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時候仔細想想,是很有意思的,我們大多數時候並不確定明天會是什麼模樣,即使有的人一生都在預測推算著自己命運,最後依舊無濟於事。
既然很多東西無法改變,人又為何還要因為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浪費自己生命呢?關於這一個問題,我覺得三國時期的魏延就想得很透徹。
魏延原本是蜀漢大將,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劉備死後,似乎魏延並不得志,因為諸葛亮並沒有那麼信任他,還說他有反骨。這話雖然難聽,可魏延一直堅持自己原則,從來沒有放棄過,始終不投靠曹操。
有人會覺得好奇,為何魏延得不到諸葛亮信任,還不願意投靠曹操呢?實際上等人長大一些就會想通了,人生很多事都無結果,自己與其違背自己良心去做事,還不如死得其所一些更好?為何這樣說呢?且聽我繼續分析。
一輩子經營的名聲不可丟
魏延在蜀漢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說也是付出過很多努力的,在三國後期的英雄人物中,魏延絕對榜上有名。
對於一個大將而已,名聲就是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敲門磚,只有擁有名聲,一切才會更加好辦。所以魏延對自己名聲很在乎。
當時三國已經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蜀漢能人不多,軍事力量也不及魏國,很容易被其收拾。而魏國雖然人多勢眾,可惜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曹操死後,司馬家族在司馬懿的帶領下鳩佔鵲巢。
這時候的魏國,可以說也是在水深火熱之中,魏延知道對於司馬懿而言,重用魏延的可能性很小,即使他去到魏國,可能也一樣得不到司馬懿喜歡,甚至還不如在蜀國風光。
本來諸葛亮就說自己有反骨,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魏延真的離開蜀國投靠魏國,那明顯就是坐實了諸葛亮所言。
倘若自己真的落得一個背叛主公的下場,那不是晚節不保麼,自己已經經歷過一生奮鬥,此時怎麼可以就此鬆懈。
更加嚴重的是,做人總應該有點原則,當初蜀漢對自己不差,封侯拜相,享盡榮華富貴,如今蜀國危在旦夕,自己卻逃之夭夭,此舉怎麼能是一個常人所為?
為自己性命著想
前邊說過,此時的蜀國危在旦夕,魏國雖然局勢混亂,但是侵吞蜀國基本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沒有太多懸念存在。
處於這樣的尷尬境地,魏延去投靠魏國,明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與重視,更多的只有面對一隻喪家之犬的蔑視。
除了蔑視之外,魏延去到魏國得不到賞識,性命安危也就是大問題,隨時都可能被魏國當時混亂的派系影響,最終一命嗚呼。
正是考慮到這兩個因素,魏延當然不會輕易投靠魏國,這種既影響既得名聲,還沒有什麼好處的事情,換做一個稍微聰明一點的人都知道應該怎麼選擇。
結語
其實人生很多事情,就是在一念之間而已,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遇到事情的時候,應該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認知,方才是最聰明的行為。
不要總以為明天會更好,因為你目前擁有的,可能已經是最好的了,又何必胡亂折騰呢?更嚴重的是,要是為了不確定的一些東西放棄自己原則,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