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人體體溫嗎?專家: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2020-11-25 騰訊網

2月6日,武漢開啟全民測量體溫。最近,「在線問診」後臺監測到,超過800條的市民提問:「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長江日報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

1月31日,漢陽區龍陽街辦事處,保安給工作人員測體溫 長江日報記者金思柳 攝

體溫多少為正常?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正常值範圍為:

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

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

腋下溫度36.0℃~37.0℃。

正常體溫的標準是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並非為個體的絕對數值。每個個體的基礎體溫是不一樣的,因此,相同的溫度,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體溫不會引起不適,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發燒。

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如果排除測量有誤,確實有一部分人的體溫長期偏低,這屬於生理性,不是病態。它對身體的健康沒什麼影響。

如何測體溫最科學?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籤蘸酒精擦拭消毒,然後挾在腋下5分鐘。讀取體溫計數值時,眼睛應與水銀最高處在同一平面。

電子體溫計雖然便捷安全,但易出現誤差,可以在水銀溫度計測量出的體溫上進行加減,從而減少誤差。

1月30日,武漢市江岸區某醫學隔離觀察點,醫護人員給隔離患者測體溫 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體溫為何會忽高忽低?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各種因素而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範圍內。

性別因素:一般女性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經前期和妊娠早期輕度升高,排卵期較低。

年齡因素: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體溫可略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故體溫偏低。

時間因素:一般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體溫最高,其變動範圍約在0.5℃-1℃之間。長期從事夜間工作者,則出現夜間體溫升高,日間體溫下降的情況。

情緒與運動:情緒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運動時骨骼肌收縮,均可使體溫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氣溫的變化,進食等均可使體溫產生波動。

體溫低免疫力就差嗎?

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自19世紀以來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會下降30%左右;體溫上升1℃,免疫力就會提高5~6倍。」可信嗎?

武漢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舒迎春:我們在臨床上把37.3℃才作為兒童發燒的溫度,我們對非發熱疾病的患兒測量體溫時,幾乎都低於37℃。但是否在200年間就下降了0.4℃,目前尚無統計數據支持。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教授:雖然沒有體溫下降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2月3日,洪山區關山街道保利花園小區防疫衛士對居民進行體溫測量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如何提高體溫?

1、每天泡腳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臨床流行病學教授廖皓磊:面對新冠肺炎,我們要提高體溫、增強免疫力,需要通過物理療法和行為療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腳洗熱水澡,多喝熱水。現在大家宅在家裡,無事可以泡泡腳,一天三次不為過。

2、溫柔運動

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專家張青松:據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運動對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

但是在進行大強度運動的3~72小時,會處於免疫「空窗期」,比平時更容易遭受病原體感染。研究表明,高強度運動時雖然會刺激白細胞數量的上升,但是在身體內流動的成熟的(能殺毒的)白細胞卻更少,白細胞的功能會下降。另外,巨噬細胞的特性在運動後到運動一小時後也會從抗炎轉變為促炎效果。不僅損失了「戰鬥力」,也無助於建立免疫防線。

所以目前在疫情下,不提倡開展高心率、高強度的運動,這樣反而會降低抵抗力。年輕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撐、伏地挺身,在跑步機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極、做養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鐘左右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心率在120至150之間比較好,既達到運動效果,又不超過普通市民的身體承受能力。

3、「打折」膳食寶塔

近半個月「宅家」生活,不少市民的飲食習慣有變化,一日三餐變兩餐最常見。熬夜、飲食單一化,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會不會影響健康、降低身體抵抗力?怎麼吃才能既保證營養、又不增肥?

1月30日,華聯超市武昌中華路店,生鮮蔬菜、水果供應充足 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武漢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許淑芳副主任醫師:不主張一日兩餐,最好按平時規律,一天至少吃三餐,中餐或晚餐分量適當減少,蛋白質要三餐均衡分配。人口較多的家庭,建議採取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每人用專用的碗筷。如果擔心發胖,可參照「膳食寶塔」來安排生活。

減:可適當減少主食、油脂,減少熱量攝入。普通成人每天應吃250~400克主食,想避免長胖,可按下限控制在250克左右。體型較小、熱量需求量少的人,可以適當再減少,但不要少於150克主食。

保或加:對抗新冠病毒,人體免疫力很重要,得確保蔬菜、蛋白質的攝入。儘量多吃深色綠葉菜,每天保證1個雞蛋、1袋牛奶。如果有需求,蛋白質、蔬菜、水果和飲水可以適當增加攝入。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一般來說,正常體溫的範圍在36-37度左右,但由於測量方式的不同,標準也就不相同了。
  • 武漢全民測體溫,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王小川教授表示,雖然沒有體溫下降上升後,免疫力隨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體研究,但是,在正常體溫範圍內,的確會出現體溫 越高,免疫力越強的現象。這是因為,體溫越高,就越會激活人體內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是真的!這幾點提醒必看
    在「在線問診」平臺有超過800位市民問了同一問題「體溫在36℃以下怎麼辦?這正常嗎?」,成了市民的心頭結56歲,男,體溫35.7℃,有時頭疼,正常嗎?「看到網上說,體溫高一些,意味著免疫力強一些,是這樣的麼?」……今天針對市民對體溫的諸多疑惑武漢晚報邀請相關醫學專家細說體溫那些事兒體溫低免疫力就差?近日,網上盛傳,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
  • 37℃體溫已成為歷史:目前人類體溫普遍偏低,這意味著什麼?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中,口罩、消毒液、量體溫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現在無論出入哪裡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有時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有時候卻只有35度多,這是為什麼呢?體溫低的原因有是什麼?體溫的高低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 測量體溫有幾種方法?原理是什麼?
    正常體溫是大多數人在正常情況下的平均體溫,大約在37°C(98.6°F)。每個人體溫會在此正常值上下浮動1°F(0.6°C)。 正常體溫的變化與你的活動量和一天的時間有關係,也和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有關係。比如當女人排卵或者來例假時體溫會有更大的升高和降低。
  • 體溫下降1℃人體免疫力就會降低30%
    體溫下降1℃人體免疫力就會降低30%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08 星期五     有本書叫 《病從寒中來》,作者是日本的醫學專家石原結實,書中介紹許多疾病和寒冷有關。其中實驗結果表明:溫度在35.5℃時,癌細胞大肆繁殖;溫度在39.6℃時,癌細胞大量消失。體溫下降1℃,人體 免 疫 力 就 會 降 低30%。書中講述,大量實例證明:體溫升高,癌症、抑鬱、心臟病症狀都得到明顯減輕,提高體溫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獲得健康。
  • 體溫多高算是發熱?關於測量體溫,一次講清楚!
    體溫多高算是發熱?關於測量體溫,一次講清楚!但是對於測體溫這件事,很多人其實並不太明白,比如:體溫多高算是發熱?以 37 攝氏度劃分健康和發熱合理嗎?體溫怎樣測比較準確呢?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體溫上升不一定代表發熱。雖然人類是恆溫動物,但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溫也會所有波動。01哪些因素會影響體溫?
  • 11個有趣體溫小常識,一般人都不知道
    其實人體的體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體溫會隨著環境以及性別、年齡等狀況進行調整。這是一個關於體溫的10個有趣小常識,我推薦你閱讀。正常體溫我們人體的正常體溫,一直被認為是37℃,但其實我們的體溫會有一個區間,從36.1-37.2℃,並且有時候你的體溫可能會高於這個區間。
  • 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臨床上通常以口腔、直腸或腋窩的溫度代表體溫。通常測量體溫的常規方法有口測法、腋測法、肛測法。所用體溫計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近年來還有耳測法、額測法,所用體溫計為紅外線體溫計;耳測法是使用紅外線耳式測溫計測量鼓膜的溫度,此法多用於嬰幼兒;額測法是使用紅外線測溫計測量額頭皮膚溫度,此法僅用於體溫篩查。使用水銀體溫計測景體溫常用的三種方法。1、口測法:將消毒過的體溫計頭端置於患者舌下,囑其緊閉口後,用鼻呼吸,5分鐘後取出並讀數。正常值為36.2-37.2℃。
  • 嬰兒體溫多少算正常?提醒:三個部位溫度不一樣,教你正確測量
    對於如何判斷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怎麼給寶寶測體溫算是正確,新手爸媽有必要了解以下的內容了。一、嬰兒體溫多少算正常新生兒的體溫是不能和成人相提並論的,因為新生兒的體溫是會比成人高一點。在春、秋、冬這三個季節時,嬰兒的腋溫在上午和下午有所不同,上午是36.6℃,下午是36.9℃。而在夏季時,腑溫會高一點,上午是36.9℃,下午是37℃。
  • 風速越大人體散失的熱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越來越感到寒冷
    強冷空氣來襲,氣溫將繼續下降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雷蕾介紹,受西伯利亞南下強冷空氣影響,6日白天北京出現大風、強降溫天氣,大部分地區偏北風5級左右,陣風8—9級;氣溫大幅下降。夜間氣溫將繼續下降,預計7日早晨平原地區氣溫為-20℃左右。
  • 體溫多少算發燒?燒到多少度需要用藥?很多人都沒有做對
    卻不知道你理解的發燒,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發燒,隨便亂用藥,對健康是不利的,如果不想給身體增添麻煩,就要及時了解清楚。那麼,體溫在多少攝入度算發燒?大多數人都覺得正常體溫是37度,就會產生一個誤會,覺得超出37度就算是發燒。事實並非如此,37度不是標準的體溫,要知道測量體溫的地方不一樣,測出的正常體溫也就會有差異。
  • 體溫怎麼測才準確?超過多少度算發熱?提示:不同溫度計標準不同
    在家測量體溫,大部分人都是用的水銀溫度計,因此我們今天就以水溫溫度計為例,教你測量體溫的正確方法。怎樣測量體溫才準確?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是,先取出體溫計,輕輕的甩兩下體溫計,把內部的水銀針甩到起始的位置。然後把水銀溫度計放在腋窩下,等待五分鐘,取出溫度計,堵取水銀針的指示數值即可。
  • 體溫篩查儀廠家——用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小編近日採訪獲悉,截至2020年十二月底,格物優信的人體測溫熱像儀產品已幫助上百家中外企業包括了火車站、醫院、學校等部署了行之有效的體溫篩查解決方案。全國各大城市在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公共場所場所,紛紛啟動了體溫監測。武漢格物優信成立於2016年,是疫情期間武漢東湖高新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之一。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正是格物優信的優勢產品,其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目前已擁有12項專利。面對極其容易被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還有大量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的訂單需求,格物優信選擇了堅守。
  • 口語交際丨體溫怎麼用英語說呢?
    孩子們,你生病的時候最怕的是什麼呢?吃藥?打針?還是……無論你怕哪一個,到了醫院,就要聽醫生的,寒冷的冬天,最常見的應該就是發燒感冒了吧,量體溫是少不了的。我們都知道發燒是 have a fever,那量體溫怎麼說呢?打針呢?今天就挨個來看一下吧。  1.
  • 抖音iphone用Siri測量體溫怎麼弄 Siri量體溫設置方法教程
    抖音iphone用Siri測量體溫怎麼弄 Siri量體溫設置方法教程 最近在抖音上出現了很多視頻,都是跟iPhone用siri量體溫的,很多玩家還不清楚到底是怎麼設置的,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抖音
  • 額頭OR手腕,哪個測出的體溫更準?聽聽醫生怎麼說
    聽聽醫生怎麼說金羊網  作者:陳輝  2020-03-25 到底哪個位置的體溫最能代表你的真實水平,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 華為手機新專利曝光:不用溫度計就能測體溫
    摘要中顯示,該專利是「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 該專利於2020年3月31日申請,11月17日正式公開。
  • 比起測額頭會更準確嗎?專家解析哪種方法更...
    ▲北城天街,保安對一位女士進行手腕溫度的測量記者觀察統計,5分鐘內,該保安先後對20多人的手腕部位進行了測量,顧客都非常配合,提前挽起袖口,測試完成後有序進入。記者發現,多數人手腕部位測出來的體溫在35-36度左右,但也有的人手腕部位測出來的溫度較低,甚至有33度、34度這樣的情況。
  • 百度AI體溫檢測技術落地北京 誤差僅為0.05攝氏度
    百度目前正在把AI技術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中,比如在北京清河火車站落地應用了 AI 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據介紹,當前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站等人流密集的公眾場所使用的體溫檢測方法存在一些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