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有首歌是這麼唱的: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這地球上,讓你的淚落在我肩膀。如果從科學角度來分析歌詞,那這個眼淚多半是因為嚇哭了。
要知道,地球就曾遭受到一次行星的撞擊,那次撞擊導致地球上超過九成的生命滅絕,其中就包括咱們熟知的恐龍。
撞擊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擋住了太陽光,讓地球溫度急劇下降,進入了漫長的冰河時期。正因為如此,大夥現在一聽行星撞地球就會聞風色變。
如果告訴您,就在幾天之前,就在咱們中國境內,發生了一起行星撞擊地球事件,您信嗎?
據中國科學院旗下的科普平臺「科學大院」報導,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3號7點23分,位於青海西藏交界處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小城,一片寧靜。那個地方天亮的比較晚,此時距離天亮大約還有40分鐘,大部分人還躲在被窩裡。
突然,夜空中出現一個稍弱的移動光點。
大約10秒鐘之後,光點變成了飛行的火球,拖著長長的尾巴,以接近水平的角度飛向地面。火球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甚至超過了太陽的亮度。
大約20秒之後,火球開始爆炸。在隨後的10秒內,火球相繼出現了多次空爆,在地面可以感受到多次明亮的閃光,瞬間把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晝。
大約30秒之後,火球分裂成了十多個肉眼可見的碎塊,消失在茫茫天際。
在當地的囊謙、那曲、昌都,很多人目睹了火球事件,用手機、監控攝像頭和行車記錄儀拍攝到了火球的飛行過程。尤其難得的是,火球的爆炸過程,正好被早班的西藏航空TV6018航班在空中完整拍到。
火球爆炸產生的衝擊波約2分鐘後到達地面,被中國地震臺網在囊謙、曲麻萊縣等臺站監測到。
那這個火球究竟個頭有多大?又來自於何方?
一天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下屬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公布了這次火球事件的探測數據。數據顯示,一顆外太空物體以接近五萬公裡的時速,自北向南以水平的角度衝向地面,在北緯31.9°、東經96.2°,距離地面35.5公裡處高空發生爆炸,撞擊能量相當於9500噸TNT炸藥的能量,相當於0.73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由於空爆高度較高,絕大部分能量在高空釋放,對地面沒有造成傷害。
每小時五萬公裡的速度,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因此科研人員推測,這顆火球應該來源於太陽系,是一顆近地小行星。結合撞擊速度和撞擊能量,可以推斷出這顆小行星的質量高達430噸,相當於國際空間站的重量。
那麼是怎麼判斷這是顆近地小行星的呢?為什麼不是彗星呢?
彗星和小行星統稱為小行天體。彗星一般主要由水或冰構成,因此彗星的結構比較鬆散,在大氣燒蝕和高壓作用下,小尺寸的彗星往往在高空爆炸,一般不會抵達距離地球35.5公裡高度。此外,彗星的速度一般也不會太快。所以這回撞擊地球的小天休,排除了彗星的可能性。
不是彗星,那肯定就是小行星了。
從材質角度,小行星又可以分為三類:C類小行星為碳質小行星,富含有機物和水分;S類小行星為巖石小行星,主要由矽酸鹽構成;M類小行星為金屬小行星,由鐵鎳合金構成,。
科研人員通過分析研判得出,2020年12月23號撞擊地球的這顆小行星應該屬於是第二類,S類小行星,也叫巖石小行星。它的直徑應該在6.5米左右,相當於兩輛小汽車的大小。
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它的速度快,所以才會引發強烈的爆炸。
那麼這顆小行星來自何方呢?
科研人員通過對小行星進入地球之前的軌跡,進行了反向追溯。推斷認為,這顆小行星的母體源於一片小行星帶,成千上萬顆這樣的小行星組成的星帶,按照既有的軌道在太空當中飄浮,理論上來說,不會撞向地球。而這顆漏網的小行星,應該是受到了木星等天體引力的作用,脫離了大部隊,從遙遠的太空撞向地球。跟地球發生了「追尾」事故。
小行星在空中爆炸之後,碎片落入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長山梁附近,散布範圍超過600平方公裡。好在當地地廣人稀,又正值早晨,沒有造成地面人員傷害。
於是,又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被提及了:小行星都撞上地球了,為什麼之前沒有發出預警?
地球上的各大天體研究機構都有觀測望遠望,用於觀測太空當中的小行星有沒有撞擊地球的危險。目前觀測能力最強的,是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泛星計劃」——2.4米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個望遠鏡可以觀測到直徑上百米的小行星。
但是這回撞擊地球的,是一顆直徑只有6.5米的小行星,這麼小的一顆小行星,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現有的觀測能力。(津雲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