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易學研究與天象觀測是密不可分的。在傳統意境之下,天象更是具有某種神秘的政治意義,為此在古代每朝都專設有欽天監職位,通過定期天象預警,來時時諫戒君王。
而天象關乎人事克應之周期,又必然離不開幹支紀時,此間又以幹支紀日為最早。
可以說我國古代使用的幹支紀日,是世界上最長的紀日周期。它從魯隱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開始,一直施行到了清末,整整不間斷實行了二千多年。
關於幹支紀日,最早的出土文獻據說是商王武丁時期的一片甲骨,上面鐫刻「乙酉夕月有食」六字。這是關於乙酉日傍晚有月食的記載,據此推算,這片記載幹支紀日的甲骨,已經距今三千多年。
而幹支紀日確切的開始時間,一直沒有明確的時間界定。有傳說始於舜帝繼位時,天象出現五星連珠,此為甲子日開始,當然也有說這始於堯帝;
而先秦典籍《世本·作篇》則說「大撓作甲子」。這裡的大撓,一般被認為是黃帝的史官。
《竹書紀年》也記載「堯元年丙子」,說明堯帝時期已經有幹支紀年了,那麼幹支紀年推及黃帝,也是有可能的。
前面說到幹支紀日始於甲子,而甲子紀日又被公推始於「五星連珠」天象,所謂五星連珠,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在肉眼觀測中,近乎成為一條直線。
這在今天不過僅是一種巧合而成的天象而已,但在中國古代卻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如明代郎瑛在其《七修類稿.天地類》中就說:
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諸弱齊強,五星聚井,楚敗漢興,五星聚尾,安史之亂,五星聚奎,大宋開世。
理解古代政治,當然離不開神道設教。
雖然自西周后中國政治開始向著世俗化方向運轉,而天命觀卻一直在此後數千年縈繞不去,所以天象無小事。
一個參照例子是東漢時,光武帝和好基友嚴光夜晚抵足而眠,第二天欽天監上報昨晚天象不吉,有「彗星掃北鬥」,當光武帝剎時想到昨晚嚴光那隻壓在自己身上的汗腳時,不免頷笑釋然。
較近的「五星連珠」天象,發生在2000年5月20日和1962年2月5日。
2000年的重大事件好像是朝韓南北會談,雙方首腦第一次握手;而後者那年的中國,事情確實很多也很煩。可這和天象又好像關係不算密切,也許是常人無法理解。
這是我們現代人的認識,而發生在宋代公元967那次,卻預示著重大意義,起碼趙匡胤和他的下屬們是這麼拿來理解的。
並且那時陳橋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也正需要某種天意佐證。那次五星聚奎,奎是28星宿之一,為西方第一宿,有天之府庫之稱。
奎也就是《西遊記》裡說的黃袍怪,奎木狼,它和壁宿通常代表文運大興之兆,所謂「虛聯奎壁,啟八代之文章"。
有意思的是,不僅趙匡胤開創的北宋,文化造極於當時,也光耀千古。而且這四十年後,還出現了以邵雍、程顥、程頤、張載、周敦頤為代表的的北宋五子先後出世,開啟了宋明理學之先聲。
這種契合看似神秘,或許,這也是冥冥中人們意識中的有意關聯。
北宋五子中,又以邵雍和天象易學研究,最為密切和傑出,而最能代表邵雍其學的,公推著作《皇極經世》。
一、邵雍奇人奇書
邵雍生下來就有異象,據他兒子邵伯溫《邵氏見聞錄》記載:
公初生,發披面,有齒,能呼母。
邵雍生下來頭髮很長,已經長了牙齒,還能說話喊娘了,這還真有些怪哉。
長大後的邵雍,生長路線更是異乎尋常。他授業於陳摶先天易學一脈的李之才,30歲後的邵雍才名遠播,和當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大V交遊甚好。
而且邵雍內心鐵定了要做隱士。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寧初,曾兩度被薦舉,均稱疾不赴。他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易學研究上,他研究的就是《皇極經世》。
那麼《皇極經世》是本什麼書?
真的很難概括性解釋,因為十分枯燥也很難理解,後世能夠理解的也實在寥寥無幾。勉強按臺灣學者高懷民在《宋元明易學史》中的說法,《皇極經世》:
直指宇宙自然之變化,以數發日月星辰、寒暑晝夜、動植飛走、石土火水等天地之道之理,合歷史人事、聖賢事業於一體,成就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思想體系。
邵雍因「補充了當初伏羲氏『未盡表達』之天道思想部分」,也被南宋易學家蔡元定贊為「秦漢以來,一人而已」!
這些讚譽看似已經很高了,實際上邵雍的學術思想要遠比其超拔深遠。
筆者自認為易學天賦不淺,可惜每次看《皇極經世》還是要大費腦筋,這也反映在似乎讀懂了的那幾個專家身上。而所謂的讀懂,也基本上是圍繞裡面《觀物內篇》,《觀物外篇衍義》而言。
難以理解邵雍其學,這在北宋當時就已經是常態了。
斯時二程兄弟聽到《皇極經世》這套理論後,他們因為自己的學術偏重於易理方面,故不信之。而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雖信之卻又不能傳,這讓《皇極經世》不成為學術冷門才怪。
從明朝大儒佘本到何夢瑤,再到清乾隆時學者王植,這雖然有百年清晰的學術研究脈絡。可王植還是感慨說:
《宋史道學傳》首列周、程、張、邵、朱六子,百世同稱大儒,今《太極》《通書》及程朱之學,弦誦遍宇內矣!而橫渠、康節之言,獨苦艱深玄奧,類不敢涉其藩籬。」
具體說來,此書難以理解的原因大致有三:
1、首先,宋之後研究此書者不過十數家,實在缺乏細緻的參考資料。
2、其次,現在留下的《皇極經世》12卷是殘本。依據程顥在邵雍的墓志銘中說《皇極經世》共六十二卷。而目前,收集最全的版本是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的《皇極經世全書》也不過十六卷而已。斷本殘篇僅為小半,誰知道失去的內裡又隱藏什麼關鍵?
3、最後,《皇極經世》包羅甚廣,包括天文、地理、歷史、人事、數理與聲音唱和律呂。誠如梁啓超所說「別人無此聰明,極難進入其境界」。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此書枯燥程度,甚至我都不想介紹每卷大要,因為介紹了一般人也看不出所以然。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皇極經世》繁瑣難解,倒是託名邵雍的鐵板神數、蠢子數、邵子數等,因同樣計算複雜,過程神秘而得以流傳。
二、宏大的時間周期
更有意思的是,《皇極經世》開闢了元運會世,標記時間方式,將時間周期近乎佛陀裡的時間計數。詳見下圖:
若是按此算法,一元包括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作為一個人類文明周期似乎短了一些,但對照目前人類3千年文明歷史,這已經是很開放了,況且類似循環還是會循環往復的。
藉助方圓圖,能夠讓我們多少得以直觀理解邵雍的時間體系。從此圖上看出,我們目前正處於午會大過卦上,六爻統轄的階段,相當於人類的盛年,離末日還為時尚遠。
最早看這方圓圖,我是把它僅僅當做預測用的,適用於大會場多人級別會議,百試不爽。沒想到裡面還蘊藏著更為複雜的含義。
具體說來,邵雍將一元包含12會,一會統5卦,即一會有2160*5=10800年。列表如下:
子:復頤屯益震(共10800年); 醜:噬嗑隨無妄明夷賁(共10800年) 寅:既濟家人豐革同人(共10800年) 卯:臨損節中孚歸妹(共10800年) 辰:睽兌履泰大畜(共10800年) 巳:需小畜大壯大有夬(共10800年) 午:姤大過鼎恆巽(共10800年) 未:井蠱升訟困(共10800年) 申:未濟解渙蒙師(共10800年) 酉:遁鹹旅小過漸(共10800年) 戌:蹇艮謙否萃(共10800年) 亥:晉豫觀比剝(共10800年)那麼現在我們正處於午會大過卦的統攝之下。會再細分為運,運卦每爻360年,代表大的變化:
大過卦初爻變,化為夬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前57一公元303年 大過卦二爻變,化為鹹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304—663年 大過卦三爻變,化為困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664—1023年 大過卦四爻變,化為井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024—1383年 大過卦五爻變,化為恆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384—1743年 大過卦上爻變,化為姤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744—2103年再研究氣運360年裡,假如從360年裡的姤卦入手,又60年為中變可細分:
姤卦初爻變,化為乾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744—1803年 姤卦二爻變,化為遁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804—1863年 姤卦三爻變,化為訟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864—1923年 姤卦四爻變,化為巽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924—1983年 姤卦五爻變,化為鼎卦。 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1984—2043年 姤卦上爻變,化為大過卦。其統攝的時限是:公元2044—2103年上述是每60年中變期內,又可以劃分為每10年小變區間,如:
鼎卦初爻變,化大有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1984—1993年 鼎卦二爻變,化為旅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1994-2003年 鼎卦三爻變,化未濟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2004—2013年 鼎卦四爻變,化為蠱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2014—2023年 鼎卦五爻變,化為姤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2024—2033年 鼎卦上爻變,化為恆卦。 其統攝時限是:公元2034—2043年還能細分嗎?可以,10年周期內又可以細化為每年運卦,這時不再根據卦變,而要參看方圓圖。
在六十四卦方圓圖上,按順時針方向看鼎卦後是恆,巽,井,蠱,升,訟以至於大過卦。那麼具體年卦為:
1984鼎1985恆1986巽1987井1988蠱1989升1990訟1991困1992未濟1993解 1994渙1995蒙1996師1997遁1998鹹1999旅2000小過2001漸2002蹇2003艮 2004謙2005否2006萃2007晉2008豫2009觀2010比2011剝2012復2013頤 2014屯2015益2016震2017噬嗑2018隨2019無妄2020明夷2021賁2022既濟2023家人 2024豐2025革2026同人2027臨2028損2029節2030中孚2031歸妹2032睽2033兌 2034履2035泰2036大畜2037需2038小畜2039大壯2040大有2041央2042骺2043大過方圓圖介紹完,那麼清晰的是,現在是午會-大過-姤之鼎化蠱氣運。
三、方圓僅可管窺天地一隅
我們可以看到蠱為2014年後總體近十年氣運,2020本年年卦為地火明夷。明夷卦象意日入地下,黑夜之象。卦辭:明夷,利堅貞。意思是利於艱苦的堅持。
至於這套系統如何應用,則因人和派別各異。上述排布已經是眾多神數入門鑰匙了,而要懂再細化的計算,其實這還僅僅只是沾了一點邊。所以說繼續研究的道路還極其漫長和深遠……,
對於常人來說,多數無此耐心和精力,遠不如隨便翻翻假託邵雍的《梅花詩》和《梅花易數》簡捷,所以《皇極經世》歷經千年冷落,也就再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