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軍|讀宋史札記一則

2021-01-08 澎湃新聞
「偷詩賊」

錢仲聯《夢苕盦詩話》第一百八十一條云:「頃見金丈松岑所主編之《文藝捃華》中,載有吳江範煙橋(鏞)所撰之《詩壇點將錄》,僅三十八人,未能全部配合。中有甚貼切者。……惟中有一人,餘不敢贊同,為賽仁貴徐某。某詩,無一首不抄襲,賜以『賽仁貴』之銜,如何消受得起?不如於『鼓上蚤時遷』、『白日鼠白勝』二人擇一處之,則當矣。」第兩百五十二條論陳恭尹(獨漉)剽袁中郎詩,又及之:「因此聯想及近日偷詩名手杭人徐某,近又大竊李越縵詩,印成小頁,分寄友朋。此君殆真以世人皆無目者邪?何不以陳獨漉為藉口,更可放膽而竊。呵呵!」

(《民國詩話叢編》本)


範煙橋《詩壇點將錄》

按範氏《詩壇點將錄》,刊於《文藝捃華》1935年第二卷一期,其中擬「賽仁貴」者,厥為徐定戡(1916 - 2009)。知錢仲聯之所指,即是徐氏。徐杭州人,原名祖武,晚號稼研。十六歲著《弱歲吟稿》,傳為「神童」。《石遺室詩話續編》卷二第四十一條云:「江南徐祖武,年少驚才絕豔,自言為詩好仲則、定盦,自編六百餘首,分三卷印行之,皆七言絕句也。(中略)集中大同小異,美不勝採,自可如王次回之《疑雨集》、黃莘田之《香草箋》,單行傳世。」所云「自編六百餘首」,蓋指《祖武雜詩初稿》,其書刊於1933年,徐氏年十八歲。陳衍所加評語,頗可玩味。此其少作入石遺法眼者。其晚歲之詩,則見採於陳聲聰《荷堂詩話》:「徐定戡清才敏給,記誦浩博,詩詞唱和嘗疊韻不已,予與九思皆甚畏之。」

(福建美術出版社,95-96頁)

不意為錢氏輕蔑若是也。

讀《宋史》札記一則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陶穀傳》:「穀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鹹所總覽;多蓄法書名畫,善隸書。為人雋辨宏博,然奔競務進,見後學有文採者,必極言以譽之;聞達官有聞望者,則巧詆以排之。其多忌好名類此。」

(中華書局本,第二十六冊9238頁)

按,陶穀本姓唐,為晚唐名詩人唐彥謙之孫,所謂名家之裔也。其著作傳於今者,為《清異錄》。其如此為人,則似於晚清李慈銘。李詳《藥裹慵談》卷四「李蓴客」條:「蓴客好罵人,名位居其上者,務傾之以為快;而於後生一節之士,殷殷求見,未嘗不推襟接納,教以詩文門徑,且時招集以杯酒示禮。故譽蓴客者參半,貴人大僚多陰疏蓴客。」又卷六「李愛伯先生」條:「繆藝風先生言愛伯遇科第顯貴,務摧抑之,不為禮。若後門寒素修謁求進,無不款款虛己,與談詩文要妙,且設食相待,為之吹噓,不遺餘力。正其兀傲不群處。世人但以驕嫚目李,過矣。」

(《李審言文集》上冊,668頁、717頁)

海涅《論浪漫派》德文本

錢鍾書《容安館札記》

為人趨附於強者,固是流俗大病,而必專門反之,「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

(曾國藩語,見梁啓超輯《曾文正公嘉言鈔》)

,如李慈銘、陶穀之所為,其實亦非中道。較此又更可嗤者,則邢子才、歌德是也。錢鍾書《容安館札記》第二百三十九則摘海涅《論浪漫派》(Die Romantische Schule),中有云:「Goethe hatte Angst vor jedem selbständigen Originalschriftsteller und lobte und pries alle unbedeutende Kleingeister;ja,er trieb dieses so weit,dass es endlich für ein Brevet der Mittelmässigkeit galt,von Goethe gelobt worden zu sein.」

(見第一冊377頁。其大意為:歌德畏逢真作手,其所獎許之人,例皆無足重輕之小有才者;甚且彼之所譽,適為庸才之標目雲)

錢先生並云:「按即《北齊書》卷二十二:『邢卲譽盧思道,以詢祖為不及,詢祖曰:「見未能高飛者借其羽毛,知逸勢沖天者剪其翅翮。」』」雖然,其事為人看破,亦不值一錢也。

目瞤書

比閱《二十五史補編》中之姚振宗《漢書藝文志拾補》,見有《目瞤書》一種,姚氏按云:「《隋志》五行家『梁有《啑書》、《耳鳴書》、《目瞤書》各一卷,亡。』《通志略》五行雜佔家《目瞤書》一卷。」並引《西京雜記》:「樊將軍噲問陸賈曰:『自古人君,皆雲受命於天,雲有瑞應,豈有是乎?』賈應之曰:『有之。夫目瞤得酒食,燈花得錢財,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小既有徵,大亦宜然。故目瞤則祝之,燈花則拜之,乾鵲噪則餧之,蜘蛛集則放之。」所云《隋志》,指《隋書經籍志》。姚氏為《隋志》專家,其《隋書經籍志考證》卷三十六《目瞤書》下又引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一切經音義》引《說文》云:『瞤,目搖動也。』《西京雜記》:『夫目瞤得酒食,故目瞤則祝之。』蔡邕《演連珠》:『臣聞目瞤耳鳴,近夫小戒。』馥案北俗謂之眼跳,佔小吉兇。」桂馥所云「眼跳」,今語猶然,是所謂目瞤,即眼皮跳也。

按,《百喻經》卷上載一事,亦及於目瞤:「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餘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效之。』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見王眼瞤,便效王瞤。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瞤,故效王也。』王聞是語,即大嗔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周紹良《百喻經譯註》作眨眼解

(中華書局本,53頁)

,是也。蓋瞤有二義,其一同於瞬字(瞬訓眨眼,《列子·湯問》中飛衛告紀昌云:「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即其例),見《集韻》。其事頗發人深省,不僅供一哂已也。蓋亦猶吾國東施之效西施顰,在西施美者,移之東施,其不為笑料也幾希。

林紓譯本《伊索寓言》:「巨鷹下自萬峰之巔,攫羔而上,鴉見而羨之,思與鷹競攫肉,飛鳴於牧場,得羖羊而爪其背,爪為羊毛所糾,力爭不能脫。牧者就而捕之,反剪其翼,歸以授其子。子問牧人曰:『此何鳥耶?』牧人曰:『殆鴉也。彼其自況,則鷹耳。』」

(《伊索寓言古譯四種合刊》,181-182頁)

鴉而自比於鷹,妄矣,其所受之害,抑又加酷。

顧炎武論作文字,反對摹仿。《日知錄》卷十九「文人摹仿之病」條云:「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且古人作文,時有利鈍,梁簡文《與湘東王書》云:『今人有效謝樂康、裴鴻臚文者,學謝則不屆其精華,但得其冗長;師裴則蔑棄其所長,惟得其所短。』宋蘇子瞻云:『今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

(見《顧炎武全集》第十九冊,750頁)

其語最正,其意視古寓言之所誡,並無不同也。

《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摘周桂笙《新菴筆記》「自由結婚」條吳趼人之識語,尤為語妙:「凡學他人者,先得其短處。吾束髮授書時,字未嘗識也,而師年老多欬病,吾退學時,必作傴僂狀,效其咳。以此地之人學彼地之語,未必遂能操其語,而彼地詈人之詞,必先學得之。金聖歎《西廂記序》論子學父一節,可參觀。」

(見第三冊365頁;按吳氏原文,見廣益書局本《新菴筆記》55-56頁,較此冗而蔓,得錢先生為「削煩」,讀之乃佳)

所謂「《西廂記序》論子學父一節」,吳氏識語中,亦盡數錄之,為錢先生所節去,而代之「可參觀」三字。其實,此節不在《西廂記序》,而見於《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卷四之總批:「語云:『其父報仇,子乃行劫。』蓋言報仇必殺人也,而其子者不見負仇,但見殺人,則亦戲學殺人。……聖嘆現見其事已數數矣。現見其父中年無歡,聊借絲竹,陶寫情抱也,不眴眼而其子手執歌板,沿門唱曲。若是乎謝太傅亦慎勿學也。現見其父憂來傷人,願引聖人,託於沈冥也,不眴眼而其子罵座被驅,墜車折脅。若是乎阮嗣宗亦慎勿學也。現見其父家居多累,竹院尋僧,略商古德也,不眴眼而其子引諸髡奴,汙亂中冓。若是乎張無垢亦慎勿學也。現見其父希心避世,物外田園,方春勸耕也,不眴眼而其子擔糞服牛,面目黧黑。若是乎陶淵明亦慎勿學也。」

(《金聖歎全集》第二冊,889頁)

其發揮「先得短處」之旨,可謂酣暢。讀此一節,則知錢先生批評《聖嘆外書》,所云「《水滸》、《西廂》最有辯慧,助談益智」

(見《中文筆記》第一冊,112頁)

,良非虛語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太陽城札記(288)——那本書,那些閒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太陽城札記 ,gh_30bb2b675f79】今天已經是農曆閏四月廿八了。即是新曆的2020年06月19日了。時間也是挺快的,不管外界環境發生怎麼地變化,它依然如故。外面特別的熱,地面溫度絕對是很高的。我一路騎車去上班,都感受到熱風習習。其皮膚漲熱,感覺就像燒焦了一樣。
  • 西門慶對朋友還是挺義氣的——讀《金瓶梅》札記之五十七
    西門慶對朋友還是挺義氣的——讀《金瓶梅》札記之五十七作者/徐愛民人總是立體的,並非一善皆善,也並非一惡皆惡。一個人縱然如萬裡長江,奔騰到海,氣度非凡,也難免會有千裡一曲,出現一些不掩瑜的瑕疵也未可知。反之亦然。
  • 這裡埋藏了一則預言,如果一切安好,希望您12月20日後再回來
    在印度,有一個叫阿南德的14歲少年,最近做出一則預言。「2020年12月20日,木星和土星星象重合,人類將從這天開始,遭遇更嚴重的災難。」看過這條預言,大部分人會嗤之以鼻。先別著急下結論,我們且把目光,拉回到2019年8月份。
  • 一則笑話,引出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近日讀到一則寫錯字的笑話,說的是:從前,一對做小生意的父子倆,生意做得馬馬虎虎一般般,更糟的是這倆父子,識字用字也是令人啼笑皆非。有一次兒子到外地去談生意,走到半路,忽然天降大雨。兒子沒帶傘,就寫信託人帶給父親,信中道:父親大人,兒走到半路,天下大雨,別人有命(傘)我無命(傘),接信後,有命(傘)帶命(傘)來,無命(傘)帶錢來買命(傘)。
  • 毛澤東想讀常讀的書籍
    外出視察,毛澤東總要帶上一批他想讀或常讀的書籍。1959年10月23日外出前,他列出要帶走的一大批書目,當時為毛澤東管理圖書的逄先知,把這批書目記在登記本上。這份書單仿佛是一張「精神地圖」,布滿毛澤東想要去探尋的地方。他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博覽群書之狀和基本閱讀範圍,從中可看出大概。
  • |媒體札記
    媒體札記,中國青年報評論員帶你品評一周時事熱點,我們下期再見。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 【最新】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 博士最多能讀多少年?
    導讀:近日,東北大學的官網上更新了一則公示,原來是清退了52名博士生研究生的名單。博士最多能讀多少年?一起來看看吧!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10月20日在官網發布了一則《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
  • 鐵馬金戈助審判 歷盡千帆仍少年 ---一位司法警察的札記
    原標題:《鐵馬金戈助審判 歷盡千帆仍少年 ---一位司法警察的札記》閱讀原文
  • 沈括寫了《夢溪筆談》,有「全才」之稱,《宋史》為何淡化他?
    不過,《宋史》卻沒為這位"全才"單獨立傳。這是啥回事呢?一、沈括其人公元1031年出生於杭州錢塘沈氏家族的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祖父沈曾慶曾任大理寺丞,父親沈周、伯父沈同均進士出身,父親沈周還曾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沈括幼年即隨父親宦遊各地,增長了不少見識。只是,皇佑三年(1051年)父親不幸去世,沈括便在家守孝。
  • 讀匡衡的故事讀後感 解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鑿壁借光是一則歷史上比較經典的勵志小故事,有網友會問讀匡衡的故事讀後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匡衡的故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匡衡鑿壁借光》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匡衡鑿壁借光》這本故事 。 匡衡是西漢時期的人,很勤奮,很喜歡讀書。
  • 笑話一則——哈哈,太逗了!
    笑話一則——滿腹經綸
  • 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讀《史記》,首先面對的困擾,其實就是版本的選擇問題。這個問題,說小很小,說大又極大,就看你準備讀它到什麼地步。過去,中國人讀《史記》,必先從「三家注」入手,除此一途,別無捷徑。俗稱的所謂「三家注」,指的其實就是唐宋以前註解《史記》最成功的三套書:劉宋裴《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
  • 《韶華季語第五期:成長》工作札記
    原標題:《《韶華季語第五期:成長》工作札記》閱讀原文
  • 《易隱》六爻高層斷法精彩斷例一則——一斑可窺全豹
    昨天晚上,網上搜索了一下當今關於《易隱》的相關著作,慨嘆之餘,偶然注意到其中一則卦例,批斷非常精彩,而且比較有典型性,充分顯示了《易隱》佔斷方法較之他派更加細緻精微、尤重神煞、兼顧天乾等的獨特之處。記得中國最早的易壇大師邵偉華老師就是這麼斷卦的,但是後來一些人讀了《增刪卜易》《卜筮正宗》等書,認為邵老師靜爻也與變卦同位爻論生克是錯的,但是讀了《易隱》就會知道邵老師其實也是有依據的。《增刪卜易》《卜筮正宗》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不過兩書比較流行,所以易界的人們可能會覺得理所當然。假如,《增刪卜易》的作者遇到這個卦,會不會斷準呢?答案是,一樣能斷準。
  • 央視將安徽六安讀作六(liù)安,主持人稱系字典唯一讀音
    央視將安徽六安讀作六(liù)安,主持人稱系字典唯一讀音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6-04-29 07:36 來源
  • 悅讀| 讀了這些顏值在線的詩詞,實力為春天捧場
    一起來品讀纖穠採採流水,蓬蓬遠春。窈窕幽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在這裡,作者就像一個導演,通過不斷切換鏡頭,讓我們直觀感受什麼是「纖穠」。第一個鏡頭:春水盡情地歡唱,草木茁壯地生長。這個春天活潑、飽滿,就像一個蓬勃的少年。
  • 杭州6月起動車實名制購票 身份證識讀設備5月22日啟用
    杭州市區各火車票代售點近日已開始安裝二代身份證識讀設備,預計13日將全部安裝完成。   「火車票代售點的工作人員已經完成了培訓,目前杭州市區代售點的95個窗口正在安裝實名制識讀設備。」浙江上鐵旅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實名制識讀設備僅可刷二代身份證,其它有效證件如護照等,則需要人工手動輸入。
  • 感覺八字學不會,多讀幾遍
    究其緣由,一則書中用字輕重,不知其意,而謬生偏見;一則以鵒書無知妄作,誤會其說,而深入迷途;一則論命取運,偶然湊合,而遂以己見為不易,一則以古人命式,亦有誤收,即收之不誤,又以己意入外格,尤為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