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一個哥們聊天,他神神秘秘地問:「兄弟,朋友圈有多少朋友?我的可有三千哦。」神態間透出十分自豪的語氣。
還有一次,有一個朋友在朋友圈上傳一個鄧飛通過他好友驗證的截圖,言下之意這是一件很讓他驕傲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在慢慢發生。不知道什麼時候,朋友圈和以前不太一樣。
以前,朋友圈主要都是大家的動態,是直發。現在的朋友圈則充斥著毫無營養的轉發;
以前,我會很珍惜地看完每一條大家的狀態,因為朋友圈的消息一天下來也就只有那麼一點點。現在,可能一個上午的時間朋友圈就會信息爆棚,各種垃圾信息佔滿了視野;
以前,我會出於對朋友的關注善意地給人點讚。而現在則會時不時出於示好或者刷存在感的目的在有一些人的狀態下面點讚。這種我稱為「動機不純點讚」的結果就是一次朋友圈刷下來,點了一屏幕的贊,卻不知道大家到底說了什麼;
以前,我會為收到一個贊高興不已。現在收到的贊,我把他看做社交能力與社會關係強弱的假高潮。
我開始發現不認識朋友圈裡面的絕大多數人。朋友圈在失去在我心中那種親切與熟悉感的同時,它正在變成一個社交平臺。
比較有意思的是,朋友圈裡面單純的名字越來越少,而頭銜加上名字的備註則越來越多。甚至於對於很多非真名的好友,有時都會懶於把名字改過來,而簡單地把暱稱前加上標籤與職位。
於是在看朋友圈的時候,眼前飄過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職務與社會關係,這個人我是否了解,是否見過,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他們發出各種各樣的他們自己希望傳達給整個社交關係網的信息,我從朋友圈裡獲得他們希望我獲得的信息,從而了解到他們希望被貼上怎樣的社會標籤。
直到今天我突然發現,朋友圈裡面再沒有朋友。
朋友圈裡面有什麼人,出現什麼樣的信息,不再以我的感情需求為紐帶。我每天惶惶不可終日地在朋友圈證明自己的存在。發了每一條狀態後,我會病態一樣地看有多少個贊,有多少條留言,似乎這是衡量我仍然在這個世上存在的重要依據。
我也不再向朋友圈表達和發掘情感訴求,它開始變成了我獵奇、閱讀資訊的一條渠道。而這種病態、上癮式的刷朋友圈在暫時滿足了我的空虛和無聊後,會給我帶來更大的虛弱和心慌,就像青春期過度手淫後帶來的自責感與負罪感。
我在朋友圈裡面說真心話時,也不再那樣肆無忌憚。在發之前,我會開始猶豫,這樣的表述是否會影響、破壞某一類社會關係。
於是,我會選擇不在朋友圈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一定要表達,我會選擇先把某一類人設置為「無法見到我發的消息。」
朋友圈成為了一個算計、炫耀的名利圈。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振振有詞地說,朋友圈的好處就是讓他可以無時無刻都閱讀,這些信息都是他的朋友篩選過的,可以有效地利用一切碎片時間獲取信息。
可是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在我看來,本來就不應該在一個叫做「朋友」圈的地方獲得,非要打個比方,這種體驗很像蹲在屎坑旁邊吃飯,當然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吃飽,只要你自己不噁心。
我相信這不是我本來期待的朋友圈。
當初,因為喜歡這樣的一種簡單的感情交流方式而把關注從微博轉移到了朋友圈,可如今看來,似乎它綁架了我的生活和生存節奏。它也和感情交流再無一分錢的關係。
現在,我仍然在拼命地加好友,我也仍在拼命地在朋友圈怒刷存在,但是我知道,我的朋友圈裡面再也沒有朋友了。他們會給我發各種推銷的信息,而我也會把朋友圈變成自媒體社交平臺,直到有一天,我們把互相都拉黑。
這種無休無止又讓我欲罷不能的弱智遊戲每天都在繼續,我無法忍受,也無法停止,於是我註冊了一個馬甲微信小號,轉發我自己微信的所有內容,而我則會用大號會給這個小號留言:SB。