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藥」要涼?國產阿爾茨海默病用藥九期一新規格未獲批

2021-01-13 騰訊網

國家藥監局官網《2020年07月08日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顯示,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受理號:CXHS1800038)未獲上市批准。據悉,此次未獲批的甘露特納膠囊(規格:450mg)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主要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在此之前,2019年11月2日,規格為150mg的甘露特納膠囊(商品名:九期一)被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准上市。當年12月29日,九期一正式上市,定價895元/盒。

公開資料顯示,九期一是我國首個國產抗阿爾茨海默病創新藥,如今其新規格產品未獲藥監局批准,引發多方熱議。

實際上,在九期一面世之前,關於其試驗數據真實性的質疑就不絕於耳。2019年9月,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發表論文稱,其研製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病。11月28日,一封署名「饒毅」的信件直指耿美玉學術造假,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國內外科學家對該藥品臨床試驗的試驗時間提出了質疑。

對此,九期一三期臨床主要牽頭研究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教授肖世富回復稱,九期一的三期臨床持續時間達9個月,完全滿足國內新藥審批的要求。肖世富海還表示,關於國內三期試驗原始數據的文章已經在相關學術期刊發表。

為繼續驗證九期一的有效性及其長期治療效果,綠谷製藥向美國FDA提交三期臨床申請,計劃在國際多中心再次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根據綠谷製藥發布的公告,2020年4月3日,九期一獲美國FDA批准在國際多中心開展臨床三期試驗。此次試驗將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地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隨後6個月的開放試驗,招募超過2000名志願者作為臨床試驗對象,預計於2024年完成試驗。

有業內人士認為,FDA允許九期一直接進入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是對其在國內三期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的肯定。同時,也反映出全球生物醫學界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有效治療手段問世的迫切態度。

然而,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再次發文「炮轟」,認為耿美玉團隊於2019年10月發表在頂級期刊《細胞研究》上的GV-971論文真實性令人擔憂。這一次,他以編委身份發表簡訊,指出 2003年至2013年間,耿美玉及其團隊共發表12篇與GV-971相關的論文,但在其2019年10月發表的文章中,卻不曾引用其中的任何一篇。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記憶障礙、失語、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等。根據《2019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近80%的公眾擔心在某個時候會患上失智症。1/4的人認為,對於失智症的預防,我們無能為力。由此可見,全球範圍內,公眾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特效藥及有效治療措施的需求同樣較為迫切。

相關焦點

  • 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有條件獲準上市
    這款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將為廣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該藥主要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介紹,臨床前作用機制表明,九期一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上市 還將開展國際3期臨床試驗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29日正式在國內上市。藥物研發團隊表示,擬於2020年開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並爭取5年內進行新藥全球註冊申報。  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當天於北京主辦的「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暨第一屆腦腸軸論壇上,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松濤說,擬於明年啟動的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將以超過2000例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對象,在北美、歐盟、東歐、亞太等地區的200個臨床中心開展12個月的雙盲試驗和6個月的開放試驗。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每盒售價895元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仍需國際3期臨床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崔爽)記者29日從「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儀式上獲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患者可憑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藥房)購買,每盒895元。
  • 全國專業藥房昨起開售九期一 新藥定價為895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當天的發布會上獲悉,九期一新藥,規格150mg×14粒×3板一盒的定價為895元。按照藥物說明書計算,月費用約3580元(28天計算),1年約4萬元。「需要說明的是,因為九期一為處方藥,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具體用藥方案還需根據醫生處方才能確定。」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介紹,關於九期一進入醫保的工作也正在推進當中。
  • 讓普通家庭吃得起「九期一」
    我國首款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預計年底上市 患者每月負擔不超3000元  讓普通家庭吃得起「九期一」  質疑1  「九期一」臨床試驗太短?長期服用安慰劑有悖倫理  「九期一」是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是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歷時22年共同研製、開發的,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物。
  • 「九期一」有望進醫保
    「九期一」有望進醫保 東方網 解敏、劉曉晶 2019年11月3日 15:28:03 >>>滾動播報|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情況介紹  東方網記者解敏、劉曉晶11月3日報導:據了解,我國有一千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了新藥的生產能夠滿足50萬病患的需求,後續生產能力有望提升。
  • 有關阿爾茲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的質疑,綠谷製藥如此回應
    記者 | 金淼 編輯 | 任悠悠 1 12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主辦九期一(通用名:甘露特鈉)全球戰略發布會。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通過臨床測試 或兩年內上市
    原標題: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通過臨床測試 或兩年內上市  在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困擾著5000萬老年人。近日,美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與日本一家製藥公司宣布,他們開發的藥物已經通過臨床測試,正在等待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
  • 記憶力好、學歷高、宅男宅女易得阿爾茨海默病?來測一測吧
    「有研究認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的乙醯膽鹼遞質水平下降,如果通過藥物手段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對乙醯膽鹼的降解,大腦中留存的乙醯膽鹼遞質水平增多了,能改善痴呆患者的認知功能,並一定程度上延緩疾病的進展速度。當時,這類藥一問世,非常振奮人心。」
  • 阿爾茨海默病家庭的痛,拿什麼解救?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為5000多萬,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位老人被診斷為老年痴呆。 病因未明、診斷困難且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到來,讓許多人毫無招架之力。
  • 可抑制新冠、家長奉為「神藥」的六神丸,能在家用嗎?
    小孩子得了這兩種病,往往容易在班級同學間傳染,影響學習。每當孩子被感染,我讓他們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一般三四天就能好,所以,我家奉六神丸為「神藥」。不過,還是想請專家解答一下,我對六神丸的用法正確嗎?」所以,我們平常在家,該如何正確使用六神丸呢?
  • 兒科「神藥」匹多莫德遭專家扒皮 國外尚處小白鼠階段
    現狀  兒科「神藥」幾乎「是病就開」  冀連梅發文章反映,在微信公眾號裡的網絡諮詢平臺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關於匹多莫德口服液的諮詢。粗粗瀏覽一遍,她才發現這個藥是兒科、耳鼻喉科和皮膚科醫生們的寵兒,從這三個科室看完病出來的孩子,幾乎每人手裡的藥單上都有匹多莫德的身影,流水線一般:預防感冒來一盒、發燒咳嗽來一盒、鼻炎扁桃體炎來一盒、溼疹蕁麻疹來一盒……每盒的單價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而且一開就是一個月的量,一吃就是三個月的療程,難怪醫生們會對它推崇備至!
  • 得沒得阿爾茨海默病 自己可以畫個鐘測一測
    「阿爾茨海默病」又稱老年性痴呆,是一種不可逆的神經損害類疾病。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宣傳日,據《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估算,目前全球有超過5000萬患有該疾病的患者,到2050年預計將增長至1.5億人左右,每3秒就會有一人確診。
  • 帶狀皰疹用藥劑量國內外一天竟相差5倍
    也可以自己去買一片0.5克的藥,這樣一次吃2片,就能足量。由於沒找到0.5克規格的藥,李女士每日只能一次吃3片0.3克的藥,1盒7片裝,還不夠吃一天。而即使這樣服藥,實際上仍未足量治療。醫生解讀 說明書一直沒更新伐昔洛韋用量混亂讓臨床一線直面患者的皮膚科醫生尷尬不已。「伐昔洛韋是治療帶狀皰疹常見的抗病毒藥物之一。」
  • 《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八類神藥出局
    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國家醫保局以「1號令」發布這一行政規範,最重要的作用是搭建出了公開透明管理的模板,《辦法》將對未來的這方面工作起到非常好的引領作用,以後藥企在目錄調整時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盲目打探消息,只要按照《辦法》規定的流程走就夠了。
  • 眼科用藥市場規模超千億,"缺醫少藥"仍待解
    據悉,這一產品是參天製藥眼科用藥中治療青光眼的主要產品,於2015年11月獲批在中國上市。 參天製藥株式會社社長兼營運長谷內樹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儘管老齡人口不斷增多,中國經濟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眼科市場也將隨著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和醫療健康系統不斷完善而進一步擴大。我們決定新建產品供應工廠,進一步支持中國業務發展。中國業務現已成為並在長期作為參天增長引擎和最大海外業務。
  • 從「作精」老爹蘇大強說阿爾茨海默病
    《都挺好》大結局,看得人好想哭,看著我們那麼精明的蘇大強,作天作地的爹精突然混沌,突然患了阿爾茨海默病,每每大強一臉迷茫站在那裡,就好心疼。蘇大強一直在忘事,他忘記了女兒的家住哪裡,他忘記自己剛打完水,他忘記給老夥計買早餐,他忘記了二兒媳朱麗的名字,他也忘記自己在菜中加過了鹽……大強病了,這一刻會忘記他所有的「作」。
  •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比癌症更可怕的老年痴呆正在逼向年輕人
    今天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10幾年前的大學課堂上第一次了解到有一種病叫做阿爾茨海默病,直到現在還清晰的記得教授說:「同學們,從某種意義上講,阿爾茨海默病比癌症更可怕,更痛苦。」
  • 「天價藥」談出「白菜價」 國家替你「錙銖必較」
    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包括慢阻肺用藥、紅斑狼瘡用藥、抗抑鬱症用藥、兒童用藥等等,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更大,獲得感也會更加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好滿足患者對新上市藥品的需求,今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藥品均被納入此次調整範圍,有16種今年新上市的藥品被納入目錄。
  • 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多個癌症進入Ⅲ期
    截至目前,共有4家企業在爭奪侖伐替尼的首仿,同時,侖伐替尼與K藥聯用一線治療NSCLC、肝癌以及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試驗均已進入Ⅲ期。目前侖伐替尼已在多個國家獲批,去年獲批在中國上市,單藥用於此前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不可切除的肝癌的一線治療,成為除索拉菲尼之外的第二個肝癌一線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