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15個春節,是感動中國的歷史足跡!

2021-01-09 家國視野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眾所周知,春節是中華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是舉家團圓、訪親拜友、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一代偉人毛澤東和尋常百姓一樣,尤其鍾情喜愛這個節日,從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他總是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與普通百姓共度春節,留下了許多動人的佳話美談,不僅感動了幾代中國人,而且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下面就是從有關媒體擷取毛澤東一生中15個春節的活動,以展示一代偉人毛澤東感動中國的歷史足跡。  

一、在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和紅軍戰士一起放假三天過春節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部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第一個春節,毛澤東宣布放假三天。為了讓紅軍戰士和群眾歡歡喜喜過個好年,毛澤東特地發給每位戰士三塊銀元,並派人到寧岡殺豬,挑運到茨坪,每人分三斤豬肉。對缺米少鹽的困難戶,另外分給他們米和鹽。這樣一來,茨坪的紅軍戰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餡肉。

二、1929年,在瑞金向群眾打欠條買酒菜讓紅軍戰士過春節

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紅四軍為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轉戰來到瑞金北陲十幾裡人煙稀少的大柏地。官兵們身上只有兩件單衣,部隊在名叫前村的村莊停下來,軍部住進了村中的王家祠。毛澤東心情沉重,他想,無論如何,也得讓戰士們吃上一頓年飯。毛澤東將想法告訴朱德,叫人找來軍需處長範樹德,交代了一個重要任務:一定想辦法搞到酒菜,讓戰士們吃上一餐年飯。範樹德與十幾個司務長計議一番,決定先向群眾打欠條,凡是食物全部過秤登記。

三、1935年,在遵義會議之後與傷病員一起過春節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全黨全軍一派喜氣洋洋。這年的2月4日就是春節,後勤部門想多弄一點魚、肉慶祝一下,無奈貴州這個地方當時太窮,一時實在難以籌到足夠十幾萬人享用的食品,毛澤東也只分到一碗紅燒肉、幾個辣椒。但他捨不得吃,因為他想到,在不久之前攻佔黎平、強渡烏江、進攻遵義的戰鬥中,留下了不少傷病員,他們更需要關懷。因此,大年初一這一天,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就去看望這些傷病員,並捐出自己的夥食尾子,改善傷病員的生活,使他們異常感動。

四、1940年,下連隊與警衛戰士一起過春節

在延安,1940年春節前夕,警衛中央首長的長槍連,提前兩天派連指導員張久厚請毛主席到他們連裡過年。開始,毛澤東告訴張久厚:「你們的心願我領了。吃飯嘛,我就不去了。」張久厚一聽毛主席說不去,他堅決地說:「不去不行。」這句話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他放下文件,笑笑說:「你們這不是請客,是在下命令。看來,我只好服從了。能不能給我點權力,讓我幫你們多請幾位怎樣?」張久厚以笑作答。毛主席果斷地說:「好,就這樣定了。」

原來,臨近春節時,老連隊都殺豬宰羊,但新建的長槍連家底薄,只買了20斤豬肉。正在這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管理中央首長生活的同志,抬著半肩豬肉送來了,並說:「昨天小灶殺了一口豬,這是毛主席叫送給你們過年的。」實際上,當時的中央首長平素也見不到葷。這時,連隊裡開會討論中,不知是誰說了句:「請毛主席吃年飯。」大夥不約而同地都說好。就這樣把請毛主席吃年飯的任務交給連指導員去辦。

除夕當天下午3點多鐘,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來到了長槍連。進窯洞落座後,毛主席問:「我們這張桌上的飯菜是不是和大家一樣?」他環視了一下,又說:「我們不能特殊。搞特殊,人家嘴裡不說,可心裡有意見,那就不好了。」開飯後,沒有酒,大家熱情地向毛主席敬肉。毛主席一看就笑了,說:「這麼大塊的紅燒肉,我還是第一次見。你們存心不讓客人吃呀。」一排長夾起三兩重的一塊肉吃下去。毛主席見狀,說:「你厲害,比不過你,我認輸了。」

五、1941年的春節,在延安機關禮堂讓老鄉坐在前面看演出

1941年的春節期間,在延安中央機關一連演了幾個晚上的戲,附近許多鄉親也應邀前來觀看。有一天晚上,毛澤東走進禮堂之後,發現幹部戰士都坐在前面,而老鄉們都坐在後面,最前面的兩排座位還給中央首長留下了。於是,毛澤東便當場對幹部戰士說:「同志們,老鄉們生產都很忙,看戲機會很少,而且要跑很遠的路來到這裡,不容易呀!我們應該讓他們坐在最前面看戲。」說完自己就帶頭坐到了最後面,幹部和戰士也跟著毛澤東到後面。老鄉們很感動,一再謙讓,最後還是被毛澤東勸著坐到了最前面。幾十年來,這件事一直成為延安人民的美談。

六、1945年春節,在棗園給受冤屈的幹部戰士拜年時鞠躬道歉

毛澤東在延安時,每年春節都要在棗園的小禮堂請村裡人吃飯。八路軍的通訊廣播歸三局管,三局的幹部戰士有許多是從大後方或敵佔區來的知識青年。在整風審幹時,他們中不少人被錯打成特務,後來雖然作了甄別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著思想包袱。1945年春節,毛澤東請三局的幹部戰士到棗園,對大家說:「三局同志今天到這裡來給我拜年,現在我給你們拜年,你們辛苦了。」說到不少人在運動中受委屈的事,毛澤東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給大家鞠躬。

七、1949年春節,在西柏坡請史達林特使米高揚吃紅燒魚

1949年1月31日,農曆正月初三,史達林特使、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一行四人來到西柏坡,為毛澤東訪蘇等事宜舉行會談。2月1日到3日,毛澤東同米高揚正式會談,周恩來、任弼時也參加了。毛澤東圍繞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等主題,系統地發表了看法。為了表達對蘇聯代表的熱情歡迎,有關方面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酒菜,由於蘇聯人愛喝酒,還特意從石家莊買來了上等的汾酒和葡萄酒。當時西柏坡除了養的豬和雞,沒有其他高級食品,隨後從滹沱河裡捕了魚,做了紅燒魚、溜魚片款待客人。

蘇聯人酒量驚人,米高揚用玻璃杯喝汾酒,就像喝涼水一樣,大半杯子一口氣就能灌下去。毛澤東招呼盛飯:「吃飯了,吃飯了,嘗嘗我們滹沱河裡的魚。」他還笑著說:「我相信,一個中藥,一個中國菜,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蘇聯翻譯指著紅燒魚問:「這是新撈的活魚嗎?」他們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才肯動筷。2月6日中午,毛澤東來到米高揚的住處,為他送行,米高揚後來對擔任翻譯的師哲說:「毛主席有遠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領袖人物。」

八、1952年春節,戴口罩遊覽武漢黃鶴樓被群眾認出

1952年的春節毛澤東是在武漢度過的。當時,毛澤東南下武漢,遊龜山、蛇山,登黃鶴樓。出於安全考慮,毛澤東這時已不能隨便到群眾中去了,因為處處都可見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認得他。安全部門一再堅持,毛澤東不得不妥協,最後帶著口罩與群眾一同遊春踏青。

沒想到。一個小孩竟然認出了戴著口罩的毛澤東,孩子驚喜地喊道:「毛主席!毛主席!」人群立刻像潮水般湧來,剎那間,人擠人,擠成一團。羅瑞卿、李先念、王任重、楊奇清在外面保護,衛兵們在裡面圍繞著毛澤東,隨著人潮流動。到處都是人,擁來擁去,出透幾身汗,眾人終於擁擠下山,來到江邊,護送毛澤東登船。

登船後,毛澤東摘下口罩,回頭向大家招手,頓時掌聲雷動,歡呼聲震天動地。羅瑞卿和楊奇清後來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檢查,說安全保衛工作沒搞好。毛澤東毫無責怪的意思,只是說了句:「真是下不了的黃鶴樓。」

九、1957年春節,與黨外人士一起吃碗肉末掛麵

除了外出和慰問,忙於開會也是毛澤東過春節的一大特色。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時,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座談會,40餘位黨外人士參加。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笑著對大家說:「今天過年,臨時決定把各位請來開會,主要談矛盾問題。可能大家還都沒有吃早飯吧,這樣,先吃碗肉末掛麵, 填飽肚子再開會。」這些被邀請到會的人怎麼也沒想到,毛澤東會用如此簡便省事、飯菜合一的麵條來招待他們。與其說是來開會,不如說是在參 加新年團拜。40多人的一頓早餐,用時僅10分鐘就解決了,很契合毛澤東提倡的反鋪張、反浪費原則。

十、1960年春節,將警衛戰士請到家裡一起過年

毛澤東與普通人一樣,有著濃重的「過年情結」。1960年是整個國家最困難的時期。那一年,剛好警衛戰士李連成將要離開毛澤東警衛連,去學校念書補習文化了。畢竟在毛澤東身邊幹了10年了,李連成有些不舍,毛澤東也同樣捨不得這位小戰士的離開。大年三十的前夜,毛澤東記起了李連成的事,便讓秘書打電話,說讓李連成明天回中南海來,大家一起吃個年飯,熱鬧一點。第二天,毛澤東的一家子都聚齊了,李連成也回到了中南海毛澤東的家。見李連成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毛澤東說:「大家一起過年嘛。中南海,我毛澤東這裡就是你的家,你什麼時候想來就來嘛。」這一個團圓飯,是毛澤東一大家子與李連成這樣一個普通戰士一塊吃的。毛澤東慈父般對警衛戰士的關愛,溫暖了李連成一輩子的心。

十一、1962年春節,與名流鄉友一起宴請末代皇帝溥儀

毛澤東春節宴請溥儀的故事廣為流傳,1962年新春佳節,毛澤東私人宴請末代皇帝溥儀,特請章士釗、程潛、仇鰲和王孝範四位名流鄉友作陪。家宴設在頤年堂。當時國家正值困難時期,一切從簡。雖說是家宴,桌面上只有幾碟湘味兒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飯加饅頭,喝的是葡萄酒。

毛澤東邊吃邊對溥儀說:「我們湖南人最喜歡吃辣椒,叫做『沒有辣椒不吃飯』,所以每個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說著,他夾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於溥儀位前的小碟內,見他吃進嘴裡,笑著問他:「味道怎麼樣啊?還不錯吧!」溥儀早已辣出一臉熱汗,忙不迭地說:「不錯,不錯。」

毛澤東打趣說:「看來你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鰲和程潛,繼續對溥儀說道:「他們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當你的良民,起來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鬧,就把你這個皇帝老子攆下來了,是不是?」

毛澤東妙語連珠,在座諸位無不捧腹,溥儀笑得前仰後合。毛澤東聽說溥儀在撫順時已離婚,於是關切地問:「你還沒有結婚吧?」溥儀答道:「還沒有呢。」毛澤東說:「可以再結婚嘛!不過,你的婚姻問題要慎重考慮,不能馬馬虎虎。」說到這裡,他深切地望了溥儀一眼,說:「要找一個合適的,因為這是後半生的事,要成立一個家。」溥儀點點頭:「主席言之有理。」

十二、1964年春節,將自己稿費贈送溥儀以修繕住房

1964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一下午3時。毛澤東親自主持春節座談會,黨中央有關領導及黨外人士章士釗等人在場。會上,毛澤東對與會者說:「對宣統,你們要好好團結他。他和光緒皇帝都是我們的頂頭上司,我們做過他們的老百姓。」說到這裡,他加重了語氣:「聽說溥儀生活不太好,每月只有180多元薪水,怕是太少了吧?」毛澤東扭頭對坐在右側的章士釗繼續說:「我想拿點稿費通過你送給他,改善改善生活,不要使他『長鋏歸來兮,食無魚』,人家是皇帝嘛!」章士釗說:「宣統的叔叔載濤的生活也有困難。」

春節座談會剛結束,毛澤東立即從個人稿費中撥出兩筆款項,請章士釗分別送到西城東觀音寺胡同溥儀家中和東城寬街西揚威胡同載濤家中。溥儀感動至極,表示盛情可領,錢不能收,因為《我的前半生》剛剛出版,也將有一筆稿酬收入,生活並不困難。經過章士釗一再勸收,只好留下了。當時,溥儀激動萬分,當即口佔一詩曰:「欣逢春雨獲新生,傾海難盡黨重恩。」載濤接到毛澤東贈送的修房款後,激動得泣不成聲,提筆疾書,給毛澤東寫下謝函。

十三、1963年春節,向章士釗「還債」,從此走過連續十年的「還債」之路

1963年初,毛澤東向他的「英語教師」章含之說:「我還欠了你父親一筆債沒還呢。」章含之是章士釗的女兒。接著,毛澤東認真地說明了事情的來歷。

原來,早在1920年,毛澤東為籌備黨的成立、湖南革命運動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歐洲勤工儉學,急需一筆數量較大的銀款。當時在上海的毛澤東只好向老鄉章士釗告急。章士釗當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籌集了兩萬銀元,全部交給了毛澤東。隨後,毛澤東將此筆巨款一部分給了赴法勤工儉學的同志,一部分帶到湖南開展革命活動。此後,毛澤東和章士釗一直沒有中斷聯繫。

這次,毛澤東要章含之轉告她父親:「從今年春節開始,要還這筆欠了近五十年的債。一年還二千元。十年還完。」章含之回到家裡把這事說了一遍。章士釗聽了哈哈大笑,說:「確有此事,主席竟還記得。」可是,他們父女並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幾天之後,毛澤東派秘書果然送來了二千元,並說,主席安排今後每年春節送上二千元。

對於此事,章士釗囑咐章含之說:「告訴主席,不能收此厚贈。當時的銀元是募集來的,自己也拿不出這筆巨款。」章含之將父親說的話轉告給毛澤東。毛澤東笑著說:「你也不懂,我這是用我的稿費給行老(章士釗,字行嚴)一點生活補助啊。他給我們共產黨的幫助,哪裡是我能用人民幣償還得了的呢?我要是說明給他補助,他這位老先生的脾氣我知道,是不會收的。所以我說是還債。你告訴他,我毛澤東說的,欠的帳無論如何要還的。這個錢是從稿費中抽的。」從1963年春節起,毛澤東每逢春節初二這天,總是派秘書給章士釗送去二千元,直到1972年送滿兩萬元。到了1973年春節,毛澤東又認真地向章含之提出:「從今年開始還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應該多少。就這樣還下去,行老只要健在,這個利息是要還下去的。」

十四、1975年,為了讓長沙服務員們好好過年,便堅持回北京過春節

1975年的春節,來得有些遲。進入2月,毛澤東在湖南長沙養病時所住的九所六號樓後山上,樹枝兒已經綻出小綠蕾了。服務員們興奮地將這些春的消息告訴毛澤東,並留毛澤東一定要在長沙過年。

其時,毛澤東的病已經很重了。但他還是微笑著對向他報春消息的服務員們表示感謝。不過,他心裡的主意已經定下來了,離開這兒,回北京去,讓大家過一個好年。當工作人員知道毛澤東的這個想法後,都再三的挽留。毛澤東還是堅持要走。2月3日,毛澤東結束了在湖南休養了114天的生活,乘專列離開長沙,取道南昌、杭州和上海,並於2月6日返回北京。2月11日在北京過春節。

毛澤東臨走時對大家說:「在這裡住了這麼久,辛苦大家了。已經住了一百多天了,客散主人安。我走了以後,你們也好好過一個春節吧!」毛澤東體貼他人的話,讓在場的服務員們都淚光閃閃。不過,毛澤東還是承諾:「今年冬天再回來吧。」但是,1975年的冬天毛澤東沒有回來,毛澤東的最後一個春節在北京度過的。

十五、1976年1月31日,毛澤東的最後一個除夕之夜

1976年的春節,無論是氣溫還是現實都讓人感到不寒而慄。那個寒冷的冬夜,天空星光暗淡,中南海遊泳池毛澤東住處外面一片昏暗。只有那一排整齊的路燈閃著微弱的亮光。這裡除了悲涼的風聲,再也聽不到別的什麼。除夕的夜晚,遊泳池是那麼寂寞、冷清。

據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這個除夕之夜,毛澤東這裡沒有客人,也沒有自己家的親人,只有身邊幾個工作人員陪伴著他,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個春節。當晚的年夜飯是工作人員一勺一勺餵的。此時的毛澤東不僅失去了「飯來伸手」之力,就是「飯來張口」,吞咽也十分困難了。他在這天,依然像往常一樣在病榻上側臥著吃了幾口他歷來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他的最後一次年夜飯。

吃了年夜飯後,工作人員把毛澤東攙扶下床,送到客廳。他坐下後,頭靠在沙發上休息,靜靜地坐在那裡。入夜時隱隱約約聽見遠處的鞭炮聲,他看著眼前日夜陪伴他的幾個工作人員。遠處的鞭炮聲,使他想起了往年燃放鞭炮的情景。他用低啞的聲音對我說:「放點爆竹吧!」他頓了一下又說,「你們這些年輕人也該過過節了。」

就這樣,這些工作人員準備好了幾掛鞭炮在房外燃放了一會兒。此刻的毛澤東聽著這爆竹聲,在他那瘦弱、鬆弛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他們心裡都明白,毛澤東的這一絲笑容,是在寬慰這些陪伴他的工作人員。這是毛澤東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火硝煙,帶領中國人民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最後一次聽到的「炮聲」。這個爆竹是毛澤東為身邊的這些工作人員放的。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鼓勵身邊的工作人員去除舊迎新。這一天,毛澤東只是坐著,幾乎沒有做任何其他的事……

相關焦點

  • 懷念·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
    這一年的9月9日,毛主席離開了我們。時代的發展,歲月的流逝,毛主席一刻也沒有離開他深愛的人民。毛主席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1周年的紀念日。無盡的懷念都在這一張張包含深情的照片裡。  1943年,毛主席與延安人民一起歡度春節。
  • 毛主席住過我們家
    原標題:毛主席住過我們家 8月15日上午,隨著中宣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記者來到了甘南州迭部縣,沿著紅軍長徵的足跡,探訪他們留下的感人故事。 迭部縣是紅軍長徵進入甘肅的第一站,在這裡,中央召開了著名的俄界會議,取得了臘子口戰役的偉大勝利,打開了紅軍北上的唯一通道。
  • 曾有國外記者,問毛主席了個刁鑽問題,毛主席一句話讓她欽佩不已
    在我國近代史上,由於清政府的封閉給中國帶來的磨難,讓其他國家總是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因此,總是會有國外記者對我國的領導人進行刁難。
  •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趙匡胤】毛主席在《沁園春·雪》中,提到了四位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皇帝,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四位非常有作為的代表性帝王。不過,縱觀毛主席對這四位皇帝的詳細評價,其實他對宋太祖趙匡胤的看法,遠遠比不上秦始皇、漢武帝和唐太宗。
  • 2020最新片單|適合春節看的10部高分紀錄片
    春節馬上就要到了,這個假期,除了吃吃喝喝,你打算怎麼過?科普君為你準備了2020最新紀錄片單,涵蓋自然、歷史、科學等科普知識,均是近一年全新推出的豆瓣高分佳作。趕緊轉發收藏,趁著假期,為自己充滿電吧!這部紀錄片帶你穿越人類歷史的長河,重新經歷頭腦的風暴,講述這些改變世界的發明是如何改變人類生活的。每集一個主題,梳理變革背後的故事,從最初的創意萌發講起,將其進化發展史上的變遷娓娓道來,一個個科學史上令人感動的瞬間串聯,讓你體會到發明創造的曲折與樂趣。看完你會感嘆:那些改變世界的人,真是太酷了!
  • 毛主席的秘書黃祖炎,1951年不幸遇害,毛主席親往祭奠
    毛主席說完這番話,表情有些憂傷,他雖然是偉人,但其實情感比一般人都要細膩,黃祖炎曾先後兩次擔任他的秘書,對於黃祖炎的遇害,主席心裡一直很難過。次日上午,在許世友的陪同下,毛主席來到了黃祖炎的墓前。主席一言不發地望著墓碑,過了好一會,主席深深鞠一躬,隨後他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墓碑上「黃祖炎」三個字,語氣哀傷地說:「祖炎,我來看你了。」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歷史足跡:1954年中國共產黨...
    由此,中國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全面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 1954年2月,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召開,會上通過了《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此時,距離1950年7月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會議召開已有近4年時間。為了總結過去幾年的工作,儘快開展過渡時期總路線所要求的各項建設任務,學習貫徹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決議精神,1954年7月21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
  • 中國歷史上存在兩種「日曆」 春節原指立春那天
    原標題:春節原指立春那天導讀:所以,從農曆的籠統說法,那我們就是大年初一開始換個生肖。這樣也便於大家簡訊、微信拜年。從生肖的「實用功能」「算命」來說,那就從立春開始吧。每年到了春節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記者朋友來問生肖什麼時候開始算?為什麼這個專家說初一?那個專家說立春?今天我們把這個問題簡單而清晰地解釋一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兩種「日曆」。一種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俗稱「陰曆」的農曆系統;一種是常見於歷史典籍記載的「幹支歷」。這兩個系統,在中國幾千年來,相互纏繞、影響,就有了「過年」、「春節」、「生肖」等概念。
  • 歷史上的今天:毛澤東逝世 揭毛主席的十個"最後一次"
    開欄語: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每個今天都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我們去品鑑。華聲在線歷史頻道以「歷史上的今天」為切入點,尋找曾經此時此刻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動、或離奇、或讓人開懷一笑……所有這些,我們都將一一呈現,以饗讀者。
  • 寧夏中衛紅太陽廣場,背手的毛主席雕像,重溫那份感動
    走進紅太陽廣場,耳畔好像想起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優美旋律,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經濟繁榮,百姓生活日新月異。中衛由縣變成了市,紅太陽廣場也不再是曾經的小籃球場了。在紅太陽廣場上最醒目的,當屬廣場北面巋然屹立的這尊毛主席雕像。毛主席雕像是中衛人民為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生75周歲而建。像高12.26米,象徵毛主席生日日期。
  • 《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再版(圖)
    據毛主席詩詞版本的專家介紹,這本書當年僅印製了10冊,目前僅在中國版本圖書館存放了一本,其他9本未見面世,極為珍貴。這些細緻的工作在毛澤東詩詞的出版史上是從未有過的,而毛澤東主席參與親自校訂《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的工作,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  當時,經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排印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集字本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分平裝本和特裝本。
  • 毛主席與9月9這個日子的四次不解之緣,是天意還是歷史的巧合?
    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在偉人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有四個重大時刻都發生在這個日子裡,那就是9月9日。1927年9月9日,毛主席發動和領導了收入起義。
  • 15個關於春節的冷知識,你一定不知道!
    01春節從前不叫「春節」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節,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後採用公曆記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國民黨曾試圖廢除春節,但是被中國人民強烈抵制後以失敗告終。02 春節從前不是節日中國歷史上的「春節」一詞,不是節日,而是特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 痛失愛子的毛主席都未曾輕易落淚,在長徵途中,為何多次流下眼淚
    圖│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園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共中央做出長徵的原因,就是為了粉碎敵人滅掉共產黨的念頭,為了擺脫國民黨的圍剿,中國共產党進行了長達兩年的長徵。毛主席用這兩句詩做結尾,更是升華了整首詩詞,也提升了這首詩的韻味,達到了意味悠長、意蘊深遠的詩詞文學效果。其實看似描寫景色,實則毛主席把自己的情融入到裡面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寫出了他對中國革命方向與前進道路做出的冷靜思考和理智判斷。這首詩詞也寫出了遵義會議後,確立了以毛主席為領導核心的中共中央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春天,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歷史轉折點。
  • 毛主席的十一句名言,時間流轉,經典永不褪色,依然鼓舞人心
    毛主席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毛主席講述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團結起來,打敗侵略者。2、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出自《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這是毛主席於1963年創作的一首詞。毛主席在《光明日報》上讀到郭沫若的詞深受感動所創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詞。
  • 利物浦歷史50大難忘時刻 名帥用毛主席鼓勵紅軍
    《泰晤士報》著名記者託尼-埃文斯評選出利物浦歷史上50大時刻,名帥香克利用毛主席激勵利物浦球員的逸事赫然在列……  網易體育11月2日消息 做為英格蘭足壇最富盛名的俱樂部之一,利物浦的百年進程中承載了太多的興衰榮辱。哪些事件,哪些時刻是最不能磨滅的?
  • 天文專家:春節歷史幾千年 現行"春節"只有"96歲"
    江蘇省天文學會天文專家嚴家榮介紹說,中國人過春節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然而現行的「春節」卻只有「96歲」。中華民族傳統曆法歲首為正月初一,現今無論中國還是海外華人都統一稱為「春節」,但在中國歷史上卻稱之為「元旦」。嚴家榮介紹,歷史上「元旦」的日期也不一致。
  • 1976年:毛主席走了 那年整個中國「哭了」(圖)
    第3頁: 第4頁:  在雲南大學教師宿舍,俄語教師顏洪恩正準備洗臉的手僵住了,看著那曾經握過毛主席的大手的右手  這是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傳出後,發生在雲南的幾個場面。  1976年,對於新中國來說,無疑是黑色的一年。
  • 中國歷史上最有佛緣的15個皇帝
    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話說,中國歷史上就有那麼十五位「佛門皇帝」弘揚佛法,與百姓們建立了佛緣,使得佛法在中土興盛,善莫大焉!劉莊為此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遂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馬寺」。劉莊這段求佛故事,史稱「永平求法」。
  • 1972年,中國花43億美元引進化纖設備,改變了穿衣歷史
    大慶油田大慶油田的增產為衣服製造業送去了「福音」,隨著石油化工產業技術的成熟, 毛主席提出來了,「那咱們能不能搞點化學纖維,讓老百姓穿衣不那麼困難。」此話一出,經過幾經周折,「的確良」衫就橫空出世,一時席捲了整個中國服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