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個官職更大?依據是什麼?

2021-01-17 你陪我到白頭

州牧是州牧,州牧權更大;牧人是郡的長官。因此,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最小。

郡守起源於漢景帝時期。秦始皇實行郡縣制,把天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史記》稱有四十個郡,《晉書》稱有四十個郡),郡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區劃,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設亭。郡長們。稱郡守到了漢景帝時期,將郡守改為太守。在三國時期,太守仍然是一郡的最高長官。

司吏出現於漢武帝時期,最初並非行政官,而是監察官。秦確立郡縣制後,每郡設監察御史一人,監察郡縣政務,有權向中央報告。漢代初期曾一度廢黜。惠帝劉盈時復職。漢朝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將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地區,稱為州府,每一個州設都督一人,監視所轄地區的郡國(漢代是並行不悖的,也有直屬中央的郡和封國)。無固定治所的刺史,在他的任期內,每年都到郡國巡遊。而司吏的俸祿很低,只有六百石,司吏為了能有所發展,就會更加努力的取得成績。司空任滿,往往升官,前程無限。

西漢晚期至王莽篡漢,都曾為司空,都曾為司空,都曾為司空。那是最早的關於州牧的起源。州牧俸祿二千石,比刺史高得多。州牧人也將鎮壓叛亂,並有更大的權力。在新莽時期,州牧甚至可以世襲,還授予軍職,手握兵權,原為刺史的監察職責由州牧的副手州監負責。州牧成為執政官和軍長,並被任命為統帥。

東漢末年劉秀建立,重新改州牧為刺史,但刺史不再巡撫地方,而是有固定的治所。州府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區。這一體系延續至東漢末三國時期。其後司馬的權力也逐漸擴大,有了朝廷的命令就可以領兵作戰。可以直接對宮廷奏事。

漢靈帝年間,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廢史立牧。那時,宗親劉焉向漢靈帝上奏,稱郡守、郡守官風不正,私相賄賂,致使百姓叛變,應選有清名的宗親,派重臣出鎮各州,擔任州牧,以平息叛亂。當時正值民間變亂四起,兩個州刺史被變民害死,劉焉的建議被採納。而且劉焉本人對此忠告也有自己的心事,因為他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自己想要出鎮益州,終於如願。

從此,各州都紛紛設立州牧,州牧相對刺史而言,有較大的自治權,可以自行徵兵,有獨立的財權,可以自賞,官職仍可世襲。例如劉焉死後,益州牧的兒子劉璋接任;荊州牧劉表死後,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而且司馬相對不享有這些特權,還受到朝廷的制約。然而,有些刺史在各地任職時間較長,多能加昇州牧,因此分界不太清楚。

漢末州牧制度,正是在東漢末年引起了諸侯割據,直到三國時期。有些割據勢力在佔領某州(有時只是一部分州的郡縣)後,將自己立為某州牧。如果出現聯盟,還會互相尊崇對方為某州牧。比如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加上向東吳「借」了南郡,自立為荊州牧,還上表請孫權領徐州牧。三國時期,州牧與刺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州牧通常是由各割據勢力的君主自己擔任,或者是授予不能完全控制的聯盟君主,而刺史則授予下屬。

比如曹操掌管朝政之後,仍然自行兼任兗州牧、冀州牧,與劉備並肩作戰,時時表奏劉備為豫州牧。而且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荊州刺史胡修是個平平淡淡的部下,沒有多少自主權。赤壁之戰後,劉備表奏劉表之子劉琦為荊州刺史,毫無主見,因為這是劉備的一個傀儡。但劉琦一死,劉備便自立荊州牧,擁有了自主權。孫權又先後自領徐州牧、荊州牧,與交州在東吳版圖內的地位相同,分別由步騭、呂岱掌管交州,這一差別就顯而易見了。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各種官職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
    我們在學習歷史或者觀看古代影視作品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被封官封侯,小到地方父母官、大到朝廷重臣,每個朝代的行政區劃不同、官職稱謂不同,很多人對官職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今天,一起來學習下古代的官職都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官?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
  • 唐代的刺史究竟有何權力?何以成為中央與節度使博弈的焦點?
    有唐一代,州的長官叫刺史,是高層官員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在兩《唐書》、墓誌和碑刻等文獻中,其出現頻率非常之高,幾乎隨處可見。即如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中,張九齡、岑參、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都做過這個官職。唐太宗認為,刺史「堪養百姓」,「治人之本,莫如刺史最重也」。中央集權的體制基石,在於郡縣制,刺史作為一州之長,作用當然極為重要。
  • 夏商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工商稅
    牛肉稅,三國魏明帝曹叡時,軍費支出浩繁,財政收不抵支,便徵收牛肉稅,史載:「度支經用,更每不足,牛肉小賦,前後相繼」。徵牛肉稅,究竟是在宰牛時徵,還是在售牛肉時徵,史書記載不詳.算緡,主要開徵於漢代,是對成年人課徵的人頭稅,三國東程侯孫皓,殘暴非常,奢侈無度,有算緡之徵。天元年公元276年),會太守車,湘東太守張泳因不出算緡,被殺於任所,將其頭於諸郡示眾。
  • 三國時期,曹操封自己為「司空」,這個官職的權限卻讓百官害怕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他的一生非常勵志,曹操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慢慢的發展自己的勢力,最後在群雄並起的亂世中嶄露頭角。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強大勢力,雄踞中原。曹操一直都在學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從來都沒有自己稱帝。
  • 唐朝時期節度使、都督、大總管,哪個官職大?
    唐朝時期的軍事活動比較多,因此軍事方面的官職也比較多,比較著名的有大總管、都督和節度使等。很不多分不清這三者之間的區別,究竟哪一個官職更大一些。實際上,這三者放在一起比較是不太合適的,首先來說,行軍大總管這個官職,端看「行軍」二字就知道,它是戰時的一種官職,也就是說是暫時性的一種官職。
  • 漢獻帝冊封曹操為「司空」,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治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兗州牧。由此,這意味著曹操終於獲得了兗州這一立足之地。當然,即便如此,曹操的整體實力,依然沒有袁紹、袁術等諸侯強大。在此基礎上,迎奉漢獻帝劉協,成為曹操勢力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不久之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 消滅蜀漢後,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誰的官職更大?
    那麼,問題來了,消滅蜀漢後,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誰的官職更大?一首先,對於鄧艾和鍾會來說,在滅蜀之後都被曹魏加官進爵。其中,鄧艾被封為太尉,鍾會被封為司徒,就這兩個官職來說,在地位上實際上不相上下的,也即都屬於漢末三國時期的「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推行了三公九卿的官制。
  • 麒麟蜀夢戰報47,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情況,蜀漢姜維當權!
    玩《三國志11》之麒麟蜀夢假想劇本戰報47,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分析。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曹魏政權數據如下:曹魏文職:丞相羊祜、中書令裴秀、御史中丞荀勖、執金吾邵悌、少府王祥、秘書令張華、侍中辛憲英、留府長史張緝、太學博士賈充、謁者僕射王韜、黃門侍郎辛敞、太史令王業;曹魏武職:鎮東將軍王濬、安東將軍唐彬、安南將軍怎樣文鴦、安西將軍胡烈、安北將軍陳騫、左將軍周旨、右將軍王渾、前將軍文虎、後將軍楊濟、軍師將軍石苞、安國將軍楊肇
  • 古代歷史中三國裡面被世人看作胸無大志的人,曾被董卓視為勁敵!
    品三國之歷史,學三國之文化,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古有君子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這塊土地不光諸葛亮看上了,東吳的周瑜也看到了荊州的重要性,多次和孫權強調,江東只有奪取了天下腹地荊州,才能謀取益州,力爭與曹賊兩分之勢,以圖天下。憑這兩人的見地,足以證明荊州對於天下的戰略重要性。但是這些分析都是在劉表已經統一了荊州之後才進行的,他們沒有看到劉表當年奪得這塊土地付出了怎樣的艱辛...當年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董卓立刻上書令劉表前去繼任。
  • 重返三國現場:印章與權力
    開個專欄,暫定名「重返三國現場」,主要講三國的文物與古蹟,這也是我最近在籌備的一本新書的內容。 這一篇講講印章。 從古至今,印章都是中國人身份與權力的象徵。從春秋戰國開始,印章已經開始廣泛出現。
  • 軍師聯盟曹操為什麼叫司空是何官職?曹操跟三國原著結局對比
    司空是什麼官職?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很多觀眾看了《軍師聯盟》電視劇前幾集會有一個疑問,就是劇中由于和偉主演的一代梟雄曹操,為什麼一直被人稱為司空,而不是像三國演義裡經常出現的曹丞相呢,這個司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官職呢?  介紹到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軍師聯盟》中曹操這個司空。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聽從謀士建議迎天子後,自己封了自己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 《三國殺移動版》哪位武將因後腦有反骨被諸葛亮視為不忠之士差點...
    導 讀 三國殺移動版9月17日每日一題:對於三國殺移動版手遊今天的微信答題已經更新了,哪位武將因後腦有反骨,被諸葛亮視為不忠之士,差點被諸葛亮斬首?
  • 三國最厲害的四個人,諸葛亮、司馬懿上榜,還有一個幾乎天下無敵
    在他的勸說之下,魯肅放棄東城長的官職,背叛袁術,與周瑜結伴東渡。孫策考慮舒縣周氏是廬江的名門望族,派周瑜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會影響,以招募人馬,延攬人才,擴大力量。建安四年(199年),孫策與周瑜分率二萬餘人偷襲皖城。輕取皖城後,周瑜隨從孫策在尋陽和沙羡,分別打敗回師救皖的劉勳以及趕來救授的黃祖。經過幾次大仗,孫策俘獲對方部曲士兵三萬餘人,戰船七千餘艘,實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