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昭烈帝劉備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學而》
一個高風亮節的人,是非常看重自己的成長曆程的。看見別人助人為樂,他就會上前去幫忙。因為人生在世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在這個助人為樂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幫助了別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之中,所學會的東西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歷練自己的品行。
就在這個時候,假如我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或者別人的錯誤。我們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自己身體上的壞習慣、壞毛病給全部肅清。以防這些,小的錯誤積少成多,最終釀成大錯。防止託累自己,連累他人。
我們的內心要自始至終保持,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
俗話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都是我們一直信奉了很多很多年,它讓我在充滿汙濁的社會之中保持著自己的最初的樣子。
我們平時在社會上所做的「助人為樂」講到底是不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必修之路呢?講真的真正的善良大可分為3層,你自己是在那一層呢?
最下層的善良:是要讓自己「爽」——小善如大惡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然後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一代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家鄉——日本鹿兒島發生了大地震,除了鹿兒島的居民沒有捐款來重建自己的家園。幾乎上全日本都發動了捐款。來援助鹿爾島的居民來重建家園,在這次的捐款之中。最為代表性的人就是出身於鹿兒島的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先生。
從鹿兒島走出去那麼多的優秀的年輕企業家,為什麼讓稻盛和夫一個人一枝獨秀的脫穎而出呢?
只因為稻盛和夫講過一句話:「小善如大惡」。
在稻盛和夫的自傳之中記載:「話說有一位老人,家住在一個湖裡全部都是野鴨子邊上。每年到寒冷的冬季,野鴨子就會飛回來避寒。
有一年,寒流來得比往年早,有兩隻野鵝因為下大雪困在湖中,沒有地方有食物供這兩隻野鴨子吃飯。於是老人萌生了日行小善之心,就每天去餵鴨子。
第二年,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幾隻鴨子。老人繼續餵養。
一年又一年,野鴨越來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是野鴨必須要做的事情了,聰明的野鴨,都來老人這裡,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老人過世了。
結果這一年,數百隻前來乞討的野鴨,全部都被活生生餓死。」
數以千計的野鴨全部都是死於日行小善的那個老人之手。
善良的衝動,你都要看看自己的能力不能盲目的善良。
中層的善良:行有餘力——予以成長,收穫快樂
有句老話講的好:「所謂真正的行善,你一定要珍惜對方會飛的翅膀。」
古人云:「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才。」
假如你是真的想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更要關注一下這個人在接受了你的善行之後是否可以給他帶來更高的成長。
並不是為了只解決目前的困難而已。
並且我們在解決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可以獲得在解決之中的尋找答案的快感,還有找到答案的喜悅————要不然那就是「假的日行一善」。
稻盛和夫曾經告訴我這樣一句話:「請你來講一下流浪貓它在什麼時候最可憐呢?」
我說:「是在垃圾桶裡面翻垃圾尋找還可以吃的食物嗎?」
稻盛和夫說:「不是,流浪貓最可憐的時候是你給它買了最好的魚罐頭,但是在你走之前並沒有把它領回家。」
終上所述,假如你不想收留它,你就不要給它,讓它因為它可以和你回家的願望,然後你在給他最後的一絲絲的希望給弄破滅。
你這樣的行為還不如,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你只給這些流浪貓一下吃的,但是它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它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給他溫暖溫馨的家。
這些流浪漢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善良,你的那些只能被成為偽善。
流浪漢講:「我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但是我的貓,它有我,它不是流浪貓。」
最上層的善良:自給自足————大善最無情
稻盛和夫對善良認知的最後一層是:「自給自足—大善最無情。」
中國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經也講過:「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比如說日行一善的人來講,自己的能力越大,了解的事情就越多,也就會對自己所做出的善行,是否有助於自己和別人的成長,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做出謹慎的判斷,要在保護好他人的利益的同時,也不能損失自己的利益。
所以最上層的善良,在旁人看來是無情,自私自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只想著自己從不為他人著想。
自己能力越弱的人,眼界不開闊的人。然後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會產生很多顧慮。
他們只為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快感,然後來日行一善。其實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成就他的人,要是都沒有能力可以養活自己,那麼他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敷衍而已。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大善無疆,無跡可尋。每當你心裡想要對別人行駛自己的善良的時候,那你做出來的事情就不是純粹的善良了。
你只要可以把自己做好,讓別人取得成就的時候你也可以從中獲利,那才是最上層的善良。
最上層的善良就是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做不平凡的事情和成就不甘於自己平凡的人生。
大善就是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