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區內有個建於唐開元年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又稱「東大寺」,是佛教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寺內後部的大雄寶殿前西南側有一口金代大定甲辰年( 1184年)鑄造的大鐵鐘,十分引人矚目。(王子瑞 攝)
這口金代大鐵鐘高3.2米(一說2.7米),下沿周長7.5米(一說7.2米),重約9.1噸(一說「3萬多斤」)。鐘上面是一個獸形鈕,高約0.5米。鈕的下面,是一圈與黃道十二宮日、月、人、獸、牛、魚相對應的12種圖案.
黃道十二宮圖案之間,還有兩個方框內是文字,其一曰「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其二曰「香花供養,佛法僧寶」【關於「三寶」,後面專門說,敬請關注】。
鐘的外壁,鑄有數百文字,多記載鑄造、監製、資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貫等,文字均清晰可辨。黃道十二宮的下面一層(圈),記載的是該鐘的監製人、資助人信息。這方文字,顯示的是監製人信息:定遠大將軍行縣令……
與該鐘監製人同在一層(圈)的文字信息,大都是鑄鐘資助人姓名、身份和籍貫等,字體樸拙。比如這方:沃州福勝院僧順法師,真定府元氏縣龍泉鄉龍宮院都管勾化綠僧智洪……
下面一層(圈),文字大都是鑄鐘匠人和大小爐匠的姓名、身份和籍貫等,字體一樣樸拙。
銘文曰:本縣鑄鐘匠人郭授、男、郭善,樂平縣匠人蘇德明,本村鑄鐘匠解應成,本村大爐匠衛青、小爐匠馮定馮二。
雖然經歷了800多面的風雨剝蝕,邢臺開元寺內這口棕紅色的金代大鐘仍然熒熒發亮,沒有氧化生鏽的痕跡,昭示著我國古代高超的鑄鐵工藝。【《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