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的人生哲理 | 論道

2021-02-07 圳論

人在一生之中,要做出很多選擇,這些選擇是在不同的可能性中抉擇。選擇了其中一種,就意味著放棄了其他。這是選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經濟學稱之為機會成本。比如,有人在大學畢業工作一段時間後,覺得工作不如意,想要考在職研究生,從而改變職業方向,那麼,這就是在兩種可能性,即繼續原有的工作生活狀態和準備考研換職業之間選擇。不管是選哪一種,都意味著放棄了另一種選擇可能帶來的各種好處或收益。所謂明智決策,就是選擇收益較大的方案,而放棄收益較小的方案。

由於價值是主觀的,因此各種選擇的收益大小因人而異,在這方面,經濟學幫不上什麼忙。但經濟學提醒我們,慎重考慮機會成本,這些成本可能是一時不容易以貨幣價值來衡量的。比如說,選擇小地方熟人社會安逸平淡的生活,就可能失去了冒險創業的發財機會。

既然選擇都有成本(否則就不能稱為選擇),那麼,不惜代價追求完美就不是一個好策略。我們要在成本一樣的情況下,選擇收益最高的方案,或者在收益一樣的情況下,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總之,要爭取最多的淨所得。比如,某個學生在複習時,如果數學不複習能夠考95分,認真複習能夠考100分;而英語不複習只能考60分,認真複習能考70分,那麼他就應該複習英語而不要盲目追求數學滿分。

經濟學也告訴我們,信息是分散的,行為人在決策時,常常難以得到完全信息。因此,他們事後可能會發現,即使當初經過深思熟慮,理性權衡,仍然犯下了大大小小的錯誤。這種錯誤難以避免,我們要理解這是正常的人生。同時,發現錯誤也意味著發現了修正錯誤的機會。這提醒我們,對已經作出的選擇,對已經成為定論的判斷,要保持適當的警惕,不要萬事皆習慣成自然。敏銳地發現那些曾被自己、被他人忽視的信息,尋求改進的機會,這便是企業家精神,是創新和發展的源泉,也是利潤和財富的源泉。

我們基於過去的選擇而付出的成本,既然已經付出,就不能收回,這是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我們現在的行動無法改變沉沒成本,因此我們不應該將之納入考慮。我們的行動要考慮的只是未來,要比較的是未來將得到的收益和將付出的成本。往者不諫,來者可追,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經濟學始終是向前看的。忘記過去,努力改善未來的狀況,經濟學引導我們積極樂觀地對待人生。這也適用於無價的愛情或友情,愛到盡頭,覆水難收,不必為曾經的付出懊悔,也不必責難轉身離去的伴侶,因為過去的就過去了,愛恨都無法挽回,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會對未來產生影響。

相應的,有些人和事,雖然我們非常關心,但不管我們付出多大代價,都無法施加影響。那麼,我們就只能在情感上關心,而不用納入行動的考量。

確實,經濟學或許不能教人發財,但經濟學仍然是非常有價值的科學。就我們個人而言,經濟學會啟迪我們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更加樂觀的態度迎接人生的種種機會與挑戰。(作者系西南民族大學講師)

相關焦點

  • 德國人信奉的20條人生哲理
    【分享導讀】馬丁路德曾經說過一句話:「即使我知道整個世界明天將要毀滅
  • 「跳一跳」遊戲竟然隱藏了這麼多人生哲理!
    遊戲中,每個板塊之間的距離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積蓄的能量也不同。根據目標的遠近而精確地估計跳躍的能量,否則就會失敗。人生亦是如此。同理,人生也是一樣,每走一步都要看準,盲目的走,只是在消耗時間與精力而已。重量的同時,更要重質。秘笈裡說,唱片機,便利店,魔方和井蓋,駐足2秒,會有不同程度的加分,最高能加30分。歡樂的同時,也會有苦惱。也有很多小夥伴說,當駐足後再跳,節奏往往因被打亂而結束遊戲。同理,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在歡呼雀躍裡迷失方向,把握大局,穩定節奏才是最重要的。
  • 這5個經濟學思維能解決你90%的人生困惑
    經濟學也是這樣。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畢業十年後重讀自己大學時的教材,依然會興奮得拍大腿的?但那就是經濟學給我的感覺,也是它對我一生的影響。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經濟學是如何影響了我的人生的。翻開任何一本經濟學的入門書籍,第一章裡一定會有的一個圖表就是供需曲線。
  • 反壟斷法與經濟學
    今天我們開始解讀波斯納教授在反壟斷法領域的一部重要著作——《反託拉斯法》,我們首先了解反壟斷法與經濟學理論之間的關係。
  • 走進曼昆的經濟學世界
    其實《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學的入門教材特別適合經濟學小白,不奢望我們看完就能成為經濟學家,但是學會用經濟思維看待事物和問題,講好你的story也是不錯的呢。下面,小師妹帶領大家欣賞一下序言叭~序言中寫道:「致力於成為一位教科書作者二十年餘後,我在全球數以萬計學生的經濟學教育中扮演了一個小小的角色。正因為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是如此基礎,全球範圍內的普遍使用才成為可能。
  •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的科學---經濟學十大原理範圍A. 人如何做選擇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該取捨包括:1. 兩個目標之間的取捨;2.        邊際成本和機會成本的概念差別,在字面意思上似乎就很直觀,但生活中不止有一個人拿邊際成本的案例問過我,我發現恰恰是錯在了根深蒂固的基礎問題上,現回報一個例子:        平時你每周學習《經濟學》7個小時,而考試臨近並且教授為難大家,將難度調到史上max的程度,你面臨的決策不會是放棄考試抱頭痛哭還是按部就班聽天由命,你所需要做的決策是,自己是否每周多花3個小時學習
  • 不能不看的幽默的人生哲理
    寫的真好 ,太有道理了!跟著蒼蠅找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富翁掙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科學家研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產生良好的影響,激發人的內在潛能,發揮人的超常水平,使人進取,催人奮進。遠離消極的人吧!
  • 【人生哲理】選工作的心態折射人生境界​
    人無高低貴賤之分,但人生境界千差萬別。
  • 說說窮人經濟學
  • 於棋盤之上博弈 明人生世道哲理
    眾所周知,圍棋棋盤只有19X19的格子,卻有著上百種的變化,棋盤就像宇宙,而落在棋盤上的棋子就像宇宙中的星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當我們執一枚棋子
  • 「好」的經濟學幫助我們正確的理解世界
    在一個分工合作的社會中,你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正如《鉛筆的故事》所揭示的,我們所需要的每一種商品都是無數人分工合作的產物。這個分工合作的體系運行得越有效率,每個個體的利益就增進得越多,也越快。因此,對每個關心自己利益的人來說,他必須關心這個分工合作體系,不能讓這個體系遭受人為的破壞,也不能只關心他自己眼前的利益,因為這個體系決定了他的利益。
  • 我在貿大學經濟 | 經濟學筆記三步法
    經濟學科作為一門理性思維較強的社會學科,在筆記方面常常讓同學們感到頭疼上課來不及記筆記筆記潦草凌亂,自己都不想看記完就忘,仿佛沒記筆記太多,看起來好麻煩……等等問題是否也困擾這你呢今天小編就為你帶來經濟學筆記破解術
  • 經濟學之父帶你了解人性
    開篇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本911剛出的新書,評論還不夠多,我這裡推薦不代表一定值得閱讀,只是借這本書喚起大家對於這位現代經濟學之父的關注,經濟學離我們並不遙遠,經濟學也不是完全虛無縹緲的公式和理論。
  • 極簡經濟學(16)規模經濟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第一章中對扣針工廠的描述是專業化形成規模經濟的經典例子: 一個人抽鐵線,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尖線的一端,一個人磨另一端,以便裝上圓頭。要做圓頭,就需要有二三種不同的操作。裝圓頭,塗白色,乃至包裝,都是專門的職業。這樣,扣針的製造分為十八種操作。
  • 「糯米」經濟學---牧牧老師一對一經濟學課
    五年以上的經濟學一對一教學和輔導的經驗,讓我幫助過不少高中生順利銜接高中經濟學學習,以及經濟學各種小考大考和比賽。經濟學不同於語言類考試(託福、雅思SAT等),它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甚至是一個專業,所以無論學生們是AP、A-Level還是IB體系,我的教學理念就是——先學「知識」,再備考。題外話:我的課為什麼會叫「糯米」經濟學?
  • 一頁紙總結經濟學原理
    ——米爾頓·弗裡德曼 弗裡德曼的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有沒有可能用一頁紙概括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畢竟,亨利·黑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對這些健全的原理做了精闢總結。這些概念能否縮減到一頁紙上? 弗裡德曼本人在1986年的一次採訪中說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試圖列一個清單。
  • 《小島經濟學》你讀懂經濟了嗎?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 -- 《小島經濟學》。本書用一種非常有趣的童話寓言來啟發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讓我們在非常輕鬆的看一個故事的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很多的經濟現象,聽起來通俗易懂,但是你卻能領悟到其中的深刻含義,將一個社會的經濟從零到起步期,到繁榮期,到衰退期的整個過程,還提及了金融風暴及美中貿易等內容。
  •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一:權衡取捨
    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為了得到一件喜愛的東西,我們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就是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分配他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他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心理學,或者把時間在這兩個學科之間進行分配。
  • 理解世界系列之--經濟學基本概念
    促使我想寫一系列的文章,來闡述一些如何從經濟學角度理解這個世界。如果你對下列問題都已經有很深刻的理解或者說有多維度解讀:經濟學基本概念古代皇帝好當麼一戰二戰的原因凱恩斯主義應用美蘇競爭的本質美帝的如意算盤中國的崛起之路現代的金融體系國家競爭的本質預測股(房)市走勢那麼可以不用再看我寫的文章
  • 經濟學基礎定律之三:木桶定律
    因此圓形木桶是所有形狀的水桶中儲水量最大的,它強調組織結構的運作協調性和向心力,圍繞一個圓心,形成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圓。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著水桶儲水量。在企業競爭中,儲水量的多少並不越多越好,市場競爭並不是所有木板都超過對手,有時為了競爭需要還故意賣個破碇給對手,而以自己的集中優勢攻別人的相對弱勢取得勝利。就如田忌賽馬,當敵眾我寡時,就需要集中一點予以擊破,這就是相對競爭優勢。所有的儲水過程,還在於都是為了讓水得到最大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