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講句,開口誇人對我來講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並不是說我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或者目高於頂看不見周圍同事朋友們的優點,只是一旦想要認真地開口誇他們,我就莫名地緊張。
身為一個小社恐,每一個社交動作本身都會給我帶來焦慮。每每想誇獎別人的時候就更是焦慮不已:
首先,我擔心我的誇獎詞不達意,或者誇不到點子上;接著,我還害怕我的誇獎落在別人耳朵裡,是不是顯得像在獻殷勤,或者誤以為我別有所圖。
於是,我鼓起畢生的勇氣,偷偷摸摸打聽了一圈,發現大家似乎都是擔心給出的「誇獎」本身會不夠好。
然而我們給出的誇獎,它們真的不夠好嗎?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埃裡卡·布斯比(Erica J. Boothby)和康乃爾大學的研究者凡妮莎·博恩斯(Vanessa K. Bohns)在她們2020年發表的研究中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她們先招募了一批志願者,讓這批志願者去校園裡隨機誇獎或讚美一個陌生人。
在讚美之前,志願者需要預測自己的讚美會給陌生人帶來什麼感覺。接著,志願者被派到了學校的不同位置,並向路過的第4名同性發出讚美。讚美的內容是「我喜歡你的T恤」(或者「裙子」或「外套」)。
在讚美之後,被讚美的陌生人需要完成一份簡短的調查,調查內容和讓志願者們預測的內容一樣,要說說被讚美後的體驗,例如是不是感覺良好,是不是喜歡這次互動。
結果發現,志願者們都大大低估了被誇獎的陌生人對這個小小讚美的喜歡。志願者們認為,他們的讚美不會有什麼價值,而實際情況是,被誇獎的陌生人感覺快樂、美好、高興和受寵若驚。
後來,研究者讓志願者們將給定的讚美(我喜歡你的T恤)換成志願者自發的真摯讚美,結果也是一樣的。
這說明,我們完全低估了一句簡單誇獎的價值。我們總擔心給出的誇獎不值一哂,所以猶豫著要不要誇獎,但是誇獎本身,就很美好。
我們不願意給出誇獎,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覺得「我們還不熟」,或者「我們才認識不久」,擔心突然誇獎他們,會讓對方感到尷尬和不適,甚至對這段稚嫩的關係造成損耗。
布斯比和博恩斯的研究也涉及到了這方面的內容。
她們讓志願者隨機誇獎一名同性陌生人,誇獎內容是志願者確實喜歡的這位陌生人身上的特質。
YES YES YES YES YES | giphy
在誇獎之前,研究者讓志願者預測自己的讚美是否會讓陌生人感覺不好,例如尷尬、不自在等等。讚美給出後,被讚美的陌生人也要填寫問卷,標註自己是否尷尬、不自在。
結果發現,人們不僅低估了另一個人因為他們的讚美而產生的積極感覺,他們還大大高估了對方會感到多麼困擾、不舒服和煩躁。
人們擔心別人對自己的讚美感到不舒服,從而擔心損耗這段關係,也是人們不願意給出讚美的原因之一。
但從這項實驗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真誠的誇獎並不會使陌生人不舒服,也並不會有損於你們剛剛建立起的關係。
人們經常在誇獎還沒有給出的時候,糾結它是否合適,是否準確,是否起到反效果而惹人討厭。然而研究顯示,即使最小最無關緊要的誇獎,都能給被誇獎的人帶來好心情,只要它是善意的。
接受誇獎的人也不會尷尬、不舒服和煩躁,反而覺得快樂、美好、受寵若驚。
所以,如果可以,就儘可能多地去誇獎、去讚美吧,越真誠越具體,讚美的效果越好。
假如你是接受誇獎讚美的人,就笑著說聲謝謝,告訴對方這個讚美讓你多麼快樂。這是讓每個人變得開心的最簡單的方式了。
[1] Boothby, E. J., & Bohns, V. K. (2020). Why a Simple Act of Kindness Is Not as Simple as It Seems: Underestimat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Our Compliments on Oth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2094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