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今年55歲的餘平華,是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的一名書法愛好者。從6歲開始學習書法到如今的49年時間裡,餘平華除了潑墨勤練書寫技藝,還不斷追求創新書法的呈現方式。
【解說】眼前,餘平華正在展示的就是他最新研創的「火燒書法」,選取一塊木板,將所需要的字體通過毛筆進行書寫後,利用當地特有的紅色泥土把字進行覆蓋,架上一個火槍,餘平華開始了書法的燒制。
【解說】餘平華介紹,該創作是基於已有的木板書法,為了讓原本觀感單調的木板書法更加具有藝術性,所以他想到了用火燒。
【同期】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書法愛好者 餘平華
木板書法其實在民間也是有的,只是說我是借鑑了他們的那些做法,改進了一下,創新了一下,就是用書法的形式在木板上體現出來,只是說以前的(牌匾)它是用雕刻的,木匠(進行)木工雕刻的,我們現在是用書法寫出來之後,用火燒出來,就感覺很自然。
【解說】燒制出來的木板書法在觀感上有何獨特之處?通過對燒制後的木板進行處理,記者發現,木板上微微凸起字體,與焦黃色木板的搭配,呈現出了一種做舊的藝術風格。餘平華告訴記者,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控制好火候是關鍵。
【同期】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書法愛好者 餘平華
把泥土燒過了(超時)之後,它就沒有以前字的形狀,它就已經變形了,如果說沒有燒著,燒得太淡了,燒得太輕了之後,它就沒有那種立體感,那個火候是非常的重要。經過火燒、(長期)風化它就很自然,它不是機器、電腦刻出來的。
【解說】為了追求書法的自然呈現,餘平華還根據木板的形狀來進行字的排版設計,有的木板不足以支撐起較大的字體,餘平華則需要對字體的尺寸進行縮小,而對小字木板書法的燒制極具挑戰。
【同期】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書法愛好者 餘平華
因為小字的筆畫(有)粗細,還要有變化,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沒有變化,如果說沒有變化那就叫美術字了,所以要把握到泥土線條的粗細是非常的重要。
【解說】如今,餘平華只要一有時間燒制木板書法,他都會在他的社交軟體上開通直播,在吸引網友圍觀點讚的同時,他也接到了很多訂單,這讓餘平華的創作熱情持續高漲,在他看來,創新出符合當下審美觀念的傳統藝術、文化作品更能讓年輕一輩接受。
【同期】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書法愛好者 餘平華
我們現在的書法寫了之後,若干年以後,它又不會壞,今後的那些人想到現在的人書法水平怎麼樣?藝術水平怎麼樣?讓很多的年輕人喜歡書法,把(書法文化)弘揚下去。
袁超 陳安琦 瞿宏倫 貴州遵義報導
責任編輯:【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