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普通家庭吃得起「九期一」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首款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預計年底上市 患者每月負擔不超3000元

  讓普通家庭吃得起「九期一」

  失智照料中心的護工與81歲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互動

  「就盼著有特效藥,哪怕只是緩解症狀。」作為一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家屬,王磊(化名)最近一直在關注著 「九期一」的最新動態。

  「九期一」,學名甘露特鈉膠囊(GV-971),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其是我國第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原創新藥,於本月初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這款新藥能解決什麼問題,臨床試驗是如何開展的,效果是否顯著?就此,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牽頭人、北京協和醫院張振馨教授。

  質疑1

  「九期一」臨床試驗太短?長期服用安慰劑有悖倫理

  「九期一」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是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歷時22年共同研製、開發的,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物。 2018年,「九期一」完成了整個三期實驗。同年7月,綠谷製藥宣布「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順利完成。張振馨教授介紹,北京協和醫院共有50例受試者參與,其中26人在有效治療組,24人在安慰劑組。

  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一旦患病,人的記憶力、思維判斷能力等會像被腦海中的「橡皮擦」慢慢擦去。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聲音質疑「九期一」的臨床試驗太短。陳強(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臨床試驗時間過短就意味著,藥效還不能被完全證明,「藥監局也是『有條件』的批准。」陳強說,「幾年前綠谷製藥曾因虛假宣傳被媒體曝光過。」這也是讓陳強和不少人頗為擔憂的地方。但陳強也承認,之前有「過」,不代表現在依然有「過」。但讓他最為不解的是,阿爾茨海默症是慢性病,「為什麼要這麼著急呢?」

  張振馨沒有迴避這個問題,在她看來,不管綠谷之前是否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關注的是三期臨床試驗。「自從我代表北京協和醫院成為『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的負責人之一時,就一直幫助綠谷製藥走國際標準化的道路。」張振馨說,綠谷公司一直在努力,特別是在關於「九期一」的研究支持上面,「不遺餘力」。

  張振馨認為綠谷公司需要進一步提高,所以「九期一」的三期臨床試驗,她特別要求綠谷公司請了全球CRO巨頭艾昆緯(原昆泰)來全權負責三期試驗方案設計(包括樣本量的計算、觀察時間、終點),並監督方案實施、質量控制、核查、分析統計,「業內都知道,昆泰負責,沒有作弊的可能。」

  而對於「臨床試驗過短」的質疑,張振馨指出,9個月的試驗其實已經是不短了。由於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退行性的疾病,呈現不可逆性病程,部分入組患者若長期服用安慰劑,有悖倫理。張振馨說,「九期一」的三期臨床實驗達到36周,已經是在倫理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了解藥物效用的方案。

  張振馨說,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一年不吃藥MMSE(簡易精神狀態量表)分數至少要下降4分,她的病人兩年沒吃藥,理論上至少要下降8分,但實際情況是分數卻上漲了,「新藥真的是發揮了作用,但安慰劑沒效果。這也能看出『九期一』起效快,而且是對症治療。」

  質疑2

  量表是否能判定療效?新量錶針對中輕度患者更關注細節

  王磊的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症已經4年了,最初確診的時候,王磊還有些存疑——母親除了總是忘性大,經常失眠,偶爾會莫名其妙發脾氣外,並沒有其他特別明顯的症狀,「當時是帶母親去看失眠。」王磊說,初步檢查後,醫生建議他帶母親去看神經內科。後經專家診斷,王磊的母親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病程在輕中度之間。最初服藥後,王磊母親的狀況好了很多。但後來其暴躁的時候越來越多,一點小事兒都能讓她暴跳如雷。

  這一次,醫生診斷其母親的病情已經發展至了中度,這讓王磊特別想不通,「之前吃的藥都沒有太大作用嗎?」也因此,王磊特別關心「九期一」的療效。當看到有人對「研究指標和採用的ADAS-cog量表療效判定方法」提出質疑時,他就特別想知道「答案」。

  據了解,「九期一」的一、二、三期臨床試驗研究共有1199例受試者參加。其中三期臨床試驗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和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組織的全國34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試者的服藥觀察。為期36周的三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九期一」可明顯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安慰劑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認知功能改善顯著,認知功能量表(ADAS-Cog)評分改善2.54分(p

  面對「量表」的問題,張振馨直言,之前使用的量表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出輕度患者的狀態,「那是針對中重度患者的。」

  張振馨介紹,原來的量表中設計的有關病人生活能力的問題就是,「你上個星期天去做什麼了?」病人回答,「我去超市買了魚回來。」「醫生提前問了家屬,發現病人答對了,那麼這個問題就算過關了。」張振馨說,還有關於吃飯的問題,會問,「吃飯的時候會撒得到處都是嗎?」對於用這種問題來問中輕度的患者,張振馨並不贊同,「一般來說,只有重度的患者可能會在吃飯的時候弄得到處都是。」

  張振馨覺得這樣問太「粗」了,病人是否有好轉,是根本看不出來的,所以現在的量表重新進行了設計,關於生活能力這一塊,詳細到「你星期天去哪裡了?去哪個超市了?在什麼地方,在什麼路?你買的是什麼魚?花了多少錢」等等。「這些都要記住對於病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張振馨說,之前很多細節記不住,吃藥之後都記住了,那就是有了好轉。

  關注

  新工廠年內開建 可滿足200萬患者用藥

  看到「九期一」有條件獲批消息的時候,北京某醫院的醫生李峰(化名)正在出差回京的高鐵上。作為一名從醫20年的神經內科醫生,李峰激動地表示,「這真是一件好事情。」李峰是北京某醫院的主任醫師,阿爾茨海默症恰好是他擅長的疾病之一。

  隔天,李峰出門診,正好碰到一名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患者,「我和他說,運氣挺好,治療這病的藥馬上就要上市了。」李峰說,患者也特別高興,還一直問什麼時候能買到藥。

  而一名要求「匿名」的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阿爾茨海默症的致病機制非常複雜,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結論,加上市面上治療該病的藥很少,治療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碰到患此病的患者,對醫生來說也是一種考驗。「當天看到消息以後,我們的同學群裡還討論了很長時間。」該醫生稱,大家對於「九期一」確實都很期待,但他同時稱,「如果數據全部準確的話。」

  眾多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家屬更關心他們什麼時候能買到「九期一」,其定價是多少,普通家庭是否能負擔?

  對此,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表示,藥品價格既要讓老百姓負擔得起,也要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北青報記者從張振馨教授處了解到,「九期一」的定價並不高,大約每個月不到3000元。

  據介紹,11月7日「九期一」在位於上海青浦區的生產線上投產,並將於12月29日前把藥物鋪到全國的渠道。上海浦東新區提供了40畝地用於「九期一」產業化,新工廠今年內就會動工,如果三年能夠完成建設,可以滿足每年200萬患者用藥量的生產、銷售。

  對話

  揭盲前誰也不知道服的是安慰劑還是「九期一」

  對話人:「九期一」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牽頭人、北京協和醫院張振馨教授

  「基礎好」,是張振馨決定加入「九期一」研究團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研究了幾十年阿爾茨海默症的張振馨直言,「九期一」是她見過基礎研究最好的藥物。「我總在想,這是我們中國自己的研究,那就一定要在中國做出藥來。」78歲的她思維敏捷,眼神清澈,「病人能好,就是我最大的安慰。」

  北青報:您是什麼時候加入到「九期一」研究團隊中的?

  張振馨:2014年,「九期一」研究團隊找到我,想讓我一起參加三期的臨床試驗。我看了「九期一」的研究資料後,覺得基礎特別好,就決定加入。加入三期試驗後,2014年,我的病人就達到了40例,但昆泰說不能繼續加了。

  我們設計的入組資格還是比較嚴格的。首先病人必須是阿爾茨海默症。比如有兩項認知損害,半年之內病情加重。此外,還要排除其他疾病,特別是腦血管類疾病的病人,當然已經有腫瘤的病人也會被排除。另外,對病人的年齡、心率都做出了具體要求。

  最初6個月的時候,服藥組和安慰劑組的病人差別不是特別大,但是第4周開始在每一個觀察點都達到統計學意義的差別。診斷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百分百正確,但隨機分配是昆泰公司做的,我們也儘可能地在按照最高標準來做。所以試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北青報:病人服藥之後的情況如何呢?

  張振馨:我組裡有6個病人吃了9個月後就停藥了,到現在為止,隨訪3到4年了,即使是什麼藥都不吃,在兩年內都有好轉,指標是一直往上走的。

  於是有人就懷疑,說他們可能不是這個病吧,但我能負責任地說,6個人中,有一個人做了腦脊液化驗,還有4個人做了澱粉樣蛋白的檢測,結果都顯示有澱粉樣蛋白。

  有個病人之前是寫小說的,生病之後不但不寫小說了,出門不記得鎖門,煮飯燒壞過三個鍋,每個月做飯都要燒煳幾次。吃藥到6個月的時候,就又開始寫了。

  還有個病人是老師,第一天講完課,第二天又講同樣的內容,學生們就提意見,老師,講過的東西怎麼又講一遍?他自己都忘了。不止這個,他經常還沒做完一件事情,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對家人和周圍的人都不關心。服藥之後,最明顯的就是開始關心愛人了,會給愛人做飯,雙十一會網購,一天能發幾十封郵件。不僅如此,家庭也和睦多了。

  我看一個病人的病情是否有好轉,不光是看指標,還會看他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是否有改善。有時候,症狀輕的病人總覺得沒有重病人好得那麼明顯,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天花板現象。

  北青報:目前對於「九期一」最大的爭議點在於該藥物在24至36周的有效性增長,以及安慰劑組在此期間的大幅下滑,這樣的數據走向您怎麼看?

  張振馨:安慰劑效應,一般來說,安慰劑的療效通常能保持半年,半年以後就不再有效了。雖然4至24周兩組數據看上去趨勢相同,但在療效曲線中4周、12周、24周、36周兩個組別之間每個相對基線變化值都有統計學意義,從這裡就已經能夠看出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療效的明顯差異了。在最後12 周中,安慰劑效應逐漸消失,服用「九期一」的患者卻越來越好,所以就形成了很明顯的「喇叭口」。

  越往後吃,對比效果就會越明顯。後期試驗批准後,很快就會展開。到時候大家就能更清楚地看到服用「九期一」之後明顯的效果了。

  北青報:相比那些失敗的藥物研究,您認為「九期一」獲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呢?

  張振馨:目前阿爾茨海默症的病因不明,國際上很多藥在試驗的時候可以看到澱粉樣蛋白減少,但是臨床上卻沒有好轉。但「九期一」不一樣,不僅是澱粉樣蛋白在減少,而且能明顯看到病人在好轉。

  也有病人在9個月臨床試驗結束後,吃膽鹼酯酶抑制劑,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病情反而加重了。後來我發現,「九期一」有抗Tau蛋白的作用,膽鹼酯酶抑制劑無此作用,所以才導致病人精神行為的病情加重。

  國際的抗阿爾茨海默症新藥研究。要求藥物作用靶點必須是單一靶點,就是對一種情況有效,但「九期一」可以同時對腸道菌群、血液、腦內澱粉樣蛋白起到作用。

  北青報:在整個的臨床試驗中,有沒有病人提出離開?如何才能知道一個病人吃的藥還是安慰劑呢?

  張振馨:首先我要強調,我也不知道我的病人吃的藥還是安慰劑,只有昆泰公司指定的人知道。其次,在試驗中,我的組裡有一名病人因為不知道吃的是藥還是安慰劑,就出組了。因為個體差異不同,藥起效的時間也會不同,由於安慰劑療效通常維持6個月,所以在未揭盲時,不知道服的是安慰劑還是「九期一」,只能等6個月,如果無效說明自己在服安慰劑的可能大一點。這名病人後來發現自己吃的藥有效,想重新進來參加試驗,但已經不可能了。不過對於我們試驗來說,只要吃過一次藥,做過一次療效評估,就已經是818例中的了。哪怕評估的結果不好,那這一次結果就是不好,也會正常記錄,目的是不放過記錄只服一次藥就出現的不良事件。

  北青報:昆泰是如何全程監督的?

  張振馨:有病人準備入組的時候,我們就會通知昆泰公司。這時候,昆泰公司就會隨機定號,然後按照這個隨機號用特快專遞把藥快遞過來。這邊有專門的醫生驗收,還要記錄藥是不是及時送到,有沒有過時等內容。

  拿到藥後,都得放在冰箱裡,每天都會有人去檢查。發藥也有專門的人,發新藥之前要把原來的藥拿回來數,數字不能差,有缺失要寫清楚。病人拿到的藥是隨機的,我們全部醫生也不知道誰吃的是藥,誰吃的是安慰劑。

  但如果有人吃了覺得不舒服,怕是吃藥引起的不良反應,這時候就可以通知昆泰公司,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才會告訴你,吃的是藥還是安慰劑。而臨床醫生在每個預訂的療效觀察時間點,用量表評估受試者後,昆泰公司有專門的人來檢查醫生評估質量。

  北青報:阿爾茨海默症目前的現狀如何?

  張振馨:阿爾茨海默症現在已經逐漸呈低齡化了,有些人50多歲就能看到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變化,只是沒有發病,到了80歲,發病的人直線上升,患輕度認知損害的老人,維持3至7年以後就要變成痴呆。對待痴呆病人要有耐心,說話的時候也要有技巧,要幫助病人堅持吃藥。從目前病人發病狀況來看,早發的非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症的病人,預後不太好。

  北青報:您研究了幾十年的阿爾茨海默症,覺得這種病應該注意什麼呢?

  張振馨:要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是指無症狀有AD風險的症狀前期,或當記憶力減退但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仍然正常的輕度認知損害狀態時就要去醫院檢查診斷。早期治療是沒有腦結構損傷就開始治療。如果治療太晚,腦子已經萎縮,神經細胞已經死亡是不可能復活的。

  早期治療延緩疾病的發展使輕度認知損害不再在3至7年轉化為痴呆,延常到10年或20年。篩查出輕度認知損害必須進行全面的記憶、判斷分析、語言和視空能力的檢查。如果發現不正常,做腦核磁和同位素檢查、痴呆致病基因和風險基因的檢查。如果結果也不正常,需要做腦脊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的檢查確診。當然最準確還是腦脊液檢查。(記者 張蕊)

相關焦點

  • 「九期一」有望進醫保
    「九期一」有望進醫保 東方網 解敏、劉曉晶 2019年11月3日 15:28:03 >>>滾動播報|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情況介紹  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松濤介紹,「九期一」生產原材料工廠在遼寧,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上海浦東張江已經新增40畝地用於建設,新工廠爭取今年年內動工,如果建設三年能夠完成的話,這個工廠可以滿足每年200萬患者用藥量的生產、銷售。新工廠按照美國GMP標準實施。此外,綠谷將啟動「九期一」上市後研究和真實世界研究,並正在積極推進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 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有條件獲準上市
    九期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為全球首次上市,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九期一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領導研究團隊,堅持22年,在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接續努力研發成功的原創新藥。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每盒售價895元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仍需國際3期臨床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崔爽)記者29日從「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儀式上獲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患者可憑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藥房)購買,每盒895元。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上市 還將開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29日正式在國內上市。藥物研發團隊表示,擬於2020年開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並爭取5年內進行新藥全球註冊申報。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當天於北京主辦的「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暨第一屆腦腸軸論壇上,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松濤說,擬於明年啟動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將以超過2000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地區的200個臨床中心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6個月的開放試驗。
  • 全國專業藥房昨起開售九期一 新藥定價為895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當天的發布會上獲悉,九期一新藥,規格150mg×14粒×3板一盒的定價為895元。按照藥物說明書計算,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1年約4萬元。「需要說明的是,因為九期一為處方藥,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具體用藥方案還需根據醫生處方才能確定。」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介紹,關於九期一進入醫保的工作也正在推進當中。
  • 有關阿爾茲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的質疑,綠谷製藥如此回應
    記者 | 金淼 編輯 | 任悠悠 1 12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主辦九期一(通用名:甘露特鈉)全球戰略發布會。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用藥九期一新規格未獲批
    當年12月29日,九期一正式上市,定價895元/盒。 公開資料顯示,九期一是我國首個國產抗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如今其新規格產品未獲藥監局批准,引發多方熱議。 實際上,在九期一面世之前,關於其試驗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就不絕於耳。
  • 2020深圳鼠年普通紀念預約核實期是什麼時候
    2020鼠年普通紀念預約核實期時間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6日。2020深圳鼠年普通紀念預約核實期是什麼時候?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6日為預約核實期。預約核實期內,未通過核查的公眾可持預約登記使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前往預約登記的預約承辦銀行營業網點,辦理撤銷同一批次重複預約記錄及保留兌換資格業務。
  • 普通家庭的孩子怎樣學英語最好?
    學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語言環境,在一個全英語的環境裡,所有的表達都需要用英語來完成,這樣才是最自然最好的學習方法,但這不是普通人、普通家庭能完成的。在國外三個月學成一門語言,要有點天分,半年到一年是個合理的時間,不過這需要足夠的經濟基礎。普通家庭是做不到的。去不了國外,那下一個理想的方法就是家裡全部講英文。身邊父母英語流利的家庭,孩子的英語也都不錯。
  • 宿松九姑一男子因家庭瑣事投井溺亡
    6月4日中午時分,家住九姑鄉國賽村的何某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隨後失蹤,家人四處尋找不見何某蹤影。6月5日清晨,家人發現何某一夜未歸,家人又四處尋找,依然不見何某的蹤跡,當其家人尋找到後院的水井邊時,當即懷疑和緊張失蹤的何某會不會幹了傻事,於是找來水泵抽水。
  • 修仙文,沒到練氣一層卻有大乘期的靈魂,她將練氣九層的修士踹飛
    修仙文,沒到練氣一層卻有大乘期的靈魂,她將練氣九層的修士踹飛她的身體還未到達練氣一層晉入修士行列,但她又不是要破陣,以她大乘期高手的靈魂和神識,一腳將那個練氣九層的修士踹飛!今天你們愛看小說的芷藍又來給大家推文啦!
  • 中天易海拾貝九:生死應期尺斷賭王壽期案例分享
    06-22 06:36:00 來源: 我就是愛搭配 舉報   中天易海拾貝九:
  • 孩子們延遲開學,職工或不能正常上班,普通家庭:坐吃山空的感覺
    受肺炎疫情影響,過年不能出門走親戚,不能出去聚餐,孩子們不能正常開學,這些都是小事,對於普通家庭一個很大的問題擺在面前,就這樣呆在家裡,也不是個事呀,孩子們延遲開學也是要學費等等,我本人不能正常去上班,錢從哪裡來?
  • 小家大愛 · 疫情防控「墊江縣最美家庭」事跡展播(九)
    趙 新 家 庭 丈夫是家庭的頂梁柱,妻子是家庭的定海針。庚子年的新春佳節,一場突入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爆發,全國各地不同情況都受到了影響,使得今年的春節少了些祥和和喜悅,按照醫學專家的建議,要戰勝這場戰役,老百姓最好的方式就是居家隔離。
  • 《易經》:窮不過九、富不過六、豪不過三,是什麼意思?
    1、窮不過九,學習適應和努力工作從遠古時代到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從艱苦奮鬥變成了慢慢地變得更好,人們的心態極為樂觀。 「窮不過九」就像黎族人民使用《易經》中的文字來鼓勵和開解自己的未來生活。在古人眼中,「九」一詞不僅是數字,而且代表最大的數字。我相信每個人都聽到過九字成語,例如「一言九鼎」和「九九歸一」。大多數成語中有九代表著最大、地位最高的權力。
  • 辭去金九,迎接銀十,雙子座雨過天晴,肩負起家庭的責任
    圖/網絡(侵刪)金九回顧對於即將過去的九月,影響雙子座的還有月中在家庭宮的新月,會讓你們產生足夠的家庭安全感,只有安內才能攘外,所以順著新月的發生,你們的事業運在月底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九月底土星恢復順行,各項矛盾逐漸化解,負能量也被中和,你們的能力會機會得到展示。隨著水星提升了你們在工作上的交流能力,遇到麻煩的事情也要懂得化解,很多問題不是不可以解決,而取決於你的主觀能動性。在九月底,太陽的能量會停留在戀愛宮,不僅加強了你的魅力,也讓你對感情的追求,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在未來一個月內,雙子座會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有利於雙子座表白、求婚或者備孕。
  • 蠟筆小新:分析這幾個孩子的家庭條件,阿呆家果然深藏不露!
    我們看小新也有很多年了,那你們知道這些孩子們的家庭條件是怎麼樣的嗎?今天小宇就來帶大家分析下!5個孩子中只能排最後,但是小新家一定是大家最喜歡的那種家庭!然後就是妮妮,妮妮的家裡明顯比小新家要高級,而且妮妮家能吃得起高級澳洲牛肉,雖然被小新吃了,但是能看出來妮妮家還是非常寬裕的。妮妮的媽媽是很好面子的人,在面子上絕對不會丟,如果衝動消費的話也是為了面子。風間的家庭無疑是幾個孩子中最富裕的,爸爸在國外工作,級別比較高,公司直接為他安排了車和單人別墅。
  • 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成功者不可能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勤奮交給雞湯,把努力交給錦鯉,全憑自身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無一例外。真正能成為「錦鯉」的人,都在背後為此付出人們看不到的努力和汗水。選秀節目《創造101》裡的選手楊超越,很多人都說她就是有著「錦鯉」體質的女孩,特別幸運。
  • 「樹清廉家風·建最美家庭」優秀廉潔家書作品展播(第二十期)
    記得在你不足一歲,當時教師收入很低,為了多些收入,我利用周末去內江一所學校兼課,一個周日下午放學,我從內江回田家,突下暴雨,我沒帶雨具,想到回家肯定是落湯雞一隻,心裡正鬱悶著,沒想到我在田家車站剛下車,就見你媽媽背著你,一隻手舉著傘,另一隻手還拿著一把傘,站在車站房簷處看著下車的人流,你知道嗎,一股暖流瞬間流遍全身三萬六千個毛孔,我眼睛潤溼了,濃濃的溫情縈繞周身,這就是幸福啊,平凡而真實,但濃鬱得看得見
  • 「無車家庭」排上新能源指標後能選擇放棄,再搖普通指標嗎?速戳...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保持新老政策銜接的基礎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調整:優先向「無車家庭」配置指標在以個人為單位參加普通指標搖號和新能源指標輪候配置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以「無車家庭」為單位搖號和積分排序的指標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