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曾經和自己的孩子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長大了你想幹什麼?」我們通常會聽到五花八門的答案,比如:「我想當科學家!」「我要當太空人!」「我想當演員!」 「我想當老師!」 「我要當球星!」……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會面對這個問題特別的迷茫。這時候很多家長就習慣性地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灌輸給孩子。其實孩子沒有想法恰恰也是一種答案,只是這個答案沒有讓我們大人滿意而已。其實我們可以換個思路,沒有想法的孩子可能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一些時間或者空間去思考,亦或是給孩子推薦這樣一本繪本——《你好,燈塔》。
在美國,就有一位作家、插畫家蘇菲·布萊科爾,她用繪本的方式,創作了一步和理想有關的作品,讓我們走進燈塔守護者。
定居美國紐約的澳大利亞人蘇菲·布萊科爾是一位富有職業精神,極為用心的插畫家和作家。一次在逛跳蚤市場時,她看到一張描繪燈塔的老畫片。這引起了她的興趣:燈塔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在燈塔裡的工作是如何進行的?守塔人遠離陸地、孤身一人生活在燈塔裡,是什麼樣的經歷?於是她開始研究燈塔的歷史。她查找圖片,閱讀資料,參觀博物館,走遍了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從紐約州向北直到加拿大紐芬蘭省的眾多燈塔,深入燈塔裡去感受守塔人的生活,研究燈塔技術變革的歷史,然後創作了這部繪本大作《你好,燈塔》。
這部繪本,講的是一位最後一代守塔人平凡又波瀾壯闊的守塔故事。他來到燈塔,接替年邁的老守塔人,每日辛勤工作,孤獨的日子裡,他依靠漂流瓶裡的信件寄託自己的思念。終於,燈塔勤務船送來了他的妻子,一個守塔人變成了兩個。大霧裡,他要敲響報警的鐘聲,暴風雨中,他不顧危險營救落水的船員……他和海鷗對話,和海豹打招呼,和鯨魚交朋友,看冰山漸漸飄遠,看極光照亮天邊。在燈塔裡,他迎來女兒的誕生,守塔人變成了三個。直到勤務船帶來了新式的電動塔燈,守塔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隨著他們一家三口回到陸地安家,一段燈塔守護人的歷史,也永遠地結束了。
書中並沒有刻意渲染守塔人的孤獨寂寞,但通過他一封又一封裝在漂流瓶裡的信件,他一針一線繡出抹香鯨的裝飾畫,我們可以想見。書中也沒有從海上航船的角度,去描述遠航的水手們見到燈塔時的溫暖,但從暴風雨中燈塔射出的光芒,連日大霧中守塔人鳴響的鐘聲,我們可以想見。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默默無聞的燈塔守護人,才讓燈塔這個詞,永遠地被賦予了希望、光明、方向、指引這樣的寓意。
燈塔守護者的故事,在歷史的畫卷中畫上了句號。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應該忽略每個人的平凡和堅守,我們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了不起的人,不止是演員、球星、大主播和成功的企業家,那些默默無聞的堅守者,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相信透過這樣一個繪本,孩子會對於理想和職業這樣的主題有更加深邃的理解。
如果你對這本書心動了,可以點解下面的連結去購買這本書。這個連結是我們和出版社談好的全網最低價。希望每一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認真地閱讀這本書,認真地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