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藍染布和西方藍色布料的來歷

2021-01-09 娛情九點半

導語:

我們喜歡藍色,因為這是天空大海的顏色。然而古人選擇藍色有更加實際的理由——在20世紀初合成染料進入市場之前,決定服裝顏色的不是品味,而是金錢,藍色衣服最便宜又耐髒。那時製作染料需要從植物或者動物身上獲取,非常困難,因此最容易染成的藍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選擇,藍色就成為最常用的服裝的顏色。

我國古代是紡織技術和印染技術領先其他國家,自古我們就利用各種植物製作又耐髒又經洗的藍布,如果可以穿越古代,我們肯定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男男女女穿著藍布在田裡勞作。就算是如今,我們也有著"藍布情懷"。漂亮的藍染布,有著通過顏色對比和留白製作出的美麗的花紋,可以製作民族風的包包。藍染布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這需要一整套複雜的程序,首先,把整塊布料整體浸入藍靛染料中,經過煮熱、固色、漂洗工序,那就可以得到純藍色土布。藍染布需要的藍色染料叫藍靛。然而在早期歷史中,藍染工藝並不是主流,直到明清藍染布才逐漸在中國大範圍流行起來,並最終成為中國本土產品的翹楚,而這和棉花有關。

有花紋的藍染布

棉花和靛藍的推廣

靛藍的推廣跟棉花的種植緊密相關。西漢初年,棉花由印度傳至中國,但此時普遍使用的布匹原料以薴麻為主。直到元代,因為著名的棉紡織家黃道婆把織(棉)布技術從海南引入長江下遊三角洲,改進棉紡織技術,棉花才擴大了種植。後來明朝太祖朱元璋讓農民大量種植棉花,長纖維的棉花才取代薴麻和木棉。歐洲人接觸棉花則晚至12世紀,此前歐洲幾乎沒人見過棉花,棉花存在在神話故事中,遙遠神秘——在神秘的東方有一種"羊樹",白天,樹上的棉羊在陽光下伸展著身子,靜靜生長,到了晚上羊樹的枝條垂向水邊,裡面的綿羊伸出頭啜飲清水。

這時藍靛就因為其對棉布著色效果的顯著而大放異彩。它經洗又經曬,而取自自然的顏色裡只有紫色和番紅花的黃色和它一樣持久,但是它們和靛藍相比極其昂貴。並且這種染料還有一些特別的地方:它可以從許多不同的植物中提取,有史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曾使用過靛藍進行印染。中國古代傳統上用來製造藍靛的植物,一般有馬藍、蓼藍、菘藍和木藍等。就算是到現在,靛藍也依然很常見,我們穿的藍色牛仔褲的藍就是靛藍。

靛藍佔領歐洲

在歐洲,最初藍色染料主要取自於菘藍。很多國王都曾下令推廣菘藍,比如法國卡爾大帝就曾下令讓所有的農莊種植菘藍。中世紀時期,人們大量地種植菘藍,產生了一些著名的菘藍城市:埃爾伏特、郭塔、阿爾恩斯達特、郎恩薩查、特恩斯臺特,菘藍從這些城市售往整個歐洲。直至18世紀初期還有農夫依靠種植菘藍為生。

印染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是一項保密的技術,染方只能通過暗示相傳。除了主要的原料菘藍以外,還需要一種主要的材料——新鮮的人尿。

利用它們的發酵可以將染料靛分解出來。發酵的過程絕對不好聞,因此染坊都會選擇在郊外。中世紀時人們當然不知道這個化學過程,但人們注意到,添加酒類能加強發酵的效果,獲取更多的染料。不過當時的人們不可能把酒直接倒入染湯中,因為當時這樣使用酒很可惜,會增加染色的成本,於是就用喝了很多酒的男人的尿液來製作染料。在歐洲有的國家把"喝醉酒的人"說成"他在製造藍色",就是這樣來的。

菘藍可以在貿易中包裝並能長久保存,他們便把經過第一次發酵的葉子塑成球狀並在太陽底下曬乾,需要染色時再把這些球溶在尿液裡。

藍印花布染缸

然而儘管菘藍有著許多優點,到了18世紀由於靛藍染料的出現,菘藍受到了排斥。以至於今天很少有人知曉菘藍。

"Indigo"(靛藍)的字面意義為"印度的",指來自印度的染料。靛藍是一種亞灌木,高150釐米,開有一串串白色或粉紅色的小花,從這些花中長出 帶莢的果實。收穫靛藍時,要把距地面兩手寬的整個灌木切割下來。菘藍和靛藍從 植物學上來說並非同屬,但用它們製成染料的方法相同:都是用小便來使葉片發酵。需要出售時,可以把靛藍做成粉狀或壓成塊狀,這時的靛藍看上去像發光的藍色泥團。

那麼菘藍和靛藍有什麼區別呢?

歐洲的菘藍和印度的靛藍最大的區別在於:靛藍的藍色比菘藍更有光澤。"最壞的"靛藍和"最好的"菘藍帶來的藍色是一樣的。再一個主要區別是產量,靛藍的產量比菘藍多30倍。儘管紐倫堡的印染工人因而每年必須宣誓保證不使用靛藍,但靛藍以種種好處最終戰勝了菘藍,那些種植菘藍的農民和染工最後也只能放棄菘藍。歐洲18世紀初土地上再也看不到熱熱鬧鬧收穫菘藍的景象。靛藍在歐洲逐漸成為"染料之王"。

人造靛藍取代天然靛藍

到了19世紀中葉,化學家們開始研究用人造染料代替天然染料。從1856年的苯胺紫,到紅色染料品紅,接著是人造綠色,終於1868年,阿道夫·貝爾成功地製造出人工靛藍,三十年後巴斯夫的化學家和技術工人製作出了低成本的人造靛藍,人造靛藍大量進入市場。這是一場戰役,和百年前靛藍和菘藍的戰役一樣,只不過現在當時顏色和價格更優的靛藍,如今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比不上人造靛藍了。

這場戰役打得更加艱難,幾百年來天然靛藍至高無上地統治著這個市場,最新的世界年產量已達到900萬公斤。這場戰役持續了15年。最後打敗了菘藍的天然靛藍,迎接了和菘藍一樣的命運——因為品質和價格被人造靛藍打敗。比天然靛藍更純淨,色彩更強烈,不會受到收成的影響,更易於使用的人造靛藍獲勝了。1897年人造靛藍上市這一年,英屬印度在世界市場上出售了1萬噸天然靛藍,德國出售了600噸人造靛藍。1911年英屬印度出售的靛藍為860噸,而出品德國的靛藍已達到2.2萬噸。

現在的藍染布工廠

這場天然靛藍和人造靛藍的較量在中國顯得更加殘酷。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政府向英國等歐洲國家開放了通商口岸,最先衝擊中國市場的就是來自英國的布料——洋布。和中國本土生產的藍土布相比,機器生產和化學染料讓它們的價格和色彩都更加有競爭力,因而對本土的紡織業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藍土布賣不出去,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農民加入了太平軍,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結束語:

紅色、黑色、紫色……都曾是屬於貴族的顏色,而在歷史的任何階段,任何人都可以穿藍色。在中國自古就有靛藍的種植,男人和女人都穿著同樣的藍色衣褲在田野裡勞動。包容的藍色和人類的歷史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藍色是天空是大海,是冰塊是霧靄。當問到人們喜歡的顏色時,喜歡藍色的人是最多的。如今藍色牛仔褲作為世界範圍的時尚,而全世界最終都用靛藍作為工作服的顏色。把工人成為"藍領",把"藍衣"、"藍線"作為工作服常用的名稱,甚至連綠色和灰色的工作服也這麼叫。

相關焦點

  • 醫療急救藍色生命之星的來歷和寓意
    很多人詢問醫療急救服務的藍色生命之星為什麼是蛇、權杖和六條臂膀組成,更不明白藍色生命之星的的來歷和寓意,下面就簡要地回答醫療急救服務藍色生命之星的來歷和寓意。一、藍色生命之星(star of life)來歷藍色生命之星(star of life)是美國全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署任職於緊急醫療救護部門主管裡奧喬納森先生於1973年所設計的,美國的緊急醫療就護法也於同年頒布。
  • 中國古代的音樂只有宮商角徽羽五個音,但是西方音樂七個音呢
    中國的古典音樂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喜歡這個東西的人卻不多,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西方的外來文化影響,而中國的古代音樂也有自己一定的缺陷,比如說沒有比較有影響力的低音樂器,也沒有辦法弄混音。而在這個越來越娛樂至上的年代,西方音樂的動次打次感覺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
  • 印花布料是什麼意思 印花布料用什麼材料
    印花布料是什麼意思 印花布料用什麼材料 2018-06-08 15:09:0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印花布料是什麼意思?印花布料用什麼材料?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西方古代法律起源毋庸置疑,古希臘和古羅馬是西方法律的源頭。古希臘在古希臘「荷馬時代」末期出現了奴隸制城邦,城邦以城市為中心同時包括了周圍的鄉村。這些城邦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離海岸很近的平原地帶,約有200個左右,其中主要的有雅典、斯巴達、科林斯和米利都等,在古希臘的法律形成過程中,雅典的法律形成最具有代表性意義。
  • 古代中國的星象和星座
    古代中國周、秦朝就已經有觀察星象的機構欽天監,主要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為朝廷服務。中國是農業大國,對節氣的推算非常重要。欽天監唐時又名司天監,主管的名稱從太史令改為司天監正,且一般由一家傳承,比如袁家,是陰陽學派創立者鄒衍的後代,唐時袁天罡就很出名。
  • 古代童話文學創作:為何中國被西方「吊打」,幾乎沒有世界名著?
    中國童話:哪吒傳  2、古代兒童屬於弱勢群體  在我國古代,婦女和兒童屬於弱勢群體,在男權社會中,婦女和兒童容易被忽視,所以童話故事在我國古代是非常難以發展的,它與整個社會的文化相左,再加上,中國的教育是要求誠實守信,而童話故事中大多都是浪漫又天真的,這就導致了童話故事在中國古代難以存活。
  • 它們的的來歷
    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四象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又稱天之四靈,又叫四向,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屬於古代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四獸融入了五行和方位,以不同顏色代表:東方青色為木,西方白色為金,南方赤色為火,北方黑色為水,中央黃色為土。另有《淮南子》提到五龍之一的黃龍位居中央,乃四獸之長。中國古代把天空裡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
  • 《水滸》中的神秘數字:36和72,它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文化!
    數字後來被阿拉伯人用於經商而掌握,並傳到了西方。雖然數字起源於古印度,但是中國人對於數字的參悟絕對是最深刻的。從老子《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開始,到《黃帝內經》的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節氣,再到《易經》的陰陽五行八卦,四方八位,十天幹,十二地支,無處不彰顯著古代中國人對於數字深刻的認知。不僅僅是在國學上,就連古代文學也玩起了「文字遊戲」。
  • 十天幹的來歷|不同視角下的「庚辛金」
    上幾節我們講了甲乙木、丙丁火以及戊己土的來歷。這一節我們講講庚辛金。說起庚,大家是不是想起長庚星,想起太白星?是的,這些都是指金星。也是大家熟知的啟明星。當金星早晨出現在東方時,我們稱之為啟明星。當金星傍晚出現在西方時,我們稱之為長庚星。
  • 中國古代「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來歷(組圖)
    我國古代把天空裡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 中國和西方的預測術的大對決:當周易遇到星座
    中國的先知體現在如薩滿教、巫術、扶乩技術當中,儘管有上層讀書人參與了這些活動,但中國的先知式預測還是一種邊緣現象。西方也有以計算為基礎的預佔學,如佔卜,只是不太發達。在古希臘古羅馬,佔卜活動主要是在老百姓中流行,先知才是西方的高級文化。還有抽籤,從古代希臘到中世紀末,抽籤在西方很普遍,是屬於老百姓的預測,技術含量較低,不是高級文化。
  • 中國古老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比
    中國傳統哲學與唯物辯證法之探討,你會發現,中國古老哲學,早已包含唯物辯證法,西方用西方的語言闡述了而己。中國傳統哲學中陰陽互換、互生、相剋,及極限,事實上都是辯證法,而西方辯證法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細分和解釋,並非一種首創理論。
  • 與其關心西方星座,不如花兩分鐘了解下中國星座與古代天文
    然而星座可不是西方專利,我國古代也有自己的星座專利,古人稱之為十二星次。你說巧不巧,都是劃分了十二星區,可能有人質疑,會不會涉嫌抄襲或者借鑑成分?這個傳正小二要嚴肅地告訴你,不存在這種可能,原因如下。我國關於十二星次記載最早見於《左轉》《爾雅》等古籍,即春秋前,而西方的十二星座最早是古巴比倫提出的。按時間算,相差不多。
  •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是什麼來歷?和四大神君有什麼聯繫?
    導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都是什麼來歷?和四大神君有什麼聯繫?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許多神話故事,人們多這些神話故事也是十分好奇,而且在不少的神話故事中都有出現過四大神獸的身影,而且都是非比尋常的厲害。對於它們的來歷也只是來源於上古時代這樣的一筆帶過。那麼四大神獸的真正來歷是什麼呢?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四大神獸是古代神話和古人們研究的天文學結合產物。古人把天空的恆星劃分成七大星區,這起七大星區是「三恆」和「四象」。其中「三恆」呈現出三角形的形狀排列在北極星周圍。然後「四象」分布在「三恆」的周圍。東面是青龍,西面是白虎,南面是朱雀,北面是玄武。這「四象」所命民也是根據形狀得來。
  • 中國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圖)
    2017年2月1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呢?元宵節有吃湯圓、猜燈謎的習俗,詳情如下:中國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圖片來源:資源庫 版權歸原作所有)中國元宵節的來歷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 元旦的來歷及習俗 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元旦的來歷及習俗 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 元旦的來歷及習俗,建議家長講給孩子聽 元旦節是什麼節日,只有中國人過元旦節嗎?關於元旦還有哪些知識、風俗習慣,人民是怎樣慶祝這個節日呢?
  • 中西方古代胸衣有何區別?東方平坦含蓄,凹凸有致,西方注重形體
    從形制看審美功能差異古代胸衣的形制表徵直接決定了中西方審美功能的差異,中國古代胸衣是極富浪漫情調、極其私密性的貼身小衣,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始終沒有脫離平面形態,以一種平坦含蓄的特點把古代女性的情感束縛在方寸之間,隱秘而內斂。西方的緊身胸衣則一種張揚而極致的形制,把女性的身段塑造的凹凸有致,性感迷人。
  • 我們曾崇拜的部分西方哲學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延伸
    我們曾經一度熱戀式地,饑渴的,吞噬著西方哲學的經典。復旦大學小王子說:一本西方哲學,全是普通的字和詞,讀了四遍,五遍,不知道書裡講些什麼,盡說的是什麼意思。這就是我們曾經崇拜西方哲學的真實寫照。西方哲學存有另外一個哲學發端。
  • 你們只知道西方的12星座,卻不知中國也有星座——古代星官體系
    中國的星座起源與西方不同,我們的祖先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導下,把天上的繁星與人世百態緊密連結,從皇帝到文武百官、市井百姓,從皇家的宮殿到民間的庭院、經商的貨車…統統都被搬到了天上,形成了一個個「星官」(在中國,星官即為星座)。不僅如此,「星官」的變化還被看作時局變遷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啟示。正因如此,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十分重視天象觀測,他們想要透過天象來獲知上天的旨意,預測世間的吉兇。
  • 古代中國的語法觀
    西方語言是「形合」:藉助語言形式手段(包括詞彙和形態)來實現詞語和句子的連接,小句之間的關係是顯形的。漢字這種跟語音關係相對疏遠的書寫體系,把人們的研究興趣引向字形的結構和字體的歷史演變(即文字學),引向字音的方言分歧和古今流變(即音韻學),引向字義的引申變異、地域分布及其解釋方法(即訓詁學)。中國傳統的語言學比西方多了文字學而少了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