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字書法藝術探討

2020-11-24 中國網


張兆錸




  一、水字書法的提出和創新之評價

  古樸、稚趣、渾厚的水書是水族的一種古老文字,水語稱為「泐雖」,漢譯為水文或水書,從文字角度應確切稱為水字,使用水字記載下來的資料稱謂水書。關於水書的悠久歷史,著名社會學家岑家梧教授在《水書與水家來源》著作中說:「水家古文字創造之時代極為古遠,可上溯到殷商時代,並與甲骨文、金文有淵源關係。」水書儘管是原始文字,但作為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曆法、氣象和宗教資料,對於研究水族的語文文字,社會歷史、哲學思想、天文曆法氣象、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均具有重大價值,堪稱一種獨特的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  (1)、水族文字的來源   關於水族文字的來源,水族人有自己的說法。傳說之一:水族文字是水族的一位名叫陸鐸公的先祖創造的。相傳,他花了6年時間創製文字。起初,水族文字"多得成箱成垛,堆滿一屋子",後來天皇派天將燒了裝著水族文字的房子。陸鐸公生怕再遭天皇算計,此後全憑記憶把文字裝在肚子裡。傳說之二:水族文字是陸鐸公等六位老人在仙人那裡學來的,仙人根據水族地方的各種牲畜、飛禽和各種用具,造成了泐睢。六位老人經過6年的學習,終於把泐睢學到手,並記在竹片、布片上帶回。在回家路上,泐睢被人搶走。為了避免再遭人謀害,憑著記憶,陸鐸公故意用左手寫泐睢,改變字跡,還將一些字寫反、寫倒或增減筆畫,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特殊的水族文字。   (2)、水字的分類   水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   (3)、水書的傳承   水字的文字符號體系獨特,既有類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種漢字,也有眾多的象形文字符號,還有段落表義的圖畫文字。水書到底有多少個字?1986年出版的《水族簡史》稱有400多個,《中國水族文化研究》稱有500多個字。而專家在查閱的2000餘卷水書中,發現異體字主要集中在12地支、春夏秋冬、天幹、九星等單字上,例如,目前發現"寅、卯"等字的異體字已各有30多個。除單字和異體字外,還有段落式表義的圖畫文字,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水族古文字只有400多個的觀點。   (4)、水書傳承面臨的困境  我國水族的水書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因為祖先留下傳承的慣例只傳男不傳女,再加上年輕人不願意接受這種文化的傳承,一些老的傳承人年事已高,他們離世後必然造成水書面臨失傳局面,而且現在世的水書先生已不足200人。  (5 )、提出水字書法傳承創新的責任和擔當.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作為新時代的書法愛好者,有責任、有義務將中國最古老的水族文字發揚光大.我系1952年生人,現任高級經濟師,高級書畫師,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特聘專家,英國牛津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市工商聯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濟南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書畫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香港)會員, 中國當代國際書法家協會(香港)會員,華夏北海國際書畫院水書研究室主任,東夷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俊彬書畫院理事,濟南藝緣書畫研究院分院副院長。我幼年喜愛書法,中學師從張耀峰老先生得到身教真傳,參加工作後從事思想政治工作,後任黨委副書記、廠長,潛心收集水族水文信息,歷經二十多年,收集到水族水文的大量文獻資料.我參照貴州民族出版社的水書字典,結合當地水書先生的習慣書寫方式,按照水字特點,我開始研討水族文字的書法藝術,運用自製硬筆在宣紙上書寫水族文字,嘗試書寫水族古文字的書法,以便弘揚傳承水族古文字文化。

  (一)對書寫工具的創新與傳承  在中國傳統宣紙上寫字幾千年來都是用毛筆(軟筆),由於宣紙 的纖維性較大且強度不高,用現代的硬筆書寫很容易將宣紙劃傷、劃破,尤其是用硬筆寫大字更難。我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自創硬筆並在傳統宣紙上寫大字書法,尤其是書寫傳統文化非遺水字書法、女書、西夏文等。這在宣紙書寫上是一次突破、創新。打破了幾千年的書寫傳統習慣,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自成一派。即是對傳統書法的突破又是對傳統書法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將硬筆書寫從原來只是用來文字書寫變成可登大雅之堂,雅俗共享. 該硬筆在宣紙上自如、流暢書寫大字得益於自創的硬筆的設計結構及制筆的材料選用。一般的硬筆(鋼筆等)在宣紙上運筆很容易將宣紙劃傷劃破。尤其是寫大字時筆頭吸墨較多,筆頭與宣紙接觸面較大,宣紙吸墨後強度大大下降,很容易將紙面劃個口子,導致書寫失敗。我經過多年的研究,不斷探索,反覆試驗,成功的解決了硬筆寫大字時筆尖與宣紙紙面的摩擦力問題,雖是金屬筆頭,但運筆中的中鋒、側峰的運用,提、捺、按、壓的筆法都可隨心所欲,順暢書寫。該筆且能將向水字書法、女書、西夏文等文字那種遠古、滄桑、遒勁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能體現當初古人書寫時的風範和意境,別有一番風味。  目前我研製的多功能書寫筆為中國書法工具家族增添了一份極有價值的載體,從而使硬筆書法有了裡程碑式的記載,硬筆書法跌宕奇險,蒼鬱雄渾,方圓相濟,疾澀相兼,有著強烈的時代藝術個性,同時也開創了中國硬筆書法的新天地,實現了硬筆書法的中國夢和世界夢。

  (二)作者對水字象形文字書法的創新與傳承  古樸、稚趣、渾厚的水書是水族的一種古老文字,水語稱為「泐雖」,漢譯為水文、水字或水書。水家古文字創造之時代極為古遠,可上溯到殷商時代,並與甲骨文、金文有淵源關係。水族的古文字和納西族的東巴文,是世界上最後的象形文字。它是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學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謂水族的"百科全書"。它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據專家研究考證,異體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個。的確,現存數百字的水書仍象漢字早期的甲骨文一樣,以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居多,幾乎都停留在類似甲骨文、金文等原始文字階段。水字要上升到書法藝術,除要蘊含水族的優秀文化外,同樣要涵納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所釋放出來的光輝、能量和精髓無一不被書法藝術所吸收和接納。水書的原理為書法藝術提供了陰陽和虛實的滋養;儒家文化培育了書法藝術中和而儒雅的品質;道家精神為書法藝術提供了崇尚自然而摒棄雕琢的意識;法家思想為書法藝術創造了嚴謹的環境等等,這也成為書法藝術的基本美學特徵。正如林語堂所言:「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水字的書法還在探討之中.我首先提出水字書法的概念, 按照書法的要求,提出了如何確定水字書法之主筆?如何掌握水字書法的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目前我正在整理出版水字書法作品集,編輯水字書法字帖,編輯水字書譜.不僅如此,而且還使用自製書寫工具,書寫的水字書法作品入選中國郵政<一帶一路>珍藏郵冊,入選中美建交37周年<美國名片>郵冊,入選中法建交53周年珍藏郵冊,並多次在國家級書法大賽中獲獎.使頻臨失傳的水族古文字以書法形式得以傳承,真乃中國文字之大幸。 2016年水字書法已在國家版權局登記註冊. (作品登記證書登記號:渝作登字-2016-L-00180444).  2017年我書寫的水文書法入選中國郵政<一帶一路>集郵冊.被水書之鄉---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文聯和文化館永久收藏.   2017年7月2日書寫的水字書法入選中國大眾文化學會與中國郵政、中國文化中心網、中國郵品開發組委會、國韻風華(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慶祝香港回歸組過周年郵冊 (作品18幅).  2017年6月水字書法(四尺鬥方一帶一路)在北京臺湖書畫院、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全國書畫作品展組委會經評委會嚴格審定榮獲金獎。  2017年7月30日水字書法入選<國際集郵文化中心> 慶祝中法建交53周年傑出華人藝術家張兆錸郵票紀念珍藏冊.   2017年8月11日水字書法入選<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編輯印發「中國藝術傳奇人物張兆錸」「中國文化進萬家精品日曆」>.  2017年8月16日水字書法獲2017年書畫中國百強藝術家,榮獲2020年底百世博會入圍資格.  2017年8月24日水字書法受邀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中華文化傳承委員會慶祝建軍90 周年暨香港回歸20 周年大型人物報告文學紀實叢書《大國崛起》徵稿入編。  2017年9月入選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美術選集>書法卷。  2017年10月參加常德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常德詩畫旗袍會、常德市文化館、常德畫院等單位主辦的愛滿武陵書畫公益拍賣活動,獲得廣泛好評.  2017年10月常德市廣播電視臺主任編輯、資深媒體人、著名文藝評論家、書畫收藏鑑賞家、湖南文理學院兼職教授、常德市傳統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常德詩畫旗袍會首席顧問餘志鴻同志對水族水字書法給予高度評價和讚譽: 張兆錸先生的水族水字書法自成一體, 獨具特色,屬於首創.既保留了古老文字的傳統習俗,又擁有自己的特點、書韻和風格.開創了水族水字書法的先河.不愧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水字書法的創新人, 踐行人, 傳承人.

  縱觀我對水字書法的傳承與創新,彙編幾條,希望能給初學者和收藏者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一、書法家的作品須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就是說,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誰的作品,當然這個風格是建立在無數次錘鍊、經歷起多數行家的推敲之基礎。  (二、書法家在追求精品的同時,作品必須有創新,即使是在某一點上對前人的突破也是創新的表現。  (三、作品必須有高難度的技巧,或自有的獨立純熟而合理的技法。作品難度越高,越具有不可替代性,收藏價值越高。  (四、作品應當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最好是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心理,既非如此,也要遠瞻未來人們的審美心理。即使不符合一個民族的審美心理,也要符合另外民族的審美心理。  (五、書法家必須有高尚的品格,純潔的心靈和良好的修養。  (六、書畫家必須有自我檢討和反省的意識,以歷史的、文化甚至多元角度觀我。站在更高角度提升自我,這個高度,甚至定向了書法家作品長遠的收藏價值。  (七、書法家要有學識,有思想,有紮實的字畫外功,這點很重要。  (八、書法家要有對藝術的虔誠和痴迷,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作風,乃至憤世嫉俗的鋒芒和為藝術全身心投入幾近瘋狂的個性 。  (九、藝術家用作品說話,藝術家有名頭,是好事,但有個前提,你的作品撐得起這個名頭。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撐得起名頭的作品,終不過輝煌一時。



   二、水字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文字的產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出來的文化精髓,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載體,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的偉大貢獻。書法的產生是在文字產生以後,我們的祖先為了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字之美,在長期的書寫過程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對中國文字的書寫方法、理論以及書法審美探索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們當下要學習水字書法文化,必須要了解水字書寫的發展歷程,水字至今發現有上千餘個文字,其形態古拙,筆畫較漢字甚為怪異,是《水書 習俗》的民俗文化典籍,主要靠一代代的水書先生通過手抄、口傳流傳至今。其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曆法、歷史、宗教、民族、倫理、哲學、美學、法學、人類學等古老文化典籍,是迄今世界上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中國乃至世界名族文化寶庫中罕見的一份遺產,是《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在國家檔案遺產中,《水書》排列第16位,東巴文化排列第47位。專家認定《水書》類似於《易經》,內容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搶救《水書》意義深遠重大。對於保存和研究水族語言、文字、社會歷史、哲學思想、天文、曆法、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搶救《水書》,有利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振奮民族精神;有利於充實提升水族地區旅遊文化內涵,促進民族地區旅遊經濟發展。我們要從古代象形文字中,去吸收最優秀作品的精華。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這四個字就表達了書法的真諦,就是書法作品反映的是書法創作者的學識、品德、修養以及審美情趣,所以,每個人寫出來的書法作品,都應有每個人的面貌,不管他學的是哪一門、哪一派,一旦形成書法作品,那就只能代表他自己,是他自己綜合素質的真實反映。這就是我所提出的書法創作要百人百面,而不能百人一面。所以書法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的一門藝術。沒有繼承,書法就沒有底蘊,沒有創新和發展,我們所說的弘揚中華文化就成為一句空話了。  水字的書法雖在探討之中, 水字要上升到書法藝術,除要蘊含水族的優秀文化外,同樣要涵納許許多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我以實際行動堅決擁護和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和要求,按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的要求,繼續歸納、整理、創新、傳承水族文字的書寫方法,目前我正在整理水族水字書法作品集,編輯水族水字書法字帖,編輯水族水字書譜. 完善編輯水字書法之主筆?編輯如何掌握水字書法的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使其上升到書法藝術。為豐富世界傳統文化,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水字書法竭盡全力,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林旭平篆刻福印文化藝術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林旭平篆刻福印文化藝術中國篆刻是書法和雕刻結合起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西安欲為biang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圖)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說,biang字是關中民間自創的一個最獨特的漢字,發音獨一無二,也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字。這是一個足以單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漢字。本報訊(首席記者 姬娜 實習生王琪)陝西八大怪中的第一怪就是麵條像腰帶,說的就是biangbiang面。昨天,百餘人在biangbiang面的故鄉品嘗正宗的biangbiang面。
  •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代化城市的金字名片
    城市發展中要繼承和發揚那些優秀的、有特色的歷史文化。本文以蘇州評彈、蘇繡,麗江的納西民歌、東巴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說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現代化城市的名片。  本文重點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工藝也是現代化城市的名片。
  • 川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體現戲曲的虛實結合,極具美學特徵
    很多人說它是一種文化的藝術,結合手藝人的一個創造,其實它存在的意義真的很大。主要流行的地區在四川一帶,所以有了這樣的一個稱呼,在戲曲中它也是一個著名的品類,結合了很多的藝術特色在其中。在小的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看變臉,川劇的變臉讓我們看到了仿佛如魔術一般變化。
  • 中孟學者積極探討中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新華網達卡12月25日電(記者 劉春濤)中國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孔子學院、南北大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系聯合舉辦的中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位於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南北大學舉行。
  • 「牛郎織女傳說」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華網鄭州5月15日專電(記者李麗靜)繼「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牛郎織女傳說」也將申報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河南省南陽市文化局介紹,「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傳說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傳說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已於近日公布,來自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的民間文學——牛郎織女傳說入選該名單。鬥門的牛郎織女傳說以口傳文學的形式傳承傳說的主要故事內容,石婆廟、石爺廟及正月十七、七月初七兩大廟會亦為主要的物質、文化傳承載體。牛郎織女傳說歷史久、影響大、受眾廣。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中,唯獨牛郎織女傳說形成民間傳統節日這一特殊的傳播載體和文化現象。
  •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西將推薦牛郎織女傳說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4日 14:58 來源:   新華網太原4月4日電(記者譚博文)記者4日從山西省文化廳獲悉,山西初步擬定將推薦包括運城牛郎織女傳說和山西老陳醋傳統釀造技藝等項目在內的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二十四節氣
    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旱蒸牛肉製作技藝正式入選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經貿文化快訊重慶電 據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渝府發[2019]16號」文件顯示,由重慶榮昌區牛鵝情食品有限公司獨家秘制的「旱蒸牛肉製作技藝」——中國人自己的牛排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1〕14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中國書法申遺宣傳片,值得珍藏!
    中國書法的「申遺」之路:2005年11月底,中國書法「申遺」工程啟動;2007年6月26日,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正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中國書法」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中國書法家協會
  • 離石故事|石州剪紙(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離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離石民間剪紙是極具地方特色、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民間藝術,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構思,誇張的手法,粗獷的風格,與呂梁剪紙、陝北剪紙同屬黃河流域「母親藝術」,與漢代畫像石、商代青銅器、金銀器、刺繡、皮影、蘭印花布、布飾圖案、木雕、建築彩畫、陶瓷裝飾、雕漆、農民畫、木板畫、壁掛等多種藝術發生碰撞,因此又被譽為「活化石」、「立體音樂」等。
  • 「牛郎織女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牛郎織女傳說的民間傳承人解明泉接受記者採訪  如今,「牛郎織女傳說」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沂源縣也被中國民俗學會授予「中國民間傳說面對紛爭,沂源將進一步挖掘「牛郎織女傳說」文化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全國獨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杭州老玉皇宮月老傳承 擬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還將恢復月老百籤
    最有名的一處便是明代道家高人劉伯溫的「乾坤一望」四字。這四字可謂是道破了此處的奧妙。老玉皇宮坐落於玉皇山與鳳凰山交匯之處,盡得陰陽交融之氣,如有緣進入宮觀內,你自會感到氣場不同一般。這大概也是當年錢鏐王相中此處祭天的原因吧。或因此處陰陽和合,宮觀裡一直以來就有供奉月老的傳承,每年八月十五夜,還會有拜月老的科儀舉行。只是道家素不喜宣傳,默默傳承,而不為外人所知。
  • 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0月17日將在成都舉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9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北京舉行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七屆非遺節將於10月17日至10月22日在成都舉行。
  • 四字書法作品 你喜歡的漂亮書法來了
    四字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古今文化智慧結晶。 讀懂四字成語,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為營造一個高雅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出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綜合素養,很多的家庭、企業、高檔酒店、茶館內都會懸掛一些四字書法作品,或提升文化修養,或彰顯個人情懷,或提升室內檔次等等,接下來咱們就一起欣賞當代書法家書寫的——霸氣四字書法作品。
  • 遂平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宋身海和他的「桃符文化」
    遂平縣桃核雕花工藝源自我國古代桃符文化,有著明顯的宗教色彩和商貿習俗特徵。此種桃符文化經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宋身海挖掘整理後,以其吉祥、歡樂的主題得到廣泛認可。宋身海是遂平縣槐樹鄉坡於村孫莊人,今年已有80歲的高齡, 20多年前,從鄉畜牧站站長位置上退休的宋身海,沒有安享晚年過清閒的生活,而是懷著對民風、民俗、民間文化不可言喻的情愫,積極投身到桃符文化的研究上。為了探究桃符文化的歷史根源,宋身海不顧年事已高,他經常到書店裡去翻閱查詢有關桃符的信息,一點一滴地發掘桃符文化。隨著研究的深入,宋身海越來越喜愛桃木製品。
  • 忻城縣十二生肖小馬仔製作技藝入列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忻城縣十二生肖小馬仔製作技藝入列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1-01-07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30元買香包,總書記在徐州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捧場」
    在位於馬莊村綜合服務中心二樓的王秀英香包工作室,80歲的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老人正帶著幾個「小年輕」縫香包,桌子上、牆上擺滿了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香包作品。   王秀英說,徐州香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是手工縫製,又富有古彭漢風,她的香包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徐州一些大學出國學術交流的時候,也會帶上他們的產品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友人,把品牌打到了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