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時代」來臨,我們該何去何從? | 資訊

2021-02-25 第一財經YiMagazine

在期盼中,嶄新的2018年終於來了。而在新年伊始,每個人心裡多少會因未知產生一種焦慮:新的一年裡我要做什麼、我該怎麼做、我要走向何方、我會走到何處······在焦慮彷徨的時候,不妨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跟隨心的引領,伴著這種焦慮,向夢想出發,向心中的國度出發。

「所有的創業者都夢想改變世界,而我的希望是讓科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姬十三

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知名大眾科學網站果殼網創始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全球青年領袖」······求學、創業、揚名,看似每一步都在收穫成功的姬十三,在新年開始時,卻也會有「新的一年該幹嗎」這種最「單純」的焦慮。但焦慮並沒有阻擋他的前行腳步,相反,他決定用堅持與焦慮相抗衡。因為他的心中始終有一座屬於科學、真相與知識的國度。在那裡,科學可以成為流行文化,成為人們追逐的時尚;在那裡,人們不滿足於現象本身,而更專注於了解背後的真相;在那裡,人們會主動地接近真相,擁抱科技······這是他的「心中國」,也是他心中的「新中國」。

姬十三自己也表示,他也曾經因為自己做的事情「小眾」而焦慮,而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當你做出了一個選擇,卻發現被貼上了「小眾」的標籤,可能是你選擇了一份鍾愛但不太穩定的工作,可能是你人到中年卻毅然辭職創業,甚至可能因為你的某種個人愛好······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你為什麼不行?別在乎未來會怎麼樣,也別在意前路多漫長,只要那裡有你的理想,只要那是心的方向。終有一天,你的「小環境」會影響「大環境」,而你的「心中國」,或許會改變這個世界。

「人生沒有NG,我想讓自己成為這個國度中的一種可能性。」

——梁歡

音樂人、導演、主持人、作家······斜槓青年梁歡在各個領域自由穿梭,任意選擇自己的身份,但根本離不開兩個字——創造。面對焦慮,他選擇的應對方式是繼續藝術創作,讓自己繼續前行。許存在各式各樣的價值觀,允許存在各式各樣的可能性」這是梁歡對自己「心中國」的期待,而他也通過創造打造著這個國度。拍電影、出專輯、寫書,希望創造出有不同的趣味供觀眾們選擇;通過微博、節目分享自己的獨特觀點,希望創造一個真誠分享的網際網路環境;甚至用自己的行為感染更多人,創造一個每個人都能敢於表達自我、特立獨行、不受束縛的自由時代······

梁歡主持了一檔美式脫口秀《惡毒梁歡秀》,而這檔節目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不NG。也正因如此,才出現了陳年怒批周杰倫、他本人「教訓」觀眾這樣的事件。獨特,「惡毒」,但真實,真實地如同我們的生活,沒有導演喊「咔」,一切也都只有一次不會重來。他把握住了每一分鐘創造屬於自己的show,你我也可以是自己創造力的主人。向得過且過的「佛系」心態告別,你本可以把「心中國」創造的瑰偉絕特,也別再「喪」字當先,世界會因為你的創造多姿多彩。就像梁歡所說的那樣,在創造與進步中,讓自己「酷」起來。

「崩壞的過程,也是涅槃重構的過程;只有打破桎梏,才能看到未來。」

——李洋

傳媒界「女俠」、36氪總編輯李洋的焦慮源自「探索」,而她認為這種常態化的焦慮並不需要克服,探索未知道路的艱難為她帶來焦慮,但這種焦慮也激勵著她繼續探索。探索具有創新力的「新商業」、探索拒絕盲從的「新傳媒」、探索進步中的「新中國」······她看到了崩壞,看到了問題,更看到了希望。她要做的就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看別人不曾看到過的風景,並努力讓更多人看到這些與她同行的「探索者」,為這些「創業家」們發聲。她的探索不僅僅讓她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更為她展現了一個無限可能的全新國度。

李洋有勇氣站在路口選擇一條新的路,因為她知道那裡可以看到全新的風景,就像兒時那個膽大的孩子,可以走得很遠,再回來向我們吹噓美麗的地方。曾經的膽怯讓我們錯過了遠方,而現在再不去探索說不定會錯過未來。別讓焦慮成為你的桎梏,而未知也不應該阻擋你的腳步,勇敢地邁向你的心中國,走向你的理想。而你的這一步,或將會改變中國的前路。

堅持,探索,創造,

我們學著與焦慮相伴,

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前行。

你我,行業,國家,

我們努力和向前的每一步,

都會轉化成行業、乃至國家前進的一部分,

而千千萬萬個體的邁進,

共同鑄就了這個時代的夢。

正如尊尼獲加始終相信,

你走向哪裡,

中國就走向哪裡。

焦慮如何,困難如何,重來又如何,

朝嚮往走,朝夢想走,

朝你愛的一切走,

因為那裡通向你的心中國,

也通向你心中的「新中國」。

 姬十三:在焦中

相關焦點

  • 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如何成為一個高手
    引言:這個時代,不僅盛行雞湯,更盛行「速成指南」,人人都在焦慮,焦慮知識不足,焦慮成長得不夠快,焦慮自己比不過別人。
  • 如果幾天不看行業資訊,你焦慮嗎?
    之所以寫這篇雞湯呢,是因為我近期感覺自己很焦慮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在問我自己。之所以把我的感受發布出來,是想看看您是否與我有同樣的感受。寫作是一種習慣。閱讀是一種習慣。分享是一種習慣。思考是一種習慣。操心是一種習慣。看朋友圈是一種習慣。每天看行業資訊也是一種習慣。
  • 專欄丨第32期:在「微」時代,怎樣阻止我們能力的退化?
    最近幾年,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獲取的一部分,隨著微時代的來臨,人們不知不覺的開始喪失一種能力——就是思考能力。要知道,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一書中強調,人類能夠成為地球的新霸主,主要是因為我們進化出了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想像力,有了想像力的人們,集體構想出了大家信奉的「神」,也是因為有了共同的「信仰」,人類才能更大規模的團結在一起,才讓人類發展的車流滾滾向前。
  • 目前有許多四十歲出頭的人就很難找到工作,該何去何從?這幾方面
    針對這三種情況,我們分別說說。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擁有一技之長,找份工作是不難的,即使你四十多歲,年齡也算不上多大的障礙,主要看你的心態和要求,要求高了,中意的自然就少,找工作就顯得難了。尤其是受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影響,今年乃至明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狀況都可能波折較多,所以,這時候找工作,不妨先適當降低自己的要求,共同度過這個難關再說。
  • 「全民焦慮症」:比時代拋棄你更可怕的,是你逼死了自己
    「時代紛繁複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 這兩年,明顯感覺到身邊的人比從前更焦慮了,包括我自己。 有個朋友曾對我說,這個時代,最容易販賣的就是焦慮了。 深以為然。 看看人家年入百萬,三個月喜提XX車,自己還不趕快滾去賺錢?XX家的孩子又報了什麼班,趕緊也得給自己孩子報上,要不然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 蘋果與星巴克的同種焦慮
    的演講中所說: 「如今,中產階級不再是由我們認為的財富、物質佔有的多寡來劃分,它更多的是由工作性質、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認同,包括社會地位來劃分的。」 這樣的中產階級,既不能直接生產產品,又不能有貴族或財產的依託,怎麼辦呢?他們特別容易產生心理焦慮,特別需要一種社會認同和尊敬。
  • 面對職場戀情,我該何去何從?
    心理諮詢師 餘輝 回答:來信者你好,感謝你對我們的信任。從來信中,看得出你和上司相處的點點滴滴,在你的內心裡激起了無限的漣漪,乍看起來似乎並無多大風浪,卻又總是像一縷風一樣在你的內心盤旋環繞,將你圈在了裡面,不知道對你來說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呢?而在這種瀰漫的情感裡,我卻沒有看到你明確的疑問,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直到這文字結束,你依然沒有說明來信的目的的?
  • 在社交場合中,我們可能會出現的焦慮有哪些?
    首先是情景焦慮:你有沒有試過進入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比如酒吧、別人主辦的聚會和異城活動等等在這些環境中你會感到不自在,也可能會不知所措,腦袋在剛開始的時候一片空白,不想與人交流,身體進入到一種防備的狀態。其實這是正常的反應,因為我們的情緒在某些時候會受當時所處環境的影響。
  • 你是如何應對知識焦慮的?
    以下可能是你周圍正在發生的現象中的一個縮影:早晨出門前,打開手機裡的FM軟體,調到自己喜愛的頻道後匆匆趕往地鐵站;到地鐵上眼睛「空出來」了,開始打開資訊類APP,巨大的信息流瀑布就呈現在眼前;上班期間,手機也不時有新消息通知,各大APP都在為你推送能吸引你注意力的消息……這就是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 別瞎焦慮!簡單四招讓你慢下來 領客專欄·電腦玩物
    那些網絡上眼花撩亂的資訊,每個都誘惑著讓我們難以做下決定,選擇愈多,我們行動愈慢。那些社群裡朋友的成功與失敗、讚美或批評,牽動著我們一顆顆脆弱的心,雜音愈多,我們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脹愈快。電腦玩物中常常有讀者寫信問我:「每天面對這麼多工具與資訊,難道 Esor 你不會很焦慮?」是的,我不會,或者說不常會,就算開始產生焦慮時,我也有一些方法找回簡單專注的自己。
  • 後真相時代與打工人的狂歡
    網絡上的各種資訊以毫秒為單位在不斷刷新,無論是出於獵奇、情感寄託,還是尋求共鳴,越來越多人變成了以手機為生的「低頭族」,甚至那些年長的爸爸媽媽輩,爺爺奶奶輩都被拼多多、火山小視頻、抖音這些購物和短視頻平臺收割了。父母輕信媒體平臺的信息,轉發各種不經驗證的生活常識和虛假資訊已經成了常態。越來越多「打工人」彌足珍貴的休息時間,都不知不覺間被微博、抖音、淘寶消耗殆盡。
  • 我是18歲的陳小雨,我焦慮,我不配,我該怎麼辦?
    在節目播出之後,我大概有三個小時是與外界完全封閉的,我陷入了很深的焦慮。我特別害怕別人跟我說,特別是身邊的留學黨跟我說「陳小雨,這麼稀鬆平常的東西,你怎麼還好意思拿出來炫耀,你看我們平時都不講」。其實剛才那些tittle一個一個分析確實也沒有那麼酷。
  • 芝蘭之室,焦慮之鄉 |「日記」
    最開始很不理解,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搞的自己和帶領小姐姐焦慮了好一陣。後來有參與者說是因為加班請假,想想也是合理——大概感到「焦慮」的人,也更容易選擇花更多時間去做能夠解決現實問題的事情,而不是花時間來探索和覺察自己的「焦慮」。 參加的人數雖少,卻是我自己很有收穫的一期。
  • 【經典】白銀時代我們的營銷變革(地產人必讀)
    ,對全民營銷的理念都是認同的,從這方面講,智訊帶客通和西安萬科點燃了全民營銷的戰火。關於最近大家普遍關注的萬客通,我們無暇感嘆遺憾,我們只希望順應時代的浪潮,去創新,通過行動傳達我們變革的決心。 事因西安萬科江湖大會而起,藉此機會,我們與大家分享西安萬科總經理錢嘉在當晚的演講實錄,關於我們所處的時代,關於西安萬科的所思所為——1房地產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 在我們這個行業裡有一個說法:「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迎來了白銀時代。」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有什麼區別呢?
  • 小方的「焦慮」~
    年底工作壓力大,經常會焦慮,一般表現:從得知要交報告就開始焦慮,但動不了筆,先用吃飯、睡覺、玩遊戲、刷視頻等等來迴避。但隨著交稿日期臨近,焦慮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熬夜匆忙寫完交上去。情緒如洪水,宜疏不宜堵首先,我們要正視「焦慮」:焦慮來襲的時候,想要迴避是很正常的,這是我們對壓力的正常反應。
  • 社交焦慮量表(LSAS),你的社交焦慮程度有多深?8種專業方法改善焦慮症狀!丨抑鬱自評量表SDS
    就好像我們每天上班時微信溝通也都很溜,中午還經常跟著關係要好的同事們一起拼工作餐,這些讓我們看上去很合群。但是,我們也可能有一些社交焦慮方面的小問題,比如:當我們為了減少和熟人打招呼的機會而在對方沒看見自己的情況下特意避開對方。或是因為「犯懶」,而願意整個周末都宅在家裡,一連幾個周末如此也從不覺得悶。或是,在一些熱鬧場合時,感覺自己無所事事而感到不自在。
  • 【周報夜讀】你只管去努力,好運自會來臨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是 你只管去努力,好運自會來臨實力如果夠,好運氣就會成為隨之而來的附屬品。前些日子,有個朋友,跟我抱怨。原來她的部門經理,因為休產假,領導就安排她暫時主持整個部門的工作。剛開始,朋友還很高興,她覺得自己,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
  • 大時代開啟(三)
    前兩期的內容相信小夥伴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世界上的資訊太多,很多內容是沒有營養、甚至是浪費時間的太多的資訊只是雜音,卻有一些很多好東西放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到它的價值就像眼前的一顆金子你把它當石頭踢開一樣,想想98年房產剛確權的感覺——時代總是照顧有前瞻性的人。
  • 與焦慮和解
    焦慮的完美主義者經常被以下三者的組合強烈驅使著去努力工作:抱負、責任感和「若不加倍努力就會導致災難」的擔憂。而一旦某些事情無法依照計劃進行,他們就可能成為「我應該更努力」這種錯誤思維的受害者。不是只有焦慮的人會有這樣的錯誤思維。舉例來說,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減肥失敗,這種錯誤思維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