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大遷徙--浙江頻道--人民網

2021-01-08 人民網

    七十餘年前,當日寇鐵蹄踏入國土,中華兒女書擦乾血淚,團結一心,用勇氣和智慧書寫出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
    杭州,這座江吳人文都會,也慘遭淪陷。雖然,這裡不是正面主戰場,可杭州軍民一邊敲響著自己的錚錚傲骨,一邊巧計妙施與日寇周旋,同樣留下不少可驚心動魄、可拍案叫絕、可擊掌稱快的抗戰故事。
    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且跟隨我們記者的腳步,一起追尋、重溫抗戰歷史上那些屬於杭州的時刻……

一遷富陽:為護閣書,鄉紳拆了自家灶臺更多>>

富陽石馬村 1937年8月5日-1937年11月23日
    1937年7月26日,杭州浙江圖書館孤山分館,會議室坐滿了館員,時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的陳訓慈將大家召集到一起,人人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陳訓慈(1901-1991)字叔諒,慈谿官橋村(今屬餘姚二六市鄉)人,陳布雷之弟。1924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譯、中央大學史學講師,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七七事變」後,國內局勢緊張,平津淪陷,日軍正大舉進攻華北,侵佔華東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時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的他在日記中寫道:「吾人以為國人今後,應惕於日人摧殘文化之野心……」,他敏感意識到《四庫全書》將會有危險!    於是,他召集圖書館館員商議,提出搬遷《四庫全書》。    時任古籍部主任的夏定域建議,搬到富陽漁山石馬頭村,他的老鄉趙坤良家。趙坤良是《東南日報》主編,家中宅地廣闊,方便存放,其位置又位於鄉間野地,不容易被敵軍發現……【更多】

二遷建德:搬運閣書,竺可楨借出一輛卡車更多>>

松陽塢 1937年11月25日-1938年1月底
    方發寶今年82歲,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提起文瀾閣《四庫全書》,他並無任何印象。只是回憶了爺爺當時家中場景。據講述,方麗齋家樓閣裡外好幾進,總共有三個天井,門廊很高,甚至可以騎馬進屋,提起爺爺當年家中遺物,他指了指家中一套紅木桌椅,表示僅此而已。    離開了方發寶,記者又來到方麗齋另外一位孫子方宏昌家中。方宏昌也是82歲,提起《四庫全書》,方宏昌搖了搖頭。但是他向記者提起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據他講述,那時,方家有個很大的書房。書房有多大?他用手比劃著,大約有現在幾間教室那麼大。記者猜想,當年文瀾閣《四庫全書》運到方家的時候,會不會就藏在方家書房呢?不得而知。    閣書在方麗齋家中存放沒多久,就聽說政府要在當地組建遊擊隊,又有傳言說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張發奎率部在建德、桐廬之間,並在附近設置臨時指揮所,閣書又有威脅。12月間,閣書又被搬至大山深處的松源塢一位仇姓人家中。    記者又驅車深入大山,尋找曾經那戶仇姓人家……【更多】

三遷龍泉:藏書何處,教育部與省政府起爭執更多>>

龍泉縣 1938年1月底-1938年3月初
    杭州淪陷後,距離杭州僅140公裡左右的建德岌岌可危。館長陳訓慈放心不下,尋思著要把閣書繼續往內陸搬遷。他曾數次去找省教育廳廳長許紹棣面陳,要求把閣書轉移往更安全的內陸省區,但均遭到駁回。    在陳訓慈日記中,他曾這樣記載:建德松陽塢離公路僅十裡,其地易淪戰區,最好遷往他省。……許先生於前二度想見時對此事甚冷淡,今日尚同情,惟致慨於公路局之弊政,……旋謂外省臂長莫及,可就處(即麗水)屬特色一地,渠當與交通處商借車。    事實證明,省政府擔心不無道理。遼寧文溯閣《四庫全書》在1966年中蘇關係緊張時運到甘肅保管,後形勢轉危為安,遼寧省政府想運回此書,甘肅卻不肯,以致遼寧有閣無書,甘肅有書無閣,爭論迄今沒有平息。    最後,陳訓慈拗不過省政府,只得將書繼續遷往浙西。其時,省教育廳已在浙西覓好了一處地方,即龍泉縣近郊東鄉山腳(石達)山區一個叫季邊村的地方……【更多】

四遷貴陽張家祠堂:書落溪中,眾人城隍廟前開箱曬書更多>>

張家祠 1938年3月-1939年2月4日
    據童聖江介紹,在卡車快到江山縣城時,由於道路太過陡險,司機長途勞累又十分困頓,一輛卡車傾翻在距縣城以南31公裡處的峽口鎮江山溪中。當下,車隊亂作一團。李絜非、虞佩嵐先下車查看落水閣書情況。數一數,一共11箱共計三千多冊,佔閣書二十分之一多。虞佩嵐又趕忙到附近村莊招募農民幫忙撈書,另僱卡車將撈上來的落水之書裝車運往江山縣城。    第二天,陽光甚好。大家決定在江山停留一日,先把落水閣書曬一曬,否則,書很容易結餅、黴爛。一大早,大家拿著借來的竹蓆,來到縣城城隍廟天井前的空地上,七手八腳把書從箱子裡拿出來晾曬。但是冬天山裡溫度很低,即使出著太陽,也不過十餘度。閣書曬了兩日,依然能夠滴出水來。時間緊迫,李絜非痛下決心,立刻裝箱起運,途中落水閣書注意通風,防止黴爛。    在李絜非、虞佩嵐等人護送下,閣書從江山經浙贛鐵路轉粵漢鐵路,於4月14日前後抵達長沙,又於4月30日抵達貴陽縣城西門外一裡地外的張家祠堂……【更多】

五遷貴州地母洞:書藏深洞,春秋兩季曝曬愛護備至更多>>

地母洞 1939年2月4日-1944年12月7日
    這次遷哪裡呢?貴州省立圖書館一個勤工建議,可以遷去貴陽北面距離縣城八裡山頂一個叫地母洞的地方。經過實地考察發現,此洞位於山頂,洞內高四五丈,深七八丈,四周沒有居民,非常荒涼,不會招致敵機轟炸,十分適合藏書。當即呈請教育部批准後,閣書即遷往地母洞。    據童聖江介紹,當時教育部還批准在洞內隔出三間房屋,用於藏書,同時請來僱工兩名,幫忙看管。洞口再搭建一間房屋,請當地警局派來兩名警員把守。當時浙江圖書館的夏定域接到指令,也前來看管。他往來於地母洞還張家祠堂之間,接洽保管食物。    貴州多雨潮溼,民諺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地母洞非常潮溼,書籍必須經常晾曬才能防止黴爛。於是每到秋季,保管員們就在地母洞口前的小塊空地上曬書,一次曬五六箱。    據史料記載,曬書的過程非常複雜。要曬之前先將書清點,然後按順序把書放在夾板上翻曬。每隔一小時翻動一次,每夾書大約要曝曬五六個小時。曬好後,書還要先放到陰涼處回涼……【更多】

六遷重慶青木關:書入「陪都」,輾轉千裡終得回杭更多>>

青木關 1944年12月23日-1946年5月
    閣書在青木關呆了五個月不到,前方就傳來日本投降消息,文瀾閣《四庫全書》終於可以回杭了。但四川方面卻提出了異議。據四川「有力人士」建議,應當將此書留在西南,以幫助當地拓展文化。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曾試探張宗祥的意見。張宗祥是這樣回答的:「這本是一件公物,是民國向清室接收下來的財產,任憑當局的處置,我個人有何意見可以發表。不過我補抄時未用公家一紙一筆,都是向浙人募來的財富,外省的富翁也不曾驚動一個。所以現在這一部書多多少少有一部分是屬於浙人公有的……」此次,再無人對閣書回杭提過異議。    1945年5月15日,押送文瀾閣四庫全書的車隊從重慶出發,於7月5日抵達杭州,中間也遇到不少驚險,如土匪搶劫、汽車爆胎、洪水攔路等,所幸在隨行人員細心保管下,平安抵達杭州。直到如今,它仍安靜躺在浙江圖書館地下古籍部中。    這天,記者有幸參觀了存放在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的文瀾閣《四庫全書》。一扇扇大鐵門推開後,擺放《四庫全書》的書箱赫然眼前。如今的書籍,採用楠木製作,精美考究……【更多】

重走遷徙路 方麗齋之孫方發寶回憶藏書地閣書建德藏匿處方麗齋之孫方宏昌回憶老宅書閣趙坤良之孫趙永明憶閣書趙氏宗譜記載藏書經過閣書富陽藏匿地:趙家舊宅村頭石馬見證閣書遷徙富陽江邊碼頭舊址

護書人員記略

陳訓慈:字叔諒,慈谿官橋村(今屬餘姚二六市鄉)人,陳布雷之弟。1924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譯、中央大學史學講師,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
竺可楨: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夏定域:原名廷棫,字樸山,筆名誠堂、一峰、古溪子、象山子,富陽裡山鎮古溪塢(今屬裡山鄉)人。1933年起在浙江省立圖書館任編纂,參與《浙江圖書館館刊》和《文瀾學報》編輯事宜。
毛春翔:筆名乘雲、夷白、童生,江山人。1933年任浙江省立圖書館任善本編目員兼孤山分館主任幹事。

相關焦點

  • 浙江圖書館影印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入藏國圖
    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 童笑雨 攝8月26日,浙江圖書館(下稱「浙圖」)向中國國家圖書館(下稱「國圖」)贈送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據悉,影印本文瀾閣《四庫全書》入藏國圖,尚屬首次。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表示,文瀾閣本《四庫全書》重新回到北京,是浙江人民的回贈,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四庫全書》由清乾隆帝召集360多位官員、學者,歷時十餘載編纂而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基本囊括中國古代所有圖書。編撰結束後,《四庫全書》共抄錄七套,但因屢經戰火,七套中的三套已蕩然無存。
  • 《四庫全書》的流傳情況
    《四庫全書》共收書3460多種、79000多卷、36000多冊,分為經、史、子、集四部。隋唐以後的皇家圖書館及秘書省、翰林院等重要典藏圖書之所,都是按照經、史、子、集分四庫貯藏圖書的,名為「四庫書」。清乾隆開「四庫全書館」,使成編時,名為《四庫全書》。因為有了《四庫全書》的編纂,清乾隆以前的很多重要典籍才得以較完整地存世。《四庫全書》謄繕七部,分藏於紫禁城內的文淵閣、盛京(今瀋陽)宮內的文溯閣、北京圓明園的文源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此為北四閣,又稱為內廷四閣,僅供皇室閱覽。
  • 文瀾閣《四庫全書》經三次補抄劫後重生 比原版多近千冊
    導讀:在杭州出版社的會議室裡,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分別安放在16隻大書櫃中,共1559冊,累計重約5噸重。全書篇幅採用大16開本,選用優質的木漿紙印製,翻開一冊,前人抄錄時的工整小楷躍然紙上。《四庫全書》成書時的7部鈔本如今只餘4部,在江南唯有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
  • 揚州文匯閣藏《四庫全書》曾毀於太平軍戰火(圖)
    百年夢難圓  數次重印《四庫全書》皆夭折  文匯閣《四庫全書》頒成於乾隆五十五年,鹹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打鎮江金山,文宗閣與《四庫全書》遂全部焚毀。第二年太平軍佔領鎮江後,隨即渡江進克揚州,文匯閣及所藏《四庫全書》被付之一炬。文匯閣存世僅七十餘年,在七大藏書樓中壽命最短。文匯閣的歷史,可謂中國文化滄桑史的縮影,也是揚州文化之痛史!
  • 《四庫全書》的內容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經、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共4部44類66屬。
  • 三名甘肅省政協委員建議開放開發文溯閣《四庫全書》古籍資源
    今日(1月27日)下午,記者從政協甘肅省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獲悉,省政協委員王克太、蘇孜、李維君聯名向大會提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溯閣<四庫全書>開放展覽、開發利用的提案》,建議開放展覽、開發利用文溯閣《四庫全書》古籍資源,通過對《四庫全書》的數位化服務、《四庫全書》的展覽展示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打破封閉式靜態為主的保護方式,推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仿真版"四庫全書"價值1500萬 擺放一套需幾百平米
    兩年拍攝期+十年修圖期+4年研發雷射列印宣紙技術  近日南京圖書館新入藏了一套原大原色原樣複製的《四庫全書》,而從10月13日起至10月30日,《四庫全書》的專藏室向讀者開放。昨天,記者來到南圖五樓,一位南大學生告訴記者,「第一次親身感受古人書籍製作的精緻。」也有讀者對於原大原色原樣技術很好奇。在得知引進這套書需要1500萬時,有讀者發問:「為什麼這麼貴?」
  • 劉鋒丨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六臣注文選》底本考辨
    摘要: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的《六臣注文選》底本並非宋贛州本,《四庫全書考證》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訛誤基本都同於明翻六臣本,而《洛神賦》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證《四庫》六臣本與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薈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關係,進一步證明《四庫》六臣本的底本屬於明翻六臣本系統,確切應是明吳勉學本。
  • 四庫全書不是第一次大規模毀書,還有這幾次!
    我們知道,在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組織了一次編纂四庫全書的運動,名曰保護文化傳承,實際上大肆的刪改禁毀書籍,據統計,當前四庫全書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然而修書過程中焚書15萬冊,銷毀版片170多種、8萬多塊。
  • 國圖等發布古籍數字資源 總量2.4萬部相當於6部《四庫全書》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周瑋)國家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28日聯合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免費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本次發布的古籍資源均為各館所藏特色資源,加上此前已發布資源,總量已達到2.4萬部,相當於6部《四庫全書》的總量。
  •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招聘啟事
    因事業發展需要,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體信息如下: 一、招聘崗位 (一)運營部主任 1.擬聘人數:1人 2.崗位職責:負責黑龍江省內經營業務拓展,提高市場佔有率,完成經營任務;負責人民網黑龍江頻道的品牌推廣和整體營銷,參與策劃總網及頻道的推廣活動,有效提升頻道影響力和效益。
  • 中國歷史故事:《四庫提要》的補正和續修
    對《四庫》未收或新出之書,都撰寫《提要》。有1959年商務印書館版本。阮元為《四庫》未收之書一百七十四種作《提要》,原編在他的《研經室集》之後,脫誤既多,又不分類,不便尋檢。1882年,傅以禮重編為經、史、子、集四卷,附註所見新舊版本。又從《浪洲筆談》中增書一種,補脫文二十一字,成為此書最好的本子。1955年商務印書館據此本重印為《四庫未收書目提要》,附有索引。
  • 《儒藏》"精華編"將出齊百冊 全本規模超"四庫"
    《儒藏》"精華編"將出齊百冊 全本規模超"四庫" 2014-06-19 10:04:32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宋宇晟 收書3000餘種的《儒藏》全本編纂計劃2015年啟動,預計2025年編完,規模將超《四庫全書》。  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歷來有「儒」「釋」「道」三分之說。但千百年來,我國曾多次把佛教經典及其註疏編纂為《佛藏》,也曾多次將道教經典及其註疏編纂為《道藏》,但卻未編纂《儒藏》,有學者指出,這與儒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極不相稱,無法滿足傳統文化整理與研究的需要。
  • 「古藉分享」《三命通會》.四庫版.十二卷全
    《三命通會》作者為明朝進士萬民英,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將其著作《三命通會》和《星學大成》收錄,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此書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幹,每天幹以日為主,以月為核心時為輔,定人吉兇。後三卷記載了,大量的平古歌賦極具實際操作指導意義。義。
  • 高校畢業生圖像採集 新華網浙江頻道
    (2020年5月29日截止)地址:杭州市體育場路497-3號新華社浙江分社高校畢業生圖像採集(具體位置是體育場路和金祝北路交叉口,杭州市中醫院旁。公交:遊5路、28路、130路、221路、228路、282路、807路勝利新村下車。)國家法定節假日不拍攝。
  • 紫微鬥數全書—貪狼星在命宮
    貪狼主限四庫臨,更喜人生四墓生,若見火星多橫發,自然富貴冠鄉鄰。限至貪狼陷不良,只宜節慾息災傷,賭蕩風流去財寶,吉曜三方可免災。女限貪狼事不良,宜懷六甲免災殃,若無吉曜來相會,須知一命入泉鄉。【註解】這裡著重講一下,貪狼也代表姻緣,尤其在戊幹化祿時更容易結婚領證。
  • 春牛迎春的習俗--浙江頻道--人民網
  • 風水四庫詳解-及四庫齊開
    四庫者辰戌醜未,雙山論乙辰、辛戌、癸丑、丁未,乃是三合四庫之位。 三合四局論:醜龍來,立乙山辛向,收癸水上堂,消丁水而去,雙山五行,乙辛癸丁四庫之地,謂之四庫齊開。 經云:四庫之地,不格則已格之必大地也。雖然言過其實,非單單一個理氣決定龍局,但也說明了四庫格局是需要重視的。
  • 鄧小平過春節--黨史頻道-人民網
    鄧小平決定親自到江蘇蘇州、浙江杭州進行實地調研。 1983年2月6日,是臘月二十四,鄧小平來到蘇州。7日下午,在同江蘇省委領導談話時,他直奔主題:到2000年,江蘇能不能實現翻兩番?蘇州農村發展走的是什麼路子?得到很滿意的答覆後,他說:「看來,市場經濟很重要!」 臘月二十七的下午,鄧小平離開蘇州到杭州,下榻於劉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第11次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