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人的一種普遍感受,特別是人到中年,焦慮日漸上升,脆弱得一塌糊塗。
人到中年,在工作上,相比職場年輕人來講,雖然在經驗、閱歷、人脈、職場情商等方面有較明顯優勢,但是體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卻遜色很多。
人到中年,你可能在公司身居中高位,但是要守護一畝三分地談何容易,如華為35歲退休,35歲本是一個人高產時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卻要退下來,無言以對。
人到中年,是家庭收入主要支撐者。上有老,下有小,要承擔起贍養父母、維護夫妻關係、管教孩子的責任。
父母年紀大了,如果身體健康,又有退休工資,壓力尚小,反之,還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照顧父母,且支付高額醫療保健費,這些就像壓在中年人身上的一座大山。
人到中年,孩子尚在年幼,除了生活費,奶粉、尿布費之外,還有各種嬰育兒班費用,孩子長大後,教育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人到中年,房貸和車貸是另一座大山,如果沒有穩定持續的收入,生活費都無法支付,此時,如果老人生病,全家亂套,如同一場大災難。
種種境況下,焦慮自然就產生了,焦慮讓人在心理上感覺到恐懼不安,甚至讓人陷入死亡或發瘋的狀態,在行為上限制人的活動能力,表達能力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在生理上會引起心跳加快,肌肉緊張,噁心反胃和出汗等。
焦慮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要小心面對和解決,那麼,如何應對焦慮?
一、 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
不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不同,思考問題從現實出發就是要我們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試著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擔憂的事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高嗎?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了,就真的無法應對了嗎?
從實際出發,調整心態,客觀地評估現實情況,找出自己的優勢,在擅長的領域裡精耕細作,降低預期,穩步前進,心理上回歸平靜,從而讓自己走出焦慮。
二、經常運動,多參加集體活動,融入正能量團體。
經常運動對身體有很多益處,比如鍛鍊心肺功能、保養皮膚、神經遞質的分泌。運動的方式很多,如跑步,遊泳,騎自行車,健身操,爬山,讓身體運動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融入陽光團體,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更易找到自我價值,從而減少壓力。
三、保持充足睡眠、休閒時間,做到呵護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娛樂和空閒時間,整日為生活奔波,卻忘記了奔波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身邊的人享受生活。讓自己放下手頭事務,把個人的目標和責任放一邊,安心享受與人的相處時光,這裡的「人」包括伴侶、子女、父母、朋友、寵物等。
四、簡化生活,回歸自然。
縮小居住空間,清理不需要的東西。縮短上下班的路程,避免交通高峰期的車流增加人的壓力感。減少對著屏幕的時間,改變人手一部分手機帶來的不良依賴。親近自然,到樹林裡散步、騎車,往田園裡走走,體驗自然風光,能讓人放鬆心情,減少壓力從而消除焦慮。
總之,人到中年,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遭遇到焦慮,如何走出焦慮的困境,讓自己不陷入生活的困頓之中,主動應對焦慮,療愈自己,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
當然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行動起來!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跟我有一個互動,在我的留言區可以留言,說我生活當中最焦慮的時刻是什麼時候,我是怎麼走出來的?有可能寫這個留言的時候,你已經走出焦慮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