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神明大全》(上、下冊)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藏傳佛教神明大全》是作者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埋頭翻閱《甘珠爾》和《丹珠爾》,從中披沙揀金,抽絲剝繭,然後融會貫通,綜博匯要,才得以完稿的。所以具有傳承性、權威性和嚴肅性;引經據典,資料翔實,並無杜撰臆造之嫌。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體例上,本書都算是大手筆,高品位,鴻篇巨製,華章高文,繽紛多彩。洋洋百萬字,把上至前宏期,下至後宏期以來藏傳佛教滄桑之變,都大致涉獵。由於歷史的原因,藏區教派紛呈,學風綺雜,見解隱遠,作者拋卻一己之私,門戶之見,對所有宗派和學者一視同仁,只要是本書需要的,都一一收入。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用直觀形象的手法將它們展現在世人面前,是艱苦卓絕和首開先河之舉。作者做到了這一點,他用縱橫捭闔的文字功力把藏傳佛教文化濃縮筆端,配以一幅幅令人叫絕的身像,形成圖文並茂之大全,填補了此領域的空白,使之具有理程碑意義。通過視角藝術,可見藏傳佛教的內涵,可知藏族文化的概貌,可嘆藏族歷史的遠奧。藏族的佛畫種類繁多,數量無計其數,其中時輪神就有數以億計之多。這次共收集1285幅,只是滄海一粟,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它們具有普遍性、象徵性和代表性,充分反映了藏族繪畫藝術的全貌,可謂乘一總萬,傳世精品;由著名藏族美術大師夏吾才郎領銜的一批當代畫師精英執筆繪畫。一尊尊畫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忿怒可怖,有一的正襟危坐,有的手舞足蹈,等等,不一而足。圖像陪襯文字,文字點綴圖像,使全書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本書分開卷、正文、結尾三大段落。在開卷章節中,包括神的共同與不共同趣談鮮聞、結合神的禮讚如何唪誦咒文。在正文中,包括三世神,特別是佛祖釋迦牟尼變化的四續神、世間與出世間神、各個功業神等,皆分門別類的作了介紹。針對每尊神,開頭放佛法眾母及其現證偈頌,之後為咒語,最後以「願以此善不久將來,本人速證本尊神群,六道眾生一個不少,全部引向彼等淨土」的祝詞使其完善。在結尾中,以發願回向等方式,聊作最後儀軌,使大家便於實踐。

**圖書目錄**

上部

前言

眾神指歸 / 佛祖釋迦牟尼佛 / 文殊菩薩 / 觀音菩薩 / 金剛手菩薩 / 度母 / 五分生死流轉圖 / 時輪彩粉壇城 / 十相自在

七佛

提要 / 釋迦牟尼 / 毗婆尸佛 / 尸棄佛 / 毗舍浮佛 / 拘留孫佛 / 迦那迦牟尼佛 / 迦葉佛

堅劫千佛

提要 / 勝解佛(千佛之一) / 迦葉佛(三世佛之一) / 釋迦牟尼佛(三世佛之一) / 彌勒佛(三世佛之一)

釋迦牟尼功德

兜率降世(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一) / 入住母胎(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二) / 圓滿誕生(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三) / 精通共同文化(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四) / 受用妃眷(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五)從家出家(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六) / 行苦難行(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七) / 趨金剛座(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八)調伏魔軍(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九) / 成正等覺(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十) / 轉妙法輪(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十一)入大涅槃(釋迦牟尼生平大事之十二) / 大神變節

隨佛大弟子

文殊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一) / 觀音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二)金剛手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三) / 彌勒菩薩(隨佛大弟子之四) / 地藏菩薩(隨佛大弟子之) / 除蓋障菩薩(隨佛大弟子之六) / 虛空藏菩薩(隨佛大弟子之七) / 普賢菩薩(隨佛大弟子之八) / 彌勒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 / 香象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 / 無量光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 / 金剛藏菩薩等(賢劫十六菩薩之一) / 十二獨覺 / 十六大聲聞弟子 / 須菩提 / 舍利弗 / 目犍連 / 眾生母 / 因竭陀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阿氏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伐那婆斯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迦裡迦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伐闍羅佛多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跋陀羅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迦羅加伐蹉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迦諾迦跋黎墮闍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薄拘羅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羅睺羅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注荼半託迦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賓度羅跋羅墮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半託迦尊者 / (十六尊者之一)那迦希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蘇頻陀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阿秘特尊者(十六尊者之一) / 居士達瑪達 / 羅漢中的和尚 / 飲光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阿難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麻衣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小護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有愧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黑色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大善見法藏(七代付法藏師之一) / 聖者尼瑪貢瓦

六嚴二勝等

提要 / 龍樹菩薩(六嚴之一) / 聖天(六嚴之一) / 無著(六嚴之一) / 世親(六嚴之一) / 陳那(六嚴之一) / 法稱(六嚴之一) / 功德光(二勝之一) / 釋迦光(二勝之一) / 月稱 / 寂天 / 旃陀羅閣彌

藏族王臣傳法經過

吞彌桑布札 / 松贊幹布 / 赤松德贊 / 赤熱巴津 / 菩提薩埵 / 蓮花生 / 蓮花金剛(蓮花生八號之一) / 谷如靜修?溫薩派 / 蓮花生八號 / 白若雜納 / 隆欽饒傑巴 / 貢巴饒色 / 阿底峽之一 / 阿底峽之二 / 仲敦巴 / 鄂?勒巴協饒 / 噶當十六明點 / 瑪爾巴 / 米拉日巴 / 熱瓊巴 / 塔波拉傑 / 瓊波瑜伽師 / 唐東傑布 / 達巴桑傑 / 瑪久拉仲 / 袞噶寧布 / 瑣南則摩 / 札巴堅贊 / 薩迦班智達 / 八思巴 / 覺囊巴?牟角多吉 / 多羅那他 / 布敦?仁欽竹 / 宗喀巴 / 宗喀巴五照見 / 賈擦?達瑪仁欽 / 克珠傑 / 根敦珠 / 五世達賴 / 唐三藏 / 布袋和尚 / 濟公和尚

金剛持佛

金剛持佛 / 無上金剛持佛 / 不動佛(五部佛之一) / 寶生佛(五部佛之一) / 無量光佛(五部佛之一) / 不空成就(五部佛之一) / 毗盧佛(五部佛之一) / 金剛薩埵 / 金剛薩埵(黃) / 灌頂金剛薩埵 / 不空金剛

密集

提要 / 妙金剛十九眾 / 不動金剛三十二眾 / 無量光妙金剛四十三眾 / 妙金剛?佛智派 / 雙身不動金剛?歡喜金剛派 / 密集雙身金剛

勝樂輪

提要 / 勝樂魯歐巴 / 雙身勝樂?噶羅派 / 白金剛薩埵(被甲六勇識之一) / 黃無量光(被甲六勇識之一) / 紅蓮舞自在女(被甲六勇識之一) / 黑勝樂(被甲六勇識之一) / 金剛光菩薩(被甲六勇識之一) / 良馬菩薩(被甲六勇識之一) / 金剛亥母(被甲六勇識之一) / 閻羅母(被甲六勇識之一) / 能愚母(被甲六勇識之一) / 能行母(被甲六勇識之一) / 能懼母(被甲六勇識之一) / 煙墨母 / 五鈴尊 / 鈴身壇城 / 雙身勝樂金剛?鈴尊派 / 黑勝樂三十七眾 / 獨勇黑勝樂?達隆派六本尊之一 / 靜菩提薩埵三十七眾 / 集輪六十三眾 / 另類集輪六十二眾 / 勝樂輪六部七十二眾 / 勝樂輪六部金剛薩埵 / 勝樂輪六部無量光佛 / 勝樂輪六部寶生佛 / 勝樂輪六部蓮花空行 / 勝樂輪六部不動空行 / 勝樂輪六部不空交杵空行 / 《辭藻師六十九品》所出忿怒明王十一眾 / 甘露明王 / 《甘露明王續》所出甘露明王二十一眾 / 忿怒明王二十九眾 / 飲血金剛二十一眾 / 甘露漩明王十三眾 / 據《阿布達那續》勝樂六十二眾 / 藍勝樂六十二眾 / 白勝樂 / 勝樂十三眾 / 藍又身勝樂五眾 / 勝樂九眾?德洛巴派 / 勝樂七眾?無二金剛派 / 勝樂律生 / 勝樂大鵬?熱譯師派 / 忿怒觸燃勝樂?薩迦派 / 觀音七字明?牟札派 / 白勝樂金剛 / 長壽白勝樂 / 雙身勝樂 / 半圓勝樂九眾 / 勝樂驢面 / 紅金剛亥母三十七眾 / 藍金剛亥母三十七眾 / 黃金剛亥母三十七眾 / 《金剛四座續》所出智慧空行女十三眾 / 金剛瑜伽女 / 四面金剛亥母三十七眾 / 紅金剛亥母十三眾?德洛巴派 / 金剛亥母十三眾?納若巴派 / 黑金剛亥母 / 金剛亥母五眾 / 明慧金剛亥母 / 成就萬事金剛亥母五眾 / 淨相金剛亥母 / 不空金剛亥母 / 空行女?納若巴派 / 空行持明樂女?梅智派 / 雙面金剛亥母因陀羅空行之一 / 雙面金剛亥母因陀羅空行之二 / 登天金剛亥母?熱譯師派 / 龜姿金剛亥母?薩迦派 / 雙身錯亂金剛瑜伽女?綽普派 / 婆羅門持吉金剛亥母?綽普派 / 無首金剛瑜伽女?綽普派 / 雙面金剛亥母?夏派 / 帕當巴所傳黑佛母九眾?達隆派 / 金剛空行(空行八部之一)珍寶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蓮花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羯磨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誓言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交杵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救度寬行(空行八部之一) / 世間空行(空行八部之一) / 忿怒紅亥母 / 金剛無我母 / 雙面亥母 / 無首瑜伽女 / 忿怒度母 / 秀眉度母?香巴派 / 神秘智慧空行?達隆派 / 德奴瑪天女?薩迦派 / 毗盧金剛母 / 金剛盛讚女 / 佛陀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 金剛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 珍寶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 蓮花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 交杵空行(空行五部之一)

金剛大威德

提要 / 大威德十三眾 / 獨勇大威德 / 大威德獨尊 / 大威德四十九眾 / 大威德?角派 / 牛面大威德 / 牛座大威德 / 搭箭大威德 / 黑閻摩敵 / 起屍大威德八眾 / 合眾大威德 / 紅閻摩敵 / 紅閻摩敵九眾 / 雙身紅閻摩敵 / 大黑閻摩敵 / 據《黑閻摩敵續》所出毗盧類大黑閻摩敵十三眾 / 三面大黑閻摩敵 / 六面大黑閻摩敵

喜金剛

提要 / 《喜金剛續第二品》所出喜金剛九眾 / 意喜金剛九眾 / 口喜金剛九眾 / 身喜金剛九眾 / 《桑布札》所出喜金剛十七眾四壇城之主旨喜金剛 / 意喜金剛十七眾 / 口喜金剛十七眾 / 身喜金剛十七眾 / 《喜金剛本說》所說喜金剛 / 雙身喜金剛 / 雙身喜金剛?賢德派 / 《金剛帳》所出綜合部或五部空行五十三眾 / 《桑布札》所出無我母二十三眾 / 《喜金剛續第二品》所出無我母十五眾

時輪神

提要 / 《時輪續》所出時輪神六百三十四眾 / 雙身時輪 / 羅睺羅雙身時輪?什巴札派 / 多樣白佛母 / 大力忿怒金剛

大幻母

提要 / 《大幻母續》所出大幻母五眾 / 大幻母 / 中幻母 / 獨勇小幻母

佛額

提要 / 《佛額續》所出佛額二十五眾 / 佛額九眾

瑜伽天

提要 / 《四金剛座續》所出瑜伽天五十八眾 / 瑜伽天母旨智慧空行

普明大日如來

提要 / 普明大日如來 / 《淨治惡趣續》所出普明九髻三十七眾

金剛界諸佛

提要 / 《瑜伽續本續略本》所出金剛界五十三眾 / 不空成就 / 羅睺 / 調伏眾生 / 金剛薩埵六十一眾 / 不朽靈塔神百眾

行部現證本尊

提要 / 毗盧遮那現證佛 / 能仁金剛座三眾 / 噶當四本尊之能仁佛 / 守護緣起加持佛 / 隨了焰口母陀羅尼大能仁 / 能仁梅日師哈巴 / 不動佛 / 不動金剛佛

如來佛

提要 / 釋迦牟尼(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金剛藏摧壞主(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珍寶眾焰(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龍王之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勇力(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吉祥喜(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寶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珍寶月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利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珍寶月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利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妙寶(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無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吉祥施(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深自在(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梵德(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和樓那(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水天之天(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吉祥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旃檀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無邊威德(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妙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無憂(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大威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善華(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梵天光(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名稱(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珠華(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念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聲流布(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勇相幢(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大摧伏(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歡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堅步(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普照莊嚴(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寶蓮摧伏(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 山主王(如來佛三十五眾之一)

彌勒菩薩

提要 / 《幻網經》所出彌勒菩薩 / 如來彌勒 / 彌勒菩薩?另類

三三昧耶佛

提要 / 三三昧耶佛 / 事部三三昧耶佛獨尊

觀音菩薩

提要 / 十一面千手觀音獨尊 / 蓮花部大悲十一面觀音 / 十一面空行五眾 / 大悲佛海 / 大悲世自在 / 牟札六本尊之佛海觀音 / 四臂觀音 / 觀音化身空行五眾?那仁派 / 心性安息空行?綽普派 / 如意寶觀音五眾?噶當派 / 世自在密修?牟札派 / 觀音虛空王?寧瑪派 / 觀音如意輪?噶當派 / 觀音救度八難?覺囊派 / 觀音不空絹索?覺囊派 / 觀音十一面救度八難?噶當派 / 白觀音救度火難 / 白觀音救度水難 / 黃觀音救度象難 / 紅黃觀音救度象難 / 紅觀音救度龍難 / 黑觀音救度空行難 / 紅觀音救度野人難 / 觀音蓮花手?覺囊派/ 觀音蘇喀瓦德?覺囊派 / 觀音不空鐵鉤?覺囊派 / 觀音不空供寶?覺囊派 / 觀音密集?阿底峽派 / 蓮網 / 四臂大悲觀音?王派 / 佛海?善逝四合 / 開眼觀世音 / 觀音金剛法 / 觀音四字半?噶當派 / 一聞一持觀音名而得觀音不還果 / 白觀音 / 持寶觀音 / 六字觀音 / 《佛學大乘莊嚴寶王經》所出六字觀音 / 開蓮觀音 / 六字三眾 / 《毗盧遮那現證續》所出觀音菩薩 / 飛天救世主十三眾 / 獅子吼觀自在 / 觀自在訶羅訶羅二尊 / 觀自在訶羅訶羅獨尊 / 白金剛法三面六臂 / 蓮舞自在九眾 / 蓮舞自在一面十八臂五眾 / 騎獅觀自在 / 三界主宰觀自在獨尊 / 紅觀音一面四臂三眾 / 全面主宰三世觀世音 / 青頸世自在 / 幻網系列黑觀音 / 不空絹索五眾 / 紅觀音一面二臂五眾

不空絹索神

提神 / 觀世音(不空絹索五眾之一) / 不空絹索(不空絹索五眾之一) / 馬頭明王(不空絹索五眾之一) / 單辮天母(不空絹索五眾之一) / 忿怒佛母(不空絹索五眾之一) / 不空絹索五眾?迦溼彌羅班欽派 / 黃觀音(不空絹索五眾?瓦日譯師派) / 紅不空絹索(不空絹索五眾?瓦日譯師派) / 綠馬頭明王(不空絹索五眾?瓦日譯師派) / 蔚藍單辮女(不空絹索五眾?瓦日譯師派) / 黃忿怒佛母(不空絹索五眾?瓦日譯師派) / 不空絹索?牟札派 / 黃觀音?噶當派 / 黃觀音五眾?噶當派 / 紀自在獅子吼?噶當派 / 觀世音獅子吼?薩迦派 / 觀世音獅子吼 / 度母 / 馬頭明王 / 忿怒佛母 / 善寶

智慧之神——文殊菩薩

提要 / 白文殊 / 白文殊?迦溼彌羅班欽派 / 白文殊?智慧輪 / 文殊?牟札派六神之一 / 諸佛高足 / 五字文殊?薩迦派 / 文殊滿志頌修?噶當派 / 文殊善言獅?達巴桑傑派 / 文殊善言獅?薩迦派 / 文殊善言獅之一 / 文殊善言獅之二 / 文殊內修成就 / 文殊秘修成就 / 黑文殊?薩迦派 / 妙金剛五眾 / 紅堅輪 / 文殊堅輪 / 文殊獅子吼十一眾 / 吉祥語王獨尊 / 文殊獅座 / 文殊語王主次二尊 / 文殊語王三眾 / 《文殊思維》所出文殊語王 / 語王——智慧寶藏 / 五字文殊五眾 / 迅速證悟文殊修行秘訣的五字文殊二尊 / 《金剛帳》所出秘訣無分支金剛一面六臂 / 法界語自在之一 / 法界語自在之二 / 法界語自在一面二臂 / 五字文殊與語自在 / 文殊獨雄合修成就 / 語自在王 / 文殊王姿與文殊 / 文殊獨雄合修成就(另類) / 全面主宰三界文殊三面六臂 / 《持明藏》所出智慧增益文殊 / 文殊名正贊? 秘訣智慧輪 / 法螺定之白文殊 / 《文殊名正贊》所出文殊三面四臂 / 妙金剛獨字明 / 文殊名贊?具諸佛相 / 文殊靜修 / 妙金剛 / 秘密文殊 / 法界語自在二百二十一眾

金剛手菩薩

提要 / 金剛手大輪 / 大輪十八眾 / 金剛手威猛五鵬 / 威猛金剛手?牟札派六神之一 / 威猛三合 / 金剛手?卓桑派 / 金剛手?顯宗九神之一 / 甘露滴金剛手 / 青衣金剛手?我主八吽眾 / 青塔金剛手 / 鐵管十三眾 / 威猛金剛手?鵬裙 / 《陀羅尼經》所出青衣金剛手?噶當派 / 青衣金剛手?卓桑派 / 少威金剛手?達隆派 / 金剛手?薩迦派 / 威猛持隼金剛手?達隆派 / 威猛護城金剛手?熱瓊派 / 樓閣金剛手?寧瑪派 / 金剛手俄匝日亞?薩迦派 / 獨雄金剛手?顯宗派 / 金剛手主次二尊 / 雙身溫靜金剛手 / 金剛手意壇十三眾 / 金剛手百三十八尊 / 熾燃金剛手?業神十七眾 / 金剛手?護方二十三眾 / 金剛手?星宿四十五眾 / 八龍圍繞金剛手十三眾 / 降魔金剛手三十三眾 / 《金剛帳》所出忿怒降魔金剛手 / 隆魔金剛手?薩迦派 / 金剛手?日矛身 / 英武普渡金剛手 / 英武普渡金剛藏 / 猛厲金剛手 / 金剛手?智嘎拉龍 / 忿怒金剛手 / 金剛手忿怒眾

度母

提要 / 度母獨尊 / 奮迅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金顏度母(十二一度母之一) / 白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頂髻尊勝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吽音叱吒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勝三界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破敵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賜勝根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賜殊勝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解苦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解厄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祥光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成熟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顰眉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大寂靜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破欲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修樂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遍盛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消苦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賜成就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圓滿度母(二十一度母之一) / 二十一度母?尼貝派 / 擔木度母三眾 / 鎮妖度母六支 / 綠藍度母 / 白度母如意輪?阿底峽派 / 白度母如意輪?瓦日派 / 紅度母 / 《密集本續》所出度母獨尊?賢德派 / 度母宗達答拉?達隆派 / 八臂度母?噶當派 / 度母五眾?噶當派 / 施財度度?綽普派 / 黃度母三眾?綽普派 / 圓夢度母?綽普派 / 紅度母?薩迦派 / 如意寶度母?阿底峽派 / 依止自在鄔金度母?達隆派 / 晝靜夜怒度母 / 綠度母?迦溼彌羅班欽派 / 噶當四尊之度母 / 瑜伽度母 / 白度母?迦溼彌羅班欽派 / 示白業度母 / 增壽白度母 / 施壽白度母 / 威懾度母 / 解困度母 / 大度母 / 施願度母五眾 / 《金剛帳》所出金剛度母十一眾 / 金剛度母 / 救八難度母 / 漢地度母 / 救死度母 / 如意度母三眾 / 白度母三面六臂 / 施財度母十三眾 / 解脫惡趣度母 / 複合度母 / 成就一切度母 / 除毒度母 / 綠除毒度母 / 白除毒度母 / 二十四臂單辮度母 / 四臂單辮度母 / 黑單辮度母

佛母

提要 / 《金剛帳》所出智度母 / 《金剛四續》《桑布札》所出智度母 / 黃智度母之一 / 黃智度母之二 / 四臂金顏智度母 / 黃智度母之三

灌頂神——作用佛母

提要 / 《喜金剛續第二品》所出作明佛母十五從 / 《金剛帳》所出金剛度母十一眾 / 作明佛母 / 作明佛母密修?薩迦派 / 《現證度母》所出作明佛明 / 紅白作明佛母 / 金剛度母 / 金剛度母 / 天母心中金線?薩迦派 / 《分別分》所出四臂作明佛母 / 《喜金剛續》所出作明佛母 / 六臂作明佛母 / 八臂作明佛母 / 二臂作明佛母 / 《幻網萬六續》所出六臂作明佛母 / 《羅睺羅母分別心》所出作明佛母四十六眾

智慧犀利的妙音佛母

提要 / 妙音佛母十三眾 / 白妙音佛母 / 四臂白妙音佛母?綽普派 / 紅妙音佛母?噶當派 / 紅妙音佛母?噶當派 / 《大黑閻摩敵》所出金剛妙音佛母三面六臂 / 白妙音佛母五眾 / 金剛妙音佛母 / 琵琶妙音佛母 / 二臂金剛妙音佛母 / 妙音佛母

下部

無量壽佛

提要 / 無量光佛 / 無量光 / 化身無量壽佛?熱瓊派 / 成就王化身無量光(十三金法之一) / 成就王無量壽佛?熱瓊派 / 無量壽?口壇城十三眾 / 無量壽眾 / 不死鼓音九眾 / 無量壽?牟札派 / 報身無量壽?瓦日派 / 四臂無量壽?達隆派 / 密佛之無量壽?達隆派

增長壽命與智慧之神——尊勝佛母

提要 / 頂髻尊勝佛母三十三眾 / 尊勝佛母九眾 / 觀世音(尊勝佛母九眾之一) / 金剛手菩薩(尊勝佛母九眾之一) / 不動金剛(尊勝佛母九眾之一) / 欲帝明王(尊勝佛母九眾之一) / 頂髻尊勝佛母 / 八臂頂髻尊勝佛母 / 二臂頂髻尊勝佛母 / 《頂髻尊勝佛母分別心》所出尊勝佛母九眾 / 不死金剛母?薩迦派

斷除魔障之神——馬頭明王

提要 / 馬頭明王密修之一 / 馬頭明王?吉爾崗派 / 馬頭明王密修之二 / 《蓮花冕旒續》所出馬頭明王 / 梃杖馬頭明王?成就母派 / 鐵辮馬頭明王?達堅派 / 小馬頭明王?牟札派 / 馬頭明王?迦溼彌羅班欽派 / 獨雄雙身馬頭明王?阿底峽派 / 鵬翅馬頭明王?阿底峽派 / 馬頭明王呼那四眾?阿底峽派 / 馬頭明王呼那四眾 / 蓮花部忿怒馬頭明王 / 白馬頭明王 / 馬頭明王?蓮花舞王 / 鐵辮馬頭明王?寧瑪派 / 黑馬頭明王?寧瑪派 / 鐵辮馬頭明王?年波伏藏 / 紅馬頭明王 / 《分別心七品》所出馬頭明王 / 馬頭明王五眾?續部精華 / 馬頭明王(另類)

消除龍害之神——智慧鵬

提要 / 黃鵬?噶當派 / 紅鵬 / 金剛黑鵬九眾 / 黑鵬火刀 / 黑鵬轟趕魔鬼 / 智慧花鵬?時輪派 / 時輪花鵬?續部覺囊派 / 薩迦派十三金法之花鵬?秘訣派 / 文殊納噶日恰?薩迦派 / 明王納噶日恰

頂髻白傘蓋佛母

提要 / 白傘蓋殊勝成就母 / 頂髻白傘蓋獨尊 / 頂髻白傘蓋一面二臂 / 頂髻白傘蓋三面八臂 / 神聖白傘蓋佛母三面六臂 / 神聖白傘蓋佛母三面六臂具善三天女眾

神聖光明母

提要 / 《光續》所出神聖光明母二十五眾 / 《光分別心》所出神聖光明母 / 無憂聖光明母 / 《光分別心》所出八臂聖光明母 / 金剛界自在聖光明母十二臂雙尊 / 聖光明母布組瑪 / 紅聖光明母十二臂 / 針線聖光明母 / 《陀羅尼經》所出聖光明母 / 綠馬聖光明母 / 歐提耶奈聖光明母 / 歐提耶奈級聖光明母之一 / 歐提耶奈級聖光明母之二 / 聖光明母之亥母眾 / 聖光明母之單辮母眾

排除咒橛與惡咒的獅面空行母

提要 / 紅獅面空行母?薩迦派 / 藍獅面空行母?薩迦派 / 獅面空行母三眾 / 獅面五部空行母

消除疫病之神——葉衣佛母

提要 / 山居葉衣佛母三眾?色派 / 山居葉衣佛母 / 山居葉衣佛母(黃)?薩迦派 / 山居葉衣佛母(紅)薩迦派 / 山居葉衣佛母(藍)?薩迦派 / 山居葉衣佛母(黑)薩迦派 / 山居葉衣佛母(綠)?薩迦派 / 山居葉衣佛母 / 山居葉衣佛母五眾

消除晦氣汙穢之神——摧破金剛和穢跡金剛

提要 / 摧破金剛(白)?薩迦派 / 摧破金剛(藍綠)?薩迦派 / 摧破金剛(深藍)?薩迦派 / 摧破金剛二十三眾 / 忿怒穢跡金剛 / 穢跡金剛?噶當派 / 忿怒王穢跡金剛?薩迦派之一 / 忿怒王穢跡金剛之二 / 忿怒佛母穢跡金剛

不動佛

提要 / 不動佛(白) / 不動佛?覺囊派 / 不動佛(紅) / 忿怒王不動佛?薩迦派 / 不動佛?噶當派 / 不動佛(藍) / 四臂不動佛?薩迦派 / 四足不動佛?薩迦派 / 八猴不動佛?達隆派

恢復地力與防治龍病的龍自在王

提要 / 龍自在王五眾 / 龍自在王 / 地祇腹行

濁世主宰藥師佛

提要 / 藥師如來獨尊 / 著名稱如來(藥師八如來之) / 珍寶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金色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無憂名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法贊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現智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藥師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釋迦牟尼如來(藥師八如來之一) / 妙音菩薩(藥師八如來之一) / 解脫菩薩(藥師八如來之一) / 如日光(藥叉十二大將之一) / 如月光(藥叉十二大將之一) / 伏魔金剛藥叉(藥叉十二大將之一)

禳災五佛母

提要 / 《五部陀羅尼》所出禳災五佛母 / 如來種姓禳災五佛母 / 《金剛帳》所出隨行佛母 / 三面十臂隨行佛母 / 禳災五佛母?阿底峽派 / 《毗盧幻網》所出禳災五佛母獨尊 / 大孔雀佛母?其他派 / 大千摧破佛母?其他派 / 隨持佛母?其他派 / 大寒林佛母?其他派 / 《五部陀羅尼》所出隨行佛母十三眾

增祿天母

提要 / 《增祿天母小經》所出增祿天母十九眾 / 增祿天母?匝瑪日派 / 黃色增祿天母 / 《陀羅尼經》所出增祿天母 / 牛倌增祿天母 / 如意增祿天母 / 紅色增祿天母?薩迦派 / 增祿天母五眾 / 《金剛帳》所出增祿天母 / 大吉祥天母 / 羅剎女

深奧斷行神

提要 / 大靜母 / 忿怒佛母

成就各種誅業之忿怒明王

提要 / 頂髻燃燒明王 / 閻摩敵(十忿怒明王之一) / 無敵(十忿怒明王之一)紅馬頭(十忿怒明王之一) / 甘露漩(十忿怒明王之一) / 大欲(十忿怒明王之一) / 藍杖(十忿怒明王之一) / 大力(十忿怒明王之一) / 不動(十忿怒明王之一) / 頂髻轉輪(十忿怒明王之一) / 地下金剛(十忿怒明王之一) / 忿怒無敵明王 / 吉祥大欲明王 / 金剛除障明王 / 金剛作吽明王 / 世間忿怒大力明王 / 除障明王 / 戰勝三界忿怒明王 / 如金剛火如烈日明王 / 火金剛空行明王 / 佛目明王 / 忿怒無敵明王 / 護法內修明王 / 護法密修明王

成就各業之天母

防止兇曜煞星之母——明王佛母 / 莎瑪娜天母 / 幢頂臂嚴佛母之一 / 起屍天母 / 大回遮天母 / 幢頂臂嚴佛母之二 / 幢頂臂嚴佛母之三 / 無敵佛母 / 金剛乾達日 / 金剛索鏈天母 / 金剛索鏈天母(另類) / 佛目天母 / 金剛匝孜嘎天母 / 宗達天母 / 佛目四天母 / 白衣天母 / 瑪嘛苟天母 / 《金剛帳》所出宗達天母 / 金剛部忿怒天母

舊密神

提要 / 最勝功德 / 正意神眾 / 文殊身神眾 / 蓮花語神眾 / 持明密神眾 / 金剛橛業神眾 / 放咒天母眾 / 威猛真言詛咒天母眾 / 供贊世間天母眾

八十四大成就者

魯歐巴 / 黎拉巴 / 布日巴 / 卓門布巴 / 夏瓦拉巴 / 薩樂和 / 剛嘎黎巴 / 牟那巴 / 郭日恰 / 左讓嘎 / 吳那巴 / 堅德巴 / 丹德巴 / 匝瑪日巴 / 哈札喀巴 / 龍樹 / 黑行者 / 嘎爾那日巴 / 嗒嘎那巴 / 納若巴 / 夏利巴 / 德洛巴 / 匝札巴 / 巴札巴 / 闞德巴 / 阿左格 / 嘎拉巴 / 敦門布巴 / 剛嘎那 / 甘門巴拉 / 黨嘎巴 / 班迪巴 / 丹迪巴 / 格格日巴 / 格孜巴 / 達瑪巴 / 馬赫巴 / 阿增達 / 瓦巴赫 / 納裡巴 / 布蘇格 / 恩札布德 / 梅果巴 / 郭札黎巴 / 甘巴日巴 / 匝蘭達拉 / 熱乎拉 / 達摩瑪巴 / 多嘎日巴 / 梅德那 / 桑嘎巴 / 甘札巴 / 左格巴 / 匝魯格 / 郭日拉 / 魯孜嘎 / 納格那 / 匝亞南達 / 巴匝日巴 / 贊巴嘎 / 布恰那 / 德裡巴 / 格瑪日巴 / 匝巴日巴 / 馬妮巴札 / 梅喀利 / 嘎那喀拉 / 嘎拉嘎拉 / 甘達利 / 達乎利 / 歐德利巴 / 嘎巴利 / 薩日瓦巴恰 / 納嘎菩提 / 達日嘎巴 / 布札利巴 / 巴那哈 / 郭嘎利巴 / 阿囊果 / 黎青嘎拉 / 薩門牟札 / 白利巴

財神

提要 / 白財神五眾?阿底峽派 / 《勇士萬靈》所出財神眾 / 黃財神 / 《牟札六神》所出瞻巴拉 / 帕派瞻巴拉 / 《密集》所出瞻巴拉 / 招魂瞻巴拉?薩迦派 / 欲金剛瞻巴拉 / 紅瞻巴拉?苑西派 / 綠瞻巴拉?時輪派 / 黑瞻巴拉?迦溼彌羅班欽派 / 黑瞻巴拉 / 《金剛帳》所出黃瞻巴拉 / 六臂瞻巴拉 / 黃瞻巴拉九眾

護法神

提要 / 黑色六臂智慧怙主?速除萬障 / 智慧怙主之一 / 智慧怙主之二 / 智慧怙主之三 / 怙主?如意寶 / 三面臂怙主 / 怙主?自在王 / 怙主?壽王 / 四臂智慧怙主?大智藏靜派 / 四臂智慧怙主?龍樹派 / 四臂智慧怙主?噶洛派 / 四臂智慧怙主?蔡派 / 四臂智慧怙主?合二為一派 / 紅怙主?脛骨號角 / 四臂智慧怙主?旃檀迦天母眾 / 羯磨怙主?烏鴉首

寶帳護法

提要 / 雙身寶帳護法 / 寶帳護法八眾 / 寶帳護法?橛足鵬翅 / 寶帳女護法?龍樹派 / 寶帳護法獨尊?鄂派 / 役使黑閻摩敵 / 《金剛帳》所出二臂大黑金剛 / 雙身夜叉 / 屍林主 / 屍林母 / 寶帳護法金剛 / 騎虎怙主(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持梃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梃庫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具善護法三尊(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昂果拉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護法光華大天?阿底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獨雄持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南西持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四合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持刀護法?迦溼彌羅班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銅刀護法十七眾?阿底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持刀護法九眾?伽那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黑憋銅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裸身銅刀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群主獅座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雙身直亥護法?聶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奪命直亥護法?阿底峽派(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持刀雙修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徒步具亥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真亥中性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直亥牛面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密修羅剎面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二臂紅梃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 《護法真現續》所出四臂智慧護法(具善摩訶嘎拉部分)

四面護法

提要 / 四面護法?關係近修時 / 四面護法?關係念修時 / 四面業行護法 / 四面增壽護法 / 四面招財護法 / 四面徵服護法 / 四面渡衰護法 / 四面影首護法 / 野幹護法

甄別善惡閻羅王

提要 / 外修閻羅王 / 內修閻羅王 / 密修閻羅王 / 閻羅王十三眾 / 獨勇業閻羅王 / 黑業閻羅王 / 業閻羅王麟四眾 / 業閻羅王陰陽體 / 業閻羅王(另類) / 業閻羅王?瑪日澤四眾 / 忿怒文殊?復遣火刀

戒學護法神——多聞子

提要 / 多聞子 / 持梃多聞子 / 伏魔多聞子 / 紅矛青馬多聞子 / 騎獅多聞子?伽那派 / 殊勝舞者多聞子 / 醜陋多聞子 / 青馬多聞子 / 長壽多聞子 / 四法器極密多聞子 / 多聞子(另類) / 多聞子(另類)

欲界自在——吉祥天母

提要 / 煙墨天母 / 退敵咒語佛母 / 招魂鐵橛自然王母 / 護貝天母 / 熱瑪蒂魔女 / 熱瑪蒂魔女(另類) / 熱瑪蒂龍女 / 熱瑪蒂夜叉 / 金剛翅熱瑪蒂夜叉 / 埃嘎匝支天母 / 天衣天母 / 護咒天母 / 霍茂羅剎

長壽五姊妹

提要 / 祥壽仙女 / 翠顏仙女 / 貞慧仙女 / 冠詠仙女 / 施仁仙女

永寧地母十二尊

提要 / 遐邇名揚地母 / 頁巖孚佑地母 / 普賢地母 / 魔後地母 / 獨具支眼地母 / 賢德明妃地母 / 白衣龍後地母 / 剛烈尊勝地母 / 藏土孚佑地母 / 太一濟世地母 / 麗質冰心地母 / 翠聰綠地母 / 日月雙運

象鼻天

提要 / 大紅象鼻天 / 象鼻天?性感金剛四眾 / 四臂象鼻天?阿底峽派之一 / 四臂象鼻天?阿底峽派之二 / 消除細喉餓鬼的性感金剛象鼻天 / 黃象鼻天 / 四臂象鼻天 / 《滿賢續》所出吉祥藥叉 / 善寶藥叉 / 持杖三姊妹 / 貢達裡僕 / 無虛龍王 / 阿巴拉孜達夜叉 / 大自在天子 / 大藥叉天子 / 吉祥天母(另類) / 羅剎女 / 獅子座象鼻天

其他勇武護法神

提要 / 姊妹護法 / 姊妹護法眾

羅睺羅

提要 / 大仙羅睺羅

護法五王

提要 / 護法五王

護法大將軍

提要 / 護法大將軍

四大天王(四大王天)

提要 / 多聞天王 / 持國天王 / 增長天王 / 廣目天王 / 經函莊嚴

十明文化

聲明學

灑巴達維摩 / 旃陀羅閣彌 / 阿努菩提 / 吞米桑布札

因明學

陳那 / 恰瓦?確吉桑格

工巧明

毗首羯摩天

醫方明

宇妥?雲丹袞波

修辭學

持杖論師(旦志) / 薩迦班智達

辭藻學

齊麥桑格

聲律學

寶生寂

戲劇學

喜神 / 唐東傑布

星象學

白蓮法王 / 孔子

佛塔

提要 / 菩提塔 / 聚蓮塔(善逝塔) / 多門塔(法輪塔) / 神變塔 / 天降塔 / 和好塔 / 尊勝塔 / 涅槃塔

法衣法器

祖衣(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七衣(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僧裙(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敷具(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缽盂(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濾水袋(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錫杖(比丘生活用具之一) / 獨股金剛(密宗聖物之一) / 五股金剛(密宗聖物之一) / 九股金剛(密宗聖物之一) / 鈴(密宗聖物之一) / 長腰鞀鼓(密宗聖物之一) / 天杖(密宗聖物之一)梵繩(密宗聖物之一) / 內供(密宗聖物之一) / 頂骨(密宗聖物之一)

忿怒明王飾品

提要 / 頂髻 / 頭飾、耳飾、釧鐲、腰帶、臂飾、指環、冕旒 / 寶冠 / 上衣下衣 / 珍寶瓔珞 / 飄帶 / 忿怒本尊飾品

供物

提要 / 五妙欲 / 琵琶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吹笛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圓鼓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腰鼓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歡笑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國色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歌唱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舞蹈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鮮花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薰香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供燈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塗香天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色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味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觸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法界金剛女(十六供養天女之一) / 妙欲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濯足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百花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薰香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供燈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塗香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饌饈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吹笛天女(八供養天女之一) / 珍饈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奶酪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果實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芳香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米花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施藥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甘露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 / 穀物天女(吉祥八天女之一)白傘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金魚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寶瓶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白蓮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白螺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祥結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寶幢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法輪天女(八沐浴天女之一) / 香祭天女 / 金輪寶(輪王七寶之一) / 神珠寶(輪王七寶之一) / 玉女寶(輪王七寶之一) / 施主寶(輪王七寶之一) / 主藏臣寶(輪王七寶之一) / 白象寶(輪王七寶之一) / 紺馬寶(輪王七寶之一) / 寶劍(輪王七近寶之一) / 蛇皮褥寶(輪王七近寶之一) / 臥具寶(輪王七近寶之一) / 林苑寶(輪王七近寶之一) / 宮室寶(輪王七近寶之一) / 衣服寶(輪王七近寶之一) / 靴履室(輪王七近寶之一) / 鏡(八瑞物之一) / 牛黃(八瑞物之一) / 酪(八瑞物之一) / 長壽茅草(八瑞物之一) / 木瓜(八瑞物之一) / 右旋海螺(八瑞物之一) / 黃丹(八瑞物之一) / 白芥子(八瑞物之一) / 寶傘(八瑞相之一) / 金魚(八瑞相之一) / 寶瓶(八瑞相之一) / 妙蓮(八瑞相之一) / 右旋海螺(八瑞相之一) / 吉祥結(八瑞相之一) / 勝利幢(八瑞相之一) / 金輪(八瑞相之一) / 七珍 / 琴瑟 / 自然五供 / 戰勝異己標誌 / 曼荼羅 / 六舁座 / 六靈捧座 / 經堂 / 禪房

世間神

提要 / 帝釋 / 閻羅王 / 水神 / 夜叉王 / 火神 / 羅剎 / 風神 / 鬼魅主 / 地母 / 非天 / 龍 / 梵天 / 太陽神 / 月亮神 / 大自在天(八大天之一) / 帝釋天(八大天之一) / 梵天(八大天之一) / 遍入天(八大天之一) / 他化自在天(八大天之一) / 象鼻天(八大天之一) / 章格日蒂(八大天之一) / 六面童子(八大天之一) / 八大龍王 / 日曜(八大曜之一) / 月曜(八大曜之一) / 火曜(八大曜之一) / 水曜(八大曜之一) / 木曜(八大曜之一) / 金曜(八大曜之一) / 土曜(八大曜之一) / 羅睺曜(八大曜之一) / 十二八宿 / 大黑威德(九大威德之一) / 札牟達(九大威德之一) / 貝拉瓦(九大威德之一) / 貝先札(九大威德之一) / 俱吠羅(九大威德之一) / 智慧貝拉(九大威德之一) / 布蒂(九大威德之一) / 嘎拉貝拉(九大威德之一) / 嘎那瓦迪(九大威德之一)

年月日時神

提要 / 虎(年月日時神之一) / 兔(年月日時神之一) / 龍(年月日時神之一) / 蛇(年月日時神之一) / 馬(年月日時神之一) / 羊(年月日時神之一) / 猴(年月日時神之一) / 雞(年月日時神之一) / 狗(年月日時神之一) / 豬(年月日時神之一) / 鼠(年月日時神之一) / 牛(年月日時神之一) / 八卦神 / 一白(九宮神之一) / 二黑(九宮神之一) / 三碧(九宮神之一) / 四綠(九宮神之一) / 五黃(九宮神之一) / 六白(九宮神之一) / 七紅(九宮神之一) / 八白(九宮神之一) / 九紅(九宮神之一)

大種神

提要 / 木王(四大種神之一) / 火王(四大種神之一) / 鐵王(四大種神之一) / 水王(四大種神之一)

五守舍神

提要 / 母族神 / 生命神 / 父族神 / 鄉土神 / 戰神 / 八大覺仙 / 運氣四部

土地神與當方神

提要 / 念青唐拉(世間兄弟四神之一) / 瑪卿山神 / 格薩爾王 / 第廿五代法胤勇武輪王 / 六種長壽 / 得氣四瑞 / 防火輪 / 法輪與雌雄獸

譯後記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真經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傳佛教誦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個字。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法語六字金剛聲,諸佛如來皆加持,法藏精要至無上,乞求灌頂並加持;(4)《藏語系佛教念誦集》雲:「嗡」具五智慧,「嘛」遍一切慈,「呢」引導六眾,「叭」息一切苦,「咪」梵眾苦厄,「吽」聚諸功德。六字被加持,雪域眾有』情,願往解脫道!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首先,從佛教理論方面而言,因果律是佛教的核心理論,佛教不鼓勵問卦、觀星類的佔卜行為,但並不否認這種活動在世俗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
  • 這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你都知道嗎?
    藏傳佛教的大多數工具都用來供奉佛陀、莊嚴道場、練習佛法。今天,我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最常用的八種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法鈴法鈴是喇嘛材料多為銅質,形狀為喇叭口,手柄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面刻有各種圖案。在藏傳的秘密中,法鈴有著深刻的內涵。鈴象徵著般若,它通常與金剛杵結合使用。下部相當於佛語,金剛在其心中。
  • 「活佛圓寂,靈童降生」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前世今生
    西藏小活佛【活佛轉世的起源和傳說】「活佛轉世」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藏傳佛教十世紀末十一世紀初在西藏得到了空前發展。最初的藏傳佛教採用的是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直到十三世紀80年代,也就是元朝時期,一種前所未有的傳承方式出現在了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 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寓意吉祥喜慶
    佛教以傘象徵遮蔽魔障,守護佛法。藏傳佛教亦認為,寶傘象徵著佛陀教誨的權威。金魚:魚行水中,暢通無礙。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間、自由豁達得解脫的修行者。藏傳佛教中,常以一對金魚象徵解脫的境地,又象徵著復甦、永生、再生等意。寶瓶:藏傳佛教寺院中的瓶內裝淨水(甘露)和寶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樹。即象徵著吉祥、清淨和財運,又象徵著俱寶無漏、福智圓滿、永生不死。
  • 藏傳佛教藝術東漸與漢藏藝術風格的形成
    藏傳佛教藝術東漸與漢藏藝術風格的形成作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擁有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作為距離太陽最近的民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其中以藏傳佛教藝術為代表。公元7世紀以來,藏傳佛教藝術持續向內地延伸,與漢地藝術日趨交融,促進了漢藏藝術雙向的發展。
  • 藏傳佛教首席財神:黃財神
    黃財神像(圖片來源:資料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護法,因其曾經發願:庇護所有貧苦眾生,令他們在修行途中不因資糧匱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膚黃色,故被世人稱為黃財神。按佛經記載,他住在須彌山北面的黃金對綞,曾受佛陀委託,在未來邪見王毀滅佛法時,將出世護法佛教,由於他常守護在佛陀周圍,聽聞佛法較多,所以又得名「多聞天王」,而他的「施財天」身份和職能卻在漢傳佛教中鮮為人知。即便在藏傳佛教裡,多聞天王和黃財神也是各有其單獨的藝術形象,他們都有司財的功能和財神的形象特徵。黃財神的形象常見為:頭戴花冠,頭頂有髮髻,嘴角有鬍鬚,下額還有絡腮鬍須。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按照佛教教制,把漢傳和藏傳,分為前部和後部。前部是漢傳在念誦自己的經文,以自己的儀軌進行。後部是藏傳格魯派,以自己念誦方式來給功德主消災。舉行千僧齋會的羅睺寺,是五臺山現有8座黃廟之一,始創於唐朝,歷史上曾是五臺山5大禪處之一。康熙年間,由漢傳佛寺改為藏傳黃廟,並更名為羅睺寺,沿用至今。今天,五臺山以菩薩頂為首的8座黃廟,全都傳承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法脈。
  • 藏傳佛教五方五色財神有哪幾位?
    上次發文《中國民間傳說五路財神是哪幾位》有網友評論要筆者介紹一下藏傳佛教的五路財神,今天就應那位網友邀請講一下藏傳佛教的五位財神:白財神、綠財神、紅財神、黃財神、黑財神。補充一下上篇講財神的文章,其實財神掌管不單指金錢的財富,還包括身體健康、精神上的財富。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解說 (121):摩羯幢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僧侶們有時候也會把太陽和月亮絕對和相對真理的菩提心露。
  • 去西藏旅遊,兩位藏傳佛教大師和四大教派你一定要知道
    我國佛教的類別按語系進行劃分可分為漢傳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三類。這裡的語系是指佛經使用的語言,比如南傳上座部佛教,使用的佛學經典是用巴利語書寫的;藏傳佛教,使用的佛學經典是用藏語書寫的。我國現有藏傳佛教寺院3000餘座,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省,還有四川和內蒙古的西部區域,以及甘肅、雲南的部分地區等。如果你去西藏旅遊,有兩位藏傳佛教大師和四大教派你一定要知道,要不然參觀寺院時一頭霧水看不懂啊!
  • 藏傳佛教中出家的女性叫什麼?看看他們在寺廟如何生活
    印母是藏傳佛教出家女性中較為特殊的尼增,亦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一種歷史產物,在出家女性中享有很高地位。業印母不同與一般的尼僧,她們道行高深,佛學功底深厚,具有一定的成就,是某高僧大德依止的秘密佛母。值得說明的是,業印母作為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一種類型,並非藏傳佛教每個宗派都所擁有,她主要產生於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舉派等早期形成的幾大宗派。在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尼僧中,沒有身為業印母的女眾,因為格魯派高僧不依止業印母。一、業印母在藏地的產生及其意義從8世紀始,業印母產生於吐蕃藏地。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解說 (66):天蠍柄劍
  • 為什麼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驚世駭俗的功德?
    編者按: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藏傳佛教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此期間,「六字大明咒」隨著不同寺院、不同明星的傳唱,逐漸為漢地大眾所熟悉。一些人可能不知道何謂佛教,也不了解藏傳佛教有何秘密,卻懂得哼唱六字大明咒。與六字大明咒相比,「普賢王如來三字明咒」在漢地影響力相對小一些,但同樣不可以忽視。
  • 藏傳佛教的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原來是這個意思
    六字真言、六字真經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傳佛教誦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個字。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藏傳佛教把這六個字看作是經典的根源,主張信徒循環往復持誦思維,念念不忘,認為這樣才能積功德,功德圓滿可以解脫。2、松贊幹布《嘛呢教言集》闡述了「六字真言」的多種修持方法和深刻含義。說「六字真言」中的六字代表度脫六道眾生,破除六種煩惱,修六般若行,獲得六種佛身,生出六種智慧等。
  • 藏傳佛教八大菩薩唐卡及簡介
    彌勒菩薩:彌勒,藏語「強巴」,在藏傳佛教中故又名「強巴佛」,意為「慈心」。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佛原生於婆羅門家庭,後為佛弟子,先佛入滅,上升都率天內院,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降生人間,廣說佛法。他雙手結說法印,雙腳跏趺坐於法臺。雙手各捏一支龍華樹的花莖,象徵他將於龍華樹下示現成佛。右手所持花心中託一法論,象徵廣說佛法。
  •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
    印度烏仗那國人,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無上密乘大圓滿教法的傳承祖師,很多經典中記載,釋迦佛在世時就授記過以後為蓮花生大士的應世。常常念誦蓮花生大士的心咒可以消除災難、延壽、去除磨難等等殊盛功德。二:咕嚕啤瑪嘉玻(上師蓮花王)。三:咕嚕啤瑪忠涅,四:咕嚕釋迦獅子。五:咕嚕生知聽佐(上師獅子吼聲)。六:咕嚕多傑多勞(忿怒金剛)。七:咕嚕尼瑪偉瑟(日光上師)八:咕嚕啤瑪桑巴瓦。中上空西方阿彌陀佛。主尊蓮花生大師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集。而他的天杖,三個串在一起的人頭主要代表斷滅「三毒」。紅色人頭象徵激情或欲望,腐爛的綠色人頭象徵邪惡或厭惡,而乾枯的白色顱骨象徵毫無生氣的痴愚。
  • 朋友跟她男朋友商量結婚,她男友說信藏傳佛教想要這女孩的生辰八字...
    又是一個周末,看到您的問題,我的心咯噔一下,我只能遺憾地說,藏傳佛教並沒有算命這一說,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您的友人的男友師傅姓甚名誰,就是有一點擔憂的是,不會就是北京朝陽的那種活佛吧。  藏傳佛教講如果遇到惡友、惡知識,自己的內心就會因此感到苦痛。
  • 東北藏傳佛教第一寺,供64斤純金「大黑天」,失蹤半個世紀成謎
    時至今日,這裡仍保留著許多極具觀賞價值的古蹟,其中位於和平區皇寺廣場東側的實勝寺,是清軍入關前盛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釋聖寺全稱"蓮花淨土釋聖寺",全寺坐北朝南,佔地7000多平方米,建築宏偉,氣勢壯觀。作為清代東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正規藏傳佛教寺院,雖然規模不如最鼎盛時期,但由於地處繁華的城市中心,香火一直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