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今早的預告出錯了!我以為我用的是GROW模型,結果發現是GROW+PORT模型的混合體,抱歉!
不過,發現自己創了個新的模型——RPGROW,有挺爽的,哈哈。這些天通過向永澄老師學習,收穫很大。感恩。我把它稱為傻瓜教練法工具,然後昨天就很偶然的情況下做了一次快速高效的教練。
現在整理一下思路供大家參考。以下內容經過兩位當事人同意發布,古水大哥甚至不用我要隱去頭像名字,非常感謝。
一、案主提出問題
思路1:看到這樣的問題,很多人心裡會貼標籤。這典型的「不思上進」「遊手好閒」的年輕人嘛。要好好教育一下。
而做教練的基本要求:對方一定是ok的,一定擁有足夠的資源去獲得成功。所以教練不會給對方貼標籤。
二、建立關係(Relation)
思路2:在正式開始教練之前,要建立關係。這是我師父黃俊華先生和我崇拜的導師高牽牛導師一直強調的。其實和做銷售一樣,一上來就叨叨叨,沒啥用。
所以用聊天的方式和案主談:「不夠就努力掙咯。」
三,了解對方的目的是什麼?(Purpose)
思路3:目的其實也是why,為什麼要糾結這個問題?
這個時候對方的回答你對他背後的動機、價值觀去做一些判斷,但是,別糾結事件。這也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別糾結現象。糾結容易走錯路。
四,目標是什麼?(Goal)
思路4:目的有了,那就要了解目標了。教練(名詞)是基於目標出發去教練(動詞)的!
五、方案是什麼?(Option)
思路5:有目的,有目標,那還會焦慮,必定是與現狀有差距。通過提問他做了什麼,來了解這期間的差異和障礙。
案主的話:「有好好工作,但是又排斥。」教練就要去找出障礙。
特別注意:古水大哥出現了。他通過前面的對話心裡有了標籤,但是他洞察到了,沒有說出來。如果是其他人,跳出來貼一個標籤,例如說,你這種人就是不思上進之類的,這就可能會影響案主的心情,可能影響教練的進程。
通過引導對方講出具體的行動步驟,容易發現障礙點。結果你看,這小夥伴還是很不錯的,有努力工作。隨便貼標籤可能就誤會人家了!
思路6:只要對方願意回答,就要不斷釐清他做了些什麼,讓他自己在這些行為中自己發現障礙。障礙發現了,方法就容易找了。
所以最後發現了,障礙不是怕賺不到錢,而是怕被拒絕。這也是教練技術說的反應真相。
思路7:本來可以讓他自己給出方案,不過我這裡插入了一個小技巧——空間線:讓他站在他同事的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教練還是憑感覺使用工具呀~~~
本來我還打算繼續第六步的,WILL(下一步行動/意願),案主自己就把問題給解決了,還給出了計劃。
總結一下這個RPGROW模型:
Relation 建立關係
Purpose 目的是什麼
Goal 目標是什麼?
Option 方案是什麼
WILL(下一步行動/意願)
以上就是我的思路和做法,供大家參考。這個模型肯定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我會繼續研究改變,再與大家分享。
我組織的學習成長訓練營昨天已經開課了。目的是和各位老炳一起學習成長,成為合格教練,成就別人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