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糕點|三陽|非遺_網易財經

2020-12-01 網易財經

沈大成:上海著名「中華老字號」品牌,創建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年),至今已有近140年的歷史。創始人「沈阿金」的手藝集點心與風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名為「沈大成」。

三陽泰:清同治三年(1864年),三陽泰茶食店開設於周浦鎮衣莊街13號,今年恰逢150周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三陽泰茶食店發展的鼎盛時期。上世紀50年代,三陽泰在舊時的八仙橋(今西藏南路附近)開設分店,融入到老上海濃濃風情裡,其出品的狀元糕等傳統糕點,質量上乘,遠近皆知。

喬家柵:創始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它的前身是老城廂的「永茂湯糰店」,幾次搬遷,1940年遷到襄陽南路,定名為「喬家柵食府」。上海人逢年過節忘不了「喬家柵」,原上海市副市長趙祖康題寫了「上海喬家柵」這塊金字招牌。

七寶農家糕餅:七寶是上海著名的江南古鎮,自古鎮上多有各具特色的點心店,尤以糕點最為聞名,如建於清鹹豐年間的「葉聚興糕團店」、設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的「義茂茶食號」、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開業的「汪鼎昌茶食號」等等。七寶農家糕餅,就地取材,粗細交融,精心配置,雅俗共賞,非驚世絕技,卻濃縮了農家數百年來逢熟吃熟、改善生活的智慧,且與當地民俗密不可分,影響深遠。

葉榭軟糕:始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創始人為施隆茂。位於松江東南面的葉榭鎮,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那裡緊靠黃浦江,水運發達,商貿繁榮。葉榭軟糕分三個品種:方糕、素糕和桂花糕。品嘗起來具有松、軟、甜、香、肥五大特點,吃起來鬆軟香甜而不膩。

崇明糕:是上海崇明地區特色糕點,也是滬上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俗話說,自有崇明在宋朝,同齡就是崇明糕。一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用五穀雜糧蒸煮甜糯糕,象徵新春來臨,萬象更新。崇明糕分松糕和硬糕兩種,其選料講究、配比合理、甜度適中、果肉適量、蒸煮科學、清香鬆口、糯而不粘,暢銷滬上。

上海悅來芳:是滬上著名的「中華老字號」品牌。1926年創立於上海滬西勞勃生路(今長壽路),創立人陳善卿。因店鋪周圍工廠林立,上下班工人較多,因此適合經營飲食類商品。1932年易名為「悅來芳茶食糧果號」,1946年店名改為「悅來芳泰記」,前店後廠自產自銷各類糕點、蘇式糖果等等。糕點用料講究、精工細作、質量上乘,以其獨特的技藝聞名於上海,深受顧客青睞。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非遺美味鬱香豬爪又回來啦
    「我們要求門店環境、餐具全面消毒;要求所有員工佩戴口罩,持綠碼上崗;要求對每一位食客進行體溫檢測、出示『蘇城碼』並保持用餐距離……」這是省非遺蘇幫菜製作技藝第五代傳人鬱東方根據疫情防控規定自製的8個堂食要求。「恢復堂食第一天,就陸續有好多食客前來品嘗豬爪,雖然生意沒法和以前比,但相信隨著堂食的恢復,會慢慢好起來。」
  • 非遺「掌門人」如何守護浦東「老底子」,來看小布的調查
    作為非遺傳承人,張宗賢的工作室,就位於三林老街上的文昌閣內。遊客走進這幢飛簷翹角的傳統中式建築,就能欣賞到琳琅滿目的瓷刻作品。瓷盤上刻畫的內容有書法,有十二生肖,還有包括張宗賢本人在內的上海非遺傳承人群體。「用『瓷刻』表現100名上海非遺傳承人,是上海市文旅局交給我的任務。」
  • 用63年時光,守護舌尖上的「老味道」
    用63年時光,守護舌尖上的「老味道」 2021-01-10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非遺遇上美食|聽到武利牛巴,記得忍住口水!
    愛上/ 武利牛巴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怎樣才能禦寒呢?當然是大口大口的吃美食啦!所以文旅妹要給大家介紹欽州的幾種非遺美食帶大家來一場有文化烙印的舌尖之旅今天先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靈山的武利牛巴!武利牛巴—傳說武利牛巴是武利鎮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自清朝時期開始製作。《清異錄》記載:牛巴「赤明香,世傳鄺士良家脯也,輕薄甘香,殷紅浮脆,後世莫及」。
  • 「 在舌尖上感悟工匠精神 」
    (原標題:「 在舌尖上感悟工匠精神 」)
  • 誰是舌尖上的美食?
    舌尖上的白羊座敢作敢為,絲毫不慫笑容治癒,明豔動人火爆的氣質根本藏不住親和力就像辣條一樣濃鬱努力展現出自己溫暖的一面看似天然呆,其實不好欺負舌尖上的金牛座金錢護體,錦鯉本鯉同性相吸,對錢敏銳有股年畫娃娃的氣質安安靜靜的,就很討人喜歡確認過眼神,是能暴富的人放長線釣大魚,悶聲發大財舌尖上的雙子座
  • 這一季《舌尖上的中國》,要盤著手串兒抱著保溫杯看
    文:喃醬、Amon讓人咽著唾沫看到餓哭的《舌尖上的中國》,在沉寂了四年之後又出了第三季。這一季,建議大家盤著手串兒抱著保溫杯泡枸杞看。「在爸媽的叮嚀之中,鄭雅甄一步步摸索,逐漸懂得了養生之道。」這是《舌尖 3》第四集「養」中,介紹廣東自媒體人鄭雅甄學習煲湯過程的一句旁白。
  • 衢州針灸師金瑛:針尖上跳舞的非遺傳承人
    金瑛,國家級非遺項目「楊繼洲針灸」省級傳承人、主任中醫師、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省針灸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碩士生導師★ 工匠感言「至德精醫,立誠篤行,逢病盡力,術惠於民。」針尖上跳舞二十多年,金瑛的手法已經非常嫻熟。
  • 【鄉村非遺】一斤一個,餡多料足!來佛山三水樂平見識包子界的巨無霸
    &nbsp&nbsp&nbsp&nbsp切炒和封蒸,大包香氣四溢&nbsp&nbsp&nbsp&nbsp樂平大包是三水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堅持做樂平大包20年的陳瑞銘(曾用名「陳月生」)是該非遺傳承人。陳瑞銘介紹,樂平大包的製作過程主要包括「切、炒、和、封、蒸」五個步驟。
  • 舌尖上的客家·碌鵝
    舌尖上的客家·碌鵝作為秋冬進補的一道美味,客家碌鵝肯定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首先,「碌」這個字就是土生的客家話,外人不明其意,聽到「碌鵝」還以為是 「滷鵝」,實際「碌」是煮的意思。
  • 非遺傳承 路在何方?
    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而在此前,政協委員們一直通過提案等方式呼籲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僅今年以來就有100多件提案為此建言。 大量非遺仍面臨消亡危險 非遺是不斷傳承的民族文化基因。
  • 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非遺是打造世界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鄭建超 實習生 盧婭芮):「世界上流行的大品牌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說,「非遺文化將是產生世界級中國名牌的核心發展力,發展非遺產業是復興民族企業的重要舉措,從當前到未來發展非遺文化意義重大!」  8月21日,繼此前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啟動全球招商計劃後,為讓外界更多了解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的定位、規劃、招商舉措等信息,國際在線四川頻道在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專訪了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
  • 非遺與動漫 跨越千年相見恨晚
    他現場為大家播放了一段《長恨歌》皮影動畫,這是皮影方式製作的作品,可見動漫和非遺有非常大的融合度。「今年最火的動畫電影《哪吒》,從動畫上可以看出哪吒表現的形式和以往看到的哪吒有很大的區別。這個片子顛覆傳統的故事思維,是這個片子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國》竟比中文版還誘人 都因為這個男人
    最近,一段英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國》在網上走紅,看過的人都說,耳朵,有福了。熟悉的畫面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美食,但是這個英文版的《舌尖》卻沒有讓網友感覺肚子餓,反倒是耳朵有點受不了。我聽了全身起雞皮疙瘩。這個直接把老外說餓了。一個個直呼「好聽」,原來是這英文配音令他們折服。不過,正當他們以為如此純正好聽的英語配音是出自「歪果仁」之口,真相又讓他們「跪了」。
  • 舌尖上的海南(4)—文昌雞的民間傳說
    記者有幸來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帶你品味舌尖上的海南美食。相傳清乾隆年間,潭牛鄉間有一老人家,為了在京城當翰林的兒子衣錦還鄉時能吃上「雞閹」,便把幾隻大閹雞關在籠中用米糠、番薯餵養,兒子回來後吃了母親育肥的雞,覺得是「美食之冠」。後來翰林回京,便帶了幾隻靠吃榕籽長大又精心育肥的閹雞供奉皇帝,皇帝品嘗後稱讚曰:「雞出文化之鄉,人傑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
  • 省非遺短視頻一等獎獲得者: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在專業組角逐中,非遺音樂視頻《Zayton泉州》榮獲唯一的一等獎。 「Zayton是刺桐的意思,也是泉州的英文,短片不僅展示泉州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還通過視頻語言講述泉州故事,展示泉州輝煌的歷史文化。」《Zayton泉州》的導演、福建農林大學藝術學院學生蘇偉鵬說。
  • 《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 用心打造"金"典火腿美食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裡對火腿美食的介紹  東方網記者陳瑩雪5月23日報導:央視一套熱播的大型高端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以濃重的人文情懷展現了中國特色食材與食物,受到了一群吃貨們的    今天下午,「民營經濟在浙江」全國知名網絡媒體採風活動走進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舌尖上的中國》正是在這家企業拍攝的。採風團成員還來到了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的「後花園」——火腿博物館,這是國內唯一一家火腿博物館。火腿的來歷、製作工藝、火腿相關的菜餚等均被展出。      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金華火腿、低鹽火腿、發酵肉製品、火腿製品及有關肉製品。
  • 翼天文旅集團|婺源籍非遺傳承人齊聚「夢裡老家」,共謀非遺發展
    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揭凌峰、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施傑平,以及徽劇、儺舞、菠蘿漆器、烙畫、板凳龍、燈彩、山臘梅、甲路紙傘、抬閣、古法釀酒、歙硯、三雕、棕編、山茶油傳統提煉等非遺領域的傳承基地代表和傳承人參與座談,共謀「非遺+旅遊」的融合發展之路。
  • 探索非遺傳承 廣州舉措領先
    這是廣州市頒布的第五批市級非遺傳承人,至此,廣州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達到151名。他們涉及了9大門類的30個非遺項目,既有「20後」的前輩,也有「80後」的後生。廣州層次合理而穩態的非遺傳承隊伍逐漸成型。可以說,廣州經過十年探索、建設,在非遺保護的「傳承」這一關鍵問題上,逐漸找到了一條既有自己特色,又有實際效果的路子。
  • 舌尖上的海南(6)—海南東山羊
    記者有幸來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帶你品味舌尖上的海南美食。 萬寧東山羊,海南省萬寧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萬寧市地屬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溫差小、積溫高。年平均氣溫24℃,最冷月平均氣溫18.7℃,最熱月平均28.5℃,適宜東山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