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能帶給我們什麼?

2021-02-21 瑪格麗特讀書

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人們不免回望過去,如何走過漫漫長路,來到此時此地。

有人說,只要一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朝著他所期待的方向發生著改變,那麼他便可以幸福地回首往事。也有人說,如果你不小心,往事就會如收拾一條魚一般,掏空你的肚腸。

有本美國人寫的小說,裡面的女主人公提到一種遊戲——通向肯特之路。一個人描述自己步行去肯特的情形及路上的所見所聞:形形色色的商人、客車和貨車、荒地和樹叢、北美夜鷹、風車、掉在溝裡的金幣等等。

旅行者講完一遍,會再一次描述自己的旅程,略去一些細節,增加一些內容,調整幾個內容的次序。遊戲的玩法是聽眾儘可能指出旅行者所做的改變。

聽起來有點兒像口述版的「找不同」。

女主人公借用這個玩法來審視自己痛徹心扉的戀情,和遊戲的不同之處是,她的回顧、或者說「第二次旅程」才是真相所在。這不難理解,無非是一鍋「原來是」、「他竟然」和「我可真傻」的大雜燴。

除了帶來幸福或痛苦,回顧也在拓寬著視野的維度,就像舉起一隻萬花筒,每一次輕輕轉動,足以顛覆整個世界。

有位加拿大影評人說,你第二遍看到的東西才是真正的第一次看到。這很像狐狸對小王子說的那句話: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這種理解固然誘人,但他實際上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你需要先知道一部電影的結果,才能從新欣賞它完美的結構。回顧自有其虛偽之處。這就像從一幢摩天大樓上往下跳,有人告訴你,跳吧,沒事,肯定摔不死,你才能盡情欣賞一路墜下的風景。

善於回顧未必意味著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和幾個朋友參加過另一個朋友的婚禮,這是他第二次婚姻。新娘正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致辭,有個和新郎關係極好的朋友開始在下面小聲嘀咕:完了,完了,完了……我們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新郎娶了個和上一任如出一轍的新娘。

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在他的小說裡寫道:還會重複過去的生活嗎?犯那些相同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是的,只要有半點機會。是的。

既然如此,回顧的意義何在?

千百年來,人們回顧自己的生活,也回顧別人的,為了感同身受,有人虔誠地走上朝聖之路,以求感他人所感,正如玩通向肯特之路的關鍵——全身心投入旅行者角色,才能在講述者偷梁換柱之時立刻察覺。

有個美國人曾經花費幾個月時間重走玄奘西行之路,在這條佛教高僧極力放棄自我、以求普度眾生的解脫之路上,美國人獲得的卻是擁抱塵世生活的熱切渴望。

感他人所感,未必能想他人所想,但至少可以讓人在思考中堅定信念。一次回顧恰如攀巖者楔入石間的一顆巖釘,助其踏上生死未卜的下一步。

瑪格麗特的私人讀書筆記

相關焦點

  • 數據挖掘課程能帶給你什麼收穫
    在數據挖掘課程研發的早期(2020開春,疫情期間),我們就有預感,它會成為醫學生/臨床醫師首選技能提高課,誠意滿滿的3周馬拉松式授課,第一期就收到了非常棒的評價,見:數據挖掘第一期學習反饋,一個季度過去了,第四期數據挖掘課程也順利落幕,同樣的有學員樂於跟大家分享她參加學習班的筆記和心得體會,如果你看完後覺得有必要,可以考慮一下我們生信技能樹舉辦的最適合醫學生
  • 海底撈服務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讓我心裡很震撼:海底撈生意好了,我們就好了。他們是在為海底撈工作更是在為自己工作呀,他們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生活中,我們有近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它就像一個雕塑品,美好、醜陋完全由我們自己把握。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只是為了謀生,只是為了獲得薪水,其他的一無所知,那即使是你最喜歡的工作,也無法保持對工作地熱情。可是,如果你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生活積極,工作主動,即便是不喜歡的工作,你也會熱愛它。
  • 當我們在圈圈裡談論當下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在Circling(圈圈)裡面,我們經常會說,圈圈的精髓就是時時回到當下,感受當下,只要是當下發生的都可以在圈裡談論。
  • 你轉型不知道做什麼好?30歲前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你的事業
    而這一切的根源是我們大部分人被灌輸的教育是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工作。很少有人教育你將來要開自己的公司,建立自己的事業。也沒有教過你如何開公司、運營公司等等。當然了,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改變了。幸運的是,未來還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的。現在找到自己將來事業的方向還不晚。
  • Eva Ma | Q&A:幸運法則:當一切都不順利,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不能控制世界上沒有天災沒有人禍,我們也無法控制別的國家何時解封或是科學家何時可以研發出疫苗或是解藥,但是我們能決定,我們是否要在疫情的當下,合理調整對於今年業績目標的期待?我們是不是能沉著冷靜善用公司已有的寶貴資源,再次深吸一口氣奮力一搏試圖去創造尋找公司的新的營收方式?
  • 大問題 | 小回答 你問UX能做什麼,現在我來告訴你
    BNUXer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使用了傳統的用戶調研等設計方法,由於很多項目涉及到了實際利益相關方的「撬動」過程,需要整個項目成為一個生態的閉環——例如如何協調醫生日常工作過於忙綠與罕見病誤診率高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設計出能幫助醫生減少誤診率的機制。每個不同的設計都會涉及到具體的設計挑戰,在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 獨當一面的信念為何讓你疲憊不堪,相同模式的出現告訴我們什麼?
    接下來我們再探尋一下為何你要有獨當一面的這個想法呢,獨當一面會讓你獲得什麼感受呢?這就像在有限裡想體驗無限的感覺,那是不可能的,在有限裡體驗的只能是有限,除非你不再懷疑自己是否是無限的,那第一動因就已經決定了最終的結果,你相信什麼就會創造什麼,你創造什麼就會體驗什麼。
  • 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庸庸碌碌?
    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設身處地地一下,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或者父母突然衝你發脾氣,你會一樣把脾氣撒回去呢,還是冷靜地思考解決方案呢?再設想一下,你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太大前途,但是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嘗試性投了幾十份簡歷,卻都沒有回音,你是一直焦慮困擾還是冷靜思考其它出路呢? 任何一種負面情緒,都是一個信號,有機會成為我們改變自己的驅動力。
  • TED | 我們都能「擁有一切」嗎?by 安妮-瑪麗·斯洛特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工作場所、政策方針和文化。在職場中,真正的平等是對家庭和工作給予同樣的價值,並懂得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都能「擁有一切」嗎?這不單單只是關於男女平等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在職場、家庭、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更多的關愛和理解,是實現平等的必要因素。
  • 能不能混好,就看這四點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一點一點拉開的 ,能不能混好,就看有沒有做到以下這四點。以「養老」的心進入職場,很可悲。沒有任何一個「飯碗」真的是「鐵打的」,它們只是表面看起來很牢固,可是一摔還是會碎。知足,的確常樂。
  • 自我介紹說什麼,能讓別人一下子記住你?
    *put+某人+under pressure(帶給某人壓力)I am more than good enough to do this job. 我做這份工作遊刃有餘。▶be full of(充滿)I think my work is full of challenges.
  • 我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Part One工作的目的工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本源,也是我們每一個家庭單位生存的基礎,當工作的報酬都無法維持我們基本的生存狀態時,一切的理想都是空話,我們需要先從經濟上讓我們每一個家庭單元、每一個我們所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都有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生活狀態
  • 全才和專才誰更能適應社會競爭
    2.當反方說到語文老師的專才時,正方未反應過來,沒能抓住一個極好的反駁機會:好的語文老師正應該是全才。3.反方提到專才的團隊時,正方仍舊未能抓住機會反攻:團隊的存在恰恰證明了我們需要全才,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獨自成功。只要是團隊,就必然有各個不同領域(無論領域大小)的專才的分工合作,這恰恰反證了人類需要全才。當我說完這些觀點,反方說:那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辯論啊?
  • 20歲的人生不能等到三十才開始——15天能幹什麼?
    如果是連續的一個15天的假期,可以肆意放縱的選一個心儀已久的度假勝地,好好的放鬆一下▼如果是15個雙休日又可以做些什麼呢
  • 未來的我們拼什麼?
    未來我們拼什麼?  整:資源整合!
  •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一個新科明營銷人的成長!
    1、感恩   首先非常感謝科明公司給我們年輕人提供的廣闊的平臺,讓年輕人更好的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感謝領導:感謝當初在生產部一起共事的領導,以及現在營銷領導對我的栽培,2、標杆   從生產轉入營銷時,自己內心默默已然下定決心,別人能做好,自己肯定也能做好;生產自己做的足夠優秀,營銷為什麼不可以?
  • 什麼是讓你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simple idea?
    什麼是讓你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simple idea?
  • 遊戲帶給我人生的覺悟:願我們成為人生的自己的主宰
  •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是新垣結衣今年的新劇,繼《逃避可恥但有用》之後,又一部講述日本上班族的故事。社畜(しゃちく)是日本用來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指在公司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而新垣結衣在劇中的角色「小晶」就是日本職場中典型的社畜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