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社區】天府成都蓋碗茶——茶文化

2020-11-22 騰訊網

茶,在這裡不僅僅是茶,而是代表了成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禪茶一味」在成都得到了最合適的體現。

成都的茶文化無論是在文化沉澱,還是在民眾基礎上,一直處在相當高的水準。老成都上世紀40年代擁有60多萬人口。在這60多萬人口當中,有近12萬老成都人都是名副其實的「茶客」。

茶,已經構成了老成都人一套獨特的市井休閒生活文化。今天,當我們走在諸如寬窄巷子、水井街這樣的舊街老巷中,還會看到一些老茶客瀟灑自然地往那一坐,抽著葉子煙擺龍門陣,就這樣可以從早一直侃到晚上。

成都,這座泡在茶缸裡的城市,無處不洋溢著茶的芬芳,無處不閃爍著茶的智慧光芒,無處不展現出茶的無限創造力。茶,在這裡不僅僅是茶,而是代表了成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禪茶一味」在成都得到了最合適的體現。

成都:一座美妙的城市李白詩云:「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自古以來,成都就是一個快樂的都市。「形勝古今稱樂園,年年春色為人留。」有人把成都比作「東方的伊甸園」。唐玄宗避「安史之亂」,趕來成都,居住一年多;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偏居西南三年光陰。詩人有難了,也喜歡到成都避難。詩聖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在成都居住了六年,留下上百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杜甫草堂

而中國茶葉的根源也是從四川追溯起,《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丹、漆、茶、蜜......皆納貢之。」武王伐紂是在公元前1066年,這就是說早在3000多年前,巴蜀一帶就已經以茶為貢品了。秦漢年間的四川對茶葉的栽種已非常廣泛且成熟。據秦漢時代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益州川谷山嶺道邊皆為茶樹,一尺,兩尺,甚有兩人合抱者。

公元前59年,寓居成都的王褒就在《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最明確的飲茶記載。成都也因為茶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第一家茶館、第一個茶葉市場、第一首茶詩......

隨著時代變遷,茶深入到成都人的生活中。短短的時間裡,茶樓、茶坊遍布大街小巷、農家院落和居民大院。成都人對茶的喜愛和迷戀,使成都成為世界上擁有茶館最多的城市。因此也造就了成都寬容的性情。無論人生的得失沉浮,成都人都能以自得其樂的心態去面對。如同一杯清茶。成都的老百姓,也因為茶,樂天知命、詼諧幽默。

老成都的茶名片

茶店子:茶店子是今天成都最大的農貿市場和最大的旅遊客流交通中轉站點。每次,我送外地朋友從這裡轉車去九寨溝,都會給他們講一段茶店子的由來:話說很早以前,茶店子乃是個荒涼墳地,每年適逢三月清明掃墓,這裡到處遊走著「欲斷魂」的掃墓人。若遇上「清明時節雨」,行人們則無處尋覓酒家、茶肆。後來有一劉姓人家,在此設一茶棚。後來這裡慢慢發達了,來往商賈、行路人都在這裡歇腳,為感激紀念,就為此地取名茶店子。因為茶店子也就包涵中途驛站的意思。時至今日,地名沒變,那個小茶棚,早已無處覓蹤影。這裡新建了氣派的茶館、茶樓,供在此中轉等車的人歇腳,歷史的功能還依舊延續,非常有意思。

成都自古是文雅風流聚集之地,茶館、茶肆是文人雅士們熱衷的地方。寬巷子、大慈寺是「非非主義」流派詩人集會場所,而玉林路充滿了後現代主義色彩的「白夜吧」一類,則是一些女浪漫主義詩人的溫巢。

自古文人們茶舍信手塗鴉幾句自然少不了。雅致粗俗,包羅萬象。「流水行雲風展四川文化,迴腸盪氣孕育五戲精神。」這是懸於華興街悅來茶樓當中的一副名聯:而「品人生百味一杯茶,造世間萬象平常心。」的楹聯則是在青羊宮橋頭歲月茶莊當年懸掛的。

成都青羊宮

成都的長街、胡同一如當初,多且種類複雜,但有著統一相似的特點,那就是茶館多、茅廁多、龍門陣多。乍一看來覺得非常有趣可笑。但仔細想想這與老成都人愛休閒的一貫生活方式緊密關聯。閒來無事幾人湊在一起。無聊擺龍門陣打發時間,擺的口乾舌燥了,於是買上一盞藍碗茶,喝多了內急不打緊,就近很容易就能找到個地方方便。

寬窄巷子

蓋碗茶:蓋碗茶分為茶碗、茶蓋、茶託三部分,因而也稱三件頭。相傳為唐代節度使崔寧所發明。崔寧勤於政務,功於詩書 ,常常以茶會客。崔寧見使女送茶時,常因茶碗太燙而多有不便,於是想出一條妙計,用蠟將茶碗固定在茶託上,這樣一來,茶碗裡的水就不會溢出。後來這種茶具在民間流傳開來而後全國仿造。對於這種茶具的託捧方法也有要領,左手託茶沿,右手拇指中指提起茶蓋,在碗面上輕輕撥動,發出聲響,然後將茶蓋半沉入水中,由裡向外慢慢華東,這時只見綠波翻湧,翠葉沉浮,幻影遊動。飲茶時將茶碗送到嘴邊,從茶碗與茶蓋的縫隙中啜茶,茶水於舌邊、舌根迴蕩。如此分三次吞下,咕咕有聲,此時口中是暗香飄動、芬芳亂竄,行家們稱此招為「三吹三浪」。

續水時,一般是夥計手提一隻長嘴壺,在一米之外準確的將水射入茶碗之中,這稱為「仙人擺浪」。有的夥計還有絕活,能在客人身後射水,水越過客人頭頂,準確的落入茶碗之中,這叫「雪花蓋頂」。還有雙手提壺,同時向一隻茶碗中射水,叫「雙龍戲珠」。更絕的是隔桌射水,即手提長嘴壺,站在桌對面,朝客人面前的茶碗中射水,準確無誤,而且無水濺出,客人有驚無險,這稱為「海上飛虹」。

蓋碗茶流傳至民間後,更豐富了其內涵,形成了特殊的茶語。茶蓋翻轉在茶沿旁,要求續水、加湯。茶蓋平放在碗旁,表示座位有人,立馬回來;茶蓋翻轉平放於茶碗之上,表示要結帳走了。

如今的成都,仍在續寫著人與茶之間的新故事。

相關焦點

  • 〔讀城〕成都地標產品之七:成都人的消夏慢生活,從天府龍芽開始
    成都人的消夏慢生活,從一杯天府龍芽開始文/Jamie「編者按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成都地理標識產品是具有鮮明本土特質、傳統底蘊,取得廣泛認同的優質產品。這些品牌產品是成都地區重要的活態根塊,湧動著當代脈動,生發出川派之魅。」
  • 《冷歷史會說話:你不知道的老成都》第三十八期|蓋碗茶:「天地人...
    《冷歷史會說話:你不知道的老成都》是四川新聞網&成都博物館&四川傳媒學院攜手打造的一檔文化類原創音頻節目。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的 ——蓋碗茶。(播講者:楊家毅)  說起蓋碗茶,大家都知道分為茶蓋、茶杯、茶託,但這樣獨特的造型是怎樣機緣巧合下被發明出來的呢?
  • 這個冬天,你喝八寶茶了麼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千百年的傳承下來,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八寶茶,相傳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間(780-783)由西川節度使崔寧之女在成都發明的。到了元代被回回政治家賽典赤-贍思丁發揚光大。回族十分重視飲茶的保健功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借鑑、吸收、發展並總結形成了本民族飲茶養生之道。據調查一些百歲回族老人,長壽的奧妙之一,就是非常注意配製不同飲用的茶水。
  • 天府黃引發市民大創作,銀杏葉堆出金色「成都」
    這,就是成都的秋天。陽光露臉,大街小巷,年少老幼。拍照、擺造型、發朋友圈,一年一度的「黃金狂歡節」來了。「火鍋」、「蓋碗茶」、「太陽神鳥」「我愛成都」……一幅幅銀杏圖,正是成都市民對這座城市的告白。保潔員銀杏作「畫」 「太陽神鳥」表白成都沒有美術功底,沒有藝術天賦,照著網上的圖案保潔員們便用銀杏葉「掃」出了太陽神鳥,實在太厲害。
  • 大運會給成都帶來了什麼變化?
    如今,桂溪生態公園對許多像小張一樣的成都家庭來說,不僅成為了運動休閒的場所,更成了一個滿足社交需求的好去處。桂溪生態公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一直以來,成都周末生活給人的印象就是火鍋、麻將、蓋碗茶。最近幾年,成都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令參加體育運動、觀看體育賽事成為這座城市居民周末休閒的新選擇。
  • 成都金牛區建設「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的謀與定
    在成都率先踐行公園城市街區一體化導則,府河攝影公園等7大公園建成開園,棗子巷、愛情巷等14條特色街區亮相,新橋、九裡堤等一批示範社區成為國際化社區新樣板。重塑經濟組織方式,加快構建「1+3+6」現代產業體系。在成都率先制定「現代都市工業行動計劃」,18個128萬平方米工業樓宇、標準廠房全面建設,引進投資海利爾人工智慧製造總部、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等16個重大項目。
  • 當傳統茶文化搭上明星IP,深度剖析「本宮的茶」為何風靡
    一、明星IP加持,堅持產品品質「本宮的茶」誕生於2014年,由華語樂壇組合羽泉聯合創始,以「每一口都是原茶」的產品研發宗旨出品優質、健康、驚豔的新式茶飲品牌。其門店已遍布在國內部分地區及海外。具有明星IP加持的品牌,往往能夠聚集更多的資源,從而迅速發展。而本宮的茶卻在前3年時間內僅僅開了10多家直營店,如此豈不浪費發展良機?
  • 人有萬象,茶有千面——何其相似
    選擇一個飄逸閒適,清幽淡雅的環境,沏上一杯好茶,讓自己置身這種環境之下,以清淨閒適的心情來品茶,伴著淡淡茶香來品悟人生,感悟生活。茶道有「好茶、佳具、雅景」三要點。品茶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愉快,「三口為品」,茶水」甘、香、滑、重」,慢慢細細地品味出人生的百般滋味。假如大碗喝茶,那只能稱牛飲,是解渴的生理需求,品茶更重要是獲得精神感受和思想滿足。
  • 喝潮汕工夫茶,為什麼不管幾個人都只用三個杯子?
    潮汕工夫茶到過潮汕地區的朋友一定知道,只放三盞杯是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飲茶方式。唐朝時潮汕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至宋朝時臻於大成,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以地域劃分而自成一派。品字也可以作為一個動詞來理解,遇見一道好茶很是難得,一口氣喝下去很浪費,一定要沉心靜氣慢慢地品味。
  • 文體活動+城市品質提升 成都雙流大運會氛圍越來越濃
    ,標誌著雙流從場館改造到人行道綠化整治提升;從成立大運會雙流賽區委員會到全區開展「愛成都·迎大會」的各項體育活動;從城市品質提升到哉歌載舞迎大運會……雙流區在全區營造「愛成都·迎大運」的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已在118個村(社區)開展「體育+」社區運動活動439場次,在全區掀起了「愛成都·迎大運」全民健身活動的高潮,並以大運會為契機,在各項群眾體育賽事中大力宣傳大運會和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讓廣大市民知曉、理解和參與大運會,營造濃厚的賽事籌辦氛圍。同時,把社區運動節作為廣泛開展全面健身活動和積極籌辦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
  •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零的突破」與一座城的崛起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據不完全統計,生物城這一年中「從0到1」的突破超過10個。每一個突破都來之不易,尤其是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不平凡之年;每一個突破都意蘊深遠,尤其是對這個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承載地。
  • 如何真正學習傳承天府文化?聽聽名人名家怎麼說
    成都商報記者 張瑾  近日,成都全市中小學生都收到了一道暑期社會實踐「題」——推薦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天府文化的文化名片,題目將通過孩子們去認識了解並推薦天府文化,以此引導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 時來運至,天地攜力:成都正式進入大運年
    在「綠色、節儉、必須」的原則下,大量的建設投入,並非「一次性使用」,而是在規劃之初就以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科學地對重大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與街道、社區的發展進行系統規劃,將體育場館建設融入城市社區功能實現當中,實現體育場館的經濟功能與社區經濟發展的需求相統一。
  • 木朗山創始人官楚堯:茶文化,值得一輩子守候
    「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日子滿山雲」是木朗村獨有的氣候和環境,作為木朗村土生土長的官楚堯,從小喝著木朗村的茶,看著茶園中的雲霧,聞著滿山遍地的茶香長大。茶,是木朗村人離不開的飲品,而茶,也成了牽絆官楚堯一生的事。
  • 成都地鐵6號線:郫都區~金牛區~成華區~天府新區~雙流區
    ;三期,蒲草塘站 ,成都地鐵25號線(規劃),高新區;三期,萬安站 ,——,天府新區;三期,麓山大道站 ,成都地鐵14號線(規劃),天府新區;三期,瀋陽路站 ,成都地鐵26號線(規劃),天府新區;三期,
  • 「一體三翼」新格局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開校起航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1日訊 9月21日,錦城湖畔,一所高顏值、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學校正式起航,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開校典禮暨石室天府中學十周年校慶啟動儀式舉行。石室天府中學錦城湖校區(高新區盛興街180號)成功開辦,標誌著石室天府「一體三翼」辦學新格局正式形成,石室天府將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傳承好天府文化,為成都市民提供更高品質教育。現場來自省、市、區相關領導,高新區友好學校,媒體單位、學生家長以及全校教職工3000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
  • 茶文化邂逅建築文化 2018重慶國際茶文化發展峰會召開
    華龍網8月2日12時訊 7月31日,2018重慶國際茶文化發展峰會在重慶融創國賓壹號院舉行,來自重慶茶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知名茶館館主齊聚一堂,對重慶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現狀提出探討,並對未來重慶茶產業發展趨勢做出了研判。
  • 巴渝好茶邀君飲 華巨臣第8屆重慶茶博會將於6月14日開幕
    劃分為名茶展區,黑茶/普洱茶展區,港澳臺/國際展區,紫砂展區,茶具、工藝品展區,茶文化活動區等。展品囊括傳統六大茶類、紫砂、陶瓷、工藝品、紅木、茶家具、茶食品、茶服等上萬種精品,吸引了來自全國69個名茶產區600餘家知名企業參展。     萬千好茶,巴渝等你。
  • 禪宗使佛與茶相互結合,禪的哲學精神與茶的精神內涵融為一體
    禪宗使佛與茶相互結合,禪的哲學精神與茶的精神內涵融為一體中華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創造積累,己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社會結構、多層次的文化整合系統,它蘊涵著佛家的禪機、道家的清寂、儒家的理念。佛茶最初雖然是為了養生、清思,但禪宗使佛學精華與茶文化相互結合,佛理與茶理真正貫通,禪的哲學精神與茶的精神內涵融為一體。「茶禪一味」,明心見性,創造了飲茶意境。最早以茶自娛的道家,雖然是從藥理出發認識茶的作用,但飲茶後的神清氣爽與道家修煉的主張內省相通後,道家從飲茶中得到自身與天地宇宙合為一氣的真切感受,悟出飲茶是為了「探虛玄而參造化,清神身而出塵表」。
  • 2021年日曆 | 最美茶日曆
    《有茶時光 2021年茶日曆》以「茶」為內容核心,主打茶文化知識、茶健康和茶生活,是為眾多喝茶、愛茶之人設計的伴手禮。 茶日曆由中國茶葉博物館主編,中國茶葉博物館用歷代國家寶藏勾勒出典雅、豐富、厚重的中國茶文化日曆,讓充滿儀式感和雅趣的茶文化伴隨我們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