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曝光效應在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2021-02-15 安全永無止境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上有效地學習曝光效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如果在您工作的企業總是有安全績效比較差的部門以及經常違章的員工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部門和個人會拖後腿,如何才能提升落後的部門和員工的安全管理績效和水平呢?  

我們不妨採取以下的方法,增強人際的交流和溝通,多和這個部門的經理/主管進行交流和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交換自己的看法,和對方親切地交談。把好脈,找準病根,並幫助他來進行改進。同時在各類會議上對於這個部門/個人取得的好的成績進行表揚,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個部門/個人會慢慢地好起來。這就是「曝光效應」取得的成效。

2)Near miss(嚇一跳事件)的主動識別和報告是消除隱患、減少損失工時事故發生的一個有效的途徑。為了鼓勵員工能夠主動性的識別、報告和消除Near miss(嚇一跳事件),管理人員不妨對於好的事例進行可視化的公示、評價和鼓勵,在各種安全會議上以及公告牌上不斷地進行「曝光」,同時對於好的發現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越來越多的好的Near miss(嚇一跳事件)事件會被發掘、改善和解決,這就是「曝光效應」在隱患識別和排查方面取得的成效。

3)安全培訓是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能力的最好的方式。很多安全管理人員都會有困惑,培訓了很多次,強調了很多次,但是培訓的效果仍然不明顯。安全培訓是員工最大的福利,因為學習可以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危險,哪裡不能碰,何處是安全,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麼做才安全。學習讓我們知道事故的後果,知道規章制度後的斑斑血跡,知道操作規程背後的真正含義。每個人都知道,安全很重要,事故傷害很可怕,可是,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對安全掉以輕心,對事故不以為然。安全意識不強的原因在於很多人並沒有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沒有想到假如災難有一天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是什麼後果。

安全培訓不斷重複規章制度、安全文化難以提起員工的興趣,安全培訓內容需要去創新。創新就需要把內容與某件事或與之相關聯的進行鏈結。找到員工的興趣點。用不斷創新的形式引導員工去看,去聽,去想,去思考,這樣你的內容就不會顯得枯燥乏味。把枯燥的安全培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同時,要給培訓主題取一個「生動」的名字,提起員工的興趣。如果培訓的主題加上一些數字,學員會對數字比較敏感,這樣會更讓學員更感興趣。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好感,能夠學懂、學會。我記得我以前的老闆和我說過,要想使安全培訓能夠深入人心確保員工有效落實就需要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直到這些內容深深地印在腦子裡,記在心裡,形成了一種行為習慣。

4)安全管理是每個人的職責,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落實和分解到各個部門,真正落地的執行是關鍵。為了確保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落實,安全管理部門不妨針對各個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組織培訓,考核。做到「橫向倒邊,縱向到底」:企業的高管,中層領導,辦公室職員,一線管理人員甚至供應商以及訪客也要進行。讓每個人熟悉自己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以可視化的形式把各個部門的職責公示,並標註責任者的姓名和照片,同時對於各部門考核的分數進行公示,營造氣氛,塑造氛圍。有效地確保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

相關焦點

  • 曝光效應:讓你保持吸引力的方法
    第二十六期的欄目,分別介紹一個關於「刷好感」的效應——就是曝光效應!曝光效應,又稱多看效應、暴露效應或接觸效應。扎榮茨將這種現象稱為「單純曝光效應」,認為只要一個人、事、或物不斷出現在自己眼前,我們就有更大的機會喜歡上這樣東西。通常曝光效應會更多地應用在廣告行業。我先給大家說幾個廣告詞: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挖掘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聽說,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哦。
  • 企業管理中如何應用「鯰魚效應」?
    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鯰魚效應」可以作為企業管理層激發員工活力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對於一個行業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
  • 【個人品牌打造25】如何運用品牌的曝光效應實現變現#鋒燕微商創業培訓#
    我們想要快速曝光自己出去,跟你的身份地位,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些偶然突發的事件,或者作出了轟動社會的舉動。偶然或突發事件帶來的名氣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比如說,很多人在突然間創新出來一個表情包,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但是這一件事過去之後呢,也就回到原來的生活節點上。
  • 周末心理學: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從易拉罐事故看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每一個注重安全的人都關注並置頂了「安全永無止境」      在多米諾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安全生產法則之多米諾法則視頻(多米諾效應)在多米諾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則將發生連鎖反應,其餘所有骨牌相繼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間的一枚骨牌,則連鎖被破壞,骨牌依次碰倒的過程被中止。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機械、物質等各種不安全狀態,管理的缺陷,以及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諸多原因同時存在缺陷造成的。
  • 黃仁傑 心理學創新與創業管理
    ,望而卻步,而在多年的心理學實務工作及應用過程中,一批批的心理學愛好者,對創新應用及創業管理有著極大的需求,也是心理學工作者是否能長期生存及永續經營的關鍵,本專業研究生方向,在於深入研究觀查現今市場上對心理學的需求要點,並開發研究出可執行可發展能獲利的創新項目,進而推廣市場進行創業之路。
  • 《質量效應:仙女座》前員工曝光開發內幕 內耗嚴重
    《質量效應:仙女座》發售之後的口碑並不理想,各家媒體給出的評分都在6-7分左右,甚至有評價稱是「最差的一屆」。
  • 【精益生產】管理要謹防破窗效應!
    1.標準力求精細化,不準打破「窗」制度、標準、規範是班組管理的基礎,也是防止「破窗效應」的安全網。制度、標準、規範應力求精細化,才具有可操作性。如工作場地6S管理標準,要始終圍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個方面展開,制定詳細的標準要求。
  • 「24個著名心理學實驗」
    破窗效應、變色龍效應、延遲滿足理論、差異認知偏差……這些心理學名詞你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但又不明覺厲?它們如何準確理解?
  • 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 知識
    這種認為自己喜歡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討厭的人或事是醜惡的,並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這些人或事上進行美化或醜化的心理傾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並陷入偏見的泥潭。投射效應心理學案例分析舉例一:古代一位喜歡吃芹菜的人,總以為別人也像他一樣喜歡吃芹菜。
  • 面對爭議,經濟學人是否不再使用心理學的老中介效應模型?|stata資料\新R語言資料
    爭議中的被稱作心理學的舶來品,中介模型為何在強調嚴謹因果識別的經濟學圈如此這麼流行?一言以蔽之:操作簡單,便於講故事!作為教授計量經濟學的教員,該如何回應同學的疑問?還有最後2節課,繞是繞不過去了。其實我以前介紹過,好像沒被注意。首先讀兩個流傳甚廣,影響很大推文:經濟學如何看待中介效應?
  • 【管理百科】金魚缸效應: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 每天學點心理學——自我參照效應
    在社會心理學中,作者戴維邁爾斯將其定義為:當信息與我們自身概念有關時,我們會對它進行快速加工和很好回憶。也就是說,當信息與我們有關時,我們會在意,並且能夠快速處理與之有關的細節,甚至放大與我們有關的記憶,得出自己很重要的結論。自我參照效應除了讓我們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外,還可以讓我們快速的,深刻的處理與自己有關的信息。
  • 生活中的心理學丨誘餌效應
    什麼是誘餌效應?  人們對兩個不相上下的選項進行選擇時,因為第三個新選項(誘餌)的加入,會使某個舊選項顯得更有吸引力。  這就是誘餌效應的魔力!  它改變了你的參照系,一下子把你拉回到"向下看」這個角度上來。所以,那件你本身並不感興趣的東西、並不喜歡的人,突然散發出致命的吸引力,便讓你為之著了魔。
  • 搭便車效應
    搭便車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儘量消除這種效應的心理預期,自己作出應有的努力,進而完成任務。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嘗試下面的解決辦法。1.縮小利益群體的規模心理學研究表明,假如合作小組的規模較小,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努力對整個小組都有較大影響,他個人的努力與獎勵的不對稱性相對較小,所以就使得「搭便車效應」明顯減弱。
  • 雲心理效應—改宗效應
    周更雲心理效應,用一個個心理學效應擴展你的思維,糾正你的認知。今日更新的心理學效應—改宗效應:想討人喜歡?
  • 心理學 | 那些超哇塞的實用效應
    你是否在學習或者活動中與他人想法產生分歧而難於啟齒?
  • 管理中的鰷魚效應
    畏首畏尾、缺乏自信;2)看問題太絕對,非黑即白;3)對自己要求過嚴;4)躲避矛盾衝突;5)不允許反對;6)表現欲太強;7)不懂裝懂;8)做事急於成功;9)不懂換位思考;10)喜歡杞人憂天;11)總懷疑自己;12)管不住嘴巴。 培訓管理【提高培訓效果的4大法寶】1)培訓專題設計。
  • 消費者心理學與商業碩士課程
    如果是這樣你可能會對消費者心理學感興趣。那麼什麼是消費者心理學呢?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學生滿意度全英第4(NSS2016)心理學全英排名第17(REF2014)全英教學質量排名前十(完全大學指南2015)
  • 心理學效應解讀,投射作用
    即在人際認知過程中,人們常常假設他人與自己具有相同的特性、愛好或傾向等,常常認為別人理所當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效應。當別人的行為與我們不同時,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認為別人的行為違反常規;喜歡嫉妒的人常常將別人行為的動機歸納為嫉妒,如果別人對他稍不恭敬,他便覺得別人在嫉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