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螞蟻集團連夜下架了旗下支付寶全部銀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緊接著,包括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陸金所、攜程金融、小米旗下天星金融、滴滴、美團在內的多個平臺,紛紛排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
截至目前,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都下架了存款業務。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之後,對已購買產品的老用戶依然可見,正在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無證駕駛」引關注
2020年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發表題為《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續)》的演講,直指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銀行存款產品的業務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監管層喊話之後,網際網路巨頭聞風而動,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陸金所等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不久後,浙江監管當局下發通知,「叫停」網際網路存款業務。2020年12月24日,浙江銀保監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轄內存款市場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轄區內銀行不得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吸收存款,已開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終止合作。
處於風口浪尖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究竟是什麼?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一般是指商業銀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售賣的存款類產品,可以簡單理解為,網際網路平臺為銀行的存款產品進行線上導流,提供購買入口,提供服務的同時,商業銀行要向網際網路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
2018年以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快速興起,因這類存款普遍有操作便捷、支取靈活、利率高、門檻低的特徵,因此吸引了不少有理財需求的年輕群體的關注,逐漸成為部分中小銀行特別是民營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
利率高、門檻低、支取靈活,這樣的產品為什麼會被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呢?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外解釋是「根據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存款的規範要求」,京東金融、度小滿等平臺也均提到監管部門相關規範或表態,表示要主動擁抱監管。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在監管部門看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潛在風險巨大。
孫天琦在公開演講中提到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可能存在諸多風險。他指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具有開放性、利率敏感性高、異地客戶為主、客戶粘性低、隨時支取等特徵,存款穩定性遠低於線下,這無疑增加了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難度。同時,平臺存款全額計入個人存款,導致流動性匹配率、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和核心負債比例高估。
據了解,當前,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利率均已接近或超過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以某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多幫利6個月」為例,產品存款期限為180天,存款利率年化1.95%,已超過央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半年基準利率1.3%,其他期限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中,3年期利率最高為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
而中小銀行通過高息吸收存款,再疊加網際網路平臺「導流費」成本,想要獲取收益就必然要追求高收益資產,匹配高風險項目,導致資產端風險增加。
與此同時,一旦銀行或平臺出現負面輿情並在網上傳播,極易導致「存款搬家」,出現擠兌風險,據孫天琦披露,部分銀行的網際網路存款規模佔其各項存款比重達到83%,其中異地存款佔絕大部分。
另外,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面向全國儲戶,這讓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從資金來源看,它們已成為全國性銀行,與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
突破地域限制、擾亂存款利率市場機制、推高銀行負債成本、資產端風險增加等諸多風險,成為此輪網際網路存款整治的根本原因。
那未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要何去何從?
「銀保監會支持商業銀行在審慎經營、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展線上存款業務。」2020年12月31日,針對銀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從網際網路平臺上下架的現象,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進行回應。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2021年央行將進一步疏通LPR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加強對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進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易綱表示。
【責任編輯:趙樸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