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源先生。
邵雍是北宋五大儒之一,創立獨特的先天學,「先天之學,心也;後天之學,跡也。」儒道易融為一體,有內聖外王之譽。其代表作是《皇極經世書》。在書中建立元會運世的歷史推步學,《易經》與歷史結合,經世合參,為易學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皇極經世書》的學術思想上承西漢楊雄的《太玄經》,下啟明代黃道周的易學觀。
邵雍學貫天人,對性命之學有獨特認識。在《伊川擊壤集》中可知其學問的境界。
「耳目聰明男子身,洪鈞賦與不為貧,
須探月窟方知物,未識天根不識人。
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識天根,
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
因其對性命之學的透徹研究,才有其對歷史的達觀和自信。
《皇極經世書》雖然是宋朝的作品,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卦運的推算不僅適用中國,也適用全球。以《皇極經世書》的推算2019年流年卦為「天雷無妄」卦,2019年年末人們已經感受到「無妄之災」。到2020年2月4日立春,正式步入2020年。流年卦也轉為「地火明夷」卦。坤卦為大地,離卦為日,明夷卦預示日在地下,黑夜之象。卦辭:明夷,利堅貞。意思是利於艱苦的堅持。按《皇極經世書》的原理,流年卦每六十年循環一次,邵雍的歷史觀如下:歷史是有周期的,歷史是循環的。
可以查每個六十年的明夷卦的流年,讀史明智,以古驗今。
1958年戊戌、1894年甲午、1827年丁亥、1782年壬寅、1720年庚子、1661年辛丑,這360年流年為明夷卦的年份。
1958年大躍進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
1827年 清朝發生喀什噶爾激戰,黃河大水;
1782年 清朝《四庫全書》編著完畢;
1661年 順治帝去世,明永曆帝被清軍所俘,鄭成功收復臺灣。
從上可知以往流年明夷卦的情況,不盡相同,因為主管的每六十年流年卦的運卦不同所致。對2020最有參考意義的是1720年,因為這兩年不僅流年卦相同,其運卦也相同,都是鼎卦。
1720年災異簡述如下:
1720庚子年,清朝:其年全國大旱,無禾,民大飢。但,福州大水,湖南、廣西、廣東大水。
旱。自本年秋至次年五月不雨,歲大飢,疾疫繼起,民死無數。乾隆《宜川縣誌》卷一災祥(陝西省 宜川縣)
旱,大飢,疾疫繼起,民死無數。乾隆《延長縣誌》卷一災祥(陝西省 延長縣)大有年,秋大疫。乾隆《連城縣誌》卷十災祥(福建省 連城縣)(注釋:大有年為豐收年之意)
國外:1720年,馬賽遭逢瘟疫侵襲,這是該市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難,也是18世紀初歐洲最嚴重的瘟疫之一。1720年,法國馬賽突發瘟疫,影響了整座城市和周邊城市,造成10萬人死亡,而這次瘟疫也是鼠疫的爆發。
(對比2019年底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知~)
=================================
超級連結:
立春:公曆2020年02月04日17時18分,2020年2月4日立春之日正式進入幹支紀年的庚子年。
在《了凡四訓》裡提到了《皇極經世》。《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數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是宋代易學大師邵雍畢生研究周易而自創的經天緯地之預測學。
皇極經世推演出的2020年統領卦為坎卦,2020年正卦為大過卦,2020年運卦為姤卦,2020年世卦為鼎卦,2020年值年卦為地火明夷卦。
【2020值年卦-地火明夷】
值年卦是源自皇極經世一書,宋朝邵雍把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按照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辰,一時辰三十分的數目來附會計算天地歷史時間。一元十二會,一會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故一元之數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即皇極經世裡的大時間單位:
1元 = 12會 = 360運 = 4320世 = 129600年
1運 = 12世 = 360年 = 4320月 = 129600日
1年 = 12月 = 360日 = 4320時 = 129600刻(4分鐘一刻)
六十甲子循環形成的大時間單位:60 × 60 × 60 × 60=12960000
為世界的歷史就是如此始而終,終而復始的不斷循環。
值年卦就是把64卦放入其中,每一年都有其卦,例如2019年的值年卦是天雷無妄。無妄之災,天災人禍。
《地火明夷》卦辭:利艱貞。
《象》: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象辭》說:《明夷卦》的卦象是離(火)下坤(地)上,離為火,代表光明,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徵著「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夠遵循這個道理去管理民眾,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覺中使民眾得到治理,也就是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不要再折騰了。
經營運作:認真觀察市場動態,待機行動,但須堅持商業道德,即使處於不利情況下,也要頑強,只要認真準備,把握好有利條件,會大有收穫。
地火明夷卦:
地火明夷卦是異卦(下離上坤)相疊。離為明,坤為順;離為日;坤為地。日沒入地,光明受損,前途不明,環境困難,宜遵時養晦,堅守正道,外愚內慧,韜光養晦。
低調做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王):內心保持大志,行動刻苦忍耐,奮鬥於逆境,自守其志,收斂聰明而不外露,於混亂中更應堅持正義,藏拙守愚。
修行處事方面:處在不佳的狀況下,環境困難,前途不明。但若能坦然面對,能伸能屈,前景會變光明。尤其應加強修養,隱忍行志,外愚內慧,可以遇難呈祥。如能謹慎行事,處處小心,更能有所作為。
古人云:「知(智)莫大於知來」,人們要做的人生規劃、事業戰略等都要抓住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才能預知事物的發展與變化。只要有足夠的智慧,才是有了創業的能力。《易經》給我們的未來指明了方向。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