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光伏中國路 | 劉漢元: 他將新時代的漁光真合成了曲(上篇)

2021-01-1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古天府上國,彭祖百年烹湯所;臨危奇偉地,謫仙長籲驚神域;迷霧雄仰,九寨黃龍樂大佛;得長生,蜀中其樂無窮已。

孕三蘇沃土,武侯李密情各表;美酒菜茶錦,子昂揮書嘯玉環;黃娥低眉,峨眉都江望草堂;大江去,此間世苦何處避。

——領能君

(來源:微信公眾號「ENERGYVOICE」)

小頑童,流水戲魚金網箱

劉漢元1964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眉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幼喜歡鼓搗收音機,拆卸裝配各種小玩意,家中的電風扇、洗衣機、電視機都無一能逃過他小小的魔爪。1978年剛恢復高考,劉漢元即考上了四川省水產學校並於1981年16歲時畢業,分配到了眉山縣水電局兩河口水庫漁場,月工資41元。在1981年9月至1986年間,劉漢元先後任過技術員、助工、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川人喜食魚,但全國大概只有400多萬噸的水產品總產量,而四川每年人均只有不到一斤魚的消費量。劉漢元清楚地記得,1983年春節期間,成都市場上豬肉0.99元一斤,鯉魚卻賣到了12-13塊一斤。那時,一年之中什麼時間吃過一條魚、吃過一次魚,人們都像過節一樣記得清清楚楚。彼時魚作為奢侈品的程度可見一斑。讓鄉親們都能痛痛快快地想什麼時候吃魚就什麼時候吃魚,成了一直以來少年劉漢元心中小小的執念。自幼對各種器件痴迷的劉漢元,從一扇鐵門中得到啟發,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在劉漢元的堅持下,父母傾盡家資湊齊了五百元,1983年5月1日劉漢元在四川眉山縣永壽鎮永光電站尾水渠,用這筆父母的血汗錢修了個64平方米的金屬網箱,投入了185公斤魚苗。

1984年10月25日,四川省科委、省水產局等派出專家組當場關水撈魚稱重驗收,60餘平方米的劉氏網箱裡,共捕撈出1390公斤成鯉魚,折合畝產1.5萬公斤,創造了四川歷史上單位面積養魚的最高紀錄,並且盈利1950元。剛滿二十第一桶金即到手,要知道這1950元可是當時普通工薪階層月工資的近五十倍,四年的收入。

小鎮青年,小作坊創新魚飼料

在流水金屬網箱養魚獲得政府認可後,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劉漢元並沒有就此僅沉浸在歡樂中,他意識到當金屬網箱養魚技術得到大力推廣後,天府大地將會產生出千千萬萬個養魚大戶,而市場上卻沒有專門的魚飼料出售。家鄉的鄉親們也大多不懂得飼料的科學營養配方。村裡有個農民大叔曾對劉漢元說:「我用玉米面、谷糠和大米飯餵它們,人吃了能長,還怕魚不長肉?」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年之中這個農民的魚苗只長了不到半尺長。拿什麼樣的飼料來養魚成為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劉漢元在自身擁有的專業知識下,鑽研許久有關魚飼料的配方及製成,終於他的魚苗在5個月內長到了一尺半。附近的農門朋友們紛紛前來討教製作飼料的訣竅。

劉漢元看到了商機,於是開始了小作坊式的魚飼料製作。最初在家裡用一臺小型絞肉機將原料粉碎攪拌,家人輪流動手,不分晝夜。隨著養魚戶的口碑相傳,對飼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小型絞肉機的供應能力越來越力不從心,擴大機器的數量來增產已迫在眉睫。

沒有建廠經驗,沒有充裕的資金,劉漢元在心底盤算著下一步該如何是好。都說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條件可以自己創造條件,何況他篤信自己所擁有的良好天賦和專業的知識技能。於是從未正式學過機械、電工、建築設計和施工的水產技術員劉漢元,憑著心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信念,靠自學摸索設計、自行施工安裝建起了年產量為5千噸的飼料工廠,此事讓劉漢元引以為豪至今。他說:「萬事開頭難,哪有什麼天生的專家,如果生活逼著你不得不學,等你咬牙挺過來,你會發現之前戰戰兢兢自己所擔心得,現在陡然變得雲淡風輕,做起來如行雲流水,你在不經意間成了內行。」

1986年,22歲的劉漢元憑藉著來幾年來養魚和手工生產魚飼料的原始積累,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自籌資金在家鄉眉山縣永壽鎮建起了名為「科力」的西南地區第一家集約化魚飼料工廠,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廠旋即投產便引來市場上供不應求的旺銷景象,遠近養魚戶蜂擁而至,「科力」牌魚飼料成為搶手貨,小鎮上常常車水馬龍造成交通堵塞,有人為買到飼料竟在工廠門口排了7天7夜的隊。科力在魚飼料領域如魚得水,小鎮青年的發家致富夢很快得以實現。

自籌資金建現代通威

隨著市場越來越大,在小鎮的輝煌自然會讓人在短時間自得意滿,但顯然蛟龍終究歸大海,小鎮的小溪水域有限,愈發不能裝載劉漢元心中龐大景象的航船。1992年春天,劉漢元走出家鄉小鎮,自籌資金1000多萬元在縣城裡建起了一座現代化飼料工廠,取名通威飼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之意。廠區佔地20餘畝,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0萬噸魚飼料,工廠從破土動工到完工剪彩,一共只用了短短半年多時間。這件事在當地引起轟動。開工那天,遠近的養魚戶和父老鄉親都來了,人們擁擠著參觀,他們親眼看到一袋袋魚飼料好像河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下生產線,流進大卡車和拖拉機車廂裡。一位觀摩現場整天的老人說,「那一天飼料裝了足足100多輛汽車和拖拉機。」

劉漢元的「通威」,由魚飼料到豬飼料再至寵物飼料,做得紅紅火火。劉漢元曾說「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開創了改革開放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政策上放得更開,經濟發展獲得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事實上,1992年對通威來講也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階段,當年通威建立了年生產達6萬噸的魚用飼料生產廠,這是當時國內行業中最大的單產廠。通威迅速把握住了市場經濟的脈搏,當年通威在《四川日報》刊登了四川第一個整版廣告,這在當時無疑是一個傳奇,並引起了行業內外極大的關注。通過市場經濟的宣傳和推廣手段,使得通威逐漸進入產業化的良性經營階段。

「科技能使衛星上天,科技能使你養魚致富!」這句廣告語橫空出爐時,業內尚無通威的名號。但信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劉漢元,偶遇改革開放的春風,國家力求創新變革的政策與個人熱切渴望創造財富的欲望一拍即合,一個現代化的通威和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在高度的默契中一路如風馳電掣。

在產業整合中摸索得名望

隨著對飼料行業的市場開拓與深化了解,劉漢元意識到畜禽飼料的競爭已趨至低毛利率狀態下的白熱化。只有對企業整合降本,規範產業鏈條進行科學化生產,繼續進軍新市場,方能進一步提升整體競爭力。1994年,當劉漢元把總部遷往成都時,通威已經是年營業額4億元的企業。1995年,通威集團順利完成北上的戰略轉移,將集團總部遷至四川省會成都,同年以兼併和控股的形式發展了8家分公司。

「能在飼料行業生存下來,就能在任何一個行業生存下來。」劉漢元曾篤定地說。這也許是近十年來在自覺行至巔峰後意欲涉足其他行業的第一次萌芽。此時剛滿三十不久的劉漢元手捏數億大鈔,多元化的念頭已不能按捺。於是1995年斥巨資控股前東德一家it企業,卻由於對市場把握不足最終失敗。

初嘗敗績的劉元漢,警覺到跨行業投資的可行性問題。在自我反思中,他開始明了「專、精、多」三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此次鎩羽而歸,專一地在國內把主業做到最好成了他最為關注的重心。在對企業做了清理後,在梳理中把企業十多年來沉澱的文化、經營生產過程當中的精髓,保存並發揚光大。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同類產品的性能價格、產品質量、行業水準,即性價比成為了決定企業成敗最為關鍵的點。在充分競爭的過程中,品牌必定會越來越少,企業間的兼併與壟斷的趨勢必然愈發凸顯。餘下的寡頭規模化生產會越來越大,只有一流產品才能得到顧客的青睞,只有一流的品牌才能在兼併戰中倖存,只有一流的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被淘汰出局的將永不能再返,而通威的目標則是堅持在一流品牌的行列長期不動搖,這是通威賴以生存的基準點和核心。

幾乎不產魚的四川魚類養殖業蓬勃發展,徹底滿足了川人喜食魚的愛好與訴求,對魚類的消費也由1980年的人均年消費1公斤飆升到2001年的20公斤。通威集團2000年的銷售額達到了61億元。富甲一方的劉漢元一時聲名紛至沓來,2001年榮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以11億元身家被《福布斯》評為大陸富豪第十一名;2002年在「21世紀博鰲財經論壇」上獲「2002年度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稱號,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40歲以下最成功商人」,入選「2003年度中國十大經濟人物」;2004年,通威集團旗下通威股份正式在上交所上市,劉漢元身價暴漲。2004年9月,被國際企業家聯合會、《世界英豪》雜誌社聯合評選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

新能源新兵

又五年過去了,劉漢元並沒有止步尋找新投資方向的探索。他曾一度沉浸於對半導體元件的深挖,因而與新能源熱的早班車有選擇性地擦肩而過。2000年,他差點投資新光矽業。新光矽業是中國第一個立項的年產1000噸多晶矽項目,為當時四川省「一號工程」。劉漢元參與了三輪談判,去了三次工廠,據他評估後測算,13億-15億的投資,「幾乎永久性無法收回」。當時多晶矽成本與價格都很低,全球光伏市場尚未啟動。

此後他與熟識的企業家一道選擇進入了化工樹脂行業,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又發現PVC這種材料的部分產品可用來作多晶矽原料,直到2004年德國光伏市場爆發式增長,使用了400多兆瓦產品,約佔世界光伏產品消費量的一半,全球市場由此啟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劉漢元進入光伏行業的決策,他開始了一年多對光伏行業的全方位調查。在多方論證後,覺察到PVC產業已落人後,新能源雖在小範圍內掀起了風浪,但還沒有真正開啟,此時入界猶未為晚,2006年12月19日劉漢元在北京與70歲的多晶矽專家戴自忠長談後,正式宣布進軍多晶矽行業,並確定了主攻多晶矽的業務脈絡。

2007年5月,通威集團與樂山市政府籤署協議,與四川巨星集團聯合在樂山建立四川永祥股份,通威擬投資50億,設計規模為年產1萬噸多晶矽。劉漢元決心以速度彌補後發者延遲進入錯位的時間,一期工程1000噸,僅用了1年時間,並創下行業調試時間最短的紀錄。

時至2008年,整個行業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國際市場多晶矽價格劇烈起伏,剛介入多晶矽生產不久的通威預期收入減少。

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並未能動搖劉漢元將多晶矽事業進行到底的決心,他堅信:「如果以做飼料的方式來做多晶矽,十年之內,通威就有望進入全球多晶矽生產企業前三甲。」通威在水產飼料已是國際領先地位,而多晶矽領域的生產技術一直被德美日等發達國家壟斷。

飼料和多晶矽,差之千裡的兩個行業,無異於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何以共處?連通威內部人員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老總是在暴利面前的豪賭。前面已稍作解,但個中細則如何,劉漢元的考慮真如他人傳言所說嗎?且看下篇:十年沉靜下的契機。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光伏造富20年:兩任中國首富隕落,隆基逆襲乾坤未定
    根據當前數據測算,要實現氣候雄心峰會上關於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在2030年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承諾,未來十年還需至少實現7.2億千瓦的增長,每年的新增裝機將不低於7200萬千瓦。而「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和光伏年均新增裝機合計約為6263萬千瓦。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光伏行業將迎來可觀的市場增量。
  • 珈偉新能2018年財報,光伏行業怎麼樣了
    報告期內,珈偉新能實現營業收入16.9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8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9.9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32.01%。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大幅下降。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請看我們接下來的年報解讀。
  • 中國光伏逆變器行業驅動與制約因素
    這一政策調整目的在於大力推行分布式光伏發電,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4.6GW增長至2018年的50.6GW,年複合增長率為82.4%,成為光伏逆變器產業發展一大推力。在光伏發電裝機數目擴增與光伏政策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分布式光伏逆變器將持續發展,預計在2019-2023年間將以年複合增長率34.5%的速度增長,在2023年將突破220GW。
  • 新時代暢想曲
    新時代暢想曲 磨難多,每逢庚子起風波。奮力建設新世界,魑魅魍魎全埋葬!已經許可轉載的,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吉安新聞網」,違者井岡山報社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新華社」的所有內容,版權均屬新華社所有,本網已獲授權使用,任何其他媒體不得從 本網轉載、轉貼或以其他形式複製發表,違者井岡山報社將依法追究責任。
  • 雲媒早點丨山西將打造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
    ◆ 山西將打造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山西省工信廳日前公布《山西省光伏製造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打造國家級光伏產業基地,力爭到2022年,山西省光伏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130億元。據了解,山西將通過省級技改資金、數字經濟等專項資金,加大對光伏企業技術改造、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 中國光伏到底有多強?這些數據告訴你真相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毋庸置疑,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新名片。自2013年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光伏市場快速崛起,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同時,也一舉擺脫了困擾國內光伏產業多年的「兩頭在外」的尷尬局面。
  • 中國光伏到底有多強?最新權威數據告訴你真相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毋庸置疑,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新名片。自2013年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光伏市場快速崛起,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同時,也一舉擺脫了困擾國內光伏產業多年的「兩頭在外」的尷尬局面。
  • 線上讀書會|從疫情哲思新生活
    在華師大中北校區,特別舉辦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的新開展暨陳子善教授新著研討會。傳主孔見是島上具有九百年歷史家族的一員,他宣稱:島上發生的一切,都感同身受地發生在他心裡。無人不生活在島上,本次讀書會,孔見將與大家一同分享島嶼生存的經驗,和一個島民的心路歷程。
  • 國家力挺光伏,2020年主要光伏政策匯總!
    李高表示,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持續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布局,在繼續推進集中式基地建設的同時,全力支持分布式風電、光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加強新能源發展政策協同,降低新能源非技術成本,充分保障推行風電和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完善電價形成機制。推動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進一步提升儲能和調峰能力。
  • 大連化物所等「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10月15日,千噸級「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範項目」在甘肅省蘭州新區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蘭州新區石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和運營、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設計。
  • 打破LED產業瓶頸 光電與光伏同行——專訪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恰值昔日較早進入光伏產業的環太集團投資之新公司——江蘇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中國最大的(超百公斤)藍寶石晶體」之際,LEDinside現場訪問了該公司董事長,王祿寶先生在2004年投資建設的鎮江環太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早的晶圓企業,使他成為中國晶矽切片第一人。
  • 北極星編輯推薦(二):十大光伏接線盒企業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伏們主辦的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上,Intertek天祥集團大客戶經理馬召寧就光伏組件常見問題及修復進行了總結與分享,以下根據馬召寧演講內容整理。(來源:微信公...它不僅能將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傳輸到外部電路中去,同時也能為太陽能電池組件保駕護航。據此前業內有關報導,接線盒的故障率約佔到光伏電站故障率的36%,因此,接...
  • 立德樹人:探索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新進路
    立德樹人:探索新時代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新進路孫曉雷 韓煦(復旦大學團委)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5月3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
  • 10位光伏大佬的戰略對決
    講故事的人當然更偏愛施正榮,因為他的故事夠多、夠精彩。在熬過最初幾年的虧損、實現盈利後,無錫尚德拿出「只爭朝夕」的架勢迅速擴張。2005年,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讓施正榮成為當時中國內陸最富有的人;200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企業,從此世界光伏產業滿滿地都是中國故事。
  • 光伏政策影響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2018淨利潤減少
    光伏政策影響 多家光伏上市公司2018淨利潤減少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2-28   據了解,由於受2018年光伏政策,尤其是「531」光伏新政的影響,我國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規模與確認銷售的進度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 歐姆尼克趙磊:德國光伏發展看中國未來光伏之路
    1月9日,2014年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走勢、技術動態及熱點難點問題應對專題培訓班在北京召開,光伏逆變器製造專家蘇州歐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姆尼克)總經理趙磊受邀參加並做開幕致辭。  此次培訓研討會特邀分布式光伏發電權威專家,解讀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現狀、發展趨勢等方面的最新進展情況。歐姆尼克總經理趙磊在會議上做了「德國光伏發展看中國未來光伏之路」的主題演講,引起了與會代表們的熱烈討論。
  • 2020年股票型公募冠軍陸彬:2021年新能源板塊大有看點 光伏、新...
    摘要 【2020年股票型公募冠軍陸彬:2021年新能源板塊大有看點 光伏、新能源車確定性機會多】自2020年正式開啟新能源行業的黃金十年,能源革命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 季良俊:光伏行業必須使用國際標準
    國際電工委員會TC82助理秘書長季良俊    第四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太陽能展覽會11月1日—3日在江蘇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大會主題為「新能源、新應用、新出路」,探索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
  • 能源內參|上海國企將實施「二次混改」;中國石化與四大光伏企業...
    中國石化與四大光伏企業召開會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1月7日消息,當日,中國石化在總部與協鑫集團、天合光能、隆基集團、中環股份等4家新能源企業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2017年中國光伏市場格局初顯:上半年強勢、下半年未知
    對比2016年光伏上網電價,新電價下調幅度僅為13%至19%。但同時,2016年老上網電價的最後併網期限被定為2017年6月30日。對光伏行業來說,新電價政策是喜憂參半的。——隨著新政塵埃落定,系統集成商壓力驟減。IHS在最新的一月中國光伏市場監測報告中發現,參與調研的各家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調低了對於2017年第1季度的出貨量或裝機量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