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產生倦怠感咋辦?人人都會經歷,糾正三點,滿血復活工作熱情

2021-02-24 襄陽人力資源HR

工作倦怠期很常見,甚至是幾乎每個職場人都會有。只是根據個人的情況,表現得不太一樣,有些人會比較輕微,有些人會比較嚴重。那麼要如何解決這種,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呢?接下來就簡單地和大家聊聊。

一、 工作倦怠期是怎麼出現的?

工作倦怠期是怎麼出現的呢?說到這個問題,就要追溯到當初剛入職的時候了。幾乎每個人剛踏入社會,入職一家新公司的時候。都會有想要幹一番大事業的想法,所以會充滿活力和激情。除此之外作為新人,還會感恩公司提供的平臺,讓自己能夠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並且在工作過程中,充分地體驗著每一次成功,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工作能力和經驗也隨之提高。原本需要5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2個小時便能輕鬆完成。雖然工作效率提高了,但由於缺乏了挑戰性,對工作的那份活力和拼勁也慢慢消失。而且在一家公司工作久了,每天都是同樣的工作,難免會讓人生出幾分的疲倦感,這一點是無可避免的。

另外工作倦怠期的出現,也跟該公司的獎懲機制,以及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有關。如果一家公司的獎懲機制,設置不當或者難度太高。不僅對員工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還會起到負面的影響。至於超負荷工作,連續的加班,沒完沒了的工作,都會導致員工產生疲倦感,讓員工感覺到心累。

工作倦怠期的出現,對工作狀態的影響很大。上班沒幹勁、感覺很累、內心牴觸工作,都是工作倦怠期的表現之一。它造成的不良影響還不僅於此,最重要的是它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比如牴觸工作會降低效率,會降低工作質量,甚至還會因為內心的牴觸,而導致遲到早退等等。

二、 如何應對工作倦怠感?

既然工作倦怠期的影響很大,而且又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那麼一旦自身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如何去應對呢?

1. 設置合理的目標,讓工作更具有挑戰性

倦怠感出現的主要原因,基本上都是跟工作沒有挑戰性有關。工作時間長了,對工作十分的熟練以後,重複性地做著同樣的工作。日復一日,很難再能找到屬於當初的那份成就感,以及那份激情了。

既然如此,倒不如給自己設置一個合理的目標。然後不斷的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從而使工作重新具有挑戰性。並且在挑戰過程中,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感。

當然,目標要設置得合理,難度過高或者難度過低都不適合。工作就等於是升級打怪一樣,在不同的階段得設置不同的挑戰。只有適時的匹配不同的難度,自己才會不斷地成長起來。

2. 調整心態

調整自己對工作的心態,一個人的心態會影響到工作,心態沒調整好可不行。可以嘗試著先對自己的心態,進行一次詳細的分析及梳理。然後再加以調整,比如利用年假去度個假。畢竟旅遊最能夠放鬆人的心情,也能夠更好地調整人的狀態。

3. 跳槽,換個工作環境

如果工作倦怠感的出現,是因為公司的企業文化、制度等因素導致的。那麼這種問題實在是沒有辦法解決,只能說該公司並不適合你。在這種情況下,換個環境或許是個不錯的辦法。

新的環境說不定更對你的口味,工作起來也會更加地輕鬆和有拼勁。只有狀態對了,才更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抱負,施展自己的長處。

每個職場人都會出現職場倦怠期的情況,當自己出現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地去解決,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否則會極大的影響到你的工作,甚至是影響到你的生活。可以通過重新設置目標、調整心態、換個環境等方式,來緩解工作倦怠感。讓自己重新煥發出對工作的熱情,更加有拼勁。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你會有職業倦怠感嗎?
    點擊以下音頻收聽完整內容↓↓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等於金錢。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工作的態度有時候是又愛又恨的,會因為收入而愛,又因為倦怠而恨。 每個人都有工作的經驗,有愉快的,有困難的,也有不容易過去的低谷,人特別容易在長期重複的工作中會對工作產生倦怠感。 一位嘉賓分享她之前的工作是做家庭主婦,覺得每天都做一樣的菜感到倦怠,現在出來上班之後同樣有倦怠,認為自己沒辦法一心二用,工作的忙碌加上體力不足,常常沒有辦法及時地煮飯給家人吃,而產生職業倦怠。
  • 對工作失去了熱情怎麼辦?
    不要讓壓力,和意識的不順心,而對你的工作失去激情和動力,人生不順心事,十之八九,人人都有不快樂,對工作失去熱情的時候。有時我們所做的一切的不到上司的贊同和賞識,但不要灰心,行行出狀元,你一定能在意的行業,發光發熱的,只要你不放棄。建議你也可以制定一個個人的目標(工作上的),然後努力朝著你的目標邁進。加油,希忘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 倦怠社會——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和焦慮
    在提及倦怠社會之前,作者一直說,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功績社會,功績社會作為積極的社會,逐漸發展成一種「興奮劑社會」,倦怠感是其中一種孤獨的疲憊,造成了彼此孤立和疏離。我想這個「倦怠」真正想說的,是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疏離和陌生——「兩個人不可避免地彼此分離,陷入高度個人的倦怠感之中,不是我們的倦怠感,而是我的和你的。」
  • 工作三年沒了熱情?敢不敢半年後就辭職!
    第二,既然工作的時間已經確定,那麼能學多少學多少。 實習的時間也就那麼多,所以為了讓這段經歷足夠豐富,那就多做事。像一條海綿,保持吸收的狀態。 而我們職場人為什麼會倦怠?不就是因為都熟悉了,都流程化了,激情褪去,只剩疲於奔命。
  • 產生「職業倦怠」,怎麼辦?
    重複三次,然後正常呼吸,從頭頂到腳趾,慢慢放鬆身體的每一部分。這需要花上幾分鐘的時間。準備好以後,讓自己開始回憶。想想人生各個階段激勵自己前進的經歷或做法,回到自己的年輕時代,從那裡開始。選擇一些高光時刻——你全身心投入其中,精力充沛地做事的時刻。身臨其境地感受那種正能量的源頭。放飛自己的思緒。總結經驗。
  • 職業倦怠了怎麼辦?
    絕大多數職場人都會遭遇一段職業倦怠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會經常感到疲憊且充滿壓力,對自己的工作也感到缺乏意義。
  • 什麼樣的工作才是真正「好工作」?
    對很多忠心的員工來說,這種工作制度推動了他們跳槽的心情。但跳槽又談容易,成功跳進坑中,後悔不已。那麼,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很多人跳槽時,總是不知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什麼樣的工作才適合自己?  一、這份工作讓我們產生興趣,並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份工作可以強化自身實力,也可以為你帶來滿意的薪資。
  • 講透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二、目的不同:三、糾正措施:已發生;產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是「追本溯源」。預防措施:已潛在但未發生。潛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是「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五、效果不同:糾正:是對不合格的處置,不涉及不合格工作的產生原因,不合格可能再發生,即糾正僅僅是「治標」。
  • 「每天都不想上班,上班不想做事」:你可能是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比如,渾身上下都覺得沒勁,對生活提不起熱情,甚至吃起飯來都食不知味。
  • 倦怠不期而至
    如果我使用純粹的技巧構成一篇文章,他只一眼就能看穿,鄙夷地說:「這裡面沒有心啊!」然後掉頭去過他更有價值,更加豐盈,也更有創造性的人生。所以我覺得自己最好實話實說:不更新是因為我不想寫,不想寫是因為倦怠。或許你會覺得驚奇:和菜頭也有倦怠的時候?我當然會倦怠,而且在歷史上曾經周期性出現過很多回。我可以每天三篇,連續更新一年以上,為什麼就不會長久地保持沉默,就像是從網絡上蒸發了一樣呢?
  • 您正在職場中經歷嗎?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是個體伴隨於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
  • 工作沒有動力怎麼辦?
    同樣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看來,或者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下雨了,有的人會高興地說:「雨後的空氣好新鮮,感覺真棒!」而有的人則會皺著眉頭說:「哎,真討厭,到處都髒兮兮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同的心態。
  • 員工為何對工作沒有熱情,原因在這兒
    很多門店的店員都只是日復一日在工作崗位上進行重複的勞動,沒有激情、沒有熱情,沒有感覺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只盼著每月發工資的日子快點到來。為什麼會這樣?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企業文化培訓或者即使接受了企業文化培訓也沒有產生實際效果?
  • Kim LI: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Kim:我當時轉行做獵頭之前,已經有5年的工作經歷,當時我的家庭情況是小孩出生一年多,所以我當時是帶著家庭的責任,職業的嚮往和一定要做好的態度,轉來做獵頭。所以,我在起步的時候特別認真,特別努力,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全身心投入在工作上,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必須成功。
  • 職場上遭遇職業倦怠怎麼辦
    職業倦怠的症狀1、和同事相處如果你厭倦了人際交往這方面的事,你就會不願意和同事相處了。2、工作結束之後身心疲憊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結束工作之後,連做飯,陪家人,做運動都沒力氣時。你就應該警惕自己是不是進入職業倦怠期了。
  • 沒有熱情就沒有交易
    可惜世上的欲望和誘感住了他,使他成為了一個不冷不熱的人,再去換一個吧。」於是又換來一個冠冕,上面一粒珠寶都沒有,毫無光彩。此時,這位牧師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噩夢。從那時起,牧師勤奮傳道立志要得到上帝的喜愛,成為最熱情的傳道之人。熱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它的價值遠遠超過獲得的金錢與權勢。熱情不僅可以摧毀偏見和敵意,還能摒棄懶情,從而掃除障礙。
  • 【職場經驗】職業倦怠怎麼辦好?
    任何的工作都有一個倦怠過程,如果不重視很容易出現消極的心理,因此當你出現有倦怠職業的心理又該如何是好呢?1、工作態度消極,對服務或接觸的對象越發沒耐心,如教師厭倦教書,無故體罰學生,或醫護人員對工作厭倦而對病人態度惡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