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職場不安感 近四成韓國人擔心失去工作

2021-02-23 奮韓生活

人民網訊據調查,韓國上班族中每10名就有4名擔心會失去工作。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韓國大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困難,裁員、內部調整等情況時有發生,職員壓力不斷增加,職場不安感進一步加深。

據韓媒《京鄉新聞》28日報導,韓國某招聘求職平臺對1106名上班族進行了有關「職場僱傭狀態安全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2.9%的人表示「對目前的職場僱傭狀態感到不安」;88.6%的人表示「與以前相比,今年的不安感更加嚴重」。

從年齡層來看,40多歲人群中感受到職場不安感的人最多,佔比高達48.1%;30多歲人群和20多歲人群中分別佔比44.4%、33.1%。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韓國大部分企業遭遇打擊,職員的僱傭不穩定性、不安感也進一步加深。受訪者對職場僱傭狀態感到不安的理由中,61.7%的人不安感來自「公司經營業績不佳」;22.5%的人認為「自身職務易被替代」是造成職場不安的主要原因;15.8%的人不安感來自「公司計劃進行解僱等成員結構調整」;14.3%、12.4%和8.4%的人分別認為職場不安感來自「業務成績不如以前」「部門業績不佳」 「疫情期被迫停職」。

隨著職場僱傭狀態不安感的加劇,上班族的職場生活也受到不少影響。57.1%的人會產生離職、辭職的煩惱;54.7%的人工作熱情下降;25.3%的人不得不進行充電學習。此外,還有「工作業績下滑」「加班時間延長」「競爭激烈導致同事間產生隔閡」等負面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47.6%的調查對象表示,因為職場僱傭狀態帶來的不安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更有58.9%的調查對象表示不安感造成職場生存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為了在職場中適者生存,42.1%的調查對象表示會「努力進行充電學習」;40%的人表示「即使對自己的業務存在不滿也不會表現出來」;31.4%的調查對象表示「會儘可能地接受領導安排的業務」。此外,「願意接受棘手的工作」「願意迎合上司」「多加班」等也分別佔比27.5%、23.9%和17.9%。調查結果顯示,只有7.5%的人表示不會額外努力。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帶來職場僱傭不安感 近四成韓國上班族「擔心失去工作」
    據調查,韓國上班族中每10名就有4名擔心會失去工作。
  • 不安感,如影隨形
    我會經常遊走在「能不能行啊」「大白兔77,你最棒」的不安和成就感之間,會有各種的自我懷疑:這件事值不值得做?這麼做是不是最好的?諸如此類。
  • 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怎麼辦?
    「今日話題」 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怎麼辦?如果這工作是你的曾今的夢想,你想要的,那麼就不要對他失去希望,畢竟這是你自己選的路,選擇了就不要後悔,要證明給自己看,當初的選擇是沒有錯的。另外,你的工作是否給過你希望和滿足感?如果說有,那麼你應該記得那種得到滿足的喜悅和快樂,把它變成你往後工作的動力,努力爭取在一次的滿足和快樂,你就會再一次對你的工作熱情了。
  •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失去人性會失去很多,失去獸性會失去一切。這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裡的觀點,《三體》以其宏偉的宇宙觀,嚴謹的科學邏輯,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深度剖析讓無數讀者津津樂道,上述觀點,放在地球人在面對外星人侵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背景之下,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不過,當我們把背景換到現實社會當中,這句話依然對嗎?
  • 有意義工作的深深不確定感
    像其他成百上千萬人一樣,他想去做有意義的工作,比如寫本書,為缺少力量的人們抗爭,成立一家創業公司,編寫一款能改變人們生活的手機APP,志願參加慈善組織,創辦一份忠於內心的事業。我們會因為深深的不確定感而推遲去做這些工作。像你們中的很多人一樣,這位男士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做成此事。他不確定如何著手去做,擔心人們會評判他,擔心人們如何說他。
  • 那些「好人們」為什麼讓人有距離感?
    有一種人,對所有人幾乎都客客氣氣,別人對他太好他會有點怕怕,自己在對別人好時也會擔心對方的反應。
  • 外刊精讀 | 疫情危機下的企業生存之道
    nina譯文:即使如此,這次疫情對整個商業界造成的打擊依然令人生畏。語法分析:ripping...world,非謂語動詞充當shock的定語,等於the shock which is ripping through...。翻譯技巧:1)定語:少於8個字,定語前置。
  • 【原創】疫情期間,該如何找工作?
    、失業的都可以來參考一下 這次疫情的發生,不知道會給多少求職的人一記重擊。 先看看下面的是不是你: 我們都清楚就業形式一年比一年嚴峻,卻沒想到突發的疫情讓求職變得更加艱難。 一方面,危機中的企業肯定會進行裁員、降薪等一系列手段來維持生存,這就讓原本競爭激烈的崗位更加緊張。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了企業復工延遲,空白期的增加給失業人員帶來更多的競爭壓力。
  • 職場抑鬱症的八種症狀 | 你中槍了嗎?
    由於近十年,日本職場人士因為工作而患有抑鬱症的人已突破百萬,由此造成的自殺人數和經濟損失過於驚悚,所以日本情緒障礙症協會(Japan Society of Mood Disorders)已對這一疾病進行立項研究。
  • 作為職場人,擔心自己患上「職場憂鬱症」,怎麼辦?
    如果有,那麼你很可能患上了「職場憂鬱症」。每一個職場精英都或多或少的會有輕微的職場抑鬱症,這已經快成為了在職場成功的標配,很多時候或許你並沒有發現自己抑鬱,但真正發現的時候,就已經晚了。某些特質的工作易引起較大的壓力,相對的憂鬱症也較常見:(1)具有時間壓迫性及人際競爭性的工作,如業務工作及定期有業績匯報工作者。(2)需頻繁調動工作地點及內容的工作,不斷地適應新環境及新同事會造成很大的生活壓力。
  • 什麼樣的工作才是真正「好工作」?
    對很多忠心的員工來說,這種工作制度推動了他們跳槽的心情。但跳槽又談容易,成功跳進坑中,後悔不已。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很多人跳槽時,總是不知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自己?  一、這份工作讓我們產生興趣,並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份工作可以強化自身實力,也可以為你帶來滿意的薪資。
  • 歡樂頌「關關」被評沒有存在感,在公司可有可無,註定會被淘汰
    這種狀態久了,他覺得自己很疲憊,而且還缺乏成就感,一直沒有在重要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價值,也沒有感受到自身的成長。因此他覺得自己在公司可有可無,想要改變這種狀態,於是想去大公司。因為他覺得大公司的項目都很重要,能夠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價值,但是又不敢輕易辭職,所以找到我,希望我能給他一些建議。
  • No.80 檢視職場壓力 樂在工作
    許多研究中顯示,壓力同時具有正負兩面的影響,職場相關的壓力可視為職場環境影響勞工就業上身心適應的一種歷程,適度的壓力雖然可以激發其動機,提升工作的效率,但職場上所產生的壓力超過個人所能夠負荷的程度時(例如:超時、長時間夜班工作),若無法適度調適或採取因應策略,無論在心理、生理、行為及認知層面上,均會產生負面效應,輕則影響工作者的情緒穩定度,重則造成人際互動不良,影響工作進度或團隊合作,進而成為工作產能與服務品質降低的重要因素
  • 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很現實也很殘酷
    35歲的職場人,在職場這樣一條跑道上負重前行,他們身上背著家庭、工作和自我。也正是因此,這些35歲的職場人,正在逐漸失去職場自由,這就是現實。人生就是這樣,變得越來越現實,也變得越來越殘酷。他們失去的第一個,就是職業的選擇。35歲這個年齡,已經被很多公司的招聘條件限制在外了。他們要求的是35歲以下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如果你35歲了,那麼你需要有更豐富的經驗,更加強大的專業能力。
  • 那些善於當機立斷的人,最後都成了職場贏家
    然而奇怪的是,越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往往很多人無法做決定:我希望有人幫我做這個決定;我想了很久,但還是無法做出決定;即便我做出了決定,我依然在為正確與否感到深切的不安.在職場中,如果一個人被他人認為決斷力弱,顯然很不利於這個人的職業發展:TA會錯失很多不錯的機會,常常因為猶疑不決被領導認為「不堪重用」。
  • 成功銷售四字真經:「低、賞、感、微」推銷術
    日本著名推銷大師古河長次郎就將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自編成了600套讚美詞,在不同的場合中讚美顧客。如他看到顧客的小男孩,就彎下腰和小孩一般高,一邊摸小孩的頭(最好摸兩圈半),一面說:好聰明呀,將來必像你爸爸一樣做大生意。如果是小女孩,則說,好漂亮呀,長大一定跟媽媽一樣是個美人兒。銷售要先開啟顧客的心,而讚美詞就是一個「開心」的特效藥。
  • 虎媽心選2月明星榜,dorey媽媽日收入近5000元
    剛剛失業在家,後面就再沒找和之前一樣待遇的工作。」老闆說酒店效益不好,要辭退幾個服務員,自己不幸中獎了。老公的水果店去年也沒掙錢,日子真的難過。「2020年初,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陸續爆發,一些中小企業甚至扛不住公司每日龐大的運營成本,而無奈宣布破產。而與此同時,一大批敏銳的媽媽們已經早早加入虎媽心選,而其中dorey媽媽就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