪2件呢?
  • 稻盛和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可能你還不熟悉稻盛和夫,但這個名字在商界,在哲學界,都如雷貫耳。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之聖」,白手起家創辦2家世界500企業。對於如何從難熬的困境中堅持過來並成就一番事業,稻盛和夫最有經驗,他曾說,當你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去做這3件事,重燃你的鬥志一、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人越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越是坐立難安,內心難以平靜,而這種焦躁不安的情緒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決策。一旦決策錯了,付出越多反而結果越是不好。稻盛和夫幾經波折,他總結出了,越是困難之時,越要冷靜。
  • 稻盛和夫:一個人開始變富前會有3個徵兆,若佔一個,提前恭喜你!
    馬雲、劉強東等人也都成為了稻盛和夫的小迷弟,馬雲不止一次稱讚稻盛和夫的創業經驗,可以說稻盛和夫這一生的創業經驗成為了商界的學習典範。而稻盛和夫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成就,離不開他長遠的眼光和格局,稻盛和夫說過:「一個人開始變富前會有3個徵兆,若佔一個,提前恭喜你!」徵兆一:思維方式的轉變稻盛和夫說:正向的思維方式,是事業和成功的開始。
  • 稻盛和夫:一個人發財前,通常會有3個徵兆,佔一點好運就不會遠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曾告訴我們,如果你想發財,想成功,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這3個徵兆,若是能佔一點,好運就不會遠。徵兆一:擁有強烈且持續的渴望與信念稻盛和夫有一句話經典的話:「心不喚物,物不至。」我們如果想要達成一件事,最起碼的要求是,你得相信這件事一定能實現。
  • 稻盛和夫:今生的成功經驗總結起來就這1句話,是人生寶貴財富!
    擁有如此輝煌的商業成就,稻盛和夫卻在65歲之時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出家,這件事在我們常人看來好像真的是不能理解,但是,稻盛和夫在出家以後思想境界確實更上了一層樓,他稱之為「修行」。稻盛和夫曾說過: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每每遇到需要表達感謝的場合,我總會不由自主的說一句話『南曼南曼,謝謝!』『南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方言。」
  • 從一無所有到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走出低谷的秘訣,都在這4個字裡
    尤其在讀了大量稻盛和夫的著作後,我發現:能走出低谷的人,都在遵循「4個字」。聽起來很簡單,但如果能做到,一定會非常了不起!今天,心眼兒就把這4個字分享給你。想要逆襲,最好的辦法就是向成功者學習,借鑑他們的經驗,從而避免自己一點點在逆境中摸索,遲遲無法破局。
  • 稻盛和夫:張口閉口就說這3句話的人,不招人喜歡,希望你沒有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可以說有著傳奇的一生,他打造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還在78歲時受到日本首相的邀請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別看稻盛和夫現在擁有如此成就,他在創立公司之前經歷了種種坎坷:考試落榜、患病、考上不入流的大學,但是最終成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稻盛和夫一生都在遵循「戒多言」的人生準則,就像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稻盛和夫為朋友兩肋插刀反被捅,第三人曝光真相後,他的反擊絕了
    就連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也受到過如此遭遇,只不過事情曝光後,其中隱藏著另類的真相。摘柿子的故事在稻盛和夫上初中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身邊竟然還跟了一個嘍囉「幫派」。而其中有一個稻盛和夫的「死忠粉」一直追隨在稻盛和夫的身後,他說:「我的家裡有棵大柿子樹,我爺爺知道我跟你玩,想邀請你去我家摘柿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