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就必須常想這五句話

2021-01-08 唐元期

大家好這裡是易道傳習社,專注國學文化的分享和傳播。如果您正好對國學文化感興趣,不妨關注我。

《周易》是一本古老而經典的文學巨著,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已成為中國文化之根。今天給大家分享五句話,還請諸位經常讀一讀,做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

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每個人都有失意落魄的時候,當你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如果有人拉你一把,你必須記住他,這是你一輩子的恩人。隨時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這些幫助過你的人,感恩這些愛你的人,因為別人在幫你時是出於對你的信任,並不是它的義務。

想做一個君子,就必須懂得感恩。當年堯傳位給舜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舜當時被後母百般刁難,但是舜並不記心,就出於她平時也有仁慈的一面,仍對她非常孝順。請心懷感恩之心,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覺人之詐,不憤於言

每個人在生活生活中或許都會犯這樣的錯誤,只是一味地表達憤怒,而不去思考憤怒的原因。當然這樣的情緒帶來的後果,也不僅僅是自己沒有成長,同時也傷害了他人。當自己在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他當作一種線索,不要表現出來,不斷去反省自己覺知自己的心靈所想,從而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升。

之前我在工作中有這樣一件事,明明是同事分內的工作他卻不願意去完成,只好我來做。但是在這個做的過程中,我是帶著憤怒來的,情緒非常不好。後來我反思了自己,這樣的情緒從哪裡來呢?如果我幫他他若是一個感激的人,想必後面也會幫到自己;倘若他不懂感恩,自己也看清了他的真面目,而這件事也不是什麼大事,何樂而不為呢?

察人之過,不揚於眾

俗話說:「心寬一寸,路寬一丈。」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就算知道了別人的過失,也不會四處去宣揚。這並不是一種什麼外界約束,而是一個人最根本的素養。在很多宗教裡面,這一條甚至被看作是一種長期的修行。如果心直口快,嘴上舒服了但對自己也並沒有什麼好處。

當年楚莊王在一次酒宴上突遭大風,所有的蠟燭都被熄滅,這時一位將軍趁機拉了一下莊王寵妃許姬的手。誰知這位寵妃跑到莊王面前去告狀,但莊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說讓諸位繼續暢飲。七年後楚莊王伐鄭遇險,這時一位猛將出來開路反敗為勝。戰後論功行賞之時,將軍卻不領賞,說道:「君王當年一面寬容,沒有將我的過失講給部下,感激不盡,心懷七年慚愧之心如今終有出頭之日,只為贖罪」。沒想到當年的一個小細節卻為自己帶來了一位救國猛將。

受人之辱,不動於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連都不懂的人怎麼會有大福氣?洪英明在《菜根譚》中說道:「受人之侮,不動於色」,一個人在受到他人的侮辱時,自己不要表現在臉上。這個過程或許你會感到非常懸妙,但給自己帶來的也是無盡的影響。

當年韓信在落魄時,忍受他人胯下之辱,成就了他未來的出人頭地,被劉邦封王。但自己的部下也陸續封侯,也總有劉邦要殺他的幻想,不能安忍,被劉邦關進獄中養老。誰知在獄中又聯合囚犯再造反,最終被呂后處死,家族也慘遭滅門。

施人之恩,不記於心

做了善事不要放在心上,如果每次就記在心上,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負擔,對他人來說更是自尊的傷害。社會現在已經充滿了很多善舉,當我們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往往都會伸出所謂的援助之手。但在施恩之後,能夠考慮到他人自尊的卻寥寥無幾。

在佛教中講究慈悲,慈悲無量。別人在需要幫助時,我們伸出援手也要給予對方適當的尊重。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杯子」,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堅硬,有的易碎。修己安人,度人度己,不可讓自己的是恩變成了他人的自卑。

人生在世禍福相惜,我們與其羨慕別人還不如修福自己,做好自己,成為那個最有福氣的人!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一個家庭為何會一直「窮」?《易經》中這3句話揭露了原因
    一個家庭為何會一直「窮」?《易經》中這3句話揭露了原因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易經》更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更是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蘊含著遠古先祖的睿智卓識。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深受其影響。已經為什麼為「群經之首」?
  • 易經中包含的人生五大根本原則,一生的福報都在這五句話中
    卜卦時有五點,「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其實這句話看似玄妙,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句話就有著五個做人。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高貴」「下賤」在現在很多人看來或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但這裡的解釋卻不是這樣。
  • 《易經》中最值得品味的五句話,字字珠璣,不得不佩服先輩的智慧
    《易經》裡講:厚德載物。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人如果不修德,哪怕是一時得勢,將來也終將逝去。敬畏天地,感悟自然。《易經》有云:「天垂象,見吉兇。」大自然有自己的演化法則。自然之力,遠非人力所能抗拒,一個人更要心中對天地自然保有一份敬畏,沒有敬畏心,是很危險的。
  • 易經:用5句話告訴你,人有多少福握在自己手中!你能悟幾句?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易經》是一本經典的祝福書。《易經》用5句話告訴您人們手中握有多少福氣:1、受人之辱,不動於色——《易經八律》每個人都有喜悅,悲傷,情緒和欲望。生活中許多人無法忍受彼此的言語和不尊重。當他們不快樂時,他們立即轉過臉,用火燒自己的未來。在《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他有如雷鳴般的面孔和像平湖的臉,他應該崇拜將軍。
  • 《易經》經典5句話:明利害,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
    《易經》經典5句話:明利害 ,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易經》,但是真正研讀過《易經》的朋友並沒有多少。《易經》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難,真正領略其中的奧妙之後,你會從《易經》中感悟到很多人生中的大智慧,尤其是領略到《易經》中的這五句精華,相信你會對人生有不一樣的見解,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易經》中的這五句精華,明利害 ,斷天機,趕快告訴身邊人!1.君子以恐懼修省。君子因為內心有恐懼,自然會對改善自身的問題,對自身進行反省,從而達到一個高度。
  • 花費10分鐘,讀懂《易經》6句話,您也可以未卜先知
    關鍵就是運用易經佔卜的人水平不一,因為每一個人對易經理解和思考的深度和水平千差萬別。所以,很多現代人因為一部分人預測不準就去否定易經,實際就是本末倒置的觀點。今天,筆者將從另一個方面來介紹一種方法,可以直擊易經佔卜的命門。這個方法不是我發明的,而是孔子很久以前就有闡述的。要想運用易經,看懂易經,我們首先一定要明白,易經64卦,每一個卦都是有卦辭,彖傳、象傳,爻辭組成。那麼一個卦擺在我們眼前,最直觀的就是這個整體的卦象。
  • 讀懂《易經》五句話,越來越有福氣
    1、懂得知足,是真正的富足  莊子曾言:「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  沉迷物質,耽溺享樂,這樣的人,沒有幸福可言。  膨脹的欲望,讓人永不滿足,這是痛苦的源頭。  人生,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易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  大道至簡,真正的大道絕不複雜,也不神秘,就是陰陽二氣的轉化。  人也一樣,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簡單。
  • 讀懂易經這3句話,心境也就更加的光明,人生也會豁然開朗!
    在易經六十四卦當中,每一卦都有著不同的含義,也揭示了人生的各種智慧,其中易經有三個卦,解釋了人生快樂的真諦,我們凝練成三句話,掌握好這三句話,心境也就慢慢變得光明,人生也會豁然開朗,當我們遇到麻煩和困難時,也能根據這三句智慧箴言按圖索驥,最後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一 與其一個人獨樂,不如與人同樂易經的雷地豫卦,其實是一個包含歡喜和快樂的卦象。
  • 只要讀懂《易經》這3句話,你就會成為智者,福氣一天比一天多
    變易,就是說事物在隨時變化,《易經》也告訴我們「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雖然事物不斷變化,但是它的本質都是陰陽運行,而陰陽又是太極中兩種元素,所以我們可以這裡理解:事物本身就是一個太極,它的本質是不變的,這就是不易。我們經常說「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不易,就是太極。
  • 《易經》:人的命運在自己手中,看看這5句話,你可能會有所變化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助自助者"。那麼,什麼人是老天會照顧的人?怎麼努力上天才是幫助我們?首先我們要知道,人生最重要最可靠的是修德,修德是我們終身所要實踐的根本。這樣的話,我們就抓住了《易經》最重要的核心。老子也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一個人有道德,老天就跟他在一起,照顧他,幫助他,自然大吉大利。
  • 易經:一個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事一般具備這兩個特徵,不要小瞧
    易經:一個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事一般具備這兩個特徵,不要小瞧《易經》是我國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歷史悠久的經典,也是民間廣為流傳極其普遍的一冊書本。孔夫子晚年時期極其推祟該書,有「韋編三絕」一說。在孔子的年代,書全部都是由竹簡書編成,牛皮繩編起來的。孔子讀《易經》的那時候,牛皮都斷掉無數次。之後,南宋理學家朱熹又對《易經》進行了十分詳細的注釋。
  • 《易經》揭露:一個家庭想保持氣運興旺,平時要注意這4件小事
    《易經》真的可以預測未來嗎?一位大師說:秋天之後是什麼?當然是冬季。《易經》中說:「履霜,堅冰至」,這不就是在預測未來嗎?人的一生,歸結起來,無非就是在許多的挑選中前行,日子中,咱們可以看到許多人鬱鬱寡歡,人生不得志,其實這正是由於他們在要害的時分,沒有做出正確的挑選。
  •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其實比起其他的四書五經,好像對於易經的爭議是最大的,仿佛從有了這本著作開始,質疑和支持就一直不斷的發生,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到底要不要學習易經呢?其實比起其他的書籍來說,小美覺得易經所涵蓋的層面更加的廣闊一些,從天文也好,人性也好,或者是家庭做人,你想學的,你想看到的,只要你打開易經,其實就能有所感悟,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看它的想法都不同,所以就充滿了爭議和討論。
  • 《易經》:一個家庭,想日子越過越順,這3句口訣不要忘記
    古代帝王之學《易經》,2000年前誕生於監獄,一說起易經,最先想到的就是伏羲八卦,易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能通過卦象來預知未來,知曉天地間的規律。但是好像很多夥伴們都會對易經有著比較深的誤解。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之類的,其實要想看待一件事物是否正確,我們則需要摘掉有色眼鏡去認真看待,才能真正的了解它。
  • 《易經》告誡:一個家庭能否興旺發達,看身邊的這三個人就夠了!
    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告誡,《易經》告誡:一個家庭能否興旺發達,看身邊的這三個人就夠了,這是準確的。那麼,我們祖先所說的三個人是誰,能使我們的家庭興旺發達呢?勤儉持家的女人祖先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其實,我們祖先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懂得通過冥想和自我反省來完善自己,通過節儉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 易經: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具有這3個共同點
    易經:人和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具有這3個共同點一樣是人,為什麼會表現出來天差地別?是出生環境,教育背景,還是基因遺傳?是,但不全是。人和人的不一樣,在頭腦。具體表現為:思維方式。一樣的事件,有些人是這樣想,有些人是那樣想,不一樣的想法,導向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做法,導致不一樣的結果,因此 ,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真正厲害的人,都具備這3個相同點:1、對規律的推測。一樣的事件,有些人看故事情節,有些人看背後規律。比如說,美國和中方打貿易戰。
  • 《易經》裡最棒的9句話,也是名言警句,涵蓋古人的大智慧
    下面具體和大家來分享,《易經》裡讓人受用一生的9句話,也是知名的勵志名言警句。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這是喜歡《易經》的朋友,最熟悉的一句話,出自乾卦。「自強不息」亦是國內多所大學的校訓,其中以清華大學最為知名。有人問,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詞和坤卦的「厚德載物」就是這個問題的完美答案。
  • 「人若有福,一看便知」:有福氣的人,往往有這5大特徵
    有些人幸運地擁有好運和美好的生活。有些人喜歡逆流而上,波濤洶湧,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每個人都期望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他想盡辦法掙錢,卻徒勞地用錢解決煩惱。但是福氣卻不是金錢能夠買來的。要想生活如意,福如東海,就要找到關鍵才行。《易經》有一句話「禍不單行,人呼之欲出。」福報自修、禍事自找,種好善因、福自然來。人生有一定的福氣,關鍵在於修行。
  • 易經:真正「有福氣」的人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命運,其實都是因果的循環,命好有福的人都種下了善因。《易經》也洩露了一個人生秘密,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最有福,有一個也恭喜了。人有善念,上天佑之《易經文言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懷揣著一個善意的種子,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的人選擇丟棄它,逐漸走向邪惡,有的人則選擇養育它,自然開花,就會結出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