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陳湧海演唱的《將進酒》
歌手李榮浩在歌中唱道,「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在世人的眼中,李白是中國詩歌史乃至歷史上少有的,不受羈絆的仙風道骨般的存在。
然而從入世的角度來看,不得不唱個反調:如果能重來,最好別選李白,他儒釋道兼具的實用主義性格,以及不可遏制的才華,結合上並不高明的政治敏感性,恰好成全了他人生上的諸多不幸。
不過這或許恰好印證了「詩人不幸詩家興」的那句古話——李白善於舉重若輕地將情緒以語言激流的形式噴薄而出,對於一般的詩歌愛好者而言,恐怕除了五體投地的讚嘆,很難全面看待他的詩歌成就。
而在同為詩人的顧隨先生看來,李白不同凡響的奇才,恰好潛伏著某些不得不說的不足。
思想不深、感情不切
世之論李、杜者每曰太白復古,工部開今:太白之古乃越六朝而上之,雖古實亦新。太白《古風》似古並不古,沒什麼了不得,才氣有餘,思想不足。
中國詩向來不重思想,故多抒情詩。且吾國人對人生入得甚淺,而思想必基於人生,不論出世、入世,其出發點總是人生。入世者如《論語》,「為學」與「為政」相駢,為己為人,欲改變人生;出世者則若莊、列,亦因見人生痛苦,欲脫離之。
孔子不言「道」,而莊子必言「道」。吾國詩人亦未嘗不自人生出發,只入得不深,感得不切,說得不明。太白詩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親切。如其「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春日醉起言志》)一首,即思想不深,情感不切,可為其壞的方面代表。漢、魏詩如「古詩十九首」、曹氏父子詩,思想雖淺而感情尚切。
太白詩號稱有「高致」。王靜安說: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間詞話》)
身臨其境者難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太白唯其入人生不深,故有高致。然靜安「出乎其外」一語,吾以為又可有二解釋:一者,為與此事全不相干,如皮衣擁爐而賞雪,此高不足道;二者,若能著薄衣行雪中而尚能「出乎其外」,方為真正高致。
情感雖切而得失之念不盛,故無怨天尤人之語。人要能在困苦中並不擺脫而更能出乎其外,古今詩人僅淵明一人做到(老杜便為困苦牽扯了)。陶始為「入乎其中」,復能「出乎其外」: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飲酒二十首》其十六)
「交」者,四面受風也。此寫窮而並不怨尤,寒酸表現為氣象態度,怨尤乃心地也。一樣寫寒苦,陶與孟東野絕不同。孟東野《答友人贈炭》:
驅卻坐上千重寒,燒出爐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暖得曲身成直身」,親切而無高致。陶入於其中,故親切;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太白則全然不入而為擺脫,故雖復古而終不能至古,僅字面上復古而已。其《古風》五十九首中好的皆為能代表太白自己作風的,而非能合乎漢魏作風的。如其《古風》第一首言: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
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我志在刪述」,「刪」指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述」亦指孔子「述而不作」;又曰「絕筆於獲麟」,不明其意所在,乃說大話而已。孔子有中心思想,太白無有,憑什麼亦「絕筆於獲麟」?太白有時狂,老杜亦有。杜詩: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此亦說大話。但自此亦可看出李、杜二人之不同:李但言文學,杜志在為政。太白的高致是跳出、擺脫,不能入而復出;若能入汙泥而不染方為真高尚,太白做不到。
偶因豪氣而流於俗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一說即令人如見。詩好用比興(譬喻),即為的令人如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皆是助人見。
晉左思太衝、宋鮑照明遠、唐李白太白,此三人說話皆不思索衝口而出,皆有豪氣。有豪氣始能進取。孔子謂:「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豪氣如菸酒,能刺激人神經,而不可持久。豪氣雖好,詩人之豪氣則好大言,其實則成為自欺,故詩人少成就。
有豪氣能挺身吃苦固然好,凡古聖先賢、哲人、詩人之言,皆謂人為受苦而生。佛說吃苦忍辱,必如此始為偉大之人。而詩人多為不讓蚊子踢一腳的,即因其雖有豪氣而神經過敏,神經過敏(nervous)成為歇斯底裡(hysteria)。老杜《醉時歌》曰:
但覺高歌有鬼神,安知餓死填溝壑。
此等處老杜比太白老實。太白過於誇大——「千金散去還復來」——人可以有自信而不能有把握。然若「朝如青絲暮成雪」,雖誇大猶可說也,至「會須一飲三百杯」則未免過矣。
太白詩有時不免俚俗。唐代李、杜二人,李有時流於俗,杜有時流於粗(疏)。凡世上事得之易者,便易流於俗(故今世之詩人比俗人還俗)。太白蓋順筆寫去,故有時便不免露出破綻: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將進酒》)
一韻皆俗。所謂俗,即內容空虛。只要內容不空虛,不管內容是什麼都好。
文學作品不可浮漂,浮漂即由於空洞。太白詩字面上雖有勁而不可靠,乃誇大,無內在力。《將進酒》結尾數句: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結四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初學者易喜此等句,實乃欺人自欺。原為保持自己尊嚴,久之乃成自欺,乃自己麻醉自己,自求心安。
太白詩豪華而缺乏應有之樸素。豪華、樸素,二者可以並存而不悖(妨),而但樸素之詩又往往易失去詩之美。
- 版權資訊 -
編輯:黃泓 念慈
部分觀點資料來自
《傳學:中國文學講記》(上、下冊)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