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水果攤上買龍眼,筐裡散稱的15元一斤,而網兜裡的一兜8元,攤主說網兜裡的是桂圓,筐裡的才是龍眼。「
「買菠蘿時,被告知自己選購的是產自菲律賓的鳳梨。菠蘿兩塊五一斤,鳳梨8塊錢一斤。」
……
誒,難道它們不是同一種?
除了龍眼和桂圓、菠蘿和鳳梨外,獼猴桃和奇異果,柑、橘和桔到底怎麼區分,車釐子和櫻桃是不是一回事?奇異果是不是獼猴桃?本著勤學好問的精神,小編查閱了眾多資料,來給大家科普科普它們到底是不是一種水果,可不要再被忽悠了哦。
龍眼與桂圓
龍眼為中國南方水果,原產於我國南部及西南部,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等地,與荔枝、香蕉、菠蘿同為華南四大珍果。
龍眼外形圓滾,皮為青褐色。去皮後,果肉剔透為白色,果核為紅黑色,因看上去極似眼珠,因此得名為「龍眼」。
一般在水果界裡,桂圓鮮果為龍眼,龍眼焙乾後為桂圓。龍眼的成熟期在農曆八月,古代人稱八月為「桂」,再加上龍眼為圓形,所以又稱桂圓。
總結來說:鮮龍眼烘成乾果後,也就是中藥裡的桂圓
奇異果與獼猴桃
奇異果就是獼猴桃。目前市面上的獼猴桃,按物種分主要有兩種——美味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也有極小可能碰到軟棗獼猴桃);按果肉顏色分主要有兩種——綠心和黃心(也有紅心,但是比較少);按有沒有去紐西蘭「留學」過也可以分為兩種——獼猴桃和奇異果。
從經歷上講,獼猴桃就是「土著」,奇異果就是「海龜」。1904年,一位紐西蘭的女教師回國時帶走了一些美味獼猴桃的種子,然後這些獼猴桃被聰明的水果商人定名為kiwifruit,因為在這些水果商看來,獼猴桃的原有中文名——中國醋慄(Chinesegooseberry)不夠好聽,而奇異果就是由kiwifruit音譯而來。後來,以奇異果為名的美味獼猴桃橫掃全球,統治市場到現在。我們國家也有以奇異果命名的美味獼猴桃品種,只是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發展。
最近幾年,獼猴桃的另一個品種——中華獼猴桃異軍突起,因為它們不像美味獼猴桃那樣只有綠色果肉,而是有黃色和紅色的,算是市場新寵。
總結來說:奇異果就是從紐西蘭回來的獼猴桃
芭樂與番石榴
芭樂和番石榴也是同一種水果。番石榴原產於美洲,後來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然後由歐洲人又帶到了東南亞。
我國臺灣從17世紀開始,栽培番石榴。芭樂是臺灣當地對番石榴的稱呼,逐漸發展出了水晶芭樂、無子芭樂、紅心芭樂等多種番石榴。
總結來說:芭樂就是番石榴
鳳梨和菠蘿
菠蘿和鳳梨根本就是一種植物,屬於鳳梨科鳳梨屬,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因為品種的問題,口感有差異,加上商家有意忽悠,才讓我們感覺鳳梨是種新水果。
其實,在我國臺灣地區,菠蘿的名字就一直是鳳梨,因為菠蘿頭「頂上」長著一叢鳳凰尾巴一樣的葉子,因而得名鳳梨。菠蘿這個名字是後來才出現的,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尚無從考證,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形似我國西南出產的菠蘿蜜。
說到底,鳳梨並不是一種新的水果,但也有人說鳳梨和菠蘿就是不一樣,菠蘿需要剔槽(去掉水果表面的黑毛),鳳梨則不用。那是因為鳳梨在選育過程中,出現了果實嚴重退化的品種,在西雙版納叫無眼菠蘿。
總結來說:鳳梨是退化了的菠蘿
蛇果與蘋果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栽培蘋果都是一個種,它們是新疆野蘋果和森林蘋果交融的後代。
蛇果其實跟蛇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名稱來自於港臺地區對「delicious」的音譯「地釐蛇」,後來被進一步簡化成了蛇果。
總結來說:蛇果說到底還是蘋果
車釐子與櫻桃
櫻桃分為歐洲甜櫻桃、歐洲酸櫻桃和中國櫻桃這三個種。市場上,能夠碰到的鮮果是中國櫻桃和歐洲甜櫻桃,特別是歐洲甜櫻桃佔主要市場。
中國櫻桃採摘時間極短,加上不耐儲運,所以逐漸就被果肉硬實的歐洲甜櫻桃取代了。我們在市場上碰到的「紅燈」其實就是歐洲甜櫻桃品種。
總結來說:車釐子就是歐洲甜櫻桃的一個品種
柑、橘、桔
桔是基本種,花小,果皮好剝,種子的胚多屬深綠色;柑是桔和甜橙等其他柑桔的雜交品種,花大,果實的皮不好剝,種子胚為淡綠色;柑和橘統稱「柑橘」。此外,「橘子」亦可俗稱為「桔子」。「橘」(jú)和「桔」(jié)都是現代漢語規範字。當「桔」讀jú時,是「橘」的俗字。
在南方,「柑橘」和「橘柑」也有不同的含義,「柑橘」是果樹的一類,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就是指橘子。一般說來,柑的果子很圓,多為黃紅色,皮緊紋細不易剝開,多汁甘甜;而橘的果形多是扁圓,偏黃色,皮薄易剝,味道微酸。柑和橘的分別原是很明顯的,不過在俗話中常被混淆,比如說,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總結來說:沒太大區別
了解更多美食故事與更多的中醫養生
吃過之後
微信:meishibeihou
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
還可以學習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