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鰷魚效應

2021-02-12 HR智匯

微說HR-第128期-責任主編:蘇耀雲

HR策略

【管理中的鰷魚效應】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將這條首領鰷魚腦後控制行為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領悟】1)下屬的悲劇總是領導一手造成的;2)下屬覺得最沒勁的事,是他們跟著一位最差勁的領導。

職涯規劃

【升職需克服的12種心態】1)覺得自己不夠好。畏首畏尾、缺乏自信;2)看問題太絕對,非黑即白;3)對自己要求過嚴;4)躲避矛盾衝突;5)不允許反對;6)表現欲太強;7)不懂裝懂;8)做事急於成功;9)不懂換位思考;10)喜歡杞人憂天;11)總懷疑自己;12)管不住嘴巴。

培訓管理

【提高培訓效果的4大法寶】1)培訓專題設計。要有十分明確的目標——到底要解決企業的哪些問題;2)要用企業自己的教材。企業運作的內容、經營管理體系文件、存在的問題、典型的案例等,都是現成的教材;3)授課時,要以內部案例「說事」;4)課程要與企業的經營目標、工作計劃、工作重點保持一致。

薪酬管理

【員工薪資標準的4個基本要素】1)個人價值(成本價值):員工本身的價值,含學歷、專業、職稱、工齡、能力、素質等;2)崗位價值(使用價值):崗位本身的價值,由崗位職責體現;3)貢獻價值(績效價值):員工在崗位上為公司創造的價值;4)稀缺價值(市場價值):根據人才市場供需稀缺性確定的價值。

處世哲學

【選擇決定命運】在猴子面前放一根香蕉和一根金條,猴子只會拿香蕉,因為猴子不知道一根金條可以換來千千萬萬根香蕉。一樣的道理,在人面前放一根金條和一個智慧,大部分人會選擇金條,卻不知道智慧可以換來千千萬萬根金條。選擇比努力重要,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命運。

HR資訊

12月15日-20/廈門公開課/《國有企業如何持續深化績效管理——「成功績效解碼」在國企中的運用》

(報名:0592-5503831、2381866)

12月20日開班/福州專題班/《劍橋大學CIE人力資源管理CHO國際認證課程》

(報名:0592-5503827、2381878)

相關焦點

  • 人生最重要的100條黃金法則《七》: 鰷魚效應
    鰷魚效應又稱為「頭魚理論」。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群居,並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
  • 職場中的「鯰魚效應」!
    那破題之前,先要給大家說一個可能大家都聽過的小故事,那就是「鯰魚效應」?話說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的沙丁魚,而在魚市場上活的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的沙丁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千方百計想辦法帶活沙丁魚回港。雖經種種努力,漁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可是大部分沙丁魚還是會在漁場回漁港的中途因水中缺氧窒息而死。後來,不知道是誰在裝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沙丁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
  • 企業管理中如何應用「鯰魚效應」?
    原來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運行機制。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鯰魚效應」可以作為企業管理層激發員工活力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 每天學點管理學——金魚缸效應
    養過觀賞魚的人都清楚一大缸魚反而比一小缸魚要好養這一結論可能會讓人覺得意外但實際上的確是真理想知道為什麼嗎?別急,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養一小缸魚的話,如果出現什麼問題,可能很快就會惡化。而養一大缸魚的話,出問題後有一個緩衝期,不會迅速惡化。
  • 【管理百科】金魚缸效應: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 心理學的曝光效應在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上有效地學習曝光效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如果在您工作的企業總是有安全績效比較差的部門以及經常違章的員工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部門和個人會拖後腿,如何才能提升落後的部門和員工的安全管理績效和水平呢?  我們不妨採取以下的方法,增強人際的交流和溝通,多和這個部門的經理/主管進行交流和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交換自己的看法,和對方親切地交談。
  • 【精益生產】管理要謹防破窗效應!
    1.標準力求精細化,不準打破「窗」制度、標準、規範是班組管理的基礎,也是防止「破窗效應」的安全網。制度、標準、規範應力求精細化,才具有可操作性。如工作場地6S管理標準,要始終圍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個方面展開,制定詳細的標準要求。
  • 老員工太懈怠,是時候用上「鯰魚效應」了!
    因為太傲氣了,因為成功了,因為人老是在讚美聲中,難免就會懈怠。這時候怎麼辦?找到對立面,對他產生刺激鯰魚效應,發揮作用。怎麼樣發揮鯰魚效應的作用呢?1.內部推行績效管理體制關於績效管理,上次我們的姚瓊老師已經做了一個分享,這個方面大家可以借鑑她的想法(績效管理課1、2)。
  • 鯰魚效應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而對於員工來說,則意味著自己最好時刻抱著居安思危的想法,自己要像被鯰魚追逐的沙丁魚一樣,積極的在工作中尋找新機會提升自己。 什麼是鯰魚效應     鯰魚效應最初來自於漁民的故事,據說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但是每次漁民將沙丁魚從海邊運輸到市場上的時候,大部分沙丁魚都會死亡,就不能買到更好的價格了。
  • 心理學 | 那些超哇塞的實用效應
    你是否在學習或者活動中與他人想法產生分歧而難於啟齒?
  • 公司管理篇: 木桶效應/Buckets effect
    水桶效應, Buckets effect, 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 Peter Druke, 提出. 熟知這個原理的人不少.
  • 公司發展過程中~可怕的「死海效應」.
    死海效應:好員工像死海的水一樣蒸發掉,然後死海鹽度就變得很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效應簡介: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能力強的員工容易離職,因為對公司內愚蠢的行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員工傾向於留著不走,也不太好找工作,年頭久了就變中高層了。
  • 從易拉罐事故看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每一個注重安全的人都關注並置頂了「安全永無止境」      在多米諾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安全生產法則之多米諾法則視頻(多米諾效應)在多米諾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則將發生連鎖反應,其餘所有骨牌相繼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間的一枚骨牌,則連鎖被破壞,骨牌依次碰倒的過程被中止。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機械、物質等各種不安全狀態,管理的缺陷,以及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等諸多原因同時存在缺陷造成的。
  • 【管理篇】責任分散效應
    由此可見,當大家都認為別人會承擔某種責任的時候,恰恰沒人承擔責任,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效應最初被提出,是美國的一起謀殺案引發的思考,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時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鄰居們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由來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這個國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他善於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羅狄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使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皮格馬利翁遂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後人就把由期望而產生實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 派克魚鋪奇蹟
    JosephMichelli寫了一本書《當魚飛翔的時候-來自世界著名派克魚市的教訓》When Fish Fly: Lessons from the World Famous Pike Place Fish
  • 有品有魚怎麼做之目標管理
    首先呢,關於目標管理和快速晉級啊,在這個版塊呢,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強項,因為我在 過往的十年教育培訓行業當中,曾經有七年的時間是專注於目標管理的這個版塊,我們把這 個目標管理推動到中國的中小民營企業當中,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實現盈利,怎麼樣呢?能 夠提升業績,然後降低成本,最終呢,拿到他們想要的利潤。
  • 周末心理學: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屬於心理學範疇,是指當認知者對一個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他還傾向於據此推論該人其他方面的特徵。本質上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上的偏誤。暈輪效應愈來愈多地被應用在企業管理上,其對組織管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各種組織決策上。
  • 投射效應(Projection effect) | 知識
    投射效應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一是感情投射,即認為別人的好惡與自己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納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加以理解。比如,自己喜歡某一事物,跟他人談論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件事,不管別人是不是感興趣、能不能聽進去。引不起別人共鳴,就認為是別人不給面子,或不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