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又稱桂圓,為什麼這種水果有兩種名字?上海民間傳說,這跟宋徽宗的宮女朱桂圓有關。
宋朝時上海還叫松江,朱桂圓出生於松江華亭的普通農戶家裡,雖然出身低微,但她從小長得就異於農家之女,眼圓眉細,腮窄口小,一副大戶千金的容貌。
天生條件好,老天爺賞飯,朱桂圓十五歲時順利入宮,成為了宋徽宗的一名宮女。因為手腳利索,神態泰然,很快被皇后看中,成為了不離皇后左右的貼身侍女。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朱桂圓在宮裡順風順水,直到宋徽宗即位第二年,她的人生發生了變化。
皇后無緣由突然感覺不舒服,一開始不當回事,沒想到小恙變成大病,躺在床上水米不進,時昏時醒。
眼看愛妻快挺不住了,宋徽宗不斷招御醫進宮,為皇后搭脈診治。值班御醫接到聖旨,心中暗嘆:倒黴!皇后的病,幾位同僚都看過了,沒人知道怎麼回事,惹得龍顏大怒,偏偏自己值班的時候又被傳召,如果說不出個一二三,恐怕也要受罰。
沒辦法,皇命難違,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御醫剛進殿門,皇后突然醒了,但仍舊神志不清,只能含糊地說了兩個字「龍……眼」。
御醫離得遠,沒有聽清,誤以為皇后說的是「龍陷」,心中一驚。龍是皇家化身,陷是下沉的意思,難道說皇后是指自己兇多吉少?
「卿家,聖人(宋朝稱呼皇后)剛說了什麼,是什麼意思?」宋徽宗急切地問。
御醫大汗淋漓,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敷衍回答:「官家(宋時對皇帝稱呼),病人呢喃不能算數,只要按時服藥,應該沒有大礙。」
御醫隨機應變開了些補品,應付差事。其實,當時皇后已經湯藥不進,只要有點常識,就知道人已經快不行了。宋徽宗自己也感到妻子時日無多,但他沒有辦法,只能聽天由命。
寢殿裡氣氛凝重,所有人都不敢出聲,生怕皇帝責罰,只有朱桂圓偷偷溜了出去。她耳聰目明,剛才聽到了皇后說「龍眼」兩個字。
當時正值八月,南方興化府(今莆田)進貢了大批龍眼到京城,朱桂圓服侍皇后很久,知道她的各種生活細節,龍眼作為南方水果,一直是皇后的最愛,這次說「龍眼」,肯定是嘴饞了。
朱桂圓從內藏端了一盤龍眼跑回了寢殿。當時宋徽宗還陪在皇后床邊,突然看到一名宮女闖進來,登時龍顏大怒,宮中快走本來就是大忌,況且這時宋徽宗心裡又有氣,正要發作,看到朱桂圓的臉,脾氣下去了一半。
雖然朱桂圓經常陪伴皇后,但一般宋徽宗和皇后私處時,宮女都不在側,皇帝也沒見過朱桂圓,這回第一次見到這麼漂亮的宮女,忍住火氣不發,換了普通聲調說:「我(宋朝皇帝一般自稱我,正式場合稱朕)念你年輕無知,寬罪於你,還不退下。」
朱桂圓著急救主母,只能據理力爭:「聖人晝夜想吃龍眼,現在龍眼到了,官家為啥不讓聖人吃一點啊!」
宋徽宗本來看朱桂圓漂亮,心中有了愛美之意,對她態度和緩,沒想到這個宮女蹬鼻子上臉,還要狡辯,只能斥責:「休得無禮!聖人十天都不思飲食,御醫都束手無策,一個龍眼有什麼用!」
正在這時,皇后微微睜開眼睛,伸出玉指,指向朱桂圓的託盤,示意要吃。朱桂圓趕緊剝了兩顆,小心送到皇后嘴裡。
皇后吃了龍眼,精神恢復了起來,呼吸變得有力了,宋徽宗大悅,立刻讓內監把龍眼送到寢殿,由朱桂圓服侍皇后大吃特吃。
過了三天,皇后逐漸恢復,五天後已經像正常人一樣了。宋徽宗十分高興,但轉念一想,自古皇帝被當作真龍,皇后天天吃龍眼,難道是吃自己的眼?這裡面犯忌諱,恐怕有些不妥。但是,皇后因為吃龍眼而康復,如果不讓她繼續吃,恐怕又要臥床不起。
左思右想,宋徽宗決定給龍眼改個名字,可是改什麼名字呢?望著正在幫皇后剝龍眼皮的朱桂圓,宋徽宗計上心頭,乾脆就叫桂圓算了。隨後,宮中下了一道命令,昭告天下,以後龍眼更名為桂圓。
朱桂圓因為救了皇后,受到了宋徽宗重賞,她的名字也成了龍眼的第二個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