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90後拍出萬張星空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除署名外)
昨夜(8月13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素有「聖洛朗的眼淚」之稱的英仙座流星雨浪漫來襲。昨晚你是和誰一起仰望蒼穹,靜候許願流星划過夜空的美麗畫面呢?
在潮州,「90後」小夥謝仕傑選擇用鏡頭記錄璀璨夜空,成了一名「追星星的人」。兩年,無數個夜晚,他用相機記錄了上萬個星空的神秘瞬間。在追「星」的日子裡,他拍攝過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象,也觀測過太陽黑子、彗星、人造天體(國際空間站、哈勃望遠鏡、天宮一號二號、銥星)等目標。謝仕傑說,天文不止是一種愛好,更能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讓自己以廣闊的胸懷去看待生活。
幼年時
常趁父母睡著偷偷「觀星」
1990年出生的謝仕傑,小學五年級就成了追「星」族。第一次從《自然》課本上看到四季星圖時,謝仕傑就對頭頂的星空充滿好奇,在一個天晴的夜晚,謝仕傑抬頭看到了北鬥七星,發現它的排列竟然與課本中的星圖是一樣的,他明白原來所有星星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出現規律。
從那以後,謝仕傑對星空就有了特別的迷戀,「我經常等媽媽睡著後,就拿著小板凳從房間偷溜到陽臺觀察頭頂的星空。怕被媽媽發現,還用咳嗽來掩飾開門聲。」謝仕傑笑著說起小時候偷偷追「星」的趣事。
初中時
用塑料藥瓶自製望遠鏡
初中時候,謝仕傑就把潮州市謝慧如圖書館的天文書幾乎翻遍,每次看到書上描述的天文現象,他就想,如果自己也能有一架天文望遠鏡就好了。為此,謝仕傑找來幾個廢棄的塑料藥瓶,拼接成鏡筒,自製了一個簡陋的望遠鏡。
上大學時,謝仕傑參加一次抽獎得到了一塊專業鏡片,這下可以製作一個「專業點」的望遠鏡了。謝仕傑開始查閱大量資料,又向玩了十多年天文望遠鏡的前輩請教,終於自製出了較為專業的望遠鏡。
可是腳架怎麼辦?一樣自製!朋友出了主意,到五金店買不鏽鋼水管,然後鑽孔配螺絲,這樣就做好了一個腳架。此後,在舉辦「路邊天文」活動時,他這個「效果還不錯的」自製望遠鏡,讓不少路人能一窺星空的美麗。
瘋狂時
8天內兩次騎摩託車
上粵東第一高峰追「星」
這些年,謝仕傑學會了用肉眼辨識星空,用望遠鏡觀測天體,用相機記錄下繁星點點的夜空。從拍下的數以萬計的星空照片中,謝仕傑挑選了6800多張濃縮成4分多鐘的短片。視頻中絢爛的星空讓網友感嘆完美璀璨的自然之光多麼神奇。
為了守候滿天繁星,謝仕傑笑稱自己「有時候還挺瘋狂」。2017年,他曾在8天時間內兩次騎著摩託車到「鳳鳥髻」並登頂,在那過夜拍星。「鳳鳥髻」是粵東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從山腳到山頂的露營平臺一共是8公裡長的山路,非常顛簸。
「下山時手剎、腳剎都用上了,有時還得把腳伸到地面輔助剎車,路上還是比較驚險的。但那裡的星空太美了,望著頭頂的星光就會覺得一切的艱辛都是值得的。」謝仕傑說起星空,就會笑得很純淨。
感動時
2016年英仙座流星雨
10秒內看到3顆流星
今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浪漫來襲。巧合的是,讓謝仕傑印象最深刻的,正是2016年8月12日觀英仙座流星雨。
謝仕傑回憶起3年前拍攝流星雨的過程。當時,他和小夥伴們提前好幾天便做好了上鳳凰山天池追「星」的準備。可到了當天,白天雲很多而且還下起了雨,雖然天氣不理想,但謝仕傑還是決定上山碰碰運氣。
到了山上,入夜後天氣還是不行,雲很厚、水汽大。於是謝仕傑和小夥伴們鋪著防潮墊,躺在天池旁的草坪,邊聊天邊等雲霧散開。接近午夜,突然颳起一陣風,剛好把蓋在他們頭上的霧氣吹開,這時天上露出了一顆顆璀璨的星星。
經過白天雨水的衝刷,天空變得無比純淨,深邃的夜空從各個方向不時有流星划過,上演著浪漫的空中「煙火」。每出現一顆流星,謝仕傑就跟著一陣歡呼,他甚至在10秒的時間裡看到了3顆緊挨著出現的流星。這一次的英仙座流星雨,讓他驚豔不已,也感動不已。
追「星」更追夢
組織「路邊天文」科普活動
希望讓更多的人愛上天文
不過在謝仕傑看來,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並不適合拍攝。「剛好是農曆十三,大月光,只能等明年。」謝仕傑眼裡滿是遺憾,「要是月相合適、天氣好,不讓請假都要辭職去拍。」
現在,謝仕傑是中國星空攝影聯盟成員。平時在生活中比較難以接觸到天文愛好者,謝仕傑就通過網絡創建了潮州天文愛好者QQ群,並通過論壇、微博等多種渠道結識了更多的本地天文愛好者,謝仕傑說,現在的QQ群成員近200人,從初中生到中年人都有。
一有時間,謝仕傑就會和其他天文愛好者一起組織「路邊天文」的活動。他們將各種專業的望遠鏡搬到公園、廣場,讓市民免費體驗觀測,感受天文的無窮魅力。他希望通過這些科普性質的公益活動,讓更多人愛上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