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顧隨批評李白:說大話、無感情、不理智

2020-12-01 騰訊網

北大校友陳湧海演唱的《將進酒》

歌手李榮浩在歌中唱道,「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在世人的眼中,李白是中國詩歌史乃至歷史上少有的,不受羈絆的仙風道骨般的存在。

然而從入世的角度來看,不得不唱個反調:如果能重來,最好別選李白,他儒釋道兼具的實用主義性格,以及不可遏制的才華,結合上並不高明的政治敏感性,恰好成全了他人生上的諸多不幸。

不過這或許恰好印證了「詩人不幸詩家興」的那句古話——李白善於舉重若輕地將情緒以語言激流的形式噴薄而出,對於一般的詩歌愛好者而言,恐怕除了五體投地的讚嘆,很難全面看待他的詩歌成就。

而在同為詩人的顧隨先生看來,李白不同凡響的奇才,恰好潛伏著某些不得不說的不足。

思想不深、感情不切

世之論李、杜者每曰太白復古,工部開今:太白之古乃越六朝而上之,雖古實亦新。太白《古風》似古並不古,沒什麼了不得,才氣有餘,思想不足。

中國詩向來不重思想,故多抒情詩。且吾國人對人生入得甚淺,而思想必基於人生,不論出世、入世,其出發點總是人生。入世者如《論語》,「為學」與「為政」相駢,為己為人,欲改變人生;出世者則若莊、列,亦因見人生痛苦,欲脫離之。

孔子不言「道」,而莊子必言「道」。吾國詩人亦未嘗不自人生出發,只入得不深,感得不切,說得不明。太白詩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親切。如其「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春日醉起言志》)一首,即思想不深,情感不切,可為其壞的方面代表。漢、魏詩如「古詩十九首」、曹氏父子詩,思想雖淺而感情尚切。

太白詩號稱有「高致」。王靜安說: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詞話》)

身臨其境者難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太白唯其入人生不深,故有高致。然靜安「出乎其外」一語,吾以為又可有二解釋:一者,為與此事全不相干,如皮衣擁爐而賞雪,此高不足道;二者,若能著薄衣行雪中而尚能「出乎其外」,方為真正高致。

情感雖切而得失之念不盛,故無怨天尤人之語。人要能在困苦中並不擺脫而更能出乎其外,古今詩人僅淵明一人做到(老杜便為困苦牽扯了)。陶始為「入乎其中」,復能「出乎其外」: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飲酒二十首》其十六)

「交」者,四面受風也。此寫窮而並不怨尤,寒酸表現為氣象態度,怨尤乃心地也。一樣寫寒苦,陶與孟東野絕不同。孟東野《答友人贈炭》:

驅卻坐上千重寒,燒出爐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暖得曲身成直身」,親切而無高致。陶入於其中,故親切;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太白則全然不入而為擺脫,故雖復古而終不能至古,僅字面上復古而已。其《古風》五十九首中好的皆為能代表太白自己作風的,而非能合乎漢魏作風的。如其《古風》第一首言: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我志在刪述」,「刪」指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述」亦指孔子「述而不作」;又曰「絕筆於獲麟」,不明其意所在,乃說大話而已。孔子有中心思想,太白無有,憑什麼亦「絕筆於獲麟」?太白有時狂,老杜亦有。杜詩: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此亦說大話。但自此亦可看出李、杜二人之不同:李但言文學,杜志在為政。太白的高致是跳出、擺脫,不能入而復出;若能入汙泥而不染方為真高尚,太白做不到。

偶因豪氣而流於俗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一說即令人如見。詩好用比興(譬喻),即為的令人如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皆是助人見。

晉左思太衝、宋鮑照明遠、唐李白太白,此三人說話皆不思索衝口而出,皆有豪氣。有豪氣始能進取。孔子謂:「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豪氣如菸酒,能刺激人神經,而不可持久。豪氣雖好,詩人之豪氣則好大言,其實則成為自欺,故詩人少成就。

有豪氣能挺身吃苦固然好,凡古聖先賢、哲人、詩人之言,皆謂人為受苦而生。佛說吃苦忍辱,必如此始為偉大之人。而詩人多為不讓蚊子踢一腳的,即因其雖有豪氣而神經過敏,神經過敏(nervous)成為歇斯底裡(hysteria)。老杜《醉時歌》曰:

但覺高歌有鬼神,安知餓死填溝壑。

此等處老杜比太白老實。太白過於誇大——「千金散去還復來」——人可以有自信而不能有把握。然若「朝如青絲暮成雪」,雖誇大猶可說也,至「會須一飲三百杯」則未免過矣。

太白詩有時不免俚俗。唐代李、杜二人,李有時流於俗,杜有時流於粗(疏)。凡世上事得之易者,便易流於俗(故今世之詩人比俗人還俗)。太白蓋順筆寫去,故有時便不免露出破綻: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將進酒》)

一韻皆俗。所謂俗,即內容空虛。只要內容不空虛,不管內容是什麼都好。

文學作品不可浮漂,浮漂即由於空洞。太白詩字面上雖有勁而不可靠,乃誇大,無內在力。《將進酒》結尾數句: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結四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初學者易喜此等句,實乃欺人自欺。原為保持自己尊嚴,久之乃成自欺,乃自己麻醉自己,自求心安。

太白詩豪華而缺乏應有之樸素。豪華、樸素,二者可以並存而不悖(妨),而但樸素之詩又往往易失去詩之美。

- 版權資訊 -

編輯:黃泓 念慈

部分觀點資料來自

《傳學:中國文學講記》(上、下冊)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大話成語: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是什麼意思,原來都和李白有關
    為此,我們單獨開了大話成語這期欄目,其目的是讓那些生澀難懂的成語,以有趣的歷史故事呈現給大家面前,一邊輕鬆學習成語,一邊增長自己的學識,一邊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這便是我們做大話成語節目的初衷。本期節目我們來說2個成語,分別是金龜換酒和金谷酒數,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金龜換酒這句成語出自李白的《對酒憶賀監詩序》。
  • 詩仙李白也有被比下去的時候,看看兩位力壓李白的詩人是誰?
    自古以來,有「文人相輕」的說法,讀書人往往都是自負才華,多數時候對同行都是不大服氣的,但同時又有「文無第一」的說法,不管是多有才華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就算是詩仙李白,也有甘拜下風的時候,那麼究竟是誰,能夠讓李白也自嘆不如呢?
  • 大唐詩人誰的酒量第一?不是李白,更不是杜甫
    特別是在盛世大唐,當酒和詩歌結合以後,讓許多詩人更顯得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從詩歌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們通紅的臉頰,聽到了詩人們撞杯的聲音,聞到了濃烈的酒香……臺灣詩人洛夫說:「拿了唐詩去壓榨 ,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唐代詩人,很難找到幾個不會喝酒的,唐代的著名詩人,每個人都幾乎寫過和酒有關的詩歌。那麼,唐代詩人中,究竟誰的酒量第一呢?不是李白,更不是杜甫。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恰恰就是這種心情,但是他有酒無親,一肚子話無處可說,只好與明月和自己的身影為伴。【原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 李白雖被稱為詩人,但寫起詞來也是不遑多讓!
    李白一生寫詩,流傳下來的大多是五言七言詩,有記錄的還有8首詞,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李白的《秋風詞》。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我們都背了很多李白的詩,但是從沒有學過李白的這首詞。這首詞還出現在了《霹靂》中,由紅塵雪思念練習生時念出。(如果你知道什麼是霹靂,以後再詳細介紹!)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很高,說,此詩即使不是創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
  • 李白此詩被美國著名詩人譯成英文,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詩
    今天小樓推薦一首李白的經典詩篇《長幹行》,這首詩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還被美國的著名現代派詩人龐德翻譯成英文,可以說是李白一首具有世界影響的詩。長幹行·其一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 唐詩人不計其數,為什麼只有李白被稱為「謫仙人」?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2029,閱讀約5分鐘每一個中國人,無論學歷如何,職業如何,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共同認識一個人--李白。李白在中國的名字甚至超過了很多帝王,被稱為「詩仙」,「流放仙」。然而,僅盛唐時期的詩人就有千萬以上。為何李白一人能獲得如此殊榮?他的價值是什麼?。
  • 傲嬌的大詩人李白也追星?他與4個男人的故事,你聽過嗎?
    一說到唐朝的明星,咱都能如數家珍,其中,李白必定站在前列。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終年61歲的李白(701年-762年),「鬥酒詩百篇」,粉絲數在千年以後仍保持穩定增長,也獲得了無數友人的喜愛。專業能力(學問)強,性格瀟灑奔放,悲情又有點小傲嬌。
  • 李白《將進酒》與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背後都是詩人的自我療傷
    有時候我們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李白是什麼性格?"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一個西域出生,佩劍雲遊四方,結交過名俠義士,呼令過貴妃磨墨的人。我們可以說,這樣的人,得意時可能失態,落魄時不會絕望。
  • 唐朝大詩人中最顯達的他,晚年人生開掛封侯,跟李白杜甫分道揚鑣
    高適、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實是唐朝很多詩人的縮影。真正說到大詩人得志顯達者,其實唐朝只有一人,那就是高適。《舊唐書》這樣說:「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高適的詩,朋友們都知道,邊塞四大詩人之一,那影響力不是一般的大。愛好古詩詞的朋友們,都能隨口背誦出幾首幾句高適的詩。
  • 李白當官趣聞:我想「濟蒼生,安社稷」,你卻讓我當職業詩人?
    於是封李白為「翰林待詔」。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個官說大就大說小就小。說它大,是因為可以經常見到皇帝,說它小,是因為這個官不直接處理政務,只為皇帝起草一些文件,或者回答皇帝的一些諮詢,再就是給皇帝作些詩文,陪伴皇帝宴請出遊等等。但是沒有真才實學是進不了翰林院的。因此,翰林待詔也是相當令人羨慕的角色。
  • 唐朝的這位詩人才華橫溢卻品行不端,他一詩成名,李白都甘拜下風
    記得小學的語文老師就向我們推薦過這首詩,他當時甚至說這首詩的藝術水平一直都被稱讚為「唐人七律之首」,就算是「詩仙」李白也曾經自愧不如。 歷史上有這麼一則故事,大詩人李白曾經數次登臨黃鶴樓,看到煙波浩渺、白雲悠悠的景色,憑著他的才情肯定是要賦詩一首的。
  • 12星座是古代哪個詩人?射手座是李白,獅子座是蘇東坡
    十二星座是古代的哪個詩人?雙魚座——李商隱(對於一些愛情詩寫的纏綿悱惻,並且追求詩詞的美感,寫作手法也是優美動人)獅子座——蘇東坡(寫作風格十分豪爽,善用誇張比喻,獨具一格的詩人,詩詞豪放,屬於豪放派代表)處女座——李清照(一位才女,風格優雅,情調愛上,語言較為美感和悲傷
  • 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在《劉棗強碑文》中說:「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通俗地說就是李白的詩作,想像奇特,意境高遠,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寫出。如李白的《登太白峰》便是這類詩作中的經典之一。
  • 一生都沒處理好感情的李白,卻寫了這樣一首值得女人一讀再讀的詩
    寫得了詩,舞得了劍的李白,卻終究是不懂女人的,這也正是他一生都沒能處理好感情的原因。李白一生共有4位妻子,其中還有兩個是宰相孫女,但臨終落魄時卻無家可歸,死在了族叔李陽冰府上。    或許是因為感情的不順利,所以在李白平生詩作中,愛情詩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在這些愛情詩中,我們也並沒有找到詩仙一貫的狂傲和灑脫。他的愛情詩,要麼就是「相思相見知何日?
  • 李白被人瞧不起,寫了首詩霸氣回懟,開篇和結尾驚豔了1200多年
    而對於詩仙來說,沒有什麼問題是一杯清酒和一首詩解決不了的,而當李白棋逢對手,他的筆下又會生發出怎樣絕妙的詩篇呢?周知謫仙人李白有著天生傲骨,在他的字典裡,從沒有認輸一說,而這世上桀驁不馴者甚多,性情相似之人相遇,有時並不意味著志同道合,而是針鋒相對。
  • 詩仙李白是如何被朋友汪倫「騙」去做客的?李白後來是怎麼去死的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是唐朝著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李白之名 李白的父親之所以給他取名為「白」,卻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李白的父親想把李白培養成一個高雅之人,所以常常親自教授李白讀書。有一次,他父母看著院子裡的樹木,就想考考李白。
  • 讀李白名作《靜夜思》
    《靜夜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該詩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當年李白二十六歲,途經揚州時寄宿在一家簡易的旅館裡,當晚正是月圓之時,天空中月朗星稀,詩人百般無聊中凝望皓月,久離家鄉後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來自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譜寫出了這首千古傳頌,中外共識的名篇《靜夜思》。二、原文和大意。靜夜思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的真實武功,到底是什麼水平?
    比如一些野史影視劇裡,那看上去手無縛雞之力,落魄時還常挨揍的「文弱李白」形象來,單看李白自己的詩篇,其「個人武力值」就常變成「大場面」。 比如騎射功夫,他就能做到「閒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簡直是縱馬彎弓,瞬間秒殺百獸之王。
  • 李白最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氣勢磅礴,豪邁奔放!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