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內部控制的目標有五個:符合現有法律和法規的要求,即合規性;維護資產安全;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質量;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雖然不完全是為了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設置的,但都與財務管理息息相關。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具有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繫,財務管理是內控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內部控制目標與財務管理目標的對比如圖所示。為遵守外部的各種法律法規,企業需以制度的形式制定企業內部控制政策,如果不能遵守這些內部控制的政策,企業可能會違背相關法律和法規的要求。
對於企業財務工作來說,財務進行帳務處理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等的要求,企業在納稅時必須遵守稅法的要求。而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還要遵守交易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證監會」)的各種規章制度。合法性是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同樣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用於維護企業內部資產安全的內部控制設計往往是最常見的控制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企業門鎖、安全系統、計算機密碼以及對重要資產進行雙重控制。資產保護措施還包含分離交易處理職能。財務管理方面與資產保護有關的管理措施不勝枚舉,如出納與記帳會計不能兼任,就遵循了內部控制的崗位不相容、相分離原則。再如出納與會計定期進行現金盤點,銀行帳戶餘額與會計貨幣資金對帳,會計與倉庫管理員的對帳,都是為了保證帳實相符,也是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企業管理層要確保財務報告能夠遵守企業會計準則。可靠、及時的財務報告能夠為企業和外部使用人提供準確而完整的信息。為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而採取的控制包括預算編制的控制,內部績效報告、交易記帳的會計分類,對會計帳戶餘額的控制。提高財務報告信息質量這一目標與財務管理的目標完全一致。內部控制的目的是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的效率,通過結合企業自身內外部環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不斷提高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如果企業的設施未得到充分利用,公司經營所產生的收益不足以彌補其成本。公司人員不足或者人員冗餘,都會導致企業利潤不能最大化。內部控制工作必須密切關注一切可以改善經營的機會。內部控制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目標,內部控制是將企業的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做出符合企業戰略要求、有利於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策略選擇。企業目標實現與否能體現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如果內部控制不能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那它在其他方面表現再好也無濟於事。儘管理論界對於財務管理的目標有多種觀點,但無論是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還是利益相關者財富最大化,都與企業戰略目標是一致的,不存在衝突。所以說,內部控制的目標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相通的、一致的。
作者:謝士傑 選自:財務高手進階指南
聲明:本文由「管理會計知識匯」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楊曄《管理會計案例與解析》
本書精選了50個真實案例,從管理會計CMA的角度進行細緻的剖析,向讀者展示了案例背後的管理會計思維、方法、工具,體現了管理會計CMA的實用性、靈活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