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人到中年找不到工作,創業沒方向,感到好焦慮,不知如何是好?
之前自己也有類似的困惑,有點感慨,記錄下。
工作多年,時常會感到焦慮,我想大概是:在從事的行業裡找不到成就感,一直在尋找如何實現自身價值,卻被現實打回了原形。
最近熱播的職場生活劇《安家》,海清飾演的中年女人宮蓓蓓,戲份雖然很少,卻很真實。
「我很久沒看過星星了,準確的說,是很久沒看過天空了,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宮蓓蓓這句話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共鳴。
「抬頭就是幹,低頭就是睡」,為了能在這座城市穩定下來,那得有家,才會安心,而是否穩定,房子往往成了衡量的第一要素,房子雖然不是家的全部,但家卻包括了房子。
房子是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有的人一生都是為了房子而忙碌著,小時候好好讀書,畢業後找份好工作,工作後好好賺錢買一套房子,然後過著負債纍纍的生活,拿自己未來20-30年的時光來還房貸。
即使這樣,可能有的人努力了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難道是他們不夠努力嗎?
有人說《安家》是生活中真實細緻的寫照,是社會的記錄者。
從這個角度看,一點都不假。
關於工作
很多時候即使我們不願意改變,環境也會逼著我們去改變的。
所以我們應該要學著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即使失業了,一時間找不到工作,也不要因此而氣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多嘗試著重新找工作,雖然說中年人在精力會更多地分配在家庭上面,不會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一股腦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但這並不是找不到工作的理由,要多嘗試。
一些嘗試的背後是收穫,是感悟,是成長;另一些嘗試背後,也許是失敗,是淚水,是悔恨。不管是什麼樣的嘗試,我們都能收穫到相應的經驗,都能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一步。
關於創業
以目前現狀來看,要不是資金很充足,方向很明確,不要輕易創業。
創業方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一個月,或者半年,在尋找方向的這段時間裡,會有一些盈餘時間,我們可以做起來,譬如做一些成本低,消耗精力少的事情,先掙點錢解決燃眉之急。有什麼行業可以推薦呢,比如社交電商等。
生活需要危機意識,成功並非偶然,那些能升職加薪的都是具有危機意識、不滿足於現狀、不斷提升自己的人。
有個思維叫窄門思維。
「窄門」這個詞,最早出自《聖經》。
窄門思維大意是走少數人走的路,更容易成功,做一些難做的事情,更容易做成。
《聖經》上有一段話:「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這段充滿哲理的話來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最好不過了,它指出了當下人們所面臨的困局,以及突圍方式。
當在很疑惑為什麼同樣是中年人,別人步步高升,混得如雲得水,而看看自己的現狀,我們會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和別人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彌補的還有很多,於是才知道去努力,讓能力配得上自己想達到的目標。
那就是要擁有「窄門思維」。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改寫自己命運的人,只有自己強大了,世界才會開始變得溫柔。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