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算是一個朝代嗎?抨擊求變,思想百家爭鳴猶如戰國

2021-01-09 民國紀實

中華民國算是一個朝代嗎?抨擊求變,思想百家爭鳴猶如戰國

文|民國紀實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迎來了它最終的末日,就是這樣的時刻,就是這樣的激動人心。清朝的黯然下場是歷史的必然選擇,人民渴望自由,可能也不是很明白究竟什麼才是自由;人民渴望獨立,可能也並不知道獨立之後又該做些什麼;人民渴望推翻封建倫理,可能也不明白到底該怎樣準備迎來新的環境。這就是民國時期的中國人民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你會說這些問題無關緊要,然而,任何國家開始新的制度旅程,都是從思想解放開始的,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能去解決,那麼以後又該怎麼辦呢?

有人會說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國家不算是統一,也沒有朝代不朝代之說。其實如果按照嚴格的朝代規格來說,民國還算是一個朝代的,一個朝代該具備的得因素它都具備了,而且還被廣泛認可,在國家對外的時候都是以民國政府出面。總體來說稱之為朝代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裡,說這些也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另外大家需要明白的一點,雖然民國政府腐敗,但是領土主權方面還有有些作用點。這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重要一點。

清朝時滅亡了,然而更加嚴峻的問題等待著中國人,是不是感覺到很好奇,清朝滅亡了,舊有的朝代退出了歷史舞臺,這又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其實清朝 滅亡了不假,可是落後的封建制度並沒有的滅絕,魯迅那個時候就是看到中國人的根本,因此,他才決定棄醫從文的旅途的。新思想的引領,新型制度對於中國人能不能接受,這就是民國時期的艱巨任務。

在那個時候很多的文人志士,口誅筆伐,抨擊封建束縛,考慮求變尋求,如何從根本上讓中國強大起來,也正是他們的努力,那個時候才有了思想百家爭鳴的現象,這對中國制度改革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都很清楚,每一次的重大制度變革,都是伴隨著思想運動的發展。猶如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正是在哪演的環境下,女性才慢慢有了一席之地,才慢慢地站到中國歷史的舞臺上來,雖然在此之前也有,但是那個時候是寥寥無幾的,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不過這個時期卻不同了,女性可以追求屬於自己的生活。這對於傳統中國來說可是破天荒的大事件,女性被封建倫理束縛的時間實在是太久了。

另外呢,言論自由也在那個時代顯示的淋漓盡致,說起來這也跟當時民國政府的有著莫大的關係,只要不是太過分,還是容許發展的。不過一樣會被民國政府通緝之類的。可以說那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一個過渡過程,沒有民國政府的話,那個時候很容易被袁世凱之流給倒退晦氣,現在想想真是幸運,雖然袁世凱想恢復帝制,但是由於思想的開放,人們已經不能容忍帝制的存在了。我們不需要去討論民國那個時候算不算一個朝代,只需要記住那個時候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就可以了,你說呢?

相關焦點

  • 民國算得上一個「朝代」嗎?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段特殊的時期,那這段時期算得上「朝代」嗎?按照某科上的解釋,朝代的定義是這樣的: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也就是說朝代要具備三個特徵:一是要建立國號,二是要有帝王世代相傳,三是指的整個統治時代。
  • 充滿爭議而又短暫的中華民國時期,應不應該算作一個朝代?
    如果把帝制的傳承時代才叫做朝代的話,民國不算;但如果把民國和各朝代放在一起的話,絕對是一個對中國影響巨大不亞於任何一朝代的時代。民國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時代,也是一個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待的時代。一、民國的巨大進步相對於清朝,民國是有著巨大進步意義的。
  • 夏朝至中華民國,歷史版圖紀年時間表
    周朝:周朝(約前1046~77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洛邑;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春秋戰國: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 民國算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它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嗎
    民國在大部分時間裡,有一個統一的政權。不過,就算民國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其實也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為什麼這麼說呢?(袁世凱劇照)一、民國是一個亂世。作為一個亂世,其形態更像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五代、南北朝、三國這樣的時期。為什麼說它很像這樣的時期呢?其一,民國是割據的時代。
  • 民國時期,是否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呢?
    說起這個問題,人們對此的看法往往不能統一,支持的人表示,民國時期畢竟是出現過一個統一的政權的,因此,嚴格來說,應該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獨立的朝代。 不過在小編看來,即便國民時候出現了一個統一的政權,也不能就算是我國的一個朝代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 中國歷史朝代表_中國朝代順序表_歷史朝代歌訣-閩南網
    946汴河南開封後漢947-950汴河南開封後周951-960汴河南開封十國⑤902-979——宋北宋960-1127開封河南開封南宋1127-1279臨安浙江臨安遼907-1125皇都 (上京)遼寧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興慶府寧夏銀川金1115-1234會寧阿城(黑龍江)中都北京開封河南開封元1206-1368大都北京明1368-1644北京北京清1616-1911北京北京中華民國
  • 中國歷史朝代表
    北京清1616-1911北京北京中華民國>老黃曆吉日吉時查詢萬年曆農曆查詢中國歷史朝代歌簡介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記憶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的歌謠。歷史朝代歌多是配合著「歷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編入小學課本。
  • 戰國諸子中的「明星」,陰陽家鄒衍,你了解他嗎?
    從上細細品來,可以發現鄒奭的名聲多多少少都是依附於鄒衍之上,畢竟鄒衍的學說構成了陰陽家的主要思想,而鄒奭則是在上面進行裝飾罷了。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在戰國時期,鄒衍的知名程度遠超鄒奭,更為各諸侯王公所追捧,與先秦其它諸子形成鮮明對比,大有當時「明星」之勢。
  •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順口溜,記下來漲知識了
    總: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唐堯虞舜夏商周 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西東晉 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十國亂 宋元明清帝互休一、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百七十萬年前,雲南元謀人出現,知道用火來取暖,會造工具把活幹.
  • 百家爭鳴,在滾滾歷史洪流中,都難免困在世俗當中,無法獨善其身
    由紫焰品牌作家李亮創作的小說《戰國爭鳴記:墨守之城》以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大背景下,以墨家弟子的獨特視角為註腳,參與到秦國覆滅六國,實現中國歷史進程中第一次統一的戰國大事件中,通過他們的所觀、所想、所惑,對於即將到來的亂世之爭,勾勒出文化百家、思想爭鳴、各抒己見,但同時又都局限在歷史潮流中的這麼一個紛爭之世。
  • 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造就了莊子的思想和著作?
    我們可以從許多史料中確定莊子所處的時代,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社會發生空前劇變的重要時期,中國歷史由春秋邁入戰國後,周天子的地位式微,禮崩樂壞,而莊子就是一位在此時期生活的思想家、文學家。這樣重要的人物,竟只留下了《莊子》一部著作,是以,後人只能窺探此書來了解莊子。在《莊子》中最重要的,就是「寓言」的部分。
  • 創立於先秦時期的墨家思想,與儒家有何不同?為何被長期湮沒
    墨家思想,是由我國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傑出的科學先驅墨子創立的,墨家思想當時與儒家和楊朱思想並稱為顯學(指盛行於世且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然而我國兩千年來,各個朝代卻都獨尊儒術,墨子和他的思想被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了,現代人們對他的了解也不多。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曾出現過諸子百家爭鳴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各家學派思想的盛行,當時文化十分包容,所以出現了法家、儒家、兵家、墨家等主流學派。這些學派的思想大多都流傳後世,直到如今仍舊存在,比如依法治國是法家思想的延續、尊老愛幼是儒家思想的延續,而孫子兵法則是兵家思想的延續,那麼墨家呢?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
  • 《中華民國史》歷時四十年終於出齊
    「文革」時在質疑中上馬《中華民國史》的編撰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其時正值「向科學進軍」的熱潮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在那年制訂的國家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中,列入了民國史研究的計劃。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巖回憶,1961年,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紀念之際,曾經親歷辛亥革命的革命前輩董必武、吳玉章等,又提議開展民國史研究。
  •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十道選擇題,五百多年歷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跨度五百多年,不僅是諸侯爭霸從分裂到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和思想文化璀璨的時代;其它不說,後世的不少成語都和這一時期息息相關,今天就以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競猜出十道選擇題,看看你對那段五百多年歷史能了解多少?
  •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百家有哪些?他們的代表人物都有誰?
    戰國時期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割據混戰時期。正是因為戰火紛飛,社會動蕩,所以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思想家和軍事家,當時一度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熱鬧場景。那諸子百家中著名的「名家」有哪些?他們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誰?
  • 古今奇談之音樂:宮商角徵羽,讓我們來看看五音俱全的春秋戰國
    到了戰國時期,晉國趙氏在編磬的基礎上,繼續對青銅鐘樂器開始改進,讓一組青銅鐘樂器可以同時具備演奏輕重兩種音樂的新功能。春秋戰國時期的樂器種類之多,樣式之繁盛,達到了歷史的新高。瑟與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最佳樂器組合,幾乎每一次宴會都離不開這二位,關於瑟的春秋戰國故事,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澠池會上秦王命趙王鼓瑟的故事。雖然它是彈撥樂,但是奇怪的是許多歷史記載中,演奏者都以打擊它為主。
  • 中華民國有幾任總統?
    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於1912年1月1日,那麼期間到底有幾任總統呢?首先第一個總統就存在爭執,雖然孫中山可以算是中華民國的領袖,但是實際上,真正取得勝利的武昌起義孫中山尚未回國,之後當時22個省的17個宣布獨立,1911年12月29日,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但是孫中山只是以臨時大總統的身份,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後,1913年10月10日正式就任總統。
  • 五行學說和朝代屬性:一篇短文了解和記憶五行相生相剋理論
    作者:村頭二舊傳統五行學說和朝代:一篇短文了解和記住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經常看到古書中說:兩儀,四象,八卦,五行。尤其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到今天還總是被各類玄幻小說和影視劇引用,這裡面的是邏輯自洽的一個系統,有了這篇短文,以後再也不怕看不懂了。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楊朱,真的是吝嗇鬼嗎?
    中國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成語,叫做「一毛不拔」,人們常用它來形容極度吝嗇和自私的人。不過,它原本其實是指戰國思想家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孟子·盡心上》中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僅僅是拔掉自己的一根毛髮,就可以利於天下,但即使這樣也不願意去做,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也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