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每天能接到很多電話,基本能一眼判斷出這大概是什麼類型的電話,我到底該不該接。
那麼怎麼判斷我會不會接電話呢?
如果我判斷它是推銷電話,那麼我當即就失去接聽電話的「動機」。
如果我的手機在響,而我在浴室裡已經抹好沐浴露準備衝澡,那麼我當前是沒有接聽電話的「能力」的。
如果我來了個重要的電話,但是由於手機靜音導致我聽不見,那我沒接電話是因為沒有引起我注意的「觸發點」。
所以要激發一個人的行動,要激發他的動機,要確保他有相應的能力,以及要有引起他注意的觸發點。缺一不可。
-2-
有時候我在想,像曾國藩這種愚鈍、身體極不好、早期脾氣和情商還極差的人,能夠靠極度的自律、勤奮、與極強的願力,位極人臣,簡直令人驚嘆。相比之下,像我們這些正常的青年,若能學到他一半的自律與勤奮,再有理想加持,還有什麼事情會幹不好。
我不是借例子自我鼓勵,是我深信曾老爺子那一套對多數普通人而言是真行得通。況且我也不差(不要臉)。
-3-
陌生的兩方,都容易高估對對方的判斷與了解。
比如街頭走動的陌生人、沒聊過幾句的陌生網友、以及常年不走動的親戚。
寫下你帥氣的留言
請瘋狂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