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
有人稱它為漫長的告別
有人稱它為看不見的先行死亡
它的出現
讓許多老人走向遺忘和病痛
讓許多家庭面臨遙遠的生離
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老年痴呆患者為5000多萬,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位老人被診斷為老年痴呆。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有1000多萬阿爾茨海默患者,是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預計2050年我國將會有2800萬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表現以明顯記憶下降為主,逐漸喪失日常生活能力,並伴有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晚期常出現吞咽困難,臥床不起,發病十年左右,常因感染等併發症死亡。
病因未明、診斷困難且無法治癒,阿爾茨海默病的到來,讓許多人毫無招架之力。
一旦確診了阿爾茨海默病,擺在千萬患者和家屬面前的,是一道沒有更多選擇的難題,是經濟和心理上的雙重負擔。
一項研究顯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年要花費13萬元,其中就醫的交通住宿費、家庭正規護理費以及照護者的精神痛苦和意外受傷等非直接醫療費用,加起來就佔了67%以上。
大多數人面對阿爾茨海默病,是無助、無奈、無所適從的,甚至會因為失去希望而出現焦慮、迷茫。
我國首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超八成照護者不得不一直看護患者,超六成照護者心理壓力大。照護能力不足、照護資源匱乏、治療服務單一,成為阿爾茨海默家庭面臨的三大困境。
1、房間裡多掛照片
臥室掛上家人或親朋合影,電話上設置親朋好友照片,反覆提醒。
2、建立一個「記憶中心」
這個中心可以是書房的櫥櫃或是臥室的一張桌子,把老人所有重要的東西存放於此,有助於鞏固記憶。
3、飯菜上桌先聞聞味兒
調動多種感官做同一件事,建立新的「神經連結地圖」。
4、手裡轉轉核桃
手掌集中了許多與健康有關的穴位,這樣可以刺激大腦神經,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腦神經細胞老化。
5、學門樂器
鍛鍊大腦同時處理多種任務的能力,活躍大腦。
6、學習一門外語
增強大腦中的關鍵通道,提高「腦力靈活性」,改善「認知儲備」。
7、每天散步20分鐘
研究發現,每次散步20分鐘,每周3次以上,能大幅降低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8、合理飲食
低脂、低鹽、低糖,均衡膳食營養,補充葉酸與B族維生素,多吃粗糧、魚類、堅果等健腦食品。
9、多參加社會活動
多與朋友外出參加活動,改善認知和思維能力。
10、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
保持年輕心態,積極面對生活。
相關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前,往往經歷了 20 年左右的無症狀期。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人從出現症狀到首次確診的平均間隔時間在 1 年以上,67%的患者在確診時已是中重度,錯過了最佳的幹預階段。
近日,我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可提前5-7年預測疾病。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如果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對患者進行幹預,臨床症狀則可能會延遲出現,這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思路。
相信隨著醫學的進步
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好辦法
來解救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和家庭
希望以後
說「我記不得了」的老人
越來越少
說「我想起來了」的老人
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