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才是團隊管理的核心

2021-02-19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什麼是真正的管理?真正的管理是真正明確誰是管理者的管理,同事明確能有效行使管理職能的應當是目標,而不是人。

作者 |  方韜哲

來源| 方同學的世界觀(ID:fangtongxue2017);管理諮詢、培訓及其他合作請聯繫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困惑:做了很多努力,但最終的結果與最初的目標總是大相逕庭,甚至是南轅北轍。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有三個:一是想當然地把目標與指標進行一一對應;二是錯把執念當成目標;三是當意外出現後,就不由自主地改變了既定目標。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原因。

 

一般來說,我們做事的流程大致是:先提出一個目標,然後圍繞這個總體目標,分解指標任務。

這固然會讓目標變得具體可操作,但可操作並不意味著可達成。因此,你經常發現完成了指標任務,卻得到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

 

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有人問人工智慧,我要找一個女朋友,像趙薇一樣的大眼睛,像朱莉婭·羅伯茨一樣的大嘴,喜愛運動,陸上運動、水上運動都會。電腦就根據這幾個指標給出了青蛙。

 

事實上,類似的笑話,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悲劇經常發生在你我的身上。比如說:

 

為了美好的明天,拼命讀書,考上大學,可大學畢業後卻發現連工作都找不到;為了去追求詩和遠方,辭去高薪,回家創業,卻發現嚮往中的詩和遠方變成了另一種苟且;為了減肥,每天下班都去健身房練3小時,結果人是輕了點,但膝關節卻出了問題,整個人又不好了;為了降壓,按醫囑吃上了降壓藥,血壓是降下去了,但心血管硬化卻變得日益嚴重,心梗腦梗的風險也在逐漸加大……

 

指標是為了實現目標的,但指標卻常常是與目標為敵的。

很多人總喜歡把目標拆解為指標,時間久了以後,他就只知道指標,不知道目標。如果目標是林,那麼指標就是木,時間久了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正如海底撈的CEO張勇自我反思的那樣,每一個KPI體系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復仇女神。

 

為了提高用戶滿意度,只要是來吃火鍋的戴眼鏡的客人,都要給他一塊眼鏡布;杯子裡的飲料低於1/3,就要趕緊給客人加飲料;如果客人帶了手機,把手機放在桌上,要趕緊用一個塑膠袋把它給套上。如果做不到,就扣0.05分,最後直接反映在工資績效上。

 

所以,這些店員只能被迫「騷擾」顧客。顧客不要飲料,他們還要往裡頭加。顧客不喜歡用塑膠袋把手機套上。但不行,因為店員考核的是KPI,一旦被店長發現,就會被扣工資。

 

如果忘記了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而出發,就很容易變成了一個盲目忙碌的人,因為對目標的盲目,所以忙碌,因為忙碌,所以盲目。

 

我們接著說,結果與目標大相逕庭的第二個原因:錯把執念當成目標。

 

當我們說目標的時候,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不過是一種想像中的執念,對執念的追求只會離實際目標越來越遠。

 

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當我們睡不著的時候,你越是想睡著,就越煩躁,就越睡不著。當你只有不去想失眠這件事的時候,你才有可能睡著。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比如說,很多人進股市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賺錢。這當然沒問題,但問題就在於當你一心想著賺錢的時候,卻往往沒有考慮自己是否處於「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狀況。

 

事實上,在一個博弈市場,永遠遵循二八原則,你的目標應當先成為那20%的人,賺錢只不過是達成這一目標後的一個附帶結果。

 

再比如說,很多人都想改變別人,尤其是自己的伴侶、父母和孩子。可當你想方設法說服他們做出改變的時候,你會發現,其結果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越想他們改變,他們就越不改,就越跟你反著來。

事實上,在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中,你想改變他人似乎只有一條路:先改變自己,然後通過改變關係來推動對方做出改變。

 

由此我們看出,設定目標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這需要我們能分清主觀執念與現實目標的差別,否則目標都定錯了,何來獲得想要的結果?

如果你還記得你小時候立下的誓言,你一定會覺得當時的你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不要說你小時候的夢想,就算是去年你立的flag,你都會發現現在的想法已經跟去年大不一樣了;也不要說你去年的想法,就算你昨天晚上想好了如何去安慰一個失戀的朋友,當你真的開始與對方聊起來,你會發現你昨晚想好的臺詞一句都用不上。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很多時候,你完全無法預見各種意外的出現,而你所謂的計劃卻並沒有考慮這些意外的發生。

 

一旦意外發生,就會讓你最初設定的目標發生偏離,這當然不是我們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你學不會去接受這種確定的不確定性,那除了抱怨,別無他法。

 

事實上,任何一種成功的結果都與最初所設定的目標大有不同。

 

比如,IBM公司最開始是做磅秤的,最後卻成了一家能提供大型計算機服務的公司;馬雲最開始只想著做一個外貿出口平臺,最後卻做成了一家能提供網際網路交易、支付、信貸、金融、雲計算的綜合大平臺;包括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騰訊、美團、小米、拼多多無一不是如此。

 

很多人說,是時代造就了這些成功的公司,但其實,是這些公司主動接受意外,擁抱意外,甚至創造意外的結果。

 

改革開放的四十多年,尤其是2008年以後是充滿各種意外的時代,他們懂得把任何一次意外都看成是一種新的機會,然後通過某種手段去放大這種機會,來獲得一種既意料之外,卻又在意料之中的成功。

 

如果說,成功者與失敗者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或許就是:成功者是目標不變,方法改變。或者說,當意外出現時,有些人總能快速調整應對辦法,以另一種方式曲線救國,最終達成既定目標。

 

相反,失敗者卻是方法不變,目標改變。或者說,當意外出現時,很多人還指望能用同一種方法來應對已經變化了的局勢,其結果必然是大敗而歸,最後只能隨波逐流,走到哪裡算哪裡。

從上面三點原因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晰明確的目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目標應該是一種「詩和遠方」,卻極少有人真正意識到目標應該是一種管理方式。

 

說到管理,世界上其實只有兩種管理:一種是好的管理,一種是壞的管理,或者說一種是真的管理,還有一種是假的管理。

 

不過,假的管理看上去更像是管理,而真的管理看上去不像是我們所以為的管理。

 

什麼叫假管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教練,比賽的時候站在球場外,滿頭大汗地大喊大叫,一直在指揮、命令、控制球員的每一個行為。這樣的管理者看上去很勤奮,但是他是一個假管理者,只是在試圖表現出一個管理者的形象,扮演一個管理者的角色。但他並不是真正在管理。

 

什麼叫真正的管理呢?這就得講點管理學史了。

 

發現什麼是真正的管理,還真是費了很大的工夫。這就要說到德魯克。德魯克有一個驚天大發現,很多的管理都是假管理。真正的管理是真正明確誰是管理者的管理。

 

誰是管理者?這個問題好像不值得問,但是德魯克以獨到的眼光發現,真正的管理者是事,不是人。

 

也就是說,能有效行使管理職能的應當是目標,而不是人。

 

一個公司之所以陷入管理混亂,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目標在管人。這個時候,管理者在幹什麼呢?他們在行使一種職務權力,表現出自己在很努力地管理,不過都是在無意義地忙碌。

 

因此,德魯克就區別了兩個詞,一個詞叫manager,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管理者。還有一個詞叫executive,指執行、實施。

 

很多人有沒有想過,總經理與CEO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CEO是指什麼?執行長。他在執行什麼?執行目標。而總經理就是General Manager,你問他在管理什麼?或許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

德魯克把管理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確的目標,真正在掌管一個公司,驅動著以執行長為代表的眾多執行者去執行這個目標;第二種就是沒有目標,但是有很多manager,也就是監管者、掌控者,下命令的人在實施所謂的管理。這種管理都是假管理。

簡單地說,真管理就是MBO(ManagementBy Objective),由目標、客體、事情來管理的管理。

 

成功說起來也簡單,就是達成既定的目標。其中的要訣說起來也簡單,那就是用目標,而不是人來管理成功。

 

不過,說起來越簡單的東西,做起來往往就越難。從目標確定的合理性,到任務分解的有效性,再到執行過程中意外出現的隨機性,都會影響到目標最終能否達成。

 

這是一個充滿艱難險阻過程,稍有不慎,就會偏離目標,造成計劃落空。

 

很多時候,目標是具體客觀的,但執行計劃的人卻是一個情緒載體,一旦計劃落空,對執行者來說就是一種挫敗,一兩次挫敗尚能起來繼續幹,但挫敗多了,人就會動搖信念,從而懷疑目標本身是否真實可達。

 

在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放棄或許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出的選擇,也是成功路上最難克服的心理障礙。(本文完)

議您將【華夏基石管理評論】公眾號加個「⭐️ 」「流程:點擊「進入公眾號」—點擊右上方「···」—點擊「設為星標」」,點個「在看」,謝謝~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方微店,獲知更多華夏基石圖書信息 


相關焦點

  • 目標管理
    2021年第一篇文章,我們就聊一聊關於目標管理那些事兒~說到目標,大家在制定目標時很容易就會想到SMART原則。雖然中文翻譯過來都是目標的意思,但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對應SMART原則的話,目標就是Objective,比如我要在三個月內減掉五公斤體重;而我要成為最會做項目管理的銷售,這就是一個Goal,它是一個連續而長期的執行理念或願景。知道了目標是什麼,就要知道如何管理目標。
  • 外貿團隊管理之《目標管理》---Melisa老師主講
    (6)完美人生6大目標規劃目標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就像是一座燈塔,有目標的團隊才能夠在工作中有方向、同時能夠激勵成員的信心和工作的動力
  • 關於PBC和目標管理的思考
    PBC是IBM創立的,IBM的員工每年都要圍繞其核心價值觀「贏、執行力、團隊精神」來設定個人績效承諾。1996年,華為從IBM引入了這樣一套戰略績效管理的工具,並在更大範圍推廣和使用了它。 起初,華為PBC是完全照搬IBM模板,中間幾經變革調整,今天我們看到的PBC結構是由「組織績效目標」「個人績效目標」「個人能力提升計劃」三部分構成。
  • 如何管理散漫的團隊?
    案例:剛接手的一個團隊,非常沒有凝聚力,做事很散漫,也許是因為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大家工作情緒不高
  • 目標管理方法—OKR目標管理法
    它是一種目標管理方法,是一種能夠讓企業更好的聚焦戰略目標,更好的集中配置資源,更好的使團隊上下同欲的管理方法。在每一個周期結束的時候,OKR能夠幫你評估團隊目標的執行和完成情況。,才用這個系統。他會讓一個無法用數字考核的團隊通過層層分解目標、關鍵任務,向同一個方向前行。
  • 什麼是管理?如何管理?
    什麼是管理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過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真諦是聚合企業的各類資源,充分運用管理的功能,以最優的投入獲得最佳的回報,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企業管理的具體內容:1、計劃管理 通過預測、規劃、預算、決策等手段,把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的要求組織起來。計劃管理體現了目標管理。
  • 目標管理(MBO)與全績效模式(KSF)
    在管理中經常說目標計劃,很多時候我們我們將目標和計劃混為一談,那麼什麼是目標?什麼是計劃,傳統的目標管理和KSF有什麼區別,在實際工作又該怎樣做?第一) 目標與計劃對執行力的影響1) 管理缺目標,員工工作就會茫然;2) 管理缺計劃,員工工作會瞎忙活;3) 管理缺培訓,員工不知道如何做;4) 管理缺流程,員工工作就不順暢;5) 管理缺激勵,員工工作好壞都一樣;6) 管理缺方法,員工工作事倍而功半;7) 工作沒激勵,員工沒幹勁;8) 管理缺檢查
  • 【溝通是管理的核心】-願景.太毅
    現代管理之父,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他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就提到,工作溝通的根本就是目標溝通。所有的領導者,會花80%以上的時間在進行各種型態的溝通,例如:會議、目標管理的過程、政策的宣告布達、簡報、問題處理、廠商談判、跨單位協調、指導員工等等,都是仰賴溝通來進行,所以說溝通是管理的核心。
  • 團隊管理的5種方法,沒有管不好的團隊!
    尤其是下面5個方法,讓下屬心服口服,抓人心管理才是管理的核心和重中之重。給大家定個底線大綱,誰碰處理誰,狠下心來,很快就能形成尊重的氛圍來。可以在開始的時候要抓一些典型,久而久之大家遵守規則的意識就會普遍形成,整個團隊的氛圍也就形成了,再做管理就變得相對簡單了。遊戲規則法這是領導最拿手的一個辦法,通過制定各種各樣的遊戲規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制度和規章,來約束下屬的行為,或者是找一些藉口來管控自己的下屬。
  • 目標管理不是量化任務,管理者必知的7個目標管理關鍵程序
    在管理實踐中,切忌簡單地把目標管理理解成為量化任務,把目標變成監督工具,這些都是導致目標管理不能達到預期結果的重要原因。來源: 中外管理雜誌作者:黃建東備註:管理諮詢or商務合作請致電:400-886-5185目標是企業的根本戰略。不要懷疑。
  • 當責領導力|打造當責團隊,實現關鍵目標的核心法則
    研究顯示, 80%的員工認為當責就是懲罰,是被動承擔後果,是往往在事情出錯的時候才需要去追究責任。在這樣的前提下,「當責」一詞讓人們變得消極,一談到「當責」就充滿了指責。而當責領導力顛覆了這一觀念,它通過重新定義責任,翻轉對當責的負面理解,並運用當責的工具,將當責的行為融入到組織的各個層級。它激發出員工的動力、擔當和創新,幫助個人與團隊的發展。
  • CRM詳解之管理閉環
    對於一個具有上百人的銷售團隊來說,做好管理才是第一位的,而CRM正好是銷售團隊所直接使用的系統,所以CRM系統必須肩負起管理的重任。管理要從目標、過程、管理、反饋4個環節形成閉環,解決團隊在哪裡、到哪去、怎麼去、如何更快地去的問題,從而整體提升團隊效率和轉化能力。
  • 六西格瑪項目管理團隊組建的主要工作內容
    原創 天行健管理諮詢 天行健管理諮詢 6S1GMA團隊的形成關鍵問題是取得團隊的共識和團隊的領導(黑帶)及成員(綠 帶)的選擇。
  • 我們每天都在說的「管理」,究竟該如何定義?|3分鐘學管理:管理的定義
    每天3分鐘跟唐老師一起學管理。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管理的定義」。1.管理的觀點分成中西兩大學派,現代管理以西式管理為主,而西式管理又分成七大學派。①法約爾提出,管理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②福萊特提出,管理就是通過其他人來完成工作。
  • 關於目標管理(MBO)你了解有多少?
    目標管理是組織使命在一定時期內的具體化,是衡量組織活動有效性的標準。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是一種現代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績效管理的基礎,許多績效管理工具都是在目標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標管理的優點:1、推行過程沒有太多限制,簡化各項管理,各環節各部門都能運用;2、員工容易理解接受度高,實施比較容易;3、指標設置時可以根據過去運營經驗來確定,較為簡單;4、容易在企業進行宣貫,而且也容易在企業裡堅持下來,能夠推動企業文化的塑造;5、目標管理強調的是團隊目標與績效,有利於建設團隊
  • 內控管理五大目標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雖然不完全是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設置的,但都與財務管理息息相關。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具有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財務管理是內控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內部控制目標與財務管理目標的對比如圖所示。為遵守外部的各種法律法規,企業需以制度的形式制定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如果不能遵守這些內部控制的政策,企業可能會違背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要求。
  • TPM管理的目標和作用是什麼?
    眾所周知,TPM管理是日本發明的一種管理方法,TPM管理的含義是全員生產維修,而TPM管理的重點是全員參與和生產維修。
  • 目標管理(MBO)---大中型企業必備管理工具
    一方面強調完成目標,實現工作成果;另一方面重視人的作用,強調員工自主參與目標的制定、實施、控制、檢查和評價。     有的大中型企業負責人時間總是不夠用,親力親為怎麼都忙不過來,因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無法事無具細處理管理上方方面面存在的問題,長期下去反而不利於企業建立系統性的管理及健康穩定發展。
  • 專業的團隊管理系統
    成功=情緒管理+行為管理
  • MTP中層管理精英實戰訓練班系列四——團隊管理
    MTP(Manegement  Traning  Program)原意為「管理培訓計劃」,源自二戰後,美國為有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而研發的一套培訓體系。後由美國傳入日本,為日本產業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後傳入中國,歷經11次改版更新,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典管理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