僥倖心理(一)倒黴的不會是我。
BD客戶的時候,
客戶說人選有效期條款別放了,我們大公司不會如何如何的。你心理覺得既然不會如何如何的,放著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客戶很強硬,自己想拿下。就從了。
結果做case時,「你送過的人,當時沒成啊。現在我們用了,和你毛關係啊?」
聽聞某客戶有賴帳行為的歷史,但某客戶有很多職位啊。想想總也有人收到過錢的吧 ,自己缺單,還是去BD下吧。
結果人是去上班了,但是錢呢?錢呢?
客戶HR暗示要有回扣,為了拿下客戶,把點數做高。
結果case要成了,還是個百萬年薪的大單。HR反悔了,意思是要的少了。如果不添點,這case可以不要這人。你私下裡憤怒了,真是貪得無厭。(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這誇張了吧,HR還能隻手遮天?不好意思,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以上這些如果你沒經歷過,恭喜你。如果你沒聽說過,那麼我告訴你我可真沒杜撰。
為什麼有的人碰到/籤到不好客戶的概率那麼高,有的人則很低呢?
撇開我們說的人家是大公司,有品牌,籤客戶容易,好客戶都會自己找來外,我們自己真沒一點責任?
如果說入行不久道行淺,打探消息能力弱,盲目迷信大公司都不算過錯,只能算是成長的煩惱的話,那麼你的僥倖心理呢?可能不會發生吧,不會那麼倒黴吧。當你覺得事情可能會出bug的時候,當你覺得一旦出bug,你必然會是遭遇損失的那方的時候,你是選擇無視風險警告呢?還是選擇正面呢?
該堅持的時候,你堅持了嗎?
該放棄的時候,你放棄了嗎?
你可以說很缺單,很缺客戶,不捨得放棄,生存不易。這我都能理解,非常理解;尤其是那些沒有光環沒有積累的公司/個人。但問題是,再缺愛也不能找朵爛桃花就湊合了啊。很多時候,你想湊合,但是湊合都是不可能的啊。最後不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是什麼?除了做長線外,還有一條是絕對不去接所有位置的球,而只接最佳位置的球。哪怕有些球也是接得到的,哪怕有些球離最佳位置很近,都堅決地放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擊即中,才能保證/保持住最佳的得分率。(這個邏輯也就是全美歷史最佳棒球擊球手的邏輯。高手的邏輯都是一樣的。)
動物世界也是如此,看準獵物,伺機而動,沒到時機,絕對不動。鱷魚也好,巨蟒也好,都是如此。不會沒事就追東跑西的,也不會看到啥就決心吃啥。獵物都是經過挑選的目標。
很多時候,選擇就是意味著放棄。不捨得放棄,只會失去更多。BD的原則之一就是先學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