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地失敗

2021-02-28 卓越聯盟

 

我們經常會遇到試圖做的事情沒有成功,就傾向於把它們稱為失敗。然而,這樣的認識是狹窄的。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成功地失敗」。成功地失敗?是的。這是成功人士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路·泰斯(Lou Tice) 創辦太平洋研究院非常成功。開始時,他和夫人只是在自家地下室為一些老師和教練主辦小型研討會。現在,公司的業務已經擴展到六大洲,每年都幫到數百萬人,包括許多的世界領袖和企業總裁。擁抱變化是我們50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藉助現在的科技優勢,我們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路·泰斯成功的原因之一與偉大的棒球運動員泰·科布(Ty Cobb)一樣。如果你查一下泰·科布的記錄,你會發現他一生的平均成績是0.367,也就是說,他每三次擊球有一次擊中,失敗率是63%。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歷史上數百名最優秀的運動員身上,發生在全世界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身上。

這些人的特點都是不怕嘗試,不怕失敗。事實上,唯一真正的失敗是根本不去嘗試。別人不記得泰·柯布的揮空,實現銷售目標中的挫折,設計新產品初期的失敗,我們更容易記住成功——也許是因為它們是愉快的記憶吧!

你聽說過「寫作障礙」嗎? 這是指作者無法將文字寫在紙上。有人說,這是因為作者要求每一個字都完美。感知自己對「完美」的需求限制了大腦,以至最後只能放棄。請擺脫對完美的需求,你的創意才會源源不斷地湧現,你才能脫穎而出。

無論是打棒球還是建立國際業務,成功的人都會比普通人嘗試更多。只要你能嘗試足夠多的事情,你獲得的成功就能夠越多。

有一個可以肯定的情況: 如果你不嘗試任何事情,你肯定不會成功。所以,去嘗試! 你究竟會失去什麼?

 

(想更多了解太平洋研究院新課程《高績效思維模式5.0》者,請與太平洋研究院中國及其授權代理聯繫。)

 

循環網團隊

 

版權所有:

美國太平洋研究院版權所有,歡迎原樣轉發。

 

聯繫方法:

• 電話:021-6521-2681

• 電郵:info@tpichina.com

• 網址:www.tpichina.com

www.thepacificinstitute.com(全球)

長按此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失敗是什麼?他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古語有云失敗乃成功之母,聽著很有道理。但心底裡我們更多的還是會把他當成一句風涼話吧?我認為這依然取決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失敗」,也就是我們對「失敗」的想法。當我們去嘗試做一件事,做一道菜,愛一個人,玩一個遊戲,追尋一個夢想……一次兩次三次,我們「失敗「了。
  • 失敗乃成功之母
    每個人都失敗過,但是失敗也是一種快樂,只要你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不斷地積累經驗,有一天一定可以成功。
  • 失敗是成功之母?別開玩笑了!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誠實地承認了失敗的學習不能讓我們知道如何避免再敗。後半句我也認可,畢竟,吳曉波《大敗局》收集了大量案例,呈現的是失敗的普遍規律。但你有沒有想過,平常時候我們一個個問到的失敗原因,只不過是個體現象。
  • 成功與失敗的名言名句
    4、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人這一生不可能只是成功!——李金澤  5、有了理想,有了目標,有了奮鬥,才會在未來的旅途中走得更遠。  6、奮鬥是萬物之父。——陶行知  7、有一線希望,要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啊,學習要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  8、所謂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奮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 千萬別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後來我跟他說:「寫作遭遇退稿是正常的,不要光盯著失敗,或許就有收穫了。」他也仔細分析自己寫稿時候的心境,寫稿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什麼都想寫,造成文章風格混亂。而且他在剛開始接觸寫稿的時候,一直都很順利,沒有遭遇過失敗,導致承受能力很差,接受不了被拒絕。於是他開始放平心態,找準自己擅長的領域,集中發力,深入鑽研,終於走出了失敗的困境。畢竟,人生不可能一直都順遂,失敗本身就是人生成長路上的一部分。
  • 對失敗保持好奇心,看到學習機會,成功就在來的路上
    尚未開始一段想要的戀情,總無法維持一段好的親密關係,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生病和別離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諸如此類,或大或小的挫折存在著,失望、難過和憤怒的情緒在所難免,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這些事情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如何處理就成了關鍵。對失敗的理解和定義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自己是如何看待失敗的?」
  • 敢於面對失敗 就可能走向成功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其實起初是因為太喜歡《我的天才女友》這部劇,便找了原著小說來看,一口氣刷完第二部,久違地體驗到了上學時廢寢忘食通宵讀書的快感。而這種迅速讀完一本書的快感和成就感激發了繼續閱讀的興趣,於是由易到難,把書架上的《特勞特營銷十要》、《新版一分鐘經理人》、《被討厭的勇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系統之美》等都陸續讀完。回想這個過程,可以用心理學中的「勝利者效應」來解釋。
  • TED演講: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別盲目失敗!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失敗是成功之母」。然後我們仔細回想一下,最細思極恐的事情就是你一直在失敗,幾乎從沒成功過。
  • 【名人名言】許多次失敗總會造就一次成功
    ——愛迪生2、成功——功與過的試金石。——拜倫3、成功是陡峭的階梯,兩手插在褲袋裡爬不上去。——佚名4、成功的藝術處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5、許多次失敗總會造就一次成功。——佚名6、名人名言:不會在失敗中找出經驗教訓的人,他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遙遠的。——佚名7、不斷的奮鬥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 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
    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掌握了正確的信息和方法之後,制定周密的計劃也是至關重要的,但由於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知識背景
  • 成功的特質大都雷同,失敗卻各有各的理由!
    開始到成功的最短距離,端看你嘗試的勇氣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多強。由馬特·達蒙主演的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主角威爾Will 原是一個數學天才,因為小時候被父親家暴在心裡形成的深刻陰影,而形成了嚴重的「恐懼被遺棄症」,導致他不管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直覺地認為會失敗而不敢嘗試:1.跟朋友四處遊蕩打架滋事只為讓自己看起來與大家一樣;2.躲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輕鬆解答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 不要害怕失敗,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
    失敗者往往有這樣的心理:一者由於已經處於敗勢,不敢拼死一搏,害怕再度失敗。這往往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失去反敗為勝的機會;再者是失敗了,不服輸,不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急於反敗為勝,結果貿然行動,反而招來更大的失敗。
  • 馬雲談《失敗學》
    馬雲則直言不諱說,要少聽成功專家的講話。其根本原因是,成功的東西很難複製,而失敗的經驗卻可以複製。成功學課程可以當作一種人生激勵,卻不能成為戰略性支持。 可以被戴上「成功者」光環的是少數、是個例。那些故事聽起來激動人心、盪氣迴腸,但就像好姑娘一樣,都不是你的。但是失敗、錯誤卻擁有共性,可以被歸納,可以引起共鳴,可以在錯誤中成長。
  • 失敗的秘訣
    沒想到,這個文具店開起來後,生意頗好。到了大四時,許文已開了三家分店,不僅沒有誰說閒話,老師還表揚他,他成了大家學習的楷模。 工作後,有一個親戚邀我到他公司工作,他現在缺人手。 我忐忑不安地說道:「我是你親戚,別人肯定會在背後說閒話。」 親戚見狀,只好另請別人。
  • 直銷教會我,成功秘訣只有一個,失敗原因卻千千萬
    似乎直銷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經過奮鬥和堅持就可以走向成功。難道直銷真的是個深不可測的怪物麼?仔細思考,其實直銷本身並沒有錯,而是絕大多數的直銷人並沒有真正了解直銷這一銷售模式的內在規律,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第一, 缺少一定要成功的精神。這是個人的態度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懶惰。
  • 失敗不可怕,只需問自己八個問題,必獲成功!
  • 關於成功和失敗,這篇文章我覺得講得透徹!
    沒有志氣的人,沒有成敗可說;有志氣的人,沒有經過二三十年的奮鬥不懈的閱歷,也不會懂得成功與失敗是怎麼一回事。成功是什麼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敗是什麼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成功是什麼?成功是巧而已,是僥倖而已。
  • 寧願失敗,也不要猶豫!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猶豫。因為猶豫,常常會讓我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甚至不敢行動,白白錯失許多難得可貴的機會。                               其實,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絕不是思考得如何周密齊備,而是行動。事情總是處於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
  • 尋找成功
    他很疲憊,但他依然不停地走,向著成功的方向。有一天, 他經過一片森林。突有個人從森林裡躥了出來,擋住了年輕人的去路。「我叫失敗。你到這裡來做什麼呢?」「我要尋找成功。」年輕人不屑地說道,「你快點讓開吧!我要從這裡過去。」失敗突然笑了!「讓開?沒有人能要我讓開,只要想尋找成功,就必須從我這裡經過,要經過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