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福建東山縣的生態致富經

2021-01-08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李佳雨 福建東山縣報導

在福建漳州市東山縣,一艘艘帆船航行於海面,岸邊的遊客們排著長龍想要體驗「乘風破浪」的快感,遠處,海天相接,滿眼蔚藍。東山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如今已經換了新顏,在當地政府大力扶持旅遊業的大環境下,它已經成為了眾多旅遊愛好者心中的「寶藏地」。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如今綠化面積高達94%的小島,曾經竟然是一座「風沙島」。

航拍東山縣

「致富先治沙」

「聽長輩說,東山以前風沙重得很。」當地人阿偉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他在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以前的東山沙地成災,土地無法耕種,「所有人都吃不飽,當時沒人願意留下。」

新中國成立後,東山縣迎來了縣委書記谷文昌,「老人們對谷書記感情很深,現在我這裡都還有一個谷文昌幹部學校。」谷文昌在1950年來到東山後,發出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鬥沙治災。築堤攔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經調查研究,東山縣形成初步治沙方案。僅1958年,東山縣便完成荒山造林4.3萬畝、沙荒造林2.78萬畝,成活率達80%以上。1964年穀文昌調離東山縣時,全縣已營造3萬多畝防風固沙林、6萬多畝水土保持林、201條林帶。

如今,作為國家級生態縣,東山縣現有林地10.6萬畝,各類森林蓄積量36.53萬立方米。

「幾年前,電視劇《谷文昌》劇組來東山島拍外景,結果找不到那種成片的黃沙。」阿偉說,如今,「致富先治沙」已經成為了所有東山人的共識,幾乎每一任東山的領導都會強調植樹造林的重要性,「現在的東山,幾乎就沒有看不到樹的地方。」

回鄉工作的90後阿偉

旅遊業興起促人員返鄉

銅陵鎮位於東山縣的東北角,東、南、北三面瀕海,惟西部與康美鎮毗鄰,是一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素有「海濱鄒魯」之稱,是東山縣的經濟、文化中心。內海和外海相接的獨特環境讓這裡的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在過去,這是個典型的漁村,養魚、捕魚是村民的主要營生。自2017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旅遊業在這裡逐漸取代了傳統捕魚業,隨處可以看到成群的遊人在這裡漫步。在這裡,人們盡享碧藍純淨的海濱風光,感受古樸的漁家風情。

阿偉如今就從事著帆船載客旅遊的工作。「以前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出海打魚,畢竟靠海吃海嘛。」阿偉從15歲開始,就跟隨親戚出海,每次出海都會在海上漂泊半個月左右,「出海的日子很苦,海上風浪大,船很顛簸,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而且經常還有危險。」有一次,阿偉出海遇到了12級大風,海上的浪有4、5米高,「當時,我正在船頭切魚餌,結果一個浪打過來,我就被拋到了空中,差點掉到海裡去。」後來,不甘心一輩子打魚的阿偉去了外地尋找機會,「當時東山的工作機會很少,要麼捕魚,要麼種地。」

「在外面換了很多份工作,後來學會了開帆船,就一直在做這個。」阿偉說,2017年時,自己回到了東山,「一開始沒有想過要回來,後來偶然知道東山要建碼頭,要開發帆船旅遊,了解之後就回來了,畢竟這裡是我生長的地方,以前是沒條件,有條件了肯定是要回來的。」

近年來,東山縣和阿偉抱著一樣想法的年輕人正在逐漸增多。銅陵鎮社區的曾主任告訴封面新聞(thecover.cn)記者,以前從村裡出去的大學生幾乎都不會回來,「以前這裡環境差,收入低,同時,還缺少工作機會,留在這裡的,都是老人,這兩年旅遊業興起,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有的在當地找工作,有的自己創業。這些年輕人裡,不僅有東山本地人,還有許多外地人,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東山縣積極發展旅遊業

農業不丟,蓮霧成代表性水果

東山縣地處東南沿海,亞熱帶季風氣候讓東山的氣溫最低也不會低於13攝氏度。這樣的環境也讓許多熱帶水果在東山紮根,其中,蓮霧已經成了東山縣的代表性水果。

蓮霧學名洋蒲桃,原產地是馬來西亞和印度。據當地人介紹,早在2010年左右,東山縣就開始了蓮霧的種植,但當時並沒有什麼規劃,直到2012年時,荔枝、龍眼等水果的售賣開始走下坡路,大家才真正開始重視蓮霧。「當時政府鼓勵,不僅給予優惠政策,同時還教大家如何種植,比如蓮霧的果實產量和樹的長勢其實是成反比,長勢越好,越不結果,最開始很多人不知道,結果吃了大虧,後來政府給大家上課,教大家樹幹環切。」如今,整個東山縣蓮霧產業發展最好的是葉厝村,該村的蓮霧種植規模就已經達到了400畝,產值可以達到800萬元以上。

當地居民表示,除了蓮霧,百香果、鳳梨釋迦等更多優新水果也逐漸開始進入東山。

相關焦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稻香香、民樂樂、團結一家親,內蒙古...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為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荔枝新聞深入全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頗具特色的市、縣(區)或村,把筆頭和鏡頭對準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實記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小康而奮鬥的非凡歷程與輝煌成就,生動展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拼搏與奉獻,展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示小康的成色與溫度。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40多年來,從「高產窮縣」到「經濟強市」,晉江實現了美麗「蝶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十位。2019年3月10日,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晉江經驗」予以充分肯定,鮮明指出:「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為什麼「晉江經驗」讓總書記念茲在茲?這些年來晉江又有哪些新的探索和成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來到晉江這片熱土,探尋晉江「蝶變」的密碼。
  • 山東陽信縣:「牛經濟」讓小康生活「牛」起來丨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資料圖「科技牛」帶領農戶致富廣富畜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廣富,從放牛娃、牛販子成為牛專家、企業家,見證了陽信肉牛產業的發展。「發展速度越快,越要注重行業規範和產品質量,這方面我們不是沒吃過虧。」楊廣富從事牛羊買賣生意多年,搭眼一看,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牛的重量。楊廣富被選為村委會主任,帶領大夥一起致富。
  • 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開幕
    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海外的關帝信眾、企業家、藝術家等各界人士約1400人齊聚美麗的生態旅遊海島——福建省東山縣,共襄盛典。中共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偉澤宣布第二十八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開幕。本次活動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東山縣人民政府、漳州市臺港澳事務辦公室、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承辦。
  • 治崩崗退石業保水土 「產茶第一縣」念生態經
    中新網安溪4月7日電(林永傳 吳清遠)2002年,曾有一份衛星遙感數據觸目驚心:福建安溪縣水土流失面積達814平方公裡,佔全縣土地面積的28%。其中,崩崗侵蝕12828處,佔福建省的一半左右,該縣是福建省乃至中國南方最典型的崩崗侵蝕縣份。
  •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山東沂水推喪事禮儀改革:鎮村幹部主持
    同時,沂水將縣殯儀館由自收自支改為全額撥款,每年拿出1千萬元確保殯儀館正常運轉;取消普通爐,全部使用高標準火化爐,達到火化標準的統一;骨灰盒由政府統一採購,人性化設計確保質量和美觀,標準統一;幹部職工工資財政兜底,不低於改革前的標準,打消職工的後顧之憂。
  • 浙江省慶元縣,南宋以年號置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
    慶元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總面積1898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先後被授予中國綠色競爭力最強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中國鉛筆生產基地和「中國竹製品產業基地」等稱號。2018年9月26日,慶元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 百縣千村行|苦黃連如何種出「甜」日子
    一縣一策「6萬多元,還不多?!」聽到張中瓊吞吞吐吐報出的年收入數字,圍坐在火盆旁的一圈人哄堂大笑起來,這讓她頓時不好意思起來,雙手放在兩膝間,來回搓動。這一幕,發生在2020年12月28日下午,綿陽市北川縣擂鼓鎮南華村村委會。當天下午,百縣千村行採訪組來到這裡,正巧碰到張中瓊。
  • 百縣千碗!蕭山打頭陣!千年老底子味道今天成「主角」
    百縣千碗!蕭山打頭陣! 挖掘各地特色美食,傳承浙江美食文化,於2018年8月啟動的「詩畫浙江·百縣千碗
  • 建德之江村天然「之」字型江面形成獨特生態風景
    建德之江村天然「之」字型江面形成獨特生態風景 2016-08-18 07:16:07來源:浙江日報作者:邵全海 別陽軍   浙江日報8月18日訊
  • 【縣市區掃描】持「金鑰匙」開致富門,保靖情比金堅
    【逐夢新時代·縣市區掃描】之「鄉村國是」脫貧攻堅,今日聚焦保靖縣。滿屏紅點如同一路紅燈,都想攔停你,且把手機擱置了吧!不妨從容安守一回清靜,沏一壺香茗,講一個故事。慄香盈室、清風襲腋,一盅黃金茶,品杯裡乾坤,保靖故事鋒苗挺秀。茶王姐妹花,「茶樹王」上採新茶。
  • 「我的扶貧故事」第一書記的「扶貧經」丨貞豐縣魯貢鎮麼扒村駐村...
    我通過遍訪,認真了解調查村情民意,實地查看了解「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情況,與民共商致富路子。我立足全村實際,與村支兩委一道提出了加快道路建設、發展經果林種植、豬牛養殖等產業優勢的致富「快速通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和發展規劃,為整村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我認為要把想幹事、能幹事的黨員代表推上第一線。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百企幫百村 一戶定一策
    這是廣州做實結對幫扶、深入推進「百企幫百村振興計劃」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州深入發動區、街道(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與貧困地區一對一結對子,組織開展「百間學校結對」「百所醫院幫扶」「百企進百村」活動,結對雙方籤訂對口幫扶協議,實打實幫難解困。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福建
    對全省縣(市、區)總數40%的34個縣(市、區)及南平、龍巖、三明、寧德4個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取消GDP硬性考核,把考核重點放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上。創新綠色發展機制。紮實推進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探索創新全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排汙權、碳排放權、用能權、水權交易,綠色金融等制度機制,22項改革成果全國推廣。增進綠色發展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