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世界系列之--經濟學基本概念

2021-02-28 開眼侃世界

序言

平時與一些朋友聊天,深感著急,發現他們對一些事情的思考深度(或角度)不夠,往往人云亦云。促使我想寫一系列的文章,來闡述一些如何從經濟學角度理解這個世界。

如果你對下列問題都已經有很深刻的理解或者說有多維度解讀:

經濟學基本概念

古代皇帝好當麼

一戰二戰的原因

凱恩斯主義應用

美蘇競爭的本質

美帝的如意算盤

中國的崛起之路

現代的金融體系

國家競爭的本質

預測股(房)市走勢

那麼可以不用再看我寫的文章。當然如果你看到上述問題沒有很清晰的思考角度,或者說不知道該從哪方面解讀起,那麼就可以浪費點時間消耗在我這不專業的文章裡,帶領你如何思考這些宏觀問題背後的本質模型。

接下來進入我們整個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經濟學基本概念。

經濟學是什麼

現代經濟學就是基於假設的一個又一個數學模型,有很多的經濟學分支。主流上將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如果按照經濟學流派分類就更多了,什麼古典經濟學、自由主義經濟學、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這些流派之間還有很多互相衝突的觀點,如凱恩斯主義支持政府主動幹預市場經濟,而自由主義則反對政府過多幹預,認為市場是萬能的。

如果是專業的經濟學研究者,他們都是站在量化的角度去研究的,因此需要很多詳細的理論。而從業餘角度去理解經濟學,完全可以省去這些冗餘的步驟,直接理解幾個核心的概念,然後帶著這些概念再去理解整個世界,定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正式基於此理念而創作

個體

個體的意思就是人。整個社會本質上都是由單獨的個體組成的。而每個個體參與的社會化大分工活動,組成了人類社會的整個經濟活動。

大部分人的行為活動主要由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指引,由老祖宗的話可以簡單概括為「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每個個體勞動的意圖都是不斷提升自己在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的層級。如吃不飽飯的個體,想多賺點錢,可以多吃幾碗拉麵。處於溫飽階段的個體,想獲得更多物質,有一個固定住所,提升安全感。有了固定住所的就想找一個漂亮的妹子,實現愛與被愛的感覺,已經能輕鬆把妹的老鐵,可能就更想讓其他人認可自己的社會成就,例如賺更多的錢,買豪宅等等。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的作用從古至今,莫不如是。

因此誕生了第一個理論個體選擇論,即人們總是流向那些能更好提升自己的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的層級理論的職業。

後續的很多分析,都是基於這個理論作為基準點,然後推理出來的。

組織

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將社會拆分成一個一個的機構組織,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如學校、醫院、家庭、氏族、佛教、軍隊、政府、國家等等。這些組織有大有小,每個組織裡的個體,都需要從組織裡獲取資源來提升自己的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而每個組織,需要滿足個體的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即有足夠的資源來滿足每個個體的訴求,這樣這個組織才能延續(存活)下去,來完成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因此誕生了第二個理論組織選擇論,即組織總是優先考慮存活下去,然後再去完成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總結

上面兩個理論,就是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任何時候都需要明白,每個人都是去做能讓自己獲得更好回報的社會實踐,每個企業都是為了生存下去才談發展。綜上,在任何場景基於這兩個點去深入思考和推理,基本就能將世間萬事萬物的演化過程分析出來了。

相關焦點

  • 「好」的經濟學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世界
    經濟學是使人類更自由、更繁榮的科學,一些基礎性的經濟學知識是每個公民都應該懂得的。經濟學幫助人們認識世界,透析事物的真相。對社會現象來說,真相往往不是被直接「觀察」到的,而是通過對本質的理解「認識」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原理的認識先於對世界的觀察。一個人只有當他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錯誤的。
  • 走進曼昆的經濟學世界
    其實《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學的入門教材特別適合經濟學小白,不奢望我們看完就能成為經濟學家,但是學會用經濟思維看待事物和問題,講好你的story也是不錯的呢。經濟學領域的偉大洞見,如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原理,以及凱恩斯的總需求理論,並不僅適用於某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它們還給思維活躍的學生提供了觀察世界的透鏡,以此促進公共政策設計。當然一個人通過透鏡看到了什麼取決於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條件。
  • 經濟學基礎定律之三:木桶定律
    這樣就很容易理解了,對於一個組織來說,組織的發展不僅僅是看他擁有多少有能力的成員,更要看他擁有多少品德優秀的成員。如果沒有品德,那麼這個成員對於組織的損害程度與他的技能將成正比。【往期精彩回顧】經濟學基礎定律之二:酒與汙水定律經濟學基礎定律之一:彼得定律
  • 如何用經濟學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
    聽財經新聞,解市場之謎,大家晚上好,我是叮噹!
  • 一頁紙總結經濟學原理
    作  者:馬克·史庫森(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投資專家)譯  者:覺淺校  對:胡釋之來  源:人文學會(HES1929) 「經濟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的基本原理簡單到可以寫在一頁紙上,任何人都能理解,但很少有人能理解
  • 用「外部效應」理解世界
    為什麼有的人能力平平,卻能收入比我高?為什麼各地都要爭相建設最高建築?為什麼說是你導致了威尼斯被淹?為什麼你生活很健康卻還是患癌症?要解釋上面問題首先要理解一個經濟學概念——「外部效應」: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它也叫溢出效應、外部影響等名字,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兩種情況。
  • 反身性概念
    參與者的思維和所參與的情境之間的聯繫可以分解成兩個函數關係,我將參與者理解情境的努力稱為認識的或被動的函數,把他們的思維對現實世界的影響稱為參與的或主動的函數
  • 6σ設計 DFSS系列專題文章-1-質量概念-1
    然而,相對來說,質量概念在其中會更加受到關注。但要很好的掌握好質量改進,首先,精確地了解「什麼是質量」就顯得非常關鍵了。什麼是質量?然而,當我們進一步來分析質量的定義的時候,我們可以輕易的意識到,質量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複雜的概念。
  • 「糯米」經濟學---牧牧老師一對一經濟學課
    五年以上的經濟學一對一教學和輔導的經驗,讓我幫助過不少高中生順利銜接高中經濟學學習,以及經濟學各種小考大考和比賽。經濟學不同於語言類考試(託福、雅思SAT等),它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甚至是一個專業,所以無論學生們是AP、A-Level還是IB體系,我的教學理念就是——先學「知識」,再備考。題外話:我的課為什麼會叫「糯米」經濟學?
  • 學術英語基本概念系列:Pathos
    Pathos的常見例子為了更好地理解Pathos,讓我們來看一下日常對話中的一些Pathos的示例:在中國銷售的各種產品上的「中國製造」標籤試圖通過吸引客戶的愛國心來提高銷量。鼓勵慈善捐款的廣告展現小孩子生活在可憐的環境中,引起人們的同情。將一個國家稱為「祖國」會激起居住在該國家的人的愛國情懷。備註:很抱歉視頻沒有字幕。
  •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的科學---經濟學十大原理範圍A. 人如何做選擇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該取捨包括:1. 兩個目標之間的取捨;2.        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概念差別,在字面意思上似乎就很直觀,但生活中不止有一個人拿邊際成本的案例問過我,我發現恰恰是錯在了根深蒂固的基礎問題上,現回報一個例子:        平時你每周學習《經濟學》7個小時,而考試臨近並且教授為難大家,將難度調到史上max的程度,你面臨的決策不會是放棄考試抱頭痛哭還是按部就班聽天由命,你所需要做的決策是,自己是否每周多花3個小時學習
  • 我在貿大學經濟 | 經濟學筆記三步法
    經濟學科作為一門理性思維較強的社會學科,在筆記方面常常讓同學們感到頭疼上課來不及記筆記筆記潦草凌亂,自己都不想看記完就忘,仿佛沒記筆記太多,看起來好麻煩……等等問題是否也困擾這你呢今天小編就為你帶來經濟學筆記破解術
  • 說說窮人經濟學
  • 經濟學中的人生哲理 | 論道
    這是選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經濟學稱之為機會成本。比如,有人在大學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覺得工作不如意,想要考在職研究生,從而改變職業方向,那麼,這就是在兩種可能性,即繼續原有的工作生活狀態和準備考研換職業之間選擇。不管是選哪一種,都意味著放棄了另一種選擇可能帶來的各種好處或收益。所謂明智決策,就是選擇收益較大的方案,而放棄收益較小的方案。
  • 劇情大綱分析方法(一)系列講座
    想逆推大綱,首先你得了解故事的組織,明白從屬於故事這個概念的不同層級。以人這個概念為例。肺細胞——肺——呼吸系統——人。如果將「敘述一件完整的事」定為一個故事的概念,那故事可以這麼分。(敲重點!!)場景——序列——幕——故事!  一系列有邏輯關係的場景,構成了一個序列。
  • 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司概念
    Coase)就提出了這個問題,發表了自己25歲就構思的論文《企業的性質》,在此基礎上,他不僅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成為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科斯問題的起點是,如果市場如以前的經濟學家所言,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那麼社會上為什麼還有企業存在?科斯問題不僅提出企業為什麼會存在,也思考了企業規模的決定因素,基於這個問題,他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
  • 生活隨筆之基本演繹法
    什麼是甲方、什麼是乙方,我現在才弄明白,在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中,經常出現什麼合同、協議等概念,在探究其犯罪動機的過程中,也很學到很多東西
  • 數字後端基本概念介紹
    今天要介紹的數字後端基本概念是Relative Floorplan。
  • 正確理解願景、使命、價值觀的概念,別亂寫你的企業文化
    正確理解願景、使命、價值觀的概念,別亂寫你的企業文化 原創 智鵬創業智慧 按語: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考驗的是一個人的一致性
  • 由新牛皮紙|高慶一:理解創新,是理解未來的一個角度
    5月16-17日,《財經》雜誌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以及一汽-大眾三方聯合出品的「思享匯」系列視頻在由新書店進行了拍攝,邀請連界資本合伙人、奇葩說辯手高慶一分享了自己對創新的理解。這是一個無創新,不成活的年代。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會被各種創新的理念所影響,也會被各種創新的形式所改變。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該如何界定自己和創新這個概念之間的關係?如何來定義創新對於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